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具有移圈机构的横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移圈机构的横机,该横机在针座上具有移圈底脚片座(以下称为TR底脚片座),该移圈底脚片座植设有许多前端部具有线圈结合部的移圈底脚片(以下称为TR底脚片),该移圈机构在TR底脚片座的TR底脚片与针座的织针之间进行移圈。
背景技术:
由专利注册第2794144号公报公知的横机,具有前后一对针座,该一对针座在形成其上面上的槽内可自动进退地保持织针,其中任何一方一方或双方的针座可相对于另一方的针座沿左右方向位移,在至少一方的针座上具有TR底脚片座,该TR底脚片座在形成在其上面上的槽内自由进退地保持TR底脚片。在该公报中,TR底脚片座与针座可沿长度方向相对位移,在前后的针座的织针间、及针座的织针与TR底脚片座的TR底脚片间可以进行线圈的交接。将结合在针座的织针上的线圈移圈到TR底脚片座的TR底脚片上,在使TR底脚片座位移(ラツキング)了后,通过将结合在TR底脚片上的线圈移圈到针座的织针上,可以进行线圈的侧方移动。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11-185号公报,公开了如下一种横机,该横机在将结合在TR底脚片上的线圈移圈到织针上时,在TR底脚片的线圈结合部越过线圈进行后退时,以压下TR底脚片的状态使其后退。
在上述专利注册第2794144号公报所公开的横机中,在比针座的前端部高的位置使TR底脚片沿水平方向直线进退运动。因此,存在在使结合在TR底脚片上的线圈移圈到织针上时,线圈被拉伸而有损于针织物的质量的问题。
在上述日本特开平11-1850号公报中,为了解决专利注册2794144号公报中的问题,通过在TR底脚片的线圈结合部越过线圈进行后退时以压下TR底脚片前端的状态使其后退,可以减轻加在线圈上的负荷。
但是,上述公报中公开的任何一种横机,都是为了避免TR底脚片在针座间的齿口上方的前出位置、在位移时与针座的织针或沉降片等的针织部件的干涉,而使其位于比针座的前端高的位置。因此,在使TR底脚片前出的位置,不能使TR底脚片前端的线圈的结合部向上下方向摇动。因此,在TR底脚片的前出位置,在结合在线圈结合部上的线圈上施加了负荷。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横机,该横机具有如下这样的移圈机构,该移圈机构可以在前出位置将TR底脚片线圈的结合部保持在上升位置及进行其解除,在线圈结合部的前出位置通过加大线圈结合部的下降量可以进一步减轻加在线圈上的负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横机,以使前端部相面对面的状态配设前后一对针座,在形成于该针座的上面的槽内进退自由地保持织针,针座中的任何一方或双方可相对于另一方的针座位移(ラツキング),在至少一方的针座上具有移圈底脚片座,该移圈底脚片座在形成于其上面的槽内自由进退地保持移圈底脚片,该移圈底脚片在其前端部具有线圈结合部,其特征在于,具有移圈底脚片、移圈底脚片保持装置、移圈底脚片控制装置,该移圈底脚片在使线圈结合部前出到前后针座间的齿口上方的前出位置、在上升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可摇动地被保持,该移圈底脚片保持装置在进行位移时,在前出位置使结合了线圈的移圈底脚片的线圈结合部上升到不与至少设在上述针座上的针织部件干涉的高度的位置保持移圈底脚片的线圈结合部,该移圈底脚片控制装置选择性地进行由上述移圈底脚片保持装置进行的移圈底脚片的移圈结合部的在使其上升了的位置的保持及其解除。
另外,最好是,上述移圈底脚片保持装置包括移圈底脚片控制片,该移圈底脚片控制片自由进退地设在形成于上述移圈底脚片座上的槽内,由该移圈底脚片控制片与移圈底脚片的进退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使移圈底脚片控制片与移圈底脚片结合而在前出位置将移圈底脚片的线圈结合部保持在上升位置,而且,通过在线圈结合部的前出位置使移圈底脚片控制片移动解除移圈底脚片控制片与移圈底脚片的结合,可以使移圈底脚片的线圈结合部下降。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移圈底脚片的上面上形成凹部,在该凹部内可滑动地设置上述移圈底脚片控制片,在凹部的下面后部形成与移圈底脚片控制片的后端部结合的结合部,在比该结合部更靠前方的凹部的下面上的形成着缺口部,该缺口部供用于使移圈底脚片可摇动的上述移圈底脚片的控制片的后端部插入。
