锁眼机及形成锁眼针迹的方法

文档序号:1787823阅读:15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眼机及形成锁眼针迹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眼机以及形成锁眼针迹的方法。
传统的锁眼机具有送布装置、缝制装置以及控制装置,送布装置用于输送加工布,缝制装置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针迹,控制装置控制着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使形成的锁眼针迹具有一对锯齿形针迹和一对锁缝针迹。此外,还设置有在加工布上形成钮扣孔的带切割器的钮扣孔制作装置,由控制装置控制钮扣孔制作装置,能通过制作锁眼针迹的一连串动作在锁眼针迹内侧形成钮扣孔。
前述缝制装置大体上具有针杆、机针、上下驱动针杆的针杆上下驱动装置及使针杆左右摆动的针杆摆动装置、梭心、线圈捕获器等,所述的机针配备在针杆下端且装有从上线供给处延伸着的上线,所述梭心备置在针板(送布台)下侧卷装着底线,所述线圈捕获器在针板下侧的上下运动机针附近捕获上线并与从梭心伸出的底线交络。
对于由锁眼机在加工布上形成的锁眼针迹(如矩形锁眼针迹)来说,例如,图15中的锁眼针迹70,通常锁缝(加固缝,打结缝)针迹73、74的宽度比锯齿形针迹71、72的宽度宽,锁缝针迹73、74中大部分针迹距(从落针点到下一个落针点间的距离,如为3.5mm)比锯齿形针迹71、72的针迹距(如1.5mm)长。
这样,由于锁缝针迹的大部分针迹距长,在进行锁缝制时,锁缝针迹圈围的加工布容易受线的牵拉而缩皱,从而难以形成美观的锁眼针迹,特别是在使用由伸缩性大的材料或厚度小的材料构成的加工布上形成锁眼针迹时,前述问题更为显著。
因此,为了不使锁缝针迹圈围的加工布因线的牵拉而缩皱,在进行锁缝制时,虽然可以考虑通过横臂和线调节器把上线的拉力变小,但不能适度地引导锁缝针迹。
另外,在由针织物等起毛材料构成的加工布上形成锁缝针迹时,锁缝针迹容易潜入加工布起毛部的下侧,使锁缝针迹的外观不良。
在伸缩性大的加工布或布厚度小的加工布上形成锁眼针迹中的锯齿形针迹时,锯齿形针迹圈围的加工布因线牵拉而容易缩皱,也难以形成美观的锁眼针迹。
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有特开昭54-38838号公报记载的缝制加工方法。在该方法中,如图1所示,在左右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的每一处,以直线形形成多条加强针迹301而加强加工布后,连续形成之字形针迹(锯齿形针迹)。
因此,在这种方法中,由于只在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中形成数条加强用针迹进行加强,而在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中没有进行任何加强,锁缝针迹圈围的加工布因线牵拉而容易缩皱,难以形成美观的锁眼针迹。
另外,对于传统的锁眼机来说,锁眼针迹形成后,或在在锁眼针迹形成途中,根据切割器驱动位置数据在锁眼针迹内侧(锁眼针迹的左右锯齿形针迹之间)落下切割器形成钮扣孔。
但是,在锁眼针迹形成途中已用完底线的情况下时,在形成了不完整锁眼针迹的状态下由钮扣孔制作装置完成了钮扣孔的制作。
这样,在加工布上形成了不完整锁眼针迹的状态下由钮扣孔制作装置制作了钮扣孔时,一旦在加工布上不进行任何准备就补充进行锁眼针迹制作的话,特别是在钮扣孔两侧部位上形成锁眼针迹的锯齿形针迹时,由于加工布会容易突起,且加工布因线牵拉容易变缩皱,以及钮扣孔在宽度方向上也容易扩张,从而不能形成美观的锁眼针迹。
在由针织物等起毛材料构成的加工布上形成锁眼针迹时,锁眼针迹容易潜入加工布起毛部的下侧,使锁眼针迹的外观不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可以考虑在锁眼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上重叠布或纸等后再形成锁眼针迹,但其缺陷是作业负荷加大,降低了作业效率,外表装饰不良。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传统锁眼机及锁眼针迹形成方法的基础上,能简单且更准确美观地形成美观锁眼针迹的锁缝针迹,能适度地引导形成锁缝针迹,能使得由起毛材料构成的加工布上形成的锁缝针迹外观装饰良好,能在一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中形成加强的美观锁缝针迹,即使在加工布上形成了不完整锁眼针迹的状态下已形成钮扣孔的情况下,随后也能简单准确地形成美观的锁眼针迹,能使得由起毛材料构成的加工布上形成的锁眼针迹等外观装饰良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锁眼机,包括送布装置、缝制装置、钮扣孔制作装置以及控制装置,送布装置用于输送加工布,缝制装置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针迹,钮扣孔制作装置带有切割器并在加工布上形成钮扣孔,控制装置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在形成锁眼针迹的同时,控制钮扣孔制作装置在锁眼针迹的内侧形成钮扣孔,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装置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在形成了不完整锁眼针迹的状态下由钮扣孔制作装置已形成钮扣孔的情况下,在钮扣孔两侧部位范围内形成之字形针迹后补充进行锁眼针迹的缝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锁眼机,包括送布装置、缝制装置、钮扣孔制作装置以及控制装置,送布装置用于输送加工布,缝制装置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针迹,钮扣孔制作装置带有切割器并在加工布上形成钮扣孔,控制装置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在形成锁眼针迹的同时,控制钮扣孔制作装置在锁眼针迹的内侧形成钮扣孔,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装置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在开始进行锁眼针迹缝制前,在钮扣孔两侧部位范围内形成之字形针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形成锁眼针迹的方法,包括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形成锁眼针迹,送布装置用于输送加工布,缝制装置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针迹,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在预定形成钮扣孔部位两侧范围内形成之字形针迹,第二步在该锯之字形针迹上形成锁眼针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锁眼机,包括送布装置、缝制装置和控制装置,送布装置用于输送加工布,缝制装置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针迹,控制装置控制着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形成具有一对锯齿形针迹和一对锁缝针迹的锁眼针迹,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装置控制着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在形成锁眼针迹的锁缝针迹前,在该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中至少一边上形成与锁缝针迹相交叉的加强用针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形成锁眼针迹的方法,包括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形成锁眼针迹,送布装置用于输送加工布,缝制装置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针迹,其特征在于在前述锁眼针迹的锁缝针迹形成前,在该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中形成与锁缝针迹交叉的加强用针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锁眼机,包括送布装置、缝制装置和控制装置,送布装置用于输送加工布,缝制装置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针迹,控制装置控制着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形成具有一对锯齿形针迹和一对锁缝针迹的锁眼针迹,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装置控制着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在锁眼针迹的制作时,在形成该锁眼针迹前,把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中各个锯齿形针迹横向上移动形成的多条直线状加强用针迹和一对锁眼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中分别形成的多条过渡用针迹近环状多圈连续形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形成锁眼针迹的方法,包括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形成锁眼针迹,送布装置用于输送加工布,缝制装置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针迹,其特征在于在锁眼针迹制作时,在形成该锁眼针迹前,近环状多圈连续形成多条直线状加强用针迹和多条过渡用针迹,该加强用针迹是在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中的各个锯齿形针迹横向上移动形成的,该过渡用针迹是在一对锁眼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中分别形成的。
