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46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而更准确地说是涉及例如被布置在细纱机的牵伸装置(牵伸部)下游和适于集束被所述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的纤维束集束装置背景技术曾经提出过各种纤维束集束装置,这些装置适于在加捻之前预先集束已牵伸的纤维束,从而实现改善纱线的质量,例如减少起毛。为了提供集束和输送纤维束的主要功能,使用了无接缝(闭合)的多孔带(例如,见JP2000-34631A和JP2003-113540A)。JP2000-34631A公开了一种技术,根据该技术所述输送带(无接缝多孔带)由使用直径小于01mm的聚酰胺复丝纱线的织物(布)构成,由此使抽吸空气流变均匀,从而提高了抽吸效率。使用了平纹织物作为所述织物。JP2003-113540A公开了一种技术,根据该技术,所述无接缝多孔带(透气带)由织造的织物构成。
然而,在无接缝多孔带由一种织物构成的情况下,当构成所述多孔带的织物的纱线断裂或纺纱期间多孔带产生磨损端部时,由断裂生成的纱线端部或磨损端部与被纺的纤维束缠结在一起,于是不利地影响纤维的集束,这可导致纱线断裂和纱线质量缺陷。另外,当开始发生磨损时,就会担心多孔带过早地进入不能再使用的状态。根据JP2000-34631A,输送带(多孔带)的纵向边沿可被熔化;然而,所述公布教导中最关心的部分莫过于端头部分。
另外,在多孔带是由一种织物构成的情况下,被纺的纤维束中的纤维可能会被构成所述织物的纱线的交叉部分所抓住。当纤维被这样一种交叉部分抓住时,所述被抓住的纤维不利地影响纤维束,于是可能导致纱线断裂或纱线质量缺陷,因此需要频繁地清理多孔带或更换新的一个多孔带。另外,在纱线交叉部分中被抓住的纤维不能轻易地被压缩空气的吹风等清除,而它们的清除费时和费力。

发明内容
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观点出发产生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纺纱机的集束装置,它防止被纺的纤维被构成多孔带的纱线的交叉部分所抓住和粘在其上,从而达到改善纺纱性能,可使清除粘附于多孔带的纤维的操作变得容易,而不会降低纤维束集束装置的集束/输送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集束被牵伸部所牵伸的纤维束。所述纤维束集束装置设置有传送部分,它设在牵伸部最后的传送罗拉对的下游侧并设置有夹持罗拉;抽吸部分,至少在相对于纤维束移动方向的传送部分的夹持点的上游侧处,具有设置了抽吸孔的引导表面;和多孔带,它可旋转以便它在引导表面上滑动。多孔带由片状材料制成,当所述带状材料是纺织织物或针织织物时其纱线具有交叉部分,而在所述交叉部分处所述纱线被熔化。此处,术语“片状材料”不仅包含平纹织物、斜纹织物和针织物,还包含其中有两层纱线的织物,每层由布置在一个方向的纱线构成,两层纱线堆叠在一起,纱线层的各自纱线布置方向彼此交叉,而纱线交叉部分被熔化。


在附图中图1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部分剖面的简略侧视图;图1B是多孔带的简略立体视图;图1C是显示多孔带的纱线交叉部分的简略示图;图1D是解释开口面积比的简略示图;图2是显示抽吸部分与下夹持罗拉之间关系的局部简略视图;图3A是显示平纹织物中经纱与纬纱之间关系的简略示图;图3B是显示斜纹织物中经纱与纬纱之间关系的简略示图;图4是显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构成多孔带的片状材料的构造的简略示图;和图5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简略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A-3B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安装在细纱机中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图1A是纤维束集束装置的局部剖面的简略侧视图,图1B是多孔带的简略立体视图,图1C是显示多孔带的纱线交叉部分的简略示图,而图1D是解释开口面积比的简略示图。图2是显示从图1A的左斜上侧所见的抽吸部分与下夹持罗拉之间关系的简略视图,没有显示上罗拉侧部分。
