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686073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医用可吸收缝合线是当今医用缝合线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主要有羊肠线、胶原线、可生物降解的合成聚合物缝合线如聚乳酸线等几类。可吸收医用缝合线的主要要求是组织反应小、伤口疤痕小、吸收时间可控、结结容易等。羊肠线是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可吸收缝合线,但存在缝合线脆性较大、长度受羊肠长度限制、肠线强度与动物个体年龄有关、结结性能不理想等问题。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371919A公开了一种人类胶原蛋白手术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克服了动物胶原存在可能的病毒隐患和加工性差等问题。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51510A提出了一种胶原-聚乙烯醇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术后组织反应小、伤口疤痕小等优点。不过胶原线在体内的降解是先发生“水解”,即水的增溶作用而后降解,容易产生缝合线膨胀,使缝合线结扎不牢。此外胶原线柔韧性不好,在消化液和感染环境下抗张强度耗损快,有时缝合线上会出现弱点和纤维撕裂。采用聚乙交酯(PGA)纺制而成的聚羟基乙酸缝合线和采用以聚乙丙交酯(PGLA)纺制而成聚乳酸羟基乙酸缝合线,具有可吸收、组织反应轻等优点,但也存在结结部稳定性差、打结不牢的缺点,在进行手术时必须比普通的绢丝缝合线多打几个结。另外,发明专利申请号为98125655.4和00136189.9分别提出了一种二氧化碳共聚物的高效制备方法,可制备不同分子量的二氧化碳共聚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强度高、柔韧性好、留存断裂强度高,具有缝合组织反应轻、伤口愈合疤痕小,具有明显的体温记忆效应,可控制降解,并能完全吸收的可吸收医用缝合线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的制备方法(1)其以二氧化碳共聚物为原料,二氧化碳共聚物结构式是 x=0.5-1.0R=H,CH3, n为整数,在200至5000之间,相当于数均分子量在20000到500000之间;(2)所述结构的二氧化碳共聚物在120-160℃下熔融,加入共聚物重量的0.1-4wt%的马来酸酐或顺丁烯二酸酐或乙酸酐,共混造粒;将造粒后的共聚物在120-180℃下熔化,除去气泡后,通过孔径为1-20毫米的喷丝板,形成0.8-10毫米的初级纤维;初级纤维再在20-40℃水浴下进行二次拉伸,制成不同型号的纯二氧化碳共聚物缝合线。
本发明以二氧化碳共聚物为基础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的制备方法,上述结构的二氧化碳共聚物在120-160℃下熔融,加入共聚物重量的0.1-4wt%的马来酸酐或顺丁烯二酸酐或乙酸酐,共混造粒;将造粒后的二氧化碳共聚物在150-180℃下熔化,加入10-40%的聚乳酸或聚羟基丁酸酯,熔体共混后挤出造粒;将造粒后的共混物粒料采用熔体纺丝方法在160-180℃下熔化,除去气泡后,通过孔径为1-20毫米的喷丝板,形成0.8-10毫米的初级纤维;初级纤维再在30-50℃水浴下进行二次拉伸,制成不同型号的缝合线。
本发明由于采用全生物分解的二氧化碳共聚物制备可吸收的缝合线,二氧化碳共聚物制成的缝合线经生物学试验,不仅具有组织反应轻、伤口愈合疤痕小等优点,同时由于所选择的二氧化碳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在35-38℃,与人体温度相当,还具有明显的体温记忆效应。此时缝合线的拉伸率可控制在50-500%之间,弹性好,能牢牢把创面缝合而不松动,结结强度高。此外,由于二氧化碳共聚物的降解是从外层逐渐向内层,层层降解方式进行,因此缝合线不会发生膨胀、打结难和结不牢等问题,具有强度高、柔韧性好、留存断裂强度高等许多优点。通过共聚单体的引入还可控制降解时间,使降解时间在5-60天可控,在6个月内完全吸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一种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的制备方法(1)其以二氧化碳共聚物为原料,二氧化碳共聚物结构式是 x=0.5-1.0R=H,CH3, n为整数,在200至5000之间,相当于数均分子量在20000到500000之间。
