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针织袜子或其它制品的机器生产网眼针织物的方法以及用该方法得到的网眼针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针织袜子或其它制品的机器生产网眼针织物的方法以及用该方法得到的网眼针织物。
背景技术:
用来针织袜子或其它物品的机器是已知的,该种机器可以从一织针输送一线圈,该织针可使线圈成形到一个相邻的织针上。这种类型的机器在例如已公开出版的专利文件WO 02/070799中有所揭示。
在生产针织品时、尤其是在针织品和袜子的领域中,一直存在对通过装饰而加强美观性的制品的需求,其中人们尤其喜欢透孔织物。因此,针织专家们一直在研究新的针织方法以设计出具有不同的尺寸以及新的形状的孔的透孔织物,从而取得创新性的美观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通过一种方法来满足这些需要,这种方法通过使用将线圈从一根织针传给一根相邻的织针并结合形成传统的线圈组织的方法,从而制成网眼针织物。
在此目标之下,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该方法可得到带有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孔的透孔织物,从而满足迥异的美学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在用圆型机器以及直线型机器生产针织物的过程中都可进行该方法。
可通过一种用针织袜子或其它制品的机器生产网眼针织物的方法来实现将在以下内容中变得更明显的这一目标以及这些和其它目的,该方法包括用所使用的机器的多根织针连续生产针织线圈行,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它包括完成由诸孔组成的透孔织物,每个孔是通过一组织针来设置的,其中,在参与形成一第一针织线圈行之后,一第一织针通过将第一针织线圈行的线圈传给与所述第一织针相邻的一第二织针而从所述第一线圈行脱开,启动所述第一织针从而重新开始针织,形成在所述第一线圈行之后的一针织线圈行的一新的线圈。
通过对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些优选但非排他的实施例的描述将使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变得明显,在附图中以非限定的方式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其中图1到7是一针织品的一部分的视图,这些视图是用较大比例放大的且是从背面得到的,每一部分都具有不同类型的孔,这些孔是由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得到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附图,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于为制成针织物而连续生产针织线圈行;在生产所述线圈行的过程中完成了包括孔的透孔织物,每个孔是通过一组织针而得到的,其中第一织针在参与形成第一针织线圈行之后就与在形成第一线圈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线圈脱开,将所述线圈传给与第一织针相邻的第二织针。再次启动第一织针以重新开始针织,在形成跟在第一针织线圈行之后的又一针织线圈行中形成新的线圈。
在传送形成第一线圈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线圈之后,第一织针可在直接跟在第一针织线圈行之后的线圈行的形成过程中、或在形成与第一针织线圈行间隔预定数量的中间针织线圈行的一针织线圈行的过程中重新开始针织。
另外,在形成跟在第一针织线圈行之后的针织线圈行之后,将线圈从一个织针传给其相邻的织针的工作也会对与第一织针相邻的织针起作用,从而逐渐使更多的织针脱开。
在因传送相应的线圈而脱开一根或多根织针的该部分上延迟重新开始针织以及/或者因传送相应的线圈而脱开的织针数量的逐渐增加可增大孔的尺寸。另外,这些解决方案以及在重新开始针织时所述织针所形成的线圈组织类型的任何变化还可改变孔的形状。
图1到7以例子的方式显示了可以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七种类型的孔。
在以下的描述中,出于简化和更加清楚的目的,假设每一织针在生成针织线圈行时所形成的线圈是由单根丝线提供的,但还可通过形成每一个都由同时输送给诸织针的两根或更多根丝线组成的线圈来完成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在附图中,针织线圈行由大写字母表示。出于说明简化的目的,以下用图中每一织针所针织的线圈列的数字来表示相应的织针。每一针织线圈行的线圈用与表示针织线圈行的大写字母相同的小写字母来表示。由一织针所形成的一个针织线圈行的线圈由它所属的线圈列的数字(即用也表示形成所属线圈列的织针的数字)以及与表示所述针织线圈行的大写字母相同的小写字母来表示。