所述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结构基本上与先前本发明人提出的JP2003-113540A所公开的结构相同。如图1A所示,纤维束集束装置11设置在作为牵伸部的牵伸装置12的最后传送罗拉对13的下游侧。所述最后传送罗拉对13由前下罗拉14与前上罗拉15组成。
纤维束集束装置11设置有作为传送部分的夹持罗拉对16,抽吸部分17,和多孔带18。夹持罗拉对16包含下夹持罗19a和上夹持罗拉20,下夹持罗拉19a用作在布置成平行于前下罗拉14的转动轴19上形成的驱动罗拉部分,上夹持罗拉20通过多孔带18的被压向下夹持罗拉19a。如同牵伸装置12的前上罗拉15一样,对于每两根锭子上夹持罗拉20通过支承件21被配重臂(未图示)所支承。支承件21与前上罗拉15的支承件制成一体。
如图2所示,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下侧部分通过应用半数锭子来构成,所述半数锭子被布置在牵伸装置12的各罗拉支架2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是4根锭子作为一个单元。布置在机器架纵方向上的预定间隔处的各罗拉支架22的中间位置中,在下述状态中布置支承臂23它的近端部被在机器框架纵方向上延伸的支承梁(未图示)支承于后下罗拉(未图示)的后侧上,同时转动轴19被支承在罗拉支架22与支承臂23之间。
转动轴19被制成预定长度,所述预定长度是对应于多个锭子(在本实施例中是4根锭子)的长度,而被安装在其两个端部的轴承(未图示)被装入端插件25。并且端插件25通过设在罗拉支架22及支承臂23的支承部分22a及23a被支承在配合结合的部分25a处,从而每根转动轴19可转动地支承在罗拉支架22与支承臂23之间。支承部分22a及23a被构成能支承两个端插件25,这使得能支承安装在彼此相邻的转动轴19的端部上的端插件25。
在每根转动轴19的纵向中心处,设置了齿轮26,齿轮26用作传递驱动源扭矩的扭矩传动部分。齿轮26与转动轴19制成一体。在本实施例中,前下罗拉14被用作转动轴19的驱动源。在前下罗拉14上,在与齿轮26相对处构造有齿轮部14a(示于图1A中)。中间齿轮28由支承臂27可转动地支承,支承臂27的近端部如同支承臂23的情况被固定于支承梁,而中间齿轮28与齿轮部14a及齿轮26啮合。这就是说,前下罗拉14的扭矩通过齿轮部14a、中间齿轮28和齿轮26被传递至转动轴19。
抽吸管道(未图示)在细纱机中被布置成在其纵方向(垂直于图1A平面的方向)上延伸。抽吸部分17设有平行转动轴19延伸的吸管29及30和连接管31,连接管31连接于抽吸管道并适于为吸管29及30提供负压。连接管31被布置在齿轮26的前方,因此连接管31的一部分可用作齿轮26和中间齿轮28的盖子。同时,连接管31在其近端部处通过风箱状连接管32被连接于抽吸管道。吸管29及30的第一端部被安装在构成于连接管31前端部分的右手侧和左手侧上的安装孔中,而吸管29及30的第二端部被安装在端插件25中。
如图1A及图2所示,每个吸管29具有引导表面29b,在引导表面29b中构造有吸孔29a,吸孔29a在相对于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的夹持罗拉对16的夹持点的上游延伸。每个吸管30具有引导表面30b,在引导表面30b中构造有向下游延伸的吸孔30a。吸管29被布置成位于上游侧,而吸管30被布置成相对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的下夹持罗拉对19a的夹持点的下游侧。