图1是传统针迹加工方法中锯齿形针迹和加强用针迹的平面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锁眼机的透视图;图3是锁眼机主要部件的右视图;图4送布装置的透视图;图5是缝制装置的透视图;图6钮扣孔制作装置的透视图;图7是具有控制装置的控制流程图;图8是操作键盘的正视图;图9是表示多个参数的图表(1/4);图10是表示多个参数的图表(2/4);图11是表示多个参数的图表(3/4);图12是表示多个参数的图表(4/4);图13是表示锁眼针迹形状图,(a)是矩形锁眼针迹(b)是放射状锁眼针迹(c)是圆形锁眼针迹;图14是利用控制装置实施控制的程序图;图15是锁眼针迹平面图;图16是表示预定锁眼针迹形成部位的尺寸和锁眼缝制形状·尺寸的平面图;图17是未完全锁眼针迹平面图;图18是未完全锁眼针迹和缝合假缝锯齿形针迹平面图19是缝合假缝锯齿形针迹和锁眼针迹的平面图;图20是表示预定锁眼针迹形成部位的尺寸和缝合假缝锯齿形针迹形状·尺寸的平面图;图21是锯齿(山)形假缝中加强用针迹和过渡用针迹(缝制途中)的平面图;图22是锯齿(山)形假缝中加强用针迹和过渡用针迹(缝制结束)的平面图;图23是锯齿(山)形假缝中加强用针迹和过渡用针迹以及锁眼针迹的平面图;图24是表示预定锁眼针迹形成部位尺寸和锯齿形假缝针迹形状·尺寸的平面图;图25是用图表表示的一部分锯齿(山)形假缝变化形态中的多个参数;图26是锯齿(山)形假缝变化形态中加强用针迹和过渡用针迹的平面图;图27是锯齿(山)形假缝变化形态中加强用针迹和过渡用针迹及锁眼针迹的平面图;图28是锯齿(山)形假缝变化形态中加强用针迹和过渡用针迹的平面图;图29是表示前锁缝针迹种类的图表;图30是表示后(内)锁缝针迹种类的图表;图31是矩形假缝中加强用针迹和过渡用针迹及锁眼针迹的缝制图,(a)是形成的矩形假缝第1圈针迹的状态图,(b)是形成的矩形假缝第2圈针迹的状态图,(c)是形成的矩形假缝第3圈针迹的状态图,(d)是形成的锁眼针迹的状态图;图32是表示预定锁眼针迹形成部位尺寸和矩形假缝针迹形状尺寸的平面图;图33是表示矩形假缝变化形态中过渡用针迹和一部分锁眼针迹的平面图。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以适用本发明的制作钮扣孔的所谓锁眼机为例的,例如,在加工布上形成图15所示的矩形锁眼针迹的同时,在该锁眼针迹70的内侧形成钮扣孔80。不过,以图2的前方和左方为基准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对锁眼针迹和钮扣孔等标号,引用图15中锁眼针迹70和钮扣孔80等标号。
如图2所示,在锁眼机M中,缝纫机台面1上设置有缝纫机马达2、用于使带有该马达2的各个驱动部(以后详述)启动和停止的踏板3、把对规定锁眼针迹70的形状和大小等的多个参数等进行设定输入的操作盘4以及驱动控制前述各个驱动部的控制装置5等。
锁眼机M具有带着底板6和脚柱7及臂8的缝纫机主体,如图3-6所示,在该缝纫机主体上设置把加工布前后输送的送布装置10、在加工布上形成针迹的缝制装置30以及在加工布上形成钮扣孔80的带切割器61的钮扣孔制作装置60,由控制装置5控制着送布装置10和缝制装置30形成锁眼针迹的同时,被控制的钮扣孔制作装置60在锁眼针迹70内侧形成钮扣孔80。
如图4所示,前述送布装置10具有送布台11、压脚12、步进马达13等,在送布台11上用压脚12压着加工布的状态下,由步进马达13一体地前后驱动送布台11和压脚12,由此也使加工布一体地前后输送。送布台11前后为长板状,其前端部具有用于制作锁眼针迹70和钮扣孔80的长孔11a,在底架6的上部安装有一对引导板14,在该引导板14之间前后可移动导引支撑送布台11。
在送布台11的后端部下侧固定可动部15,在该可动部15的后侧通过前后纵长连接杆16连接可动部17,在该可动部17上用左右轴心轴附近用枢轴支撑着布压臂18的后端部,在该布压臂18的前端部安装有布压压脚12。压脚12由弹性部件(图中未示出)通过布压臂18向下方施力,例如,通过操作踏板3,能进行压脚12的高度调节。
连接杆16插通地固定在可动部15、17的左端部并延伸,并在可动部15、17的前后两侧中通过1对轴承19可前后移动导引支撑在缝纫机机架中。另外,在连接杆16的右侧把前后纵长杆20固定设置在缝纫机机架中,在该杆20上通过轴承17a把可动部17的右端部可前后自由移动地导引支撑。
在步进马达13的输出轴上固定着驱动传送带轮13a,在驱动传送带轮13a的后方把从动传送带轮(图中未示出)枢轴支撑在缝纫机中,在这两个传送带轮上悬挂着环形传送带21。在该传送带21的一部分上固定着可动部17,在步进马达13被驱动时,通过环形传送带21前后一体地驱动可动部15、17和送布台11及压脚12。
如图3、图5所示,前述缝制装置30具有针杆31、机针32、上下往复驱动针杆31的针杆上下驱动装置33及使针杆左右摆动的针杆摆动装置34、梭心(图中未示出)、线圈捕获器(图中未示出)等,所述的机针配置在针杆下端且装载有从线轴等上线供给处伸出的上线,所述梭心在送布台11下侧卷装着底线,所述线圈捕获器在送布台11下侧的上下运动机针32附近捕获上线并与从梭心伸出的底线交缠在一起。
如图5所示,在针杆上下驱动装置33中,在臂8上可自由摆动地设置的用点划线表示的针杆架35上,可上下摆动支撑着针杆31,在针杆31上固定着针杆夹36。在针杆31的后侧设置着针杆连杆37,其上端37a连接到转动的上轴38上,以便沿垂直面内圆C作圆周运动,其中上轴38依靠缝纫机马达2转动,针杆连杆37下端37b的前侧和后侧上分别自由转动地连接着方形块39、40。在针杆夹36的后部形成左右向矩形断面的导引槽36a,在该导引槽36a中沿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地结合上前侧的方形块39。
在针杆夹36的后部设置有针杆连杆导引器41,在该针杆连杆导引器41上形成的垂直槽41a中能使后侧的方形块40结合着,并只在垂直方向上导引移动。另外,在针杆架35的侧面固定着平板状针杆导引器42,在沿针杆31延伸着的并在该针杆导引器42中形成的长穴42a中,结合着由针杆夹36的左部突出的突起36b。在这样构成的针杆上下驱动装置33中,由缝纫机马达2转动驱动从上轴38给针杆连杆37加力,通过方形块39和针杆夹36传递给针杆31,由此能使针杆31上下运动。
在针杆摆动装置34中,在针杆架35的后侧设置摆动杆45,在该摆动杆45的下端前侧能转动安装有方形块46,该方形块与针杆架35的下端前部相结合。在摆动杆45的上端部内嵌固定着步进马达47的输出轴47a,从该步进马达47给摆动杆45加力,通过方形块46和针杆架35传递给针杆31,由此能使针杆31左右摆动。
在此对图15的矩形锁眼针迹进行说明。
该锁眼针迹70具有左锯齿形针迹71和右锯齿形针迹72,并且,在其前端部具有前锁缝针迹73,在后端部具有后(内)锁缝针迹74。通常在进行锁眼针迹70的缝制时,形成针迹的顺序是前锁缝针迹73的一部分、左锯齿形针迹71、后锁缝针迹74、右锯齿形针迹72、前锁缝针迹73的其余部分。能利用操作盘4来设定图15所示的长度a-e等。
如图6所示,前述钮扣孔制作装置60具有切割器61、切割器柄62、切割器安装轴63、切割器作动腕64、切割器驱动电磁线圈65等。在切割器安装轴63的下端安装切割器柄62,在切割器柄62上用螺钉62a固定着切割器61。切割器作动腕64的后端部向上方弯曲成近L字形,其前后方向的中心部通过枢轴64a在左右轴心范围内可摆动地支撑在缝纫机框架上。
切割器作动腕64的前端部用弹簧66向上方施力,把切割器作动腕64的前端部连接在切割器安装轴63的上部,切割器作动腕64的后部上端通过连接件67连接到从切割器驱动电磁线圈65向后方突出的凸起65a上。使切割器驱动电磁线圈65的凸起65a突出/退避,通过切割器作动腕64和切割器安装轴63能使切割器61上下作动。另外,由于切割器驱动电磁线圈65是能使凸起65a即可向前突出也可向后退避的双向电磁线圈,因此,可以由弹簧66来提供从切割器安装轴63至切割器61的装载重量补偿,这也可以简化装置。
下面说明锁眼机M的控制系统。
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5包括由CPU5a和ROM5b及RAM5c主要部件构成的微型计算机、把来自相应于踏板3操作状态的启动开关3a的信号或操作盘4的信号等输入的输入接口5d;缝纫机马达2;步进马达13及47;在切割器驱动电磁线圈65上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驱动电路输出驱动信号的输出接口5e,把这些部件用母线5f连接。
在ROM5b中贮存着使用操作盘4来对规定了锁眼针迹70形状和大小的多个缝制参数等进行各种设定的设定处理程序、根据多个参数对锁眼针迹70的缝制数据和切割器驱动部位数据进行计算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根据缝制数据和切割器驱动位置数据对前述送布装置10和缝制装置30及钮扣孔制作装置60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程序等。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5能够控制送布装置10和缝制装置30,在如图17所示的在形成了不完整锁眼针迹70a的状态下由钮扣孔制作装置60已形成钮扣孔80的情况下,在形成图18所示的在钮扣孔80两侧范围内的之字形针迹85(缝合假缝)后,补充进行图19所示的锁眼针迹70制作。
所以,前述设定处理程序能在通过使用操作盘4对规定了之字形针迹85形状和大小的多个参数等进行设定处理;前述数据计算处理程序能根据这种参数制作之字形针迹85的缝制数据。
另外,控制装置5能控制送布装置10和缝制装置30,在形成如图15所示具有一对锯齿形针迹71、72和一对锁缝针迹73、74的锁眼针迹70前,如图21、图22所示,连续形成(锯齿(山)形假缝)一对锯齿(山)形加强用针迹185、186和一对过渡用针迹187、188,该加强用针迹185、186是在一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上与各个锁缝针迹73、74交叉形成的,该过渡用针迹187、188是分别竖直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而形成的。
所以,前述设定处理程序能通过使用操作盘4对规定了一对加强用针迹185、186和一对过渡用针迹187、188形状和大小的多个参数等进行设定处理;前述数据计算处理程序能根据这些参数制作一对加强用针迹185、186和一对过渡用针迹187、188的缝制数据。