在以下的描述中,出于简化的目的,假设形成针织的织针如用于袜子或其它制品的圆型针织机中的针筒中那样垂直布置,从而使用“提针”这一表述来表示织针接合,而用“落针”来表示形成线圈,但这不会改变这一事实,即可以用水平布置或相对于垂直方向具有不同的倾斜度而布置的织针来完成各种所述类型的针织。
图1所示的孔是在形成针织品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由两根织针所组成的一组织针而得到的,它们分别是第一织针1和第二织针2,两者相邻。
为了形成所述的孔,在参与同其它织针一起用丝线“a”形成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第一织针1通过将线圈1a传给第二织针2而从线圈1a脱开,线圈1a是在所述针织线圈行A的形成过程中形成的,而第二织针2此时携带它自己的线圈2a以及线圈1a。
在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用丝线“b”形成第二针织线圈行B,这是通过使第一织针1和第二织针2同其它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B的织针一起被启动而得到的,这两根织针分别形成线圈1b和2b。第一织针1和第二织针2在接合丝线“b”的过程中都被提起到漏针高度,从而线圈1a和2a在第二织针2的针舌下方通过。由于织针1是脱开的,因此作为织针1落下的结果,线圈1b的形成并不会造成实际线圈组织的形成,而只是会形成所谓的“弯曲”,同时线圈2b的形成使线圈1a、2a落下,线圈2b与这两个线圈针织在一起。
第三针织线圈行C由丝线“c”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C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和2针织,这两根织针被提起以与丝线“c”在漏针高度接合,从而线圈1b和2b在相应的织针的针舌之下通过。所述织针1和2随后的下降形成线圈1c和2c,这两个线圈分别与线圈1b和2b针织在一起,线圈1b和2b则由所述织针落针。此时就完成了图1所示的孔。
图2所示的孔是在通过使用仍由两根织针组成的一组织针、在形成针织物的过程中得到的,这两根织针分别是第一织针1和第二织针2,两者相邻。
为了形成所述的孔,在参与同其它织针一起用丝线“a”形成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第一织针1通过将线圈1a传给第二织针2而从线圈1a脱开,线圈1a是在所述针织线圈行A的形成过程中形成的,而第二织针2此时携带它自己的线圈2a以及线圈1a。
在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用丝线“b”形成第二针织线圈行B。第一织针1被排除出形成第二针织线圈行B的过程,而第二织针2则同其它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B的织针一起被启动。这样,在第一织针1处形成跳线1b,同时第二织针2形成线圈2b。在接合丝线“b”的过程中,第二织针2被提起到漏针高度,从而线圈1a和2a在第二织针2的针舌下方通过。线圈2b的形成使线圈1a、2a落下,线圈2b与这两个线圈针织在一起。
第三针织线圈行C由丝线“c”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C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和2针织,这两根织针被提起以与丝线“c”在漏针高度接合,从而线圈2b在第二织针2的针舌之下通过。所述织针1和2随后的下降形成两个线圈1c和2c。既然织针1是脱开的,在织针1下降之后的线圈1c的形成并不会形成实际线圈组织,而只是会形成所谓的“弯曲”,同时线圈2c的形成使线圈2b落下,线圈2c与线圈2b针织在一起。
在第三针织线圈行C之后,第四针织线圈行D由丝线“d”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D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和2针织,这两根织针被提起以与丝线“d”在漏针高度接合,从而线圈1c和2c在相应的织针的针舌之下通过。所述织针1和2随后的下降形成线圈1d和2d,这两个线圈分别与线圈1c和2c针织在一起,线圈1c和2c则由所述织针落针。此时就完成了图2所示的孔。
图3所示的孔是在通过使用仍由两根织针组成的一组织针、在形成针织物的过程中得到的,这两根织针分别是第一织针1和第二织针2,两者相邻。
为了形成所述的孔,在参与同其它织针一起用丝线“a”形成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第一织针1通过将线圈1a传给第二织针2而从线圈1a脱开,线圈1a是在所述针织线圈行A的形成过程中形成的,而第二织针2此时携带它自己的线圈2a以及线圈1a。