如图1A所示,在吸管30的下方和附近,布置了分立式气动装置的吸嘴33的远端部,所述气动装置适于抽吸纱线断裂时从牵伸装置12输送的纤维束。吸嘴33的近端部连接于抽吸管道(未图示)。
如图1A所示,多孔带18被缠绕成一部分多孔带18与吸管29及30接触,而另一部分多孔带18与下夹持罗拉19a接触。当下夹持罗拉19a转动时,多孔带18适于运行并同时在引导表面29a及29b上滑动。
多孔带18被制成平纹织物的无接缝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把圆筒形织物切成预定宽度来获得。如图1C所示,以皮芯型结构的热熔纱线34用作构成织物的纱线。在构成织物的纱线的交叉部分35处,热熔纱线34的外皮部分34a被熔化。在本实施例中,热熔纱线34的芯子部分34b和外皮部分34a两者是由聚酰胺制成的;芯子部分34b是由熔点260℃的聚酰胺构成,而外皮部分34a是由熔点220℃的聚酰胺构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芯子部分34b含有单丝。
织物用直径(厚度)0.05-0.15mm的热熔纱线34织成。从被纺的纤维束F的抽吸功能方面看,希望是较细的纱线;然而,这会导致多孔带18的强度较差;于是,希望的是上述范围的大小。另外,开口面积比为25%-30%。此处,术语“开口面积比”定义成(A2/A1)×100(%),其中,如图1D所示,A1是被两相邻经纱部分36a的中心线(用虚线标示)和相邻两纬线部分36b的中心线(用虚线标示)所包围的面积部分,而A2是被两相邻经线部分36a与两纬线部分36b所包围的阴影部分(开口)的面积。
多孔带18具有抗静电功能。抗静电功能是通过对多孔带18涂覆抗静电剂而得到的。适用的抗静电剂熟知的一个例子是表面活性剂,诸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两性表面活性剂。
在构成热熔纱线34的圆筒形平纹织物之后,它被切成预定宽度并保持在仅是外皮部分34a熔化的温度,从而有可能获得经线及纬线的交叉部分35被熔合的多孔带18。在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浸透之后,多孔带18被干燥并经受耐载荷处理。
其次,将解释如上所述构造的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操作。
当细纱机工作时,纤维束F被牵伸装置12所牵伸,而后从最后传送罗拉对13引导至纤维束集束装置11。夹持罗拉对16的转速略高于最后传送罗拉对13的表面速度,而纤维束F在移向下游侧之前在合适的拉力作用下穿过夹持罗拉对16的夹持点,同时被反转和加捻。
另外,管道的抽吸作用通过连接管31施加在吸管29及30上,而构造在引导表面29b及30b上的吸孔29a及30a的抽吸作用通过多孔带18施加在纤维束F上。然后纤维束F移动至与吸孔29a及30a相对应的位置,同时进行抽吸和集束。于是,当与不装设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纺纱机相比较时,它有可能抑制飞花和废棉的产生并实现改善纱线质量。
在多孔带18由如现有技术中的普通织物(其纱线交叉部分35未经处理的织物)构成的情况下,当构成织物的纱线断裂时,导致纱线端头与被纺的纤维束F缠结在一起,由此引致纱线断裂、纱线质量降低等,或者被纺的纤维束F的纤维被抓住在纱线交叉部分35中,从而不利地影响纺纱。然而,在本实施例的多孔带18中,构成织物的纱线(热熔纱线34)在交叉部分35处被熔合,所以,即使构成织物等的纱线断裂,也不用担心导致纱线端头与被纺的纤维束F缠结在一起或被纺的纤维束的纤维F被抓住在纱线交叉部分35之中。另外,即使纤维粘在纺织的、针织的织物等的网眼部分上,也可能通过压缩空气的吹风或抽吸空气流的作用而容易地把它们清除掉。
周围被多孔带18缠绕的下夹持罗拉19a以与牵伸装置12的前下罗拉14的转动速度(200-300rpm)大约相同的转动速度转动,所以多孔带18可能会产生静电,而所产生的静电将被充电。当多孔带18保持处于可能会产生静电的情况下,纤维可能会粘在多孔带18上。然而,因为多孔带18具有抗静电功能,纤维不容易粘在多孔带18上。