上述移圈底脚片控制装置通过使上述移圈底脚片控制片位于上述凹部内后方而使移圈底脚片与移圈底脚片控制片结合,通过使上述移圈底脚片控制片位于凹部内前方而解除移圈底脚片与移圈底脚片控制片的结合。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移圈机构的横机的纵剖面图。
图2是图1所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TR底脚片与TR底脚片控制片的侧视图。
图4是从织针向TR底脚片移圈时的TR底脚片控制凸轮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TR底脚片及TR底脚片控制片位于图4的①~④的位置时的TR底脚片和TR底脚片控制片和织针的图。
图6是从TR底脚片向织针移圈时的TR底脚片控制凸轮的透视图。
图7是表示TR底脚片及TR底脚片控制片位于图6的⑤~⑧的位置时的TR底脚片和TR底脚片控制片和织针的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横机的纵剖面图,图中符号1整体性地表示横机,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后述的TR底脚片与移圈底脚片控制片(以下称为TR脚片控制片)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TR底脚片控制用凸轮群的透视图。
横机1使前后一对针座2a、2b在使其前端部相对的状态下设置成八字形,具有设在前方的针座2a(以下称为前座)的上方的TR底脚片座8,该TR底脚片座8在形成于其上面上的TR底脚片槽4内保持TR底脚片6。TR底脚片座8由未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可沿针座2a、2b的长度方向位移。针座2a、2b在形成于针座基板10上的槽内立设针板12,在相邻的针板12·12间形成针槽14。在各针槽14内可朝向前后针座2a、2b间的齿口中央线W-W进退运动地保持着织针16a、16b。前座2a及后方的针座2b(以下称为后座)由未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可以分别沿针座2a、2b的长度方向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对使用滑动针的情况进行说明,该滑动针由针挺针片24的被图示的针踵和凸轮32a、32b使其进行进退操作而进行钩34的开闭,该针挺针片形成着与形成于织针16的后端部的凹部20结合的凸部22,该织针16安装在针槽14内,上述凸轮32a、32b设在前后一对滑架30a、30b上,该前后一对滑架30a、30b由未图示的皮带驱动装置在针座上进行往复行走,由该凸轮32a、32b进退操作滑动部件26的针踵28。
滑动部件26是重叠两片薄板状的板形成,通过滑动部件26的前端朝向织针16的钩34前出而由织针16的钩34将滑动部件26向左右推开,形成移圈用的空间。线圈36结合在被向左右推开的滑动部件26的肩部38上并向移圈位置上升。织针16由安装在针座2的长度方向上的金属带40保持在针槽14内。针挺针片24与未图示的选针底脚片、选针器一起安装在针槽14内,通过由滑架30的压针片向没入针槽14内的方向推压而使针踵没入到不与滑架30上的凸轮结合的位置。
在前后针座2a、2b间的齿口42,在织针16、16之间设有固定式的沉降片44a、44b。TR底脚片座8隔规定片数使安装在前座2a上的针板12向上方延长,将该延长部分46作为TR底脚片座8的支承部。TR底脚片座8在以与针座2a的针槽14相同间隔形成的TR底脚片槽4内保持TR底脚片6。TR底脚片6在其前端部形成结合线圈36的线圈结合部48,在其后端部形成选针用针踵50a、50b,由弯曲(バンド)部52防止被压接到TR底脚片槽4上的妄动。
在TR底脚片6的上面上形成着进退控制用针踵54和下降凸轮作用部56,滑架30a上的凸轮与该进退控制用针踵54的前面和后面接触,上述下降凸轮作用部56夹着上述TR底脚片6的弯曲部52地设在TR底脚片6的前端侧。另外,在TR底脚片6的底面上形成着朝前端变高的倾斜面58,成为以假想轴60为中心可摇动的形状。