在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用丝线“b”形成第二针织线圈行B,这是通过使第一织针1和第二织针2同其它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B的织针一起被启动而得到的,这两根织针分别形成线圈1b和2b。第一织针1和第二织针2在接合丝线“b”的过程中都被提起到漏针高度,从而线圈1a和2a在第二织针2的针舌下方通过。由于织针1是脱开的,在织针1下降之后所形成的线圈1b并不形成实际线圈组织,而只是会形成所谓的“弯曲”,同时线圈2b的形成使线圈1a、2a落下,线圈2b与这两个线圈针织在一起。
然后,第三针织线圈行C由丝线“c”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C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和2针织。在形成这一针织线圈行C的过程中,第一织针1被提起以与丝线“c”在集圈高度接合,从而线圈1b并不从该织针的针舌之下通过,同时第二织针2被提起以与丝线“c”在漏针高度接合,从而线圈2b从它的针舌之下通过。所述织针1和2随后的下降对于织针1是形成线圈1c,线圈1b集圈在该线圈上,而对于对线圈2b落针的织针2则是形成线圈2c。
在第三针织线圈行C之后,第四针织线圈行D由丝线“d”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D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和2针织,这两根织针被提起以与丝线“d”在漏针高度接合,从而织针1上的线圈1b、1c和织针2上的线圈2c在相应的织针的针舌之下通过。所述织针1和2随后的下降形成两个线圈1d和2d,这两个线圈分别与线圈1b、1c和2c针织在一起,线圈1b、1c和2c则由所述织针落针。此时就完成了图3所示的孔。
图4所示的孔是在通过使用三根织针组成的一组织针、在形成针织物的过程中得到的,这三根织针分别是第一织针1、第二织针2和第三织针3,三者相邻。
为了形成所述的孔,在参与同其它织针一起用丝线“a”形成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第一织针1通过将线圈1a传给第二织针2而从线圈1a脱开,线圈1a是在所述针织线圈行A的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第二织针2此时携带它自己的线圈2a以及线圈1a,而第三织针3则携带相应的线圈3a。
在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用丝线“b”形成第二针织线圈行B。第一织针1被排除出形成第二针织线圈行B的过程,而第二织针2和第三织针3则同其它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B的织针一起被启动。这样,在第一织针1处形成跳线1b,同时第二织针2和第三织针3分别形成线圈2b和3b。在接合丝线“b”的过程中,第二织针2被提起到漏针高度,从而线圈1a和2a在第二织针2的针舌下方通过。线圈2b的形成使线圈1a、2a落下,线圈2b与这两个线圈针织在一起。在形成第二针织线圈行B之后,第二织针2也从线圈2b脱开,线圈2b被传给第三织针3,这样第三织针3则携带线圈2b和3b。
然后,第三针织线圈行C由丝线“c”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C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2和3针织,这三根织针被提起以与丝线“c”在漏针高度接合,从而线圈2b和3b在第三织针3的针舌之下通过。这些织针随后的下降形成三个线圈1c、2c、3c。由于织针1和2是脱开的,则作为所述织针下降的结果而形成的线圈1c和2c形成两个“弯曲”,同时线圈3c的形成使第三织针3对线圈2b、3b落针。
在第三针织线圈行C之后,第四针织线圈行D由丝线“d”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D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2和3针织。织针1和3被提到漏针高度以与丝线“d”接合,从而线圈1c和3c在相应的织针的针舌下方通过。所述织针1和3随后的下降形成两线圈1d和3d,这两个线圈分别与线圈1c和3c针织在一起,线圈1c和3c则由所述织针落针。为了与丝线“d”接合,第二织针2上升到集圈高度,从而线圈2c并不从该织针的针舌之下通过。第二织针2随后的下降形成线圈2d,使线圈2c保持在所述织针的针头上。
在第四针织线圈行D之后,第五针织线圈行E由丝线“e”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E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2和3针织,这三根织针被提起到漏针高度以与丝线“e”接合,从而线圈1d、2c、2d和3d在相应的织针的针舌之下通过。所述织针1、2和3随后的下降形成三个线圈1e、2e和3e,这三个线圈分别与线圈1d、与线圈2c、2d以及与线圈3d针织在一起,线圈1d、2c、2d和3d则由所述织针落针。