本实施例提供下列效果(1)运行中同时与吸管29及30的引导表面29b及30b接触的多孔带18构成纤维束集束装置11,多孔带18由片状织物构成,在所述片状织物中材料纱线(热熔合纱线34)在纱线交叉部分35处被熔合。于是,即使构成织物的纱线断裂,也不用担心产生纱线端头与被纺的纤维束F缠结,或者纤维束的纤维被抓住在纱线交叉部分35中。结果是,它有可能通过防止被纺纤维被抓住在或粘在构成多孔带18的纱线交叉部分35而实现改进纺纱性能,并使清除粘在多孔带18上的纤维的工作变得容易,而不会涉及损坏集束/传输纤维束F的功能。
(2)当制成织物(片状材料)的纱线构成了多孔带18的材料时,使用了芯皮型结构的热熔纱线34。于是制成织物的纱线可容易地在交叉部分35处熔合。
(3)热熔纱线34的芯子(芯子部分34b)和外皮(外皮部分34a)两者由聚酰胺制成。于是,即使为减小多孔带18的厚度而使热熔纱线34的厚度减小至约0.1mm,它还是可能保证所要求的强度。另外,聚酰胺和棉花彼此是同性质的,因此可能平稳地完成棉纱线和含棉及其它纤维的混纺线的纺纱。
(4)因为多孔带18具有抗静电功能,纤维不易粘在多孔带18上,所以,除了防止由于纱线交叉部分35熔化而抓住纤维的作用之外,它还能实现提高防粘效果。
(5)在构成多孔带18的材料的织物中,热熔纱线34被用作经线36a和纬线36b,所以,与热熔线34仅被用作经线及纬线中的一个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容易地进行纱线交叉部分35的熔合。
(6)因为多孔带18被织成具有约0.1mm的细纱线的细网目,抽吸作用可有效地施加在纤维束F上。
(7)因为多孔带18被制成无接缝环,可平稳地实现纤维束F的输送,并且能防止可能会在接缝部分产生的疲劳的发展。
(8)构造多孔带18的织物是由长丝纱线制成的,在与相同厚度的短纤维纱线相比较时,它能提高强度及透气性。
上述的实施例不应是有限制地理解,例如,可能有下列变型。
多孔带18不局限于平纹织物37(例如图3A所示);它可能使用以某些其它织造方法纺织的织物,诸如斜纹织物38(例如图3B所示)。
多孔带18不局限于制成一种纺织织物;它可以制成针织织物。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针织织物的弹性,多孔带18可能在合适的拉力作用下转动而无需设置任何拉伸装置。
多孔带18不局限于纺织织物或针织织物;如图4所示,还可能制造片状材料的多孔带18,在其中两层纱线39(热熔纱线34)被堆叠在一起,每层纱线布置在一个方向上,因此纱线层39的热熔纱线34的各自布置方向互相交叉(例如是互相垂直),而每根热熔纱线34的纱线交叉部分35被熔合。
多孔带18不局限于由无接缝的纺织织物、针织织物制成的无接缝环;它还可以是其端部彼此牢固地连接的接缝环形式的带状纺织织物、针织物等。
不需要构成多孔带18的纺织织物完全由热熔线制成;作为替代,也可能仅是经线或纬线中的一个由热熔线制成。
作为拥有抗静电功能的多孔带18的方法,可能使用导体纤维(导电纤维)作为构造多孔带18的纱线。导体纤维的例子包括与炭黑混纺的纤维。
作为拥有抗静电功能的多孔带18的方法,在其替代方法中,在制成多孔带18之后涂覆抗静电剂;可使用其上涂覆有抗静电剂的纱线来制成纺织织物或针织织物的多孔带18。
热熔纱线34不局限于外皮部分34a及芯子部分34b两者都是由聚酰胺制成的这一种。例如,也可使用外皮部分34a及芯子部分34b两者都是由聚酯制成的或者外皮部分34a由聚酯制成而芯子部分34b由聚酰胺制成的一种热熔纱线。
转动轴19及吸管29及30的布置不局限于4根锭子构成一个单元;它也可能采用一种布置其中每对相邻罗拉支架22之间的各锭子(例如8根主轴)构成一个单元;或是两根锭子构成一个单元的一种布置。另外,不需要所有的单元总是包含相同数量的锭子;还可能在各罗拉支架2 2之间布置不同数量的锭子(例如6根锭子和2根锭子)并提供与它们相对应的两种单元。