另外,控制装置5能控制送布装置10和缝制装置30,如图31(a)-(d)所示,在制作锁眼针迹70时,在该锁眼针迹70形成前,把在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处各个锯齿形针迹71、72横向上移动形成的多条(如3条)直线状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在一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中各个移动形成的多条(如3条)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近环状多圈(如3圈)连续形成(矩形假缝)。
所以,前述设定处理程序能通过使用操作盘4对规定前述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形状和大小的多个参数等进行设定处理;前述数据计算处理程序能根据这些参数制作数条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数条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的缝制数据。
参照图8对操作盘4进行说明的话,在操作盘4的中央部设置有表示锁眼机M现在控制模式的4只LED90和[SELECT]键91;在操作盘4的左端附近设置有用于对异常处理后重新启动锁眼机M的[RESET]键92、用于根据程序驱动切割器61的[CUTTER]键93、由2组段显示构成的显示器94、[PROGRAM NO]键95。在操作盘4的右部设置有表示电源为ON的LED96、表示有任何异常产生的LED97、由4组段显示构成的显示器98、上下键99、[ENTER]键100。
利用[SELECT]键91能择一地切换自动模式(AUTO)、测试模式(TESTFEED)、手动模式(MANUAL)和程序模式(PROGRAM),自动模式用于执行通常的缝制,测试模式用于确认实际上机针32落下不进行缝制的单个落针点的变化,手动模式用于让使用者转动图中未示出的传送带轮手动进行缝制,程序模式用于执行各种设定,在这些模式切换中,针对现在设定的模式LED90灯亮。
一旦设定了程序,把图9-图12中多个参数(锯齿部转数、锁眼针迹形状、切割器尺寸…)中一个相应编号显示在显示器94上,该参数现在的设定值显示在显示器98上。显示器94上显示的编号能够用[PROGRAM NO]键95循环地进行变更。在显示器94上使任何编号显示的状态下,利用上下键99对显示器98上显示的参数设定值进行增减变更,利用[ENTER]键100(确认)能补充进行确认。
对于各种参数设定值,如接通电源后参数不变的情况下,ROM5b中贮存的初始值(缺省值)是有效的。另外,上下键99按压操作一次只增减参数每次设定着的增减量(步骤)。当设定程序以外的模式时,在显示器98上显示各种传送信息,在显示器94上显示现在选择着的参数编号。
如图9-图12所示,作为前述多个参数,如表格记载的内容所示,有锯齿部上的转数、锁眼针迹形状、切割尺寸、多段落下切割器时锯齿缝的长度、锯齿针距…等,相应各种参数的编号是在操作盘4的显示器94上显示的编号。对于各种参数(如编号
的锯齿形针距)来说,可以在0.20-2.00mm的设定范围内进行设定,在这种设定情况下,操作盘4的上下键99每按压一体只分别增减距离0.05mm。此外,可以设定各参数的初始值(编号
的锯齿形针距为0.35mm)。在控制装置5的ROM5b中贮存着与多个参数编号相应的设定范围数据和步进数据及初始值数据。
在此,在编号
的锁眼针迹形状中,如图13所示,有(a)矩形、(b)放射形、(c)圆形以及图中未示出的多个任意形状,在设定锁眼针迹形状时,如图9所示,用操作盘4对程序的模式切换后,在显示器94上显示
的状态下,例如,能设定为使显示器98上显示为0的(a)矩形。另外,在图15中,a表示编号为
的切割尺寸,b表示编号为
的锯齿针距,c表示编号为
的锯齿形宽度,d表示编号为[20]的前锁缝长度,e表示编号为[30]的后锁缝长度。
特别是,作为用于假缝的多个参数,如图11所示,具有编号为[45]的缝合假缝次数、编号为[46]的锯齿形假缝次数、编号为[47]的矩形假缝次数…编号为[54]的假缝锁缝Y针数(在锯齿形假缝中有效),把相应于这些参数编号的设定范围数据和步进数据及初始值数据贮存在控制装置5的ROM5b中。
在此,在图9-图12中的多个参数中,除了图11中编号为45-54的参数以外,大部分参数是相应于控制装置5的规定锁眼针迹形状和大小的多个参数(以下称为锁眼针迹参数)具体的是编号为
-[11]、[20]-[23]、[30]-[33]、[40]-[44]、[55]-[58]、[63]-[67]的参数。
另外,参数[45]是缝合假缝中的参数,在进行之字形针迹85的缝制时,把编号为[45]的缝合假缝次数设定为1,在不进行这种缝制的情况下,则设定为0。
这样,把参数[45]设定为1进行缝合假缝时,在规定上述锁眼针迹形状和大小的锁眼针迹的一部分参数(具体是指编号为


、[20]、[22]、[30]的参数)和编号为[49]-[52]的参数,对于控制装置5来说,成为具有规定之字形针迹85形状和大小功能的多个参数(以下称为假缝针迹参数)。这样,一部分锁眼针迹参数可以活用为假缝针迹参数。
参数[46]是对锯齿形假缝中的参数,在实施加强用针迹185、186和过渡用针迹187、188时,把编号[46]的锯齿形假缝次数设定为1,不进行这种缝制次数设定为0。
这样,在把编号为[46]设定为1进行锯齿形假缝时,锁眼针迹的一部分参数(具体是指编号为


、[20]、[22]、[30]的参数)和图11中编号为[49]-[54]的参数,对于控制装置5来说,成为具有规定加强用针迹185、186和过渡用针迹187、188形状和大小功能的多个参数(这相当于假缝针迹参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能把一部分锁眼针迹参数活用为假缝针迹参数。
参数[47]是矩形假缝设定中的参数,在各种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处的多条加强用针迹和各种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处的多条过渡用针迹中进行假缝的情况下,把编号[47]的矩形假缝次数设定为2-5中任一值,不进行编号[47]的矩形假缝设定为0。在图31的(a)-(d)中,把编号[47]的矩形假缝次数设定为3,表示在各个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处假缝3条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在各个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处73a、74a处假缝3条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
这样,在把参数[47]设定为非0数进行矩形假缝时,锁眼针迹的一部分参数(具体是指编号为


、[20]、[22]、[30]的参数)和编号为[47]、[49]-[52]的参数,对于控制装置5来说,成为具有规定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形状和大小功能的多个参数(以下称为假缝参数)。因此,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把一部分锁眼针迹参数活用为假缝针迹参数。
下面,参照图14的流程图对使用前述控制装置5实施的控制进行说明。
在此,哪种假缝都不进行,用图15中矩形锁眼针迹缝制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锁眼机M通电的同时开始进行这种控制,首先,在执行完初期设定(S1)后,进行参数设定处理(S2)。在这种参数处理中,例如,补充接通电源后,由图9-图12中的多个参数把ROM5b中贮存着的初始值进行设定,如前所述,使用操作盘4,能补充对多个参数的设定值进行变更设定。在此,因不形成之字形针迹85,把编号[45]的缝合假缝次数设定为0,同时,因不进行其他的假缝,把编号[46]的锯齿形假缝次数和编号[47]的矩形假缝次数均设定为0。
其次,一旦操作[ENTER]键100结束参数设定(S3Yes),读入多个参数设定值(S4),根据该设定值计算锁眼针迹70的缝制数据(落针数据)(S5),计算切割器驱动位置数据以降落切割器61(S6),把这些数据记入RAM5c。
具体来说,在S5和S6中按以下那样制作缝制数据和切割器驱动位置数据。
在此,如图16所示,根据锁眼针迹参数,规定锁眼针迹预定形成部位。图中规定,a为切割尺寸
,b为锯齿形针距
,f为切割X向间距
,c为锯齿形宽度
,d为前锁缝长度[20],e为后锁缝长度[30],g为前锁缝针距[21],h为后锁缝针距[31],i为切割Y向间距
,j为锯齿形宽度
+前锁缝宽度校正[22],k为锯齿形宽度
+后锁缝宽度校正[32]。
并且,把原点位置(0,0)规定在锁眼针迹前端中央部,假想以落针方向为X轴且以送布方向为Y轴构成正交坐标系。y坐标0∽d范围是前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锁缝针迹73a,y坐标d∽(d+a+2i)范围是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y坐标(d+a+2i)∽(d+a+2i+e)范围是后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4a。
因此,左锯齿形针迹71的数据制作为,针脚在切割孔预定形成部位71a左端(x坐标-f/2)上和在左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的左端(x坐标-f/2-c)上交叉着按y向针距b并列。
同样,右锯齿形针迹72的数据制作为,针脚在切割孔预定形成部位右端(x坐标f/2)上和在右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2的右端(x坐标f/2+c)上交叉着同样按y向针距b并列。
并且,后打结部74的数据制作为,针脚在前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4a左端(x坐标-f/2-k)上和右端(x坐标f/2+k)上交叉着按y向针距h并列。
而且,前打结部73的数据制作为,针脚在后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左端(x坐标-f/2-j)上和右端(x坐标f/2+j)上交叉着按y向针距g并列。
根据右锯齿形针迹72数据中切割孔预定形成部位右端(x坐标f/2)的针脚位置来制作显示切割器下落位置的切割器驱动位置数据。因此,当针到达并经过该切割孔预定形成部位右端时,驱动切割器就能形成切割孔。