此时就完成了图4所示的孔。
图5所示的孔是在通过使用三根织针组成的一组织针、在形成针织物的过程中得到的,这三根织针分别是第一织针1、第二织针2和第三织针3,三者相邻。
为了形成所述的孔,在参与同其它织针一起用丝线“a”形成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第一织针1通过将线圈1a传给第二织针2而从线圈1a脱开,线圈1a是在所述针织线圈行A的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第二织针2此时携带它自己的线圈2a以及线圈1a,而第三织针3则携带相应的线圈3a。
在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用丝线“b”形成第二针织线圈行B。第一织针1被排除出形成第二针织线圈行B的过程,而第二织针2和第三织针3则同其它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B的织针一起被启动。这样,在第一织针1处形成跳线1b,同时第二织针2和第三织针3分别形成线圈2b和3b。在接合丝线“b”的过程中,第二织针2被提起到漏针高度,从而线圈1a和2a在第二织针2的针舌下方通过。线圈2b的形成使线圈1a、2a卸下,线圈2b与这两个线圈针织在一起。在形成第二针织线圈行B之后,第二织针2也从线圈2b脱开,线圈2b被传给第三织针3,这样第三织针3则携带线圈2b和3b。
然后,第三针织线圈行C由丝线“c”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C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2和3针织,这三根织针被提起以与丝线“c”在漏针高度接合,从而线圈2b和3b在第三织针3的针舌之下通过。这些织针随后的下降形成三个线圈1c、2c、3c。由于织针1和2是脱开的,则在所述织针下降后形成的线圈1c和2c形成两个“弯曲”,同时线圈3c的形成使第三织针3对线圈2b、3b落针。
在第三针织线圈行C之后,第四针织线圈行D由丝线“d”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D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和3针织,而第二织针2被排除出针织过程并在其针头处保持有先前形成的线圈2c。织针1和3被提到漏针高度以与丝线“d”接合,从而线圈1c和3c在相应的织针的针舌下方通过。所述织针1和3随后的下降形成线圈1d和3d,这两个线圈分别与线圈1c和3c针织在一起,线圈1c和3c则由所述织针落针。在被排除出针织过程的第二织针2处形成跳线2d。
在第四针织线圈行D之后,第五针织线圈行E由丝线“e”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E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2和3针织。织针1、2和3被提起到漏针高度以与丝线“e”接合,从而线圈1d、2c和3d在相应的织针的针舌之下通过。所述织针1、2和3随后的下降形成三个线圈1e、2e和3e,这三个线圈分别与线圈1d、与线圈2c以及与线圈3d针织在一起,线圈1d、2c和3d则由所述织针落针。
此时就完成了图5所示的孔。
图6所示的孔是在通过使用三根织针组成的一组织针、在形成针织物的过程中得到的,这三根织针分别是第一织针1、第二织针2和第三织针3,三者相邻。
为了形成所述的孔,在参与同其它织针一起用丝线“a”形成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第一织针1在此情况下通过将线圈1a传给第二织针2而从线圈1a脱开,线圈1a是在所述针织线圈行A的形成过程中形成的,此时,第二织针2携带它自己的线圈2a以及线圈1a,而第三织针3则携带相应的线圈3a。
在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用丝线“b”形成第二针织线圈行B。第一织针1被排除出形成第二针织线圈行B的过程,而第二织针2和第三织针3则同其它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B的织针一起被启动。这样,在第一织针1处形成跳线1b,同时第二织针2和第三织针3分别形成线圈2b和3b。在接合丝线“b”的过程中,第二织针2被提起到漏针高度,从而线圈1a和2a在第二织针2的针舌下方通过。线圈2b的形成使线圈1a、2a落下,线圈2b与这两个线圈针织在一起。在形成第二线圈行B之后,第二织针2也从线圈2b脱开,线圈2b被传给第三织针3,这样第三织针3则携带线圈2b和3b。