在TR底脚片6的进退控制用针踵54与下降凸轮作用部56之间形成凹部62。在凹部62的下面上在其后方部形成后述的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后端部66结合的结合面68。而且,从凹部62下面的结合面68的前方的下方到假想轴60的上方形成具有朝向前端变高的倾斜面的缺口部70,在TR底脚片6以假想轴60为中心摇动时,后述的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后端部66进入缺口部70。
在TR底脚片6的下面上形成着鼓出部72,在TR底脚片6后退了时与TR底脚片座8接触,从而将TR底脚片6的线圈结合部8推上到上升位置。
在形成于进退控制用针踵54与下降凸轮作用部56之间形成的凹部62内可滑动地设置TR底脚片控制片64。TR底脚片控制片64在其前端部的上面上形成着滑架30a上的凸轮与其前面及后面接触的进退控制用针踵74,在后端部66与进退控制用针踵74之间形成着通过压接在TR底脚片槽4的侧壁上来防止妄动的弯曲部76。
TR底脚片6与TR底脚片控制片64由沿TR底脚片座8的长度方向安装的金属带78保持在TR底脚片槽4内。而且,通过在TR底脚片6的结合面68上重叠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后端部66,TR底脚片6与TR底脚片控制片64结合,通过TR底脚片控制片64从上方由金属带78按压,TR底脚片6不摇动将其线圈结合部48保持在上升位置。
另外,在使TR底脚片6前出并且TR底脚片6的鼓出部72不与TR底脚片座8接触的状态时,通过使TR底脚片控制片64移动使TR底脚片6的结合面68与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后端部66不重叠地解除其结合,在TR底脚片6与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后端部66之间空出由缺口部70产生的间隙。另外,在TR底脚片6的底面上由于形成着倾斜面58,因此TR底脚片6可以以假想轴60为中心地进行摇动。
在TR底脚片座8上每一英寸交替地配置作为一组的在不同的位置形成选针用针踵50a、50b数片TR底脚片6。TR底脚片6中的由设在滑架30的移动方向的不同相位上的选针作动器80a、80b选择的TR底脚片6被朝向齿口42进退运动。
设有滑架30a上的TR底脚片控制凸轮82由第一凸轮群84和第二凸轮群86构成。第一凸轮群84作用于上述TR底脚片6的进退控制用针踵54,第二凸轮群86作用于上述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进退控制用针踵74及TR底脚片6的下降凸轮作用部56。
第一凸轮群84由导向凸轮88、90构成,第二凸轮群86由导向凸轮92、94、96和作用于TR底脚片6的下降凸轮作用部56上的下降凸轮98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被选择到前出位置的TR底脚片6的进退控制用针踵54及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进退控制用针踵74的轨道根据滑架的行走方向而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设在滑架30a上的上述导向凸轮88、90、92、94、96为固定凸轮,但是也可以将这些凸轮由出没式那样的可动凸轮构成。
选针作动器80a、80b在滑架30a的移动方向上具有中央部高两端低的作用面100a、100b,进行移圈的TR底脚片6在通过选针作动器80a、80b时从不作用位置位移到作用位置,用作用面100a、100b向前方压出选针用针踵50a、50b。在不进行移圈的TR底脚片6通过时,将选针作动器80a、80b保持在不作用位置上而不使TR底脚片6前出。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进行如下的针织的作用进行说明,在该针织中将结合在后座2b的织针16b上的线圈36移圈到TR底脚片6,使后座2b位移了后,移圈到相邻的后座2b的织针16上。
首先使用图4和图5对从后座2b的织针16b向TR底脚片6移圈进行说明。
图5的①~④是表示在图4中TR底脚片6的进退控制用针踵54与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进退控制用针踵74到达①~④位置时的TR底脚片6和TR底脚片控制片64和织针16b的状态的图。图4中的箭头X表示滑架30a的行进方向,TR底脚片6的进退控制用针踵54和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进退控制用针踵74从左向右移动。