接着,在踏板3踏进操作时(S7,Yes),根据贮存在RAM5c中的缝制数据,控制驱动送布装置10和缝制装置30,实现缝制处理(S8)。可以一边用先前的任何针数计算缝制数据,一边进行缝制处理,也可以全部计算完缝制数据后开始缝制处理。
随后,根据贮存在RAM5c中的切割器驱动位置数据,在两侧形成锯齿形针迹71、72期间,当相对被送加工布的切割器61到达切割器下落位置时,使缝制暂时中断后(S10),由钮扣孔制作装置60驱动下落切割器61(S11)形成钮扣孔80。切割器61的驱动位置变为右锯齿形针迹72制作中或制作刚结束后规定的位置。
之后,在不结束缝制时(S12,No),返回到S7,在踏板3踏进操作时(S7,Yes),对于S8的缝制处理再次开始缝制,一旦锁眼针迹70的缝制结束(S12,Yes),返回到S2。
通过进行上述动作就能形成图15的锁眼针迹70。
可是,在锁眼针迹70的形成途中已用完底线等情况下,如图17所示,在加工布上在形成不完整锁眼针迹70的状态下已完成了钮扣孔的制作。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缝制已经结束或缝制被强制结束,转向S2的参数设定处理,于是,在钮扣孔80两侧相对形成之字形针迹85(假缝)后,能补充进行参数的设定处理,以便补充进行锁眼针迹70的制作。
即,在每次参数设定处理(S2)中,使用操作盘4,把编号[45]的缝合假缝次数补充变更设定为1。也可以把编号[46]-[52]的参数设定值从初始值开始在设定范围内进行补充变更设定。这时,虽然可以对编号[45]-[54]以外的参数设定值进行补充变更设定,但由于钮扣孔80已经形成,可以对锁眼针迹70的特大参数设定值不进行变更,就如本实施例一样。
其次,在参数设定处理(S2)后,按[ENTER]键100使参数设定结束时(S3,Yes),读入编号[45]-[52]的多个参数设定值(S4),接着,在S5中,根据缝合假缝形成的规定了之字形针迹85形状和大小的多个参数(相当于假缝参数,具有编号为[45]-[52]的多个参数和一部分规定锁眼针迹70形状和大小的多个锁眼针迹参数)设定值,计算图18的之字形针迹85的缝制数据。根据图19的锁眼针迹70的缝制数据,使用前述计算的缝制数据,在S6中使用前述计算的切割器驱动位置数据。
这里,对于之字形针迹85的缝制数据来说,计算的缝制数据为,从锁眼针迹70的缝制开始点附近的前锁缝针迹73的预定形成部位开始进行之字形针迹85的制作,沿钮扣孔80,在后锁缝针迹74的预定形成部位处折返往复形成之字形针迹85,至前述缝制开始点为止。
这里,如图20所示,之字形针迹85的针距是用预定的整数(本例中为8)去除锁眼针迹预定形成部位的前后方向长度得出的。
因此,之字形针迹85的数据制作为针脚在锁眼针迹预定形成部位左端上和在锁眼针迹预定形成部位右端上交叉着按y向针距b(本例中为(d+a+2I+e)/8)并列。
锁眼针迹预定形成部位左端的x坐标在左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中是-f/2-c,在后锁缝预定形成部位74a中是-f/2-k,在前锁缝预定形成部位73a中是-f/2-j。锁眼针迹预定形成部位右端的x坐标在右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2a中是f/2+c,在后锁缝预定形成部位74a中是f/2+k,在前锁缝预定形成部位73a中是f/2+j。
也可以把之字形针迹85的针迹数据制作为,之字形针迹在锁眼针迹预定形成部位近内侧形成。这样,通过在锁眼针迹缝制范围中形成之字形针迹,就能用锁眼针迹隐盖之字形针迹。
接着,一旦踏进操作踏板3(S7,Yes),驱动控制送布装置10和缝制装置30,在S8的缝制处理中,首先根据贮存在RAM5c中的之字形针迹85的缝制数据,从锁眼针迹70缝制开始点附近起开始之字形针迹85的制作,沿钮扣孔80往复状形成之字形针迹85,至到前述缝制开始点为止,形成图18的之字形针迹85。
在之字形针迹85形成后,一旦踏进操作踏板3(S7,Yes),根据贮存在RAM5c中的锁眼针迹70的缝制数据,执行驱动控制送布装置10和缝制装置30的缝制处理(S8),如图19所示,补充进行锁眼针迹70的制作。在补充进行完锁眼针迹70的制作后,为了把之字形针迹85中横断钮扣的部位切断,根据切割器驱动位置数据,对钮扣孔制作装置60的切割器61进行驱动控制。
下面,对进行缝合假缝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锁眼针迹70的形成途中用完底线等情况下,在加工布上形成不完整锁眼针迹70的状态下由钮扣孔制作装置60已制作了钮扣孔时,由控制装置5控制送布装置10和缝制装置30,在钮扣孔80两侧上交叉形成之字形针迹85后,能补充进行锁眼针迹70的制作。
并且,即使在在加工布上形成了不完整锁眼针迹70的状态下已制作了钮扣孔80,在加工布上补充进行锁眼针迹70(特别是在锁眼针迹70中钮扣孔80两侧上形成的锯齿形针迹71、72)的制作时,由于是在之字形针迹85形成之后进行的,能防止加工布的突起,防止加工布因线牵拉引起的缩皱。因此,钮扣孔80也不会在宽度上扩张开来,最终能简单准确地形成美观的锁眼针迹70。
另外,在加工布为针织物等起毛材料构成的情况下,由于能依靠之字形针迹85减小加工布起毛部的起毛程度,在该部分中,锁眼针迹70不会潜入加工布起毛部下侧,补充进行的锁眼针迹70的外观会更好。
在补充进行锁眼针迹70后,由控制装置5控制钮扣孔制作装置60,能把切割器落在锁眼针迹70内侧,对之字形针迹85中横断钮扣孔80的部位进行切断。并且,能有效利用钮扣孔制作装置60,对之字形针迹85中横断钮扣孔80的部位进行准确切断,最终能准确地确定钮扣孔80。
控制装置5控制送布装置10和缝制装置30在形成之字形针迹85时,由于是从锁眼针迹70缝制开始点附近的锁缝针迹73预定形成部位起开始之字形针迹85的制作的,沿着钮扣孔80,在锁缝针迹74的预定形成部位往复折返,形成之字形针迹85,至到前述缝制开始点为止,所以能在钮扣孔80的长度方向上近整个范围内形成交叉的之字形针迹85,而且,在形成之字形针迹85后也能连续地形成锁眼针迹70。
由于使用操作盘4能对规定之字形针迹85形状和大小的多个参数(假缝针迹参数;编号为[49]-[52]的参数)进行设定,而且能把规定锁眼针迹70形状和大小的前述多个锁眼针迹参数作为前述假缝针迹参数活用,因此,由于减少了对新设定的假缝针迹参数的设定数,能简单地进行设定作业,能容易地设定相对于锁眼针迹70的之字形针迹85的形状和大小。
下面,对缝合假缝的变化实例进行说明。
1)在前述锁眼机M中,可以由控制装置5控制送布装置10和缝制装置30,在开始进行锁眼针迹70的缝制前,在之字形针迹85的预定形成部位两侧形成交叉的之字形针迹85。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操作盘4,最初把编号为[45]的缝合假缝次数设定为1,同时,对规定锁眼针迹70及之字形针迹85形状和大小的参数进行设定,执行对踏板3的踏进操作。
在锁眼针迹70形成后,控制钮扣孔制作装置60,把切割器下落在锁眼针迹70内侧的钮扣孔预定形成部位,随着对之字形针迹85中横断钮扣孔预定形成部位进行切断,能同时形成钮扣孔80。
在此,在钮扣孔80的预定形成部位两侧上形成交叉的之字形针迹85的步骤相当于第1步,在该之字形针迹85上形成锁眼针迹70的步骤相当于第2步。
因此,由于能由之字形针迹85对加工布进行加强,所以防止了布缩皱等现象,能有利于形成美观的锁眼针迹70,在加工布由针织物等起毛材料构成的情况下,由于之字形针迹85能减小加工布起毛部的起毛程度,所以,在该部分中,锁眼针迹70不会潜入加工布起毛部下侧,锁眼针迹70的外观良好。
2)根据前述说明,在继续踏进踏板3时,可以在钮扣孔80的两侧部形成交叉的之字形针迹85后,连续进行锁眼针迹70的制作,或独立地对锁眼针迹70和之字形针迹85进行选择缝制。
3)也可以对各种锁眼针迹缝制数据、之字形针迹缝制数据以及各种切割器驱动位置数据进行预先贮存,从中选择设定所希望的锁眼针迹缝制数据、之字形针迹缝制数据以及各种切割器驱动位置数据,对送布装置、缝制装置、钮扣孔制作装置进行驱动控制。
4)也可以不把之字形针迹85限定为制作左右交叉针迹的2点之字形针迹,而是定为公知的3点之字形针迹或4点之字形针迹等适用各种之字形针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使用这些多种之字形针迹来说,由确定参数来设定所希望的之字形针迹。
下面,对进行图15矩形锁眼针迹70缝制前进行制作图22的加强用针迹185、186和过渡用针迹187、188的锯齿形假缝的控制情况进行说明。
在这种情况下,在参数设定处理(S2,图14)中,为了进行加强用针迹185、186的假缝,编号[46]的锯齿形假缝次数设定为1。并且,对编号[48]-[54]的参数设定值在设定范围中补充进行所希望值的设定。在此,为了不进行其他假缝,将编号为[45]的缝合假缝次数和编号为[47]的矩形假缝设定为0。
因此,在S5中,根据规定锁眼针迹70形状和大小及多个参数,在计算锁眼针迹70的缝制数据的同时,根据编号[45]-[54]的多个参数和由规定锁眼针迹70形状和大小的一部分锁眼针迹参数组成的假缝针迹参数,对加强用针迹185、186和过渡用针迹187、188的缝制数据进行计算。
在此,在S5中,首先,如图21、图22所示,计算按顺序过渡用针迹187、加强用针迹186、过渡用针迹188、加强用针迹185进行缝制的缝制数据,接着,如图23所示,计算的缝制数据是,在锁眼针迹中,按顺序锁缝针迹73的一部分、左锯齿形针迹71、锁缝针迹74、右锯齿形针迹72、锁缝针迹73的其余部分进行缝制。也就是说,一对加强用针迹185、186和一对187、188的缝制数据是计算出的缝制数据,它是指从锁眼针迹70的开始缝制点附近起开始缝制至缝制开始点为止结束缝制的缝制数据。
在此,如图24所示,过渡用针迹187、188间的距离及加强用针迹186、185左右方向的长度是相对左右锯齿缝针迹71a、72a中的宽度按规定的比率来确定的。
并且,加强用针迹186、185的前后方向长度是分别按相应的前锁缝长度d的规定比率和后锁缝长度e的规定比率求出的。
前后加强用针迹186、185的针距是用预定的整数8来除前后加强用针迹186、185的中左右方向的长度而求得的。
即,把过渡用针迹187的数据制作成在具有针迹x坐标-f/2-c·(规定的比率)的y向延伸直线上按假缝走针的针距[49]顺次并列。
同样,把过渡用针迹188的数据也制作成在具有针迹x坐标f/2+c·(规定的比率)的y向延伸直线上按假缝走针的针距[49]顺次并列。
并且,把加强用针迹186的数据制作成在针迹x坐标-f/2-c·(规定的比率)和x坐标f/2+c·(规定的比率)之间的加强用针迹186预定形成部位前端(y坐标d+a+2i)上和后端(y坐标d+a+2i+e·(规定的比率))上按交叉的x向针距(如(2·c·(规定的比率)+f)/8)并列。
同样,把加强用针迹185的数据制作成在针迹x坐标f/2-c·(规定的比率)和x坐标f/2+c·(规定的比率)之间的加强用针迹185预定形成部位后端(y坐标d)上和前端(y坐标d-d·(规定的比率))上按交叉的x向针距(如(2·c·(规定的比率)+f)/8)并列。