随后,第三针织线圈行C由丝线“c”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C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2和3针织,这三根织针被提起以与丝线“c”在漏针高度接合,从而线圈2b和3b在第三织针3的针舌之下通过。这些织针随后的下降形成三个线圈1c、2c、3c。由于织针1和2是脱开的,则作为所述织针下降的结果而形成的线圈1c和2c形成两个“弯曲”,同时线圈3c的形成使第三织针3对线圈2b、3b落针。
在第三针织线圈行C之后,第四针织线圈行D由丝线“d”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D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2和3针织。织针2和3被提到漏针高度以与丝线“d”接合,从而线圈2c和3c在相应的织针的针舌下方通过。所述织针2和3随后的下降形成两个线圈2d和3d,这两个线圈分别与线圈2c和3c针织在一起,线圈1c和3c则由所述织针落针。为了与丝线“d”接合,第一织针1被提升到集圈高度,从而线圈1c没有在所述织针的针舌下方通过。第一织针1随后的下降形成线圈1d,而线圈1c则保持在所述织针的针头中。
在第四针织线圈行D之后,第五针织线圈行E由丝线“e”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E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2和3针织。织针1、2和3被提起到漏针高度以与丝线“e”接合,从而线圈1c、1d、2d和3d在相应的织针的针舌之下通过。所述织针1、2和3随后的下降形成三个线圈1e、2e和3e,这三个线圈分别与线圈1c、1d、与线圈2d以及与线圈3d针织在一起,线圈1c、1d、2d和3d则由所述织针落针。
此时就完成了图6所示的孔。
图7所示的孔是在通过使用四根织针组成的一组织针、在形成针织物的过程中得到的,这四根织针分别是第一织针1、第二织针2、第三织针3和第四织针4,四者相邻。
为了形成所述的孔,在参与同其它织针一起用丝线“a”形成所述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第一织针1通过将线圈1a传给第二织针2而从线圈1a脱开,线圈1a是在所述针织线圈行A的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第二织针2此时携带它自己的线圈2a以及线圈1a,而第三织针3则携带相应的线圈3a,第四织针4携带相应的线圈4a。
在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用丝线“b”形成第二针织线圈行B。第一织针1被排除出形成第二针织线圈行B的过程,而第二织针2、第三织针3和第四织针4则同其它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B的织针一起被启动。这样,在第一织针1处形成跳线1b,同时第二织针2、第三织针3和第四织针4分别形成线圈2b、3b和4b。在接合丝线“b”的过程中,第二织针2被提起到漏针高度,从而线圈1a和2a在第二织针2的针舌下方通过。线圈2b的形成使线圈1a、2a落下,线圈2b与这两个线圈针织在一起。在形成第二线圈行B之后,第二织针2也从线圈2b脱开,线圈2b被传给第三织针3,这样第三织针3则携带线圈2b和3b。
在第二针织线圈行B之后,第三针织线圈行C由丝线“c”形成。第一织针1仍被排除出针织第三针织线圈行C的过程,且第二织针2也被排除出针织过程,而第三织针3和第四织针4则同其它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C的织针一起被启动。这样,在第一织针1和第二织针2处形成跳线1c和2c,而第三织针3和第四织针4分别形成线圈3c和4c。在接合丝线“c”的过程中,第三织针3被提起到漏针高度,从而线圈2b和3b在第三织针3的针舌下方通过。线圈3c的形成使线圈2b、3b落下,线圈3c与这两个线圈针织在一起。在形成第三线圈行C之后,第三织针3也从线圈3c脱开,线圈3c被传给第四织针4,这样第四织针4则携带线圈3c和4c。
随后,第四针织线圈行D由丝线“d”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D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2、3和4针织,这四根织针被提起以与丝线“d”在漏针高度接合,从而线圈3c和4c在第四织针4的针舌之下通过。这些织针随后的下降形成四个线圈1d、2d、3d和4d。由于织针1、2和3是脱开的,则在所述织针下降后形成的线圈1d、2d和3d形成三个“弯曲”,同时线圈4d的形成使第四织针4对线圈3c、4c落针。
在第四针织线圈行D之后,第五针织线圈行E由丝线“e”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E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2、3和4针织。织针1和织针4被提到漏针高度以与丝线“e”接合,从而线圈1d和4d在相应的织针的针舌下方通过。所述织针1和4随后的下降形成两个线圈1e和4e,这两个线圈分别与线圈1d和4d针织在一起,线圈1d和4d则由所述织针落针。为了与丝线“e”接合,第二织针2和第三织针3被提升到集圈高度,从而相应的线圈2d、3d没有在所述织针的针舌下方通过。所述织针2和3随后的下降形成线圈2e、3e,而线圈2d、3d则保持在所述织针的针头中。