本发明上述二氧化碳共聚物可以是二氧化碳-环氧乙烷共聚物,或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或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烷共聚物,或二氧化碳-氧化苯乙烯共聚物,或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环氧环己烷三元共聚物,或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三元共聚物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上述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如同98125655.4和00136189.9公布的方法,这里不做详述。
上述结构的二氧化碳共聚物在120-160℃下熔融,加入共聚物重量的0.1-4wt%的马来酸酐或顺丁烯二酸酐或乙酸酐,共混造粒。马来酸酐或顺丁烯二酸酐或乙酸酐起熔体封端的作用。将造粒后的共聚物在120-180℃下熔化,除去气泡后,通过孔径为1-20毫米的喷丝板,形成0.8-10毫米的初级纤维;初级纤维再在20-40℃水浴下进行二次拉伸,制成不同型号的纯二氧化碳共聚物缝合线。
本发明以二氧化碳共聚物为基础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的制备方法,上述结构的二氧化碳共聚物在120-160℃下熔融,加入共聚物重量的0.1-4wt%的马来酸酐或顺丁烯二酸酐或乙酸酐,共混造粒;将造粒后的二氧化碳共聚物在150-180℃下熔化,加入10-40%的聚乳酸或聚羟基丁酸酯,熔体共混后挤出造粒;将造粒后的共混物粒料采用熔体纺丝方法在160-180℃下熔化,除去气泡后,通过孔径为1-20毫米的喷丝板,形成0.8-10毫米的初级纤维;初级纤维再在30-50℃水浴下进行二次拉伸,制成不同型号的缝合线。
本发明制得的二氧化碳共聚物缝合线可为单丝、复丝或捻丝,规格在12-0到5号线之间,单丝线径在0.010~0.799mm之间,不同线径的强度在0.25~71.44N之间,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二氧化碳共聚物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的规格、线径和强度


与现有可吸收缝合线相比,本发明有以下优点(1)缝合线经生物学试验,具有组织反应轻、伤口愈合疤痕小的优点;(2)由于所选择的二氧化碳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在35-38℃,与人体温度相当,具有明显的体温记忆效应。此时缝合线的拉伸率可控制在50-500%之间,弹性好,能牢牢把创面缝合而不松动,结结强度高。(3)由于二氧化碳共聚物的降解是从外层逐渐向内层,层层降解方式进行,因此缝合线不会发生膨胀、打结难和结不牢等问题,具有强度高、柔韧性好、留存断裂强度高等许多优点。(4)纺丝过程为熔体纺丝,没有任何有机溶剂,因此避免了有机溶剂带来的副作用。
本发明优选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三元共聚物,其中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单元在共聚物中的含量在50%-100%之间,共聚物数均分子量在20000到500000之间。另外,通过调节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单元在共聚物中的含量,可控制降解时间,使降解时间在1-30天可控,完全吸收时间在6个月以内。
通过引入20-40%的聚乳酸或聚羟基丁酸酯,可调节缝合线的力学强度;单丝强度可提高。马来酸酐或顺丁烯二酸酐或乙酸酐起熔体封端的作用。
实施例1将二氧化碳共聚物(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单元含量58%,数均分子量21000,分子量分布指数4.2)在120℃下熔融,加入共聚物重量的4wt%的马来酸酐后共混造粒。将造粒后的二氧化碳共聚物采用纺丝机械纺丝或在155℃下熔化,除去气泡后,通过孔径为4毫米的喷丝板,初步牵伸后形成2毫米的纤维,初级纤维再在25℃水浴下进行二次拉伸,制备出2-0缝合线,强度26.50N。
实施例2将二氧化碳共聚物(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单元含量100%,数均分子量198000,分子量分布指数5.3)在150℃下熔融,加入共聚物重量的1.2wt%的顺丁烯二酸酐后共混造粒。将造粒后的二氧化碳共聚物采用纺丝机械纺丝或在160℃下熔化,除去气泡后,通过孔径为6毫米的喷丝板,初步牵伸后形成4毫米的初级纤维,初级纤维再在25℃水浴下进行二次拉伸,制备出6-0缝合线,强度2.50N。
实施例3将二氧化碳共聚物(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单元含量92%,数均分子量423000,分子量分布指数5.7)在160℃下熔融,加入共聚物重量的0.6wt%的马来酸酐后共混造粒。将造粒后的二氧化碳共聚物采用纺丝机械纺丝或在165℃下熔化,除去气泡后,通过孔径为8毫米的喷丝板,初步牵伸后形成6毫米的初级纤维,初级纤维再在38℃水浴下进行二次拉伸,制备出8-0缝合线,强度0.70N。