在图4中,为了从后座2b的织针16b向TR底脚片6移圈,被选择为前出位置的TR底脚片6的进退控制用针踵54沿轨道a移动,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进退控制用针踵74沿轨道b移动。另外,未被选择为前出位置的TR底脚片进退控制用底脚54沿轨道c移动,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进退控制用针踵74沿轨道d移动。
在进行移圈的线圈横列中,TR底脚片6及TR底脚片控制片64从左向右移动,当到达图4中的①位置时,为了使接受线圈36的TR底脚片6前出,使选针作动器80a从不作用位置朝向作用位置位移。
当到达②的位置时,交接线圈36的后座2b的织针16b其线圈36从织针16b的钩34出来结合到滑动部件26的肩部38向移圈位置上升。接受线圈36的TR底脚片6被选择的TR底脚片6的选针用针踵50a与选针作动器80a的作用面100a接触开始朝向齿42前出。
由于由该选针作动器80a进行的TR底脚片6的前出、如图5中的②那样,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后端部66重叠在形成于TR底脚片6上的凹部62内的结合面68上,TR底脚片6与TR底脚片控制片64成为结合的状态。
在③的位置,TR底脚片6在导向凸轮90的作用下进一步向齿口42前出。这时,设在TR底脚片6的凹部62内的TR底脚片控制片64由于TR底脚片6的前出也向齿口方向移动。将线圈36结合在了肩部38上的滑动部件26进一步上升,使线圈36位于齿口中央线W-W上。
在从①~③中,由于形成在TR底脚片6的下面上的鼓出部72与TR底脚片座8上面接触,并且,在TR底脚片6的结合面68上重叠着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后端部66,因此,TR底脚片6将线圈结合部48保持在上升位置,不会以假想轴60为中心摇动。
在④的位置,TR底脚片6的线圈结合部48被前出到前出位置,线圈结合部48进入结合在滑动部件26上的线圈36内。在④中,TR底脚片6成为前出位置,TR底脚片6的鼓出部72不与TR底脚片座8接触,但由于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后端部66位于TR底脚片6的结合面68上,TR底脚片6与TR底脚片控制片64结合着,因此,TR底脚片6不摇动,线圈结合部48保持上升位置。接着,织针16b下降,线圈36从织针16b交接到TR底脚片6上。因此,进行了线圈交接36的TR底脚片6的线圈结合部48在保持着上升位置的状态下滑架30a、30b进行通过。即使滑架30a、30b通过也保持该状态。而且,进行后座2b的位移,但这时由于TR底脚片6的线圈结合部48保持着上升位置,因此不会与沉降片44a、44b等的针织构件产生干涉。
以下使用图6和图7对于从TR底脚片6向后座2b的织针16b的移圈进行说明。
图6是TR底脚片控制凸轮82的透视图,图7的⑤~⑧是表示在图6中TR底脚片6的进退控制用针踵54与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进退控制用针踵74到达了⑤~⑧位置时的TR底脚片6和TR底脚片控制片64和织针16b的状态的图。图6的箭头Y表示滑架30a的行进方向,TR底脚片6的进退控制用针踵54与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进退控制用针踵74从右向左移动。在图6中,为了进行从后座2b的织针16b朝向TR底脚片6的移圈,被选择为前出位置的TR底脚片6的进退控制用针踵54沿轨道e移动,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进退控制用针踵74沿轨道f移动。
在进行从后座2b的织针16b朝向TR底脚片6的移圈,后座2b的位移完毕后,滑架30a翻转开始向箭头Y方向行走。当TR底脚片6到达图6中的⑤位置时,接受线圈36的织针16b前出,织针16b的钩34进入线圈36内。由于这时TR底脚片16与TR底脚片控制片64结合着,线圈结合部48保持着上升位置。