在第五针织线圈行E之后,第六针织线圈行F由丝线“f”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F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2、3和4针织。织针1、2和4被提起到漏针高度以与丝线“f”接合,从而线圈1e、2d、2e和4e在相应的织针的针舌之下通过。所述织针1、2和4随后的下降形成三个线圈1f、2f和4f,这三个线圈分别与线圈1e、与线圈2d和2e以及与线圈4e针织在一起,线圈1e、2d、2e和4e则由所述织针落针。为了接合丝线“f”,第三织针3被提升到集圈高度,从而线圈3d、3e没有在所述织针的针舌下方通过。织针3随后的下降形成线圈3f,而线圈3d、3e则保持在所述织针的针头中。
在第六针织线圈行F之后,第七针织线圈行G由丝线“g”形成,该丝线不仅由参与形成针织线圈行G的其它织针针织,而且也由织针1、2、3和4针织。织针1、2、3和4被提起到漏针高度以与丝线“g”接合,从而线圈1f、2f、3d、3e、3f和4f在相应的织针的针舌之下通过。所述织针1、2、3和4随后的下降形成四个线圈1g、2g、3g和4g,这四个线圈分别与线圈1f、与线圈2f、与线圈3d、3e、3f以及与线圈4f针织在一起,线圈1f、2f、3d、3e、3f和4f则由所述织针落针。
此时就完成了图7所示的孔。
在对形成各种孔的方法的描述中,规定当重新开始针织时先前通过将线圈传给相邻的织针而脱开的织针被提升到漏针高度。虽然因为对必须形成新的线圈以及对所接纳的或先前形成的线圈落针的相邻织针可以多种方法避免启动所述织针而使上述规定组成了较佳的方法,但这并不是必须遵守的,所述织针也可通过被提升到集圈高度而重新开始针织,因为通过脱开就不存在落针或保持先前所形成的或所接纳的线圈的问题。
所描述的方法只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所内含的原理而通过非限定性的例子给出的。通过以下本发明所依据的内容就有可能完成带有孔的透孔织物,通过以下的方法可以简单地改变这些孔的尺寸和形状—改变通过将线圈传给—相邻的织针而逐渐脱开的织针的数量;—改变针织线圈行的数量,在此过程中所述织针被排除出针织过程;—当移动所述织针以再次针织时改变所述织针所形成的线圈组织类型。
以上所给出的关于完成孔的描述只限于启动用来形成孔的织针组。为形成与孔相邻的针织区,在形成不同的针织线圈行时对机器的其它织针的启动可根据孔的周围的需求为任意的,不过已经给出了优选的方案以形成平针,如附图中所示。
显然,在生产针织品时,在生产制品时可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孔重复数次,同时根据所要取得的美观效果,可用各种方式将不同形状和/或尺寸的孔进行选择性的组合。
较佳地,用已出版的专利文件WO 02/070799中所揭示的机器类型来完成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但也可用其它可以将线圈从一个织针传给相邻的织针的机器来完成该方法。
在实践中发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完全达到所要求的目标,因为通过将线圈从一根织针传给相邻织针结合形成传统线圈组织的技术,就可以根据需要形成带有不同尺寸和/或形状的孔的网眼针织物。
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与具体的例子相关而给出的个别特征实际上可以与存在于其它实施例中的其它不同特征互换。
容易对如此构想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得到的网眼针织物进行大量的修改和改变,所有这些修改和改变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而所有的技术细节都可由技术上等效的内容替代。
在实践中,丝线以及所使用的丝线的支数可根据需要和技术现状任选。
本发明要求优先权的意大利专利申请MI2004A000303结合于此作为参照。