替代吸孔29a及30a设置在相对于纤维束F的夹持点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结构,也可采用吸孔29a仅设置在夹持点的上游侧的构造。在此情况下,替代吸管30,使用了与吸管30相同外部结构的管及条状物,但没有设置吸孔30a,从而可能使生产方法及组装基本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另外,也可能去除吸管30并把多孔带18缠绕在吸管29与下夹持罗拉19a之间。
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传送部分不局限于设置有夹持罗拉对16的构造。例如,如图5所示,提供了具有大致为卵型截面构造的吸管40,而吸孔40a被构造在吸管40的预定位置处。然后,多孔带18滑动地缠绕在吸管40的外圆周及张紧辊41的周围。另外,还可通过驱动皮带42把前上罗拉15的转动传至上夹持罗拉20,和驱动上夹持罗拉20,同时使它与多孔带18保持压迫接触,从而驱动多孔带18。
还可以采用一种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具有设置在其上的下夹持罗拉19a的转动轴19作为所有锭子的公共轴,利用电机通过设置在机器框架的齿轮端部的齿轮列而使它被驱动,如同牵伸装置12的前下罗拉14的情况。
也可能在上侧设置多孔带18。
本发明不仅可用于细纱机的牵伸装置,还可以用于某些其它形式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通过赋予构成多孔带的纱线以导电性,可使多孔带具有抗静电功能,并且可制成具有在其上施加的抗静电剂的纺织织物或针织织物。
权利要求
1.一种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11),该装置(11)集束被牵伸部(12)牵伸的纤维束(F),包括传送部分(16),设置在牵伸部分(12)的最后传送罗拉对(13)的下游侧,并装备有夹持罗拉;抽吸部分(17),具有引导表面(29b),引导表面(29b)至少在相对于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的传送部分(16)的夹持点的上游侧装设有吸孔(29a);和多孔带(18),转动的同时与引导表面(29b)滑动接触,其特征在于多孔带(18)由诸如纺织织物或针织织物的片状材料制成,所述片状材料包含具有交叉部分(35)的纱线(34),在交叉部分(35)处纱线(34)被熔合。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11),其特征在于皮/芯型结构的热熔纱线(34)被用作制造片状材料的纱线(34)。
3.根据权利要求1及2中之一的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11),其特征在于热熔纱线(34)具有芯子部分(34b)和外皮部分(34a),它们都由聚酰胺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及2中之一的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11),其特征在于多孔带(18)具有抗静电功能。
全文摘要
纤维束集束装置(11)被设置在牵伸装置(12)的最后传送罗拉对(13)的下游侧,并且具有夹持罗拉对(16);具有引导表面(29b)及(30b)的抽吸部分(17),引导表面(29b)及(30b)装设有在纤维束(F)移动方向上的吸孔(29a)及(30a);具有位于夹持罗拉对(16)之间的夹持罗拉对(16)的夹持点;和转动的同时与引导表面(29b)及(30b)滑动接触的多孔带(18)。多孔带(18)由环状结构的平纹织物制成,而热熔纱线(34)被用作制造所述织物的纱线,同时热熔纱线(34)在交叉部分(35)处被熔化。热熔纱线(34)具有芯子部分(34b)和外皮部分(34a),它们都由聚酰胺制成。
文档编号D01H5/70GK1712587SQ20051006873
公开日2005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2日
发明者佐野彰俊, 中野勉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