在⑥位置,在导向凸轮94的作用下,TR底脚片控制片64进一步向齿口方向。由此,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后端部66从TR底脚片6的结合面68离开,TR底脚片6与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结合的被解除。然后,设在TR底脚片控制凸轮82的第二凸轮群86上的下降凸轮98作用于TR底脚片6的下降凸轮作用部56上,使TR底脚片6以假想轴60为中心摇动,使线圈结合部48下降到下降位置。在该TR底脚片6摇动时,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后端部66进入形成于TR底脚片的凹部62上的缺口部70。
在解除了TR底脚片6与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结合的时刻,TR底脚片6的线圈结合部48在结合着的线圈36的张力作用下某种程度地下降,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线圈结合部48确实地下降到下降位置,在TR底脚片控制凸轮82上设在下降凸轮98。
在⑦的位置,使TR底脚片6后退,将处于下降位置的线圈结合部48从线圈36中拔出。由于这时TR底脚片6的线圈结合部48下降到下降位置,在从线圈结合部48拔出线圈36时,减轻了加在线圈36上的负荷,并且线圈36可以确实地结合到织针16b的钩34内。
在⑧的位置,使TR底脚片6进一步后退,同时也使TR底脚片控制片64后退。由于TR底脚片6的后退,设在下面上的鼓出部72与TR底脚片8的上面接触,TR底脚片6的线圈结合部48返回到上升位置。而且,在TR底脚片6的结合面8上重叠TR底脚片控制片64的后端部66,从而使TR底脚片6与TR底脚片控制片64结合。线圈36被从TR底脚片6释放,完成从TR底脚片6向织针16b的移圈。
在上述的说明中,对在TR底脚片6与后座2b的织针16b间的移圈进行了说明,但是,TR底脚片6与前座2a的织针16a间的移圈也同样地进行动作。
在这样的本发明中,可以使TR底脚片6在前出位置进行有选择地将线圈结合部48保持在上升位置或进行其解除。
以下,用图8进行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也是在TR底脚片4槽内保持TR底脚片102,在形成于TR底脚片102的上面上的进退控制用针踵104与下降凸轮作用部106之间形成凹部108。在凹部108内可滑动地设置TR底脚片控制片110。
在本实施例中,在TR底脚片102的凹部108内未形成缺口部,在TR底脚片102的底面与TR底脚片控制片110的后端上部分别形成着相同曲率的圆弧112、114,在这一点上与前面的实施例不同。
在TR底脚片102处于前出位置时,使TR底脚片控制片110移动到TR底脚片102的凹部108的前方,形成在TR底脚片102上的圆弧112与形成在TR底脚片控制片110上的圆弧114的中心重合了时,TR底脚片可以摇动。在TR底脚片控制片110的后端部116在TR底脚片102的凹部108内处于假想轴118的后方的结合面120时,TR底脚片不摇动,将TR底脚片102的线圈结合部122保持在上升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从织针16b向TR底脚片6的移圈完成了后的针座2b的位移时,处于前出位置的TR底脚片6的线圈结合部48被保持在上升位置。该上升位置可以是上升到了避免与设在至少针座2a、2b上的针织构件干涉的高度的位置。
另外,TR底脚片6构成为从后退的位置到前出位置沿水平方向直线移动,但是,也可以是例如在到达前出位置之前一旦使TR底脚片的线圈结合部下降了后在前出位置有选择地进行保持上升位置及其解除。另外,也可以使TR底脚片从下降位置沿水平方向移动,在前出位置进行保持上升位置及其解除。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横机1对织针16a、16b使用滑动针,设有固定沉降片44a、44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织针即使是舌针也可以进行实施,而且沉降片也可以是可动沉降片。
以上,表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中可以实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以上说明,本发明,在TR底脚片的进退位置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将TR底脚片的线圈结合部保持在上升位置及其解除。因此,在位移时,通过将线圈结合部保持在上升位置而使TR底脚片不与针织部件干涉,另外,通过在前出位置使线圈结合部下降到下降位置可以减轻夹在线圈上的负荷。另外,在TR底脚片的前出位置,线圈结合部的上升位置的保持及其解除是使TR底脚片控制片移动来进行。通过使TR底脚片控制片与TR底脚片结合,将TR线圈结合部保持在上升位置,通过解除TR底脚片控制片与TR底脚片的结合可以使线圈结合部下降到下降位置。因此,不需要复杂的构成就可以实现在TR底脚片的前出位置将线圈结合部保持在上升位置及其解除。