在此,上述规定的比率是小于1的预定数(如0.8等)。因此,锯齿形假缝针迹可以在锁眼缝预定形成部位中形成。
在S8中,如图21、22、23所示,按过渡用针迹187、加强用针迹186、过渡用针迹188、加强用针迹185、锁眼针迹70(左锯齿形针迹71、锁缝针迹74、右锯齿形针迹72、前锁缝针迹73)的顺序连续地进行缝制。
更详细来说,在S5、S6之后,当踏进操作踏板3时(S7,Yes),进行S8的缝制处理,如图21-22所示,形成锯齿形假缝185-188。随后,踏进操作踏板3时(S7,Yes),再次进行缝制处理(S8),如图23所示,形成锁眼针迹70并形成钮扣孔80(S11)。
对前述进行锯齿形假缝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5控制送布装置10和缝制装置30,在锁眼针迹70的锁缝针迹73、74的预定形成部位73a、74a上,使锁缝针迹73、74交错形成加强用针迹185、186后,能在加强用针迹185、186上形成锁缝针迹73、74。
并且,由于加工布的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由加强用针迹185、186来加强,在加强用针迹185、186上形成锁缝针迹73、74时,锁缝针迹73、74附近的加工布不会因线牵拉变缩皱。所以,能简单准确地形成美观锁眼针迹70的锁缝针迹73、74,并且,能适度地对锁缝针迹73、74进行引拉,特别是在用绅缩性高的材料或厚度小的材料构成的加工布上形成锁缝针迹73、74时,效果也会好。
此外,在使用由针织物等起毛材料构成的加工布时,由于加强用针迹185、186会减小加工布起毛部的起毛程度,在该部分中的锁缝针迹73、74不会潜入加工布的起毛部下侧,锁缝针迹73、74的外观会更好。由于在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上形成加强用针迹185、186,能用锁缝针迹73、74隐盖着加强用针迹185、186,所以,不会影响锁缝针迹73、74的良好外观。
使用操作盘4不仅能对规定一对加强用针迹185、186和一对过渡用针迹187、188形状和大小的多个参数(假缝参数,编号为[49]-[54]的参数)进行设定,而且,由于能把规定锁眼针迹70形状和大小的前述多个锁眼针迹参数作为前述假缝参数活用,能减少新设定假缝针迹参数的设定数,能进行简单地设定作业,可以很容易地对相应于锁眼针迹70的一对加强用针迹185、186和一对过渡用针迹187、188的形状和大小进行设定。
只要不切断线,就能连续地在一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上分别形成要制作的加强用针迹185、186,且连续地在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上分别形成要制作的过渡用针迹187、188,简化了一对加强用针迹185、186的制作作业。并且,由于在这种加强用针迹185、186和过渡用针迹187、188的制作中是可以从锁眼针迹缝制开始点附近开始在缝制开始点结束的,在加强用针迹和过渡用针迹连续形成后也能连续地形成锁眼针迹70。
对前述锯齿形假缝的变化实施例进行说明。
1)可以在锁眼针迹70的锁缝针迹73、74形成前不形成一对过渡用针迹187、188,在锁缝针迹73、74的预定形成部位73a、74a上仅形成与锁缝针迹73、74交叉的加强用针迹185、186。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对锁缝针迹73、74进行非连续缝制。
2)在前述说明中,持续踏进踏板3时,在形成一对加强用针迹185、186和一对过渡用针迹187、188后,可以不连续地进行锁眼针迹70的制作,而独立地进行一对加强用针迹185、186和一对过渡用针迹187、188的制作以及锁眼针迹70的制作。
3)在前述说明中,虽在形成一对加强用针迹185、186和一对过渡用针迹187、188后形成锁眼针迹70,但在加强用针迹185(或者186)形成后,还可以在该加强用针迹185(或者186)上形成连续的锁缝针迹73(或74)。
4)可以预先贮存各种锁眼针迹缝制数据、加强用针迹和过渡用针迹的缝制数据以及各种切割器驱动位置数据,从中选择设定希望的锁眼针迹缝制数据、加强用针迹和过渡用针迹的缝制数据以及各种切割器驱动位置数据,以便驱动控制送布装置、缝制装置、钮扣孔制作装置。
5)锯齿形假缝的其它变化实施例下面,对锯齿形假缝的其它变化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这种变化实施例中,在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上形成锁缝针迹73、74前,增加了不形成加强用针迹185、186的模式,还可以选择设定如图22所示的在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双方上形成加强用针迹185、186的第一种模式和如图26(或图28)所示的只在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或74a)一方上形成加强用针迹185(或186)的第二种模式的任何一种。
在选择前述第一种模式时,与前述锯齿形假缝一样,如图21、图22所示,控制装置5控制着送布装置10和缝制装置30,可以连续地在一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上分别形成被制作的加强用针迹185、186,在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上分别形成要制作的过渡用针迹187、188。
当选择前述第二种模式时,在一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中,可以设定为只在后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4a上形成加强用针迹186(参见图26),或只在前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上形成加强用针迹185(参见图28)。
在选择只在后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4a上形成加强用针迹186的情况下,如图26、图27所示,控制装置5控制着送布装置10和缝制装置30,使后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4a上要制作的加强用针迹186和以横断前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的形式形成的过渡用针迹110以及以在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处分别竖直形成的一对过渡用针迹187、188连续地形成。
在选择只在前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4a上形成加强用针迹185的情况下,如图28所示,控制装置5控制着送布装置10和缝制装置30,使前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上要制作的加强用针迹185和以横断后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的形式形成的过渡用针迹111以及在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处分别竖直形成的一对过渡用针迹187、188连续形成。
因此,如图25所示,作为编号为[46]的参数,替换前述锯齿形假缝的[锯齿形假缝次数]而对[锯齿形假缝]参数(相当于加强用针迹参数)进行设定,依靠贮存在控制装置5的ROM5b中的设定处理程序,使用操作盘4来设定该[锯齿形假缝]参数,就能对第一、第二模式进行择一设定。另外,编号为[46]的参数基本上与前述图9-12实施例的多个参数相同。
对于[锯齿形假缝]参数来说,在加工布上缝制锁眼针迹70之前,在不进行加强用针迹制作的情况下设定为0,仅在后锁缝侧位上制作加强用针迹186的情况下(参见图26)设定为1,在前锁缝侧位上制作加强用针迹185的情况下(参见图28)设定为2,在前后锁缝侧位上制作加强用针迹185、186的情况下(参见图22)设定为3。
在对具有[锯齿形假缝]参数的多个参数设定后,依靠贮存在控制装置5的ROM5b中的计算处理程序,根据前述多个锁眼针迹参数,计算锁眼针迹锁眼针迹70的缝制数据,同时,在把[锯齿形假缝]参数设定为1-3的情况下,且设定为第一或第二模式的情况下,根据前述多个假缝针迹参数,计算具有加强用针迹的假缝用缝制数据。
由控制装置5根据这些缝制数据控制着送布装置10和缝制装置30,例如,在[锯齿形假缝]参数设定为1的情况下,如图26所示,进行连续缝制的顺序为过渡用针迹187、加强用针迹186、过渡用针迹188、加强用针迹110,接着,如图27所示,进行锁眼针迹70的连续缝制顺序为左锯齿形针迹71、后锁缝针迹74、右锯齿缝针迹72、前加锁缝针迹73。
这样,在前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上,在锁眼针迹70的缝制开始时和缝制结束时进行锁缝,由于增加这种锁缝针迹后形成了加强用针迹185且使针迹数(落针数)变多,所以,随后在形成前锁缝针迹73时既不会产生针侧向移动(针在针迹上干涉弯曲不能下落在规定的落针位置上的现象)或折针现象,也不会使锁缝针迹73的外观变差。
根据该锁眼机的变化实施例,把[锯齿形假缝]参数设定为1(第二种模式),可以只在没有锁缝的后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4a上形成加强用针迹186,这样,减少了在前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上被制作的针迹数,在形成前锁缝针迹73时能防止针侧向移动或折针,并且,美观地形成前锁缝针迹73,能形成整体美观的锁眼针迹70。
在设定为第二种模参数的情况下,不切断线,能对在前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上要制作的过渡用针迹110(或加强用针迹185)、在后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4a上要制作的加强用针迹186(或过渡用针迹111)以及在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上分别要制作的一对过渡用针迹187、188连续地形成,能够简单地进行加强用针迹185(或186)的制作作业。