在权利要求中所提到的跟有标号的技术特征中,那些标号仅仅是为了提高权利要求的可理解性而包括进去的,因此,这样的标号并不构成对该标号所示例性表示的部分的理解上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用针织袜子或其它制品的机器生产网眼针织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所使用的机器的多根织针(1、2)连续生产诸针织线圈行(A、B、C),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它包括完成由若干孔组成的透孔织物,每个孔是通过一组织针(1、2)来提供的,其中,在参与形成一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一第一织针(1)通过将所述第一针织线圈行(A)的线圈(1a)传给与所述第一织针(1)相邻的一第二织针(2)而从所述线圈(1a)脱开,驱动所述第一织针(1)从而重新开始针织;形成在所述第一线圈行(A)之后的一针织线圈行(B)的一新的线圈(1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直接跟在所述第一线圈行(A)之后的一第二针织线圈行(B)的过程中驱动所述第一织针(1)以重新开始针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直接跟在所述第一线圈行(A)之后的一第二针织线圈行(B)时将所述第一织针(1)排除出针织过程,从而在所述第一织针(1)处生成一跳线(1b),启动所述第一织针(1)以在形成所述第二线圈行(B)之后的一针织线圈行(C)时重新开始针织。
4.如以上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织针(1)启动以在传送线圈(1b)之后重新开始针织时,该织针被启动从而形成至少一个集圈组织。
5.如以上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直接跟在所述第一线圈行(A)之后的至少一个第二针织线圈行(B)时将所述第一织针(1)排除出针织过程,从而在所述第一织针(1)处生成一跳线(1a);以及,将由所述第二织针(2)形成并属于所述第二针织线圈行(B)的线圈(2b)传给与所述第二织针(2)相邻的一第三织针(3),从而也将所述第二织针脱开,启动所述第一织针(1)和所述第二织针(2)以在形成所述第二针织线圈行(B)之后的一针织线圈行(C)时重新开始针织。
6.如以上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直接跟在所述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的至少一个第二针织线圈行(B)时,将所述第一织针(1)排除出针织过程,从而在所述第一织针(1)处生成一跳线(1b);将由所述第二织针(2)形成并属于所述第二针织线圈行(B)的线圈传给与所述第二织针(2)相邻的一第三织针(3),从而也将所述第二织针脱开;以及,对预定数量的线圈行重复进行将线圈传给与接纳有先前的线圈行的线圈的织针相邻的织针的工作,每一次脱开一根织针,在形成预定数量的针织线圈行的过程中,通过传送先前的线圈行中的线圈而脱开的织针被排除出针织过程,通过在所述预定数量针织线圈行之后形成一新的针织线圈行,使被排除出针织所述预定数量线圈行的织针重新开始针织。
7.如以上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通过传送线圈而脱开的若干织针重新开始进行针织时,启动至少一根所述脱开的织针以形成一集圈组织。
8.如以上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形成连续的不同针织线圈行中形成新的线圈,启动通过传送线圈而脱开的诸织针以重新开始针织。
9.如以上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平针组织来针织与所述诸孔相邻的区域。
10.如以上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已公开的专利文件WO 02/070799中所的揭示类型的一机器来完成该方法。
11.一种网眼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该针织物是由根据以上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而得到的。
全文摘要
一种用针织袜子或其它制品的机器生产网眼针织物的方法以及用该方法得到的一种网眼针织物。该方法包括用所使用的机器的多根织针(1、2)连续生产诸针织线圈行(A、B、C),完成由诸孔组成的透孔织物,每个孔是通过一组织针(1、2)来提供的,其中,在参与形成一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一第一织针(1)通过将第一针织线圈行(A)的线圈(1a)传给与第一织针(1)相邻的一第二织针(2)而从线圈脱开。启动第一织针(1)从而重新开始针织,形成在第一线圈行(A)之后的一针织线圈行(B)的一新的线圈(1b)。还有可能通过将相应的线圈传给一相邻的织针;和/或改变针织线圈行的数量,在这些线圈行之后使从相关的线圈脱开的织针重新开始针织;和/或改变在重新开始针织时由这些织针所生成的线圈组织,以选择地逐渐脱开多根织针,从而改变组成透孔织物的孔的尺寸和形状。
文档编号D04B1/10GK1922350SQ200580005462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3日
发明者E·罗纳迪, F·罗纳迪, T·罗纳迪 申请人:山德霓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