另外,在形成在TR底脚片上的凹部内形成TR底脚片与TR底脚片控制片的后端部进行结合的结合部和在TR底脚片摇动时TR底脚片控制片的后端部插入的缺口部,由此,不需要复杂的构成就可以实现TR底脚片的前出位置中的线圈结合部的选择性的在上升位置的保持和解除了线圈结合部的在上升位置的保持时的TR底脚片的摇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移圈机构的横机,在使前端部相面对面的状态下配设前后一对针座,在形成于该针座的上面的槽内进退自由地保持织针,针座中的任何一方或双方可相对于另一方的针座位移,在至少一方的针座上具有移圈底脚片座,该移圈底脚片座在形成于其上面的槽内自由进退地保持移圈底脚片,该移圈底脚片在其前端部具有线圈结合部,其特征在于,具有移圈底脚片、移圈底脚片保持装置、移圈底脚片控制装置,该移圈底脚片在使线圈结合部前出到前后针座间的齿口上方的前出位置、在上升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可摇动地被保持,该移圈底脚片保持装置在进行位移时,在前出位置使结合了线圈的移圈底脚片的线圈结合部上升到不与至少设在上述针座上的针织部件干涉的高度的位置保持移圈底脚片的结合部,该移圈底脚片控制装置由选择地进行该移圈底脚片保持装置进行的移圈底脚片的移圈结合部的在使其上升了的位置的保持及其解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移圈机构的横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圈底脚片保持装置包括移圈底脚片控制片,该移圈底脚片控制片自由进退地设在形成于上述移圈底脚片座上的槽内,由该移圈底脚片控制片与移圈底脚片的进退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使移圈底脚片控制片与移圈底脚片结合,而在前出位置将移圈底脚片的线圈结合部保持在上升位置,而且,通过在线圈结合部的前出位置使移圈底脚片控制移动解除移圈底脚片控制片与移圈底脚片的结合,可以使移圈底脚片的线圈结合部下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移圈机构的横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圈底脚片的上面上形成凹部,在该凹部内可滑动地设置上述移圈底脚片控制片,在凹部的下面后部形成与移圈底脚片控制片的后端部结合的结合部,在比该结合部更靠前方的凹部的下面上的形成着缺口部,该缺口部供用于使移圈底脚片可摇动的上述移圈底脚片的控制片的后端部插入,上述移圈底脚片控制装置通过使上述移圈底脚片控制片位于上述凹部内后方而使移圈底脚片与移圈底脚片控制片结合,通过使上述移圈底脚片控制片位于凹部内前方而解除移圈底脚片与移圈底脚片控制片的结合。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移圈机构的横机,设有移圈底脚片(6、102)、移圈底脚片保持装置(64、110)、移圈底脚片控制装置(82),上述在移圈底脚片(6、102)在使线圈结合部(48、122)前出到了前后针座(2a、2b)间的齿口(42)上方到前出位置在上升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被可摇动地保持,上述移圈底脚片保持装置(64、110)在前出位置使进行位移时结合了线圈36的移圈底脚片(6、102)的线圈结合部(48、122)上升到至少与设在上述针座(2a、2b)上的针织部件不干涉的位置保持该线圈结合部(48、122),上述移圈底脚片控制装置(82)选择性地进行由上述移圈底脚片保持装置(64、110)进行的移圈底脚片(6、102)的线圈结合部(48、122)的在使其上升的位置的保持及其解除。
文档编号D04B7/28GK1429293SQ01809701
公开日2003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8日
发明者澁田武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