另外,由于在加强用针迹185(或186)和过渡用针迹110(或111)、187、188的制作中,可以从锁眼针迹70的缝制开始点附近起开始,在缝制开始点结束,所以,假缝后也能连续地形成锁眼针迹70。在设定为第一种模式的情况下,具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作用。
这时,如图29所示,作为前锁缝针迹种类有矩形、放射形、圆形、流水形、直线形;如图30所示,作为后锁缝针迹种类有矩形、放射形、圆形、圆眼形。对于前述任何形状的锁眼针迹70来说,除了图13的(a)-(c)锁眼针迹外,由图29的前锁缝针迹和图30的后锁缝针迹组合可以形成多种类型。锁眼针迹可以是前后锁缝针迹为图13(a)的矩形,图13(b)的放射形和图13(c)的圆形。
针对锁缝针迹的形状,可以形成或不形成与之相应的加强用针迹185、186。特别是对于图29所示前锁缝针迹多种类型中的放射形和直线形以及图30所示后锁缝针迹多种类型中的放射形和圆眼形来说,由于其针迹至少有一部分是在锁眼针迹70的长度方向中形成的,所以,即使不形成加强用针迹185、186,也具有抑制长度方向上伸缩等作用,形成增加的加强用针迹185、186,不会使锁缝针迹的外观不好。
根据该变化实施例,相应于前锁缝针迹的形状和后锁缝针迹的形状等,可以适宜地设定为不形成加强用针迹185、186,或在后锁缝中形成加强用针迹186,或在前锁缝中形成加强用针迹185,或在前后锁缝中形成加强用针迹185、186。
另外,控制装置5在相应于图29的前锁缝针迹形状和图30的后锁缝针迹形状,可以自动地设定为不形成加强用针迹185、186,或在后锁缝中形成加强用针迹186,或在前锁缝中形成加强用针迹185,或在前后锁缝中形成加强用针迹185、186。
在这种情况下,如前所述,在前锁缝针迹为放射形和直线形时,可以自动地设定为在前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上不形成加强用针迹185,且在后锁缝针迹为放射形和圆眼形时,可以自动地设定为在后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4a上不形成加强用针迹186。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在加强用针迹用参数(编号为[46]的锯齿形假缝)中设置自动设定用的设定项目(如设定为4),仅在设置了该设定项目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动地设定为是否相应于前锁缝针迹形状和后锁缝针迹形状形成加强用针迹。或者,也可以对该参数的设定为不进行自动设置。也就是说,由于对编号为[46]的锯齿形假缝参数进行了设定,即使设定了在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上形成加强用针迹,这种锁缝针迹形状(放射状等)的设定也是无效的,在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上会自动地切换为不进行加强用针迹的形式。
此外,也可以把本实施例5)用于上述的锯齿形假缝变化实施例1)-4)。
其次,要说明的控制情况是,在锁眼针迹70的制作中,进行该锁眼针迹70制作之前,如图31c所示,形成具有2组3条(共6条)直线状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及2组3条(共6条)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的矩形假缝。
在这种情况下,在参数设定处理(S2,图14)中,为了进行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及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的假缝,把编号为[47]的矩形假缝次数设定为3。并且,对于编号为[48]-[52]的参数设定值来说,也能在设定范围内补充设定为希望的值。在此,为了不进行其它假缝,把编号为[45]的缝合假缝次数和编号为[46]的锯齿形假缝次数设定为0。
并且,在S5中,根据规定锁眼针迹大小和形状的锁眼针迹参数,计算锁眼针迹70的缝制数据,同时,根据编号为[47]-[52]的多个参数和规定锁眼针迹70大小和形状的多个锁眼针迹参数的一部分组成的假缝参数,计算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及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的缝制数据,并读入贮存在RAM5c中。
在此,在S5中,计算的缝制数据为首先,在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的宽度方向中央和在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的长度方向中央处,顺次缝制加强用针迹285a、过渡用针迹286a、加强用针迹287a、过渡用针迹288a(参见图31a),其次,在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和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中的钮扣孔预定形成部位附近(例如距钮扣孔预定形成部位0.5mm的位置),顺次缝制加强用针迹285b、过渡用针迹286b、加强用针迹287b、过渡用针迹288b(参见图31b),最后,在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和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中与钮扣孔预定形成部位相对的部位附近(例如距前述相对部位0.5mm的位置),顺次缝制加强用针迹285c、过渡用针迹286c、加强用针迹287c、过渡用针迹288c(参见图31c)。
在此,计算的缝制数据为,从加强用针迹285a的前锁缝处的锁眼针迹70的缝制开始点附近起开始缝制,在锁眼针迹70的缝制开始点结束过渡用针迹288c。
并且,持续地计算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的缝制数据,以便计算的缝制数据能依次缝制锁眼针迹70中锁缝针迹73的一部分、左锯齿形针迹71、锁缝针迹74、右锯齿形针迹72、锁缝针迹73的其余部分(参见图31d)。
进一步来说,如图32所示,上述矩形针迹数据制作为能使针眼在过渡用针迹y向延伸直线上和x向延伸直线上形成交叉。在此,根据矩形假缝次数和假缝针迹参数及锁眼针迹参数求得y向延伸直线的x坐标位置及x向延伸直线的y坐标位置。
即,例如,对于矩形假缝次数为3来说,在制作第1圈的4条直线285a、286a、287a、288a中,左侧y向直线285a在x坐标(-f/2-c/2)上延伸,右侧y向直线287a在x坐标(f/2+c/2)上延伸,后侧x向直线286a在y坐标(d+a+2i+e/2)上延伸,前侧x向直线288a在y(d/2)上延伸。
在制作第2圈的4条直线285b、286b、287b、288b中,左侧y向直线285b在x坐标(-f/2-c/4)上延伸,右侧y向直线287b在x坐标(f/2+c/4)上延伸,后侧x向直线286b在y坐标(d+a+2i+e/4)上延伸,前侧x向直线288b在y(3d/4)上延伸。
在制作第3圈的4条直线285c、286c、287c、288c中,左侧y向直线285c在x坐标(-f/2-3c/4)上延伸,右侧y向直线287c在x坐标(f/2+3c/4)上延伸,后侧x向直线286c在y坐标(d+a+2i+3e/4)上延伸,前侧x向直线288c在y(d/4)上延伸。
形成的针迹数据使得针眼在各直线中以假缝移走针距[49]依次并列。
并且,在S8中,在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处的各个锯齿形针迹71、72宽度方向上移动形成的3条直线状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一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锁缝针迹73a、74a上分别形成的3条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是近环状3圈连续一体形成的。
这样,如图31(a)-(c)所示,在各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上,3条直线状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是在锯齿形针迹71、72宽度方向上等间隔形成的;在各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上,3条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是在锁缝针迹73、74长度方向上等间隔形成的。
进一步来说,在S5、S6之后,当踏进操作踏板3时(S7,Yes),进行S8的缝制处理,如图31(a)-(c)所示,形成矩形假缝285-288。随后,踏进操作踏板3时(S7,Yes),再次进行缝制处理(S8),如图31d所示,形成锁眼针迹70并形成钮扣孔80(S11)。
对前述矩形假缝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由控制装置5控制送布装置10和缝制装置30,在锁眼针迹70的制作中,在形成该锁眼针迹70前,能把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处的各个锯齿形针迹71、72宽度方向上移动形成的多条直线状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一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上分别形成的多条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近环状多圈连续一体形成,而不形成其余的针迹。
在各个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处,由于以锯齿形针迹71、72宽度方向上移动形成多条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能大范围地加强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在这种加强以后,在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上形成锯齿形针迹71、72时,锯齿形针迹71、72附近的加工布不会引线牵拉而变缩皱,能形成美观的锯齿形针迹71、72。另外,依靠在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上等间隔形成的多条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能大范围近均等地加强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有效地形成美观的锯齿针迹70。