实施例4将二氧化碳共聚物(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单元含量82%,数均分子量89000,分子量分布指数3.6)在140℃下熔融,加入共聚物重量的1wt%的乙酸酐后共混造粒。将造粒后的二氧化碳共聚物采用纺丝机械纺丝或在155℃下熔化,除去气泡后,通过孔径为5毫米的喷丝板,初步牵伸后形成2毫米的纤维,初级纤维再在28℃水浴下进行二次拉伸,制备出3-0缝合线,强度17.53N。
实施例5将实施例4中的二氧化碳共聚物造粒后在170℃下熔化,加入38wt%的聚乳酸(数均分子量320000,分子量分布指数2.4),熔体共混后挤出造粒。将造粒后的共混物粒料采用纺丝机械纺丝或在170℃下熔化,除去气泡后,通过孔径为8毫米的喷丝板,形成4毫米的纤维;初级纤维再在40℃水浴下进行二次拉伸,制备出6-0缝合线,强度3.00N。
实施例6将实施例3中的二氧化碳共聚物造粒后在170℃下熔化,加入18wt%的聚乳酸(数均分子量440000,分子量分布指数2.6),熔体共混后挤出造粒。将造粒后的共混物粒料采用纺丝机械纺丝或在170℃下熔化,除去气泡后,通过孔径为10毫米的喷丝板,形成5毫米的纤维;初级纤维再在45℃水浴下进行二次拉伸,制备出8号缝合线,纤维强度0.74N。
实施例7将实施例4中的二氧化碳共聚物造粒后在170℃下熔化,加入28wt%的聚羟基丁酸酯(数均分子量230000,分子量分布指数4.9),熔体共混后挤出造粒。将造粒后的共混物粒料采用纺丝机械纺丝或在175℃下熔化,除去气泡后,通过孔径为10毫米的喷丝板,形成4毫米的初级纤维;初级纤维再在40℃水浴下进行二次拉伸,制备出5-0缝合线,强度6.85N。
实施例8将实施例1中的二氧化碳共聚物造粒后在170℃下熔化,加入35wt%的聚羟基丁酸酯(数均分子量281000,分子量分布指数5.4),熔体共混后挤出造粒。将造粒后的共混物粒料采用纺丝机械纺丝或在175℃下熔化,除去气泡后,通过孔径为8毫米的喷丝板,形成4毫米的初级纤维,初级纤维再在35℃水浴下进行二次拉伸,制备出4-0缝合线,强度10.05N。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其以二氧化碳共聚物为原料,二氧化碳共聚物结构式是 x=0.5-1.0 n为整数,在200至5000之间,相当于数均分子量在20000到500000之间;(2)所述结构的二氧化碳共聚物在120-160℃下熔融,加入共聚物重量的0.1-4wt%的马来酸酐或顺丁烯二酸酐或乙酸酐,共混造粒;将造粒后的共聚物在120-180℃下熔化,除去气泡后,通过孔径为1-20毫米的喷丝板,形成0.8-10毫米的初级纤维;初级纤维再在20-40℃水浴下进行二次拉伸,制成不同型号的纯二氧化碳共聚物缝合线。
2.一种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的二氧化碳共聚物为原料,其在120-160℃下熔融,加入共聚物重量的0.1-4wt%的马来酸酐或顺丁烯二酸酐或乙酸酐,共混造粒;将造粒后的二氧化碳共聚物在150-180℃下熔化,加入10-40wt%的聚乳酸或聚羟基丁酸酯,熔体共混后挤出造粒;将造粒后的共混物粒料采用溶体纺丝方法在160-180℃下熔化,除去气泡后,通过孔径为1-20毫米的喷丝板,形成0.8-10毫米的初级纤维;初级纤维再在30-50℃水浴下进行二次拉伸,制成不同型号的缝合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优选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三元共聚物,其中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单元在共聚物中的含量在50%-100%之间,共聚物数均分子量在20000到50000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聚乳酸的分子量在200000到500000之间,在缝合线的含量在10-40wt%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聚羟基丁酸酯的分子量在200000到500000之间,在缝合线的含量在10-40wt%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以二氧化碳共聚物为原料,二氧化碳共聚物在120-160℃下熔融,加入共聚物重量的0.1-4wt%的马来酸酐或顺丁烯二酸酐或乙酸酐,共混造粒;将造粒后的二氧化碳共聚物在150-180℃下熔化,加入10-40wt%的聚乳酸或聚羟基丁酸酯,熔体共混后挤出造粒;将造粒后的共混物粒料采用溶体纺丝方法在160-180℃下熔化,除去气泡后,通过孔径为1-20毫米的喷丝板,形成0.8-10毫米的初级纤维;初级纤维再在30-50℃水浴下进行二次拉伸,制成不同型号的缝合线。本发明强度高、柔韧性好、留存断裂强度高,具有缝合组织反应轻、伤口愈合疤痕小,具有明显的体温记忆效应,可控制降解,可完全吸收。
文档编号D01F8/04GK1596992SQ0313926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8日
发明者冯超 申请人:威海赛绿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