特别是由于在一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上形成了各个多条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所以,把在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处分别要制作的多条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在一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上分别要制作的多条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能同时连续地形成,正因为这种缝制动作是连续顺畅进行,因引,能减轻锁眼机的负荷。
也就是说,在图1所示的传统方式中,由于挟持确定钮扣孔位置的左右加强用针迹301不是连续形成的,所以,这种缝制动作是非连续的不能顺畅进行。并且,反复进行缝制动作的启动和停止会使缝纫机的负荷变大。与此相比,在本实施例中,能连续地进行缝制动作,减轻了缝纫机的负荷。
另外,因能用多条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加强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所以,在这种加强之后,在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上形成锁缝针迹73、74时,锁缝针迹73、74附近的加工布不会因线牵拉变缩皱,能形成美观的锁缝针迹73、74。另外,由于在一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处环状形成的针迹中形成了各个要制作的多条过渡用针迹,能大范围地加强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有效地形成美观的锯齿形针迹70。
操作操作盘4,设定前述多个假缝针迹参数,就能形成形状和大小相应于锁眼针迹70的锯齿形针迹71、72的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设定前述多个锁眼针迹参数就能制作所希望形状和大小的锁眼针迹70。由于把前述多个锁眼针迹参数的一部分活用作前述假缝参数,所以减少了新设定假缝针迹参数的设定数,能简单地进行设定作业,能容易地对相应于锯齿形针迹71、72的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的形状和大小进行设定。
另外,能用一对锯齿形针迹71、72和一对锁缝针迹73、74分别隐盖多条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多条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在使用由针织物等容易起毛的材料构成的加工布时,由于依靠多条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多条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能减小加工布起毛部的起毛程度,所以,锁缝针迹73、74不会潜入加工布起毛部的下侧,使锁缝针迹73、74的外观更好。
下面,对矩形假缝的变化实施例进行说明。
1)如图33所示,在锁眼针迹70制作中,在该锁眼针迹70形成前,例如,在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4a处形成的3条过渡用针迹289a-289c中,可以把1条过渡用针迹289a与锁缝针迹交叉形成具有锯齿形针迹的针迹,而把剩下的2条过渡用针迹289b、289c形成门形的针迹。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加准确地加强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4a,有效地形成美观的锯齿形针迹70。
还可以在多条过渡针迹中形成具有锯齿形针迹的针迹。另外,也可以不象图所示那样,在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4a处形成的3条过渡用针迹中,至少把1条过渡用针迹289a与锁缝针迹交叉形成具有锯齿形针迹的针迹。
2)在锁眼针迹70制作中,在该锁眼针迹70形成前,对在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处各个锯齿形针迹71、72宽度方向上要制作的2条或4条以上直线状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在一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74处分别要制作的2条或4条以上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可以近环状多圈连续形成。
3)对于在各个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2a处形成的多个加强用针迹来说,只要是在锯齿形针迹71、72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形成的就行,而不一定是在锯齿形针迹71、72的宽度方向上等间隔形成的。
4)在多条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多条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的形成顺序中,不必限定为上述图31(a)-(c)所示那样,可以为多种顺序近环状多圈连续一体形成多条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多条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
5)在各种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3a、74a处也可以以不移动交叉的状态形成多条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
6)在前述说明中,在连续踏进踏板3时,不是连续地在形成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后进行锁眼针迹70制作,而是对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缝制以及锁眼针迹70的缝制单独地进行。
7)预先贮存有各种锁眼针迹缝制数据、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缝制数据、种种切割器驱动位置数据,可以从中选择设定希望的锁眼针迹70和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与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缝制数据以及切割器驱动位置数据,驱动控制送布装置、缝制装置、钮扣孔制作装置。
8)在上述说明中,可以对由加强用针迹285a、287a与过渡用针迹286a、288a组成的第一圈和由加强用针迹285b、287b与过渡用针迹286b、288b组成的第二圈以及由加强用针迹285c、287c与过渡用针迹286c、288c组成的第三圈连续地一体形成,也可以把这种第1-3圈分别不连续地形成。但对形成各圈的加强用针迹285、287与过渡用针迹286、288来说,是连续地形成的。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要点范围内,也可以对前述实施例和变化实施例进行附加的形态变换。
例如,本发明并不局限于锁眼机,能广范围地适用于具有送布装置、缝制装置和控制装置的缝纫机上。
对于送布装置来说,可以向X方向(前后方向)送布,也可向与X方向不同的Y方向(左右方向)送布。
本发明实施例的针迹形成方法与是否在锁眼针迹内侧形成钮扣孔是无关的,能广泛地适用于由控制装置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来形成锁眼针迹的方法中。并且,即使缝纫机上不具有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钮扣孔的带切割器的钮扣孔制作装置,也能应用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锁眼机,包括送布装置、缝制装置、钮扣孔制作装置以及控制装置,送布装置用于输送加工布,缝制装置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针迹,钮扣孔制作装置带有切割器并在加工布上形成钮扣孔,控制装置在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形成锁眼针迹的同时,控制钮扣孔制作装置在锁眼针迹内侧形成锁眼,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装置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在形成的不完整锁眼针迹状态下由钮扣孔制作装置已形成钮扣孔时,在钮扣孔两侧部位范围内形成之字形针迹后,补充进行锁眼针迹的制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装置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以便在形成前述之字形针迹时从锁眼针迹缝制开始点附近开始形成之字形针迹,沿着钮扣孔形成往复状之字形针迹,至前述缝制开始点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装置控制钮扣孔制作装置,在补充进行锁眼针迹制作后把之字形针迹中横断钮扣孔的部位进行切断。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针对前述控制装置设置有假缝针迹参数设置装置,以便把规定了前述之字形针迹形状和大小的多个假缝针迹参数进行设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针对前述控制装置设置有锁眼针迹参数设置装置,以便把规定了前述锁眼针迹形状和大小的多个锁眼针迹参数进行设定,把一部分该锁眼针迹参数活用作前述假缝针迹参数。
6.一种锁眼机,包括送布装置、缝制装置、钮扣孔制作装置以及控制装置,送布装置用于输送加工布,缝制装置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针迹,钮扣孔制作装置具有切割器,并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钮扣孔,控制装置在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形成锁眼针迹的同时,控制着锁眼制作装置在锁眼针迹的内侧形成钮扣孔,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装置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在开始进行锁眼针迹缝制前,在钮扣孔预定形成部位的两侧范围内形成之字形针迹。
7.一种形成锁眼针迹的方法,包括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形成锁眼针迹,该送布装置用于输送加工布,该缝制装置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针迹,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在钮扣孔预定形成部位的两侧范围内形成之字形针迹,第二步在该之字形针迹上形成锁眼针迹。
8.一种锁眼机,包括送布装置、缝制装置和控制装置,送布装置用于输送加工布,缝制装置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针迹,控制装置控制着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形成具有一对锯齿形针迹和一对锁缝针迹的锁眼针迹,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装置控制着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在形成锁眼针迹的锁缝针迹前,在该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中至少一边上形成与锁缝针迹相交叉的加强用针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在一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中形成前述加强用针迹时可以设定为选择在两边上形成的第一种模式,或选择只在一边上形成的第二种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在选择前述第一种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着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连续地形成一对加强用针迹和一对过渡用针迹,该加强用针迹是在一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上分别形成的,该过渡用针迹是在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上分别竖直形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在选择前述第二种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着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把在一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上形成的加强用针迹和在另一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上形成的过渡用针迹以及在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分别竖直形成的一对过渡用针迹连续地进行制作。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对前述控制装置设置有加强针迹参数设定装置,以便在对前述第一、第二模式进行选择设定时设定加强针迹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之一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对前述控制装置设置有假缝针迹参数设定装置,以便对规定前述加强用针迹形状和大小的多个假缝针迹参数进行设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对前述控制装置设置有锁眼针迹参数设定装置,以便把规定前述锁眼针迹形状和大小的多个锁眼针迹参数进行设定,并把一部分该锁眼针迹参数的活用作前述假缝针迹参数。
15.一种形成锁眼针迹的方法,包括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形成锁眼针迹,该送布装置用于输送加工布,该缝制装置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针迹,其特征在于在前述锁眼针迹的锁缝针迹形成前,在该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上制作与锁缝针迹交叉的加强用针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形成锁眼针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前述加强用针迹后形成锁眼针迹。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形成锁眼针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前述加强用针迹后,在该加强用针迹上连续地形成锁缝针迹。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之一所述的形成锁眼针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锁眼针迹的一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中只在没有锁缝的后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上形成加强用针迹。
19.一种锁眼机,包括送布装置、缝制装置和控制装置,送布装置用于输送加工布,缝制装置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针迹,控制装置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以形成具有一对锯齿形针迹和一对锁缝针迹的锁眼针迹,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装置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在锁眼针迹的制作时,在形成该锁眼针迹前,把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中各个锯齿形针迹宽度方向上移动形成的多条直线状加强用针迹和一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中分别形成的多条过渡用针迹大致环状多圈连续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前述多条加强用针迹和多条过渡用针迹一体形成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在各种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中形成的多条加强用针迹是在锯齿形针迹的宽度方向中等间隔形成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所述的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对前述控制装置设置有假缝针迹参数设定装置和锁眼针迹参数设定装置,并能把多个锁眼针迹参数的一部分活用作假缝针迹参数,其中,假缝针迹参数设定装置对规定前述加强用针迹形状和大小的多个假缝针迹参数进行设定,锁眼针迹参数设定装置对规定锁眼针迹形状和大小的多个锁眼针迹参数进行设定。
23.一种形成锁眼针迹的方法,包括控制送布装置和缝制装置形成锁眼针迹,送布装置用于输送加工布,缝制装置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针迹,其特征在于在锁眼针迹制作时,在形成该锁眼针迹前,大致环状多圈连续形成多条直线状加强用针迹和多条过渡用针迹,该加强用针迹是在一对锯齿形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中的各个锯齿形针迹宽度方向上移动形成的,该过渡用针迹是在一对锁缝针迹预定形成部位中分别形成的。
全文摘要
在形成不完整锁眼针迹70a的状态下制作钮扣孔80的情况下,通过设定缝合用假缝,在钮扣孔80两侧部位范围内形成之字形针迹85后,补充进行锁眼针迹的制作。随后,对之字形针迹85中横断钮扣孔80的部位进行切断。在设定为锯齿形假缝的情况下,在锁眼针迹预定形成部位71a-74a上,依次连续地缝制过渡用针迹187、加强用针迹186、过渡用针迹188、加强用针迹185,接着连续地缝制锁眼针迹70。在设定为矩形假缝的情况下,在进行锁眼针迹70的缝制前,近环状数圈连续地一体形成多条直线状加强用针迹285a-285c、287a-287c和数条过渡用针迹286a-286c、288a-288c。
文档编号D05B19/10GK1308157SQ0013724
公开日2001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6日
发明者蒲野淳, 近藤隆, 柴田到, 舟桥晓洋, 西田幸夫, 野村悦造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