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有红外通信接口的电子清纱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领域,涉及一种对纺纱机、络筒机用电子清纱器的下位机或各锭检测头首次利用红外通信技术进行控制及纱疵参数的写入和检测数据、记录数据的读出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电子清纱器均为一种传统的结构模式即由电控箱或上位机通过馈线及槽板和各下位机或各锭检测头相连接,上位机或电控箱采用RS232或RS422/485通信接口电路与下位机或各锭检测头进行有线通信,实现对下位机或各锭检测头的控制及参数的写入和读出。如国际名牌比利时“巴可”(BARCO)及中国专利200420028287所公开的“一种新型转杯纺纱机用电子清纱器”等。现有电子清纱器的缺陷是体积较大、所设置的参数易被人为修改、通信易受电磁干扰、一旦电控箱出现故障必导致全机停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红外通信接口的电子清纱器,用于解决现有电子清纱器体积较大、所设置的参数易被人为修改、通信易受电磁干扰、一旦电控箱或上位机出现故障必导致全机停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由装有红外接收器(A)及红外发送器(B)的移动控制器(K)和若干装有红外接收器(A)及红外发送器(B)的下位机(X)或若干装有红外接收器(A)及红外发送器(B)的单锭检测头构成一种有红外通信接口的电子清纱器;在单片机(MCU)的端口(RXD)上接入一体化红外接收器,构成红外接收器(A),接收时一体化红外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送入单片机(MCU)的端口(RXD),由单片机(MCU)读入内存。红外发送器(B)由两种方式构成一种由电阻(R)、(R1)、(R2)、(R3),电容(C1)、(C2),时基集成电路(V1),三极管(V2),红外发光二极管(D1),单片机(MCU)及其端口(TXD)构成;其中电阻(R1)、(R2),电容(C1)、(C2),时基集成电路(V1)构成现有的振荡器产生38.5KHZ的红外光脉冲。另一种由电阻(R)、(R3)、(R4),红外发光二极管(D1),三极管(V2)、(V3),单片机(MCU)及其端口(Px)、(TXD)构成,其38.5KHZ的红外光脉冲由单片机(MCU)用现有的定时程序通过定时器T0或T1或T2产生,由三极管(V3)输出。
将以上红外发送器(B)中的限流电阻(R)接入单片机(MCU)的端口(TXD)。发送时单片机(MCU)的输出信号由端口(TXD)送出,通过三极管(V2)对38.5KHZ的红外光脉冲进行调制后,由红外发光二极管(D1)向外发送。
在现有电子清纱器的上位机或电控箱中的单片机(MCU)的端口(RXD)和端口(TXD)上分别接入红外接收器(A)和红外发送器(B)即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控制器(K);在现有电子清纱器的下位机或单锭检测头的单片机(MCU)的端口(RXD)和端口(TXD)上分别接入红外接收器(A)和红外发送器(B)即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下位机(X)或单锭控制的检测头。
下面对照附图说明电路连接关系在图1中,键盘(JP)、显示屏(XS)和单片机(MCU)的连接为现有的“单片机键盘输入及显示接口电路”;红外接收器(A)和红外发送器(B)分别接入单片机(MCU)的端口(RXD)和端口(TXD)。
在图2中驱动器(C),控制线(KZ)接在单片机(MCU)的相关I/O端口上;红外接收器(A)和红外发送器(B)分别接入单片机(MCU)的端口(RXD)和端口(TXD)。
在图3中电阻(R1)、(R2),电容(C1)、(C2)三极管(V2),时基集成电路(V1)构成现有的振荡器,其输出端接三极管(V2)的电流输入端,三极管(V2)的控制端接电阻(R)后再接单片机(MCU)的端口(TXD),三极管(V2)的电流输出端依次串连电阻(R3)、红外发光二极管(D1)后接电源负极。
在图4中三极管(V3)的电流输入端接电源正极(VCC),三极管(V3)、(V2)、电阻(R3)、红外发光二极管(D1)依次串连后接电源负极,三极管(V3)的控制端接电阻(R4)后接单片机(MCU)的端口(PX),三极管(V2)的控制端接电阻(R)后接单片机(MCU)的端口(TXD)。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没有上位机或电控箱,故可以取消现有的馈线和槽板,节约成本,安装方便;移动式控制器勿须安装在纺机上,故不占用主机空间;各纺锭检测头或下位机独立工作,独立供电,使用主机电源,不另设电缆且可设置成不同的工作模式,互不影响;红外通信有极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移动式控制器用后由专人收管,可避免设置的参数被人为修改;移动式控制器各机通用,若某台纺机的移动控制器出现故障,可借用其他纺机的移动控制器,不会使该纺机停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式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位机或单锭控制的检测头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红外发送器的一种信号发送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红外发送器的另一种信号发送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下位机分组控制时的原理框图,图中只画出了一台下位机和5个检测头(1)、(2)、(3)、(4)、(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清纱器用红外通信接口电路取代现有电子清纱器的RS232、RS422/485通信接口电路,其实用程序和现有电子清纱器的实用程序相同,单片机(MCU)可采用51系列或PIC系列单片机,也可采用现有电子清纱器的上位机或电控箱以及下位机或检测头中的单片机。
在图1中键盘(JP)为微型键盘,显示屏(XS)可使用LED数码管或LCD液晶屏,其连接方法为现有的“单片机键盘输入及显示接口电路”。红外接收器(A)和红外发送器(B)分别接入单片机(MCU)的端口(RXD)和端口(TXD)。接收时红外接收器(A)将接收到的信号送入单片机(MCU)的端口(RXD),由单片机(MCU)读入内存。发送时单片机(MCU)的输出信号由端口(TXD)送出,通过电阻(R)对红外发送器(B)的38.5KHZ的红外光脉冲进行调制后,由红外发送器(B)向外发送。
在图2中红外接收器(A)和红外发送器(B)的连接以及信号的接收、发送和图1相同。方框(C)为现有驱动切刀或指示灯的驱动器,控制线(KZ)为现有的控制线。若采用单锭控制,则去掉控制线(KZ),图2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单锭检测头;若采用下位机分组控制,控制线(KZ)为下位机对各检测头的控制线,图2则为本实用新型的下位机(X)。
在图3所示的一种红外发送器(B)的信号发送电路图中电阻(R1)、(R2),电容(C1)、(C2),时基集成电路(V1)构成现有的振荡器产生38.5KHZ的红外光脉冲,由三极管(V2)输出,经电阻(R3)限流后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D1)发光。三极管(V2)的控制端接电阻(R)后接入单片机(MCU)的端口(TXD);发送时,单片机(MCU)的输出信号由端口(TXD)送出,通过电阻(R)对三极管(V2)的38.5KHZ的红外光脉冲进行调制后,由红外发光二极管(D1)向外发送。
在图4所示的另一种红外发送器(B)的信号发送电路图中三极管(V3)的电流输入端接电源正极,三极管(V3)、(V2)、电阻(R3)、红外发光二极管(D1)依次串连后接电源负极;三极管(V3)的控制端接电阻(R4)后接单片机(MCU)的端口(PX),三极管(V2)的控制端接电阻(R)后接单片机(MCU)的端口(TXD)。其38.5KHZ的红外光脉冲由单片机(MCU)用现有的定时程序通过定时器T0或T1或T2产生并从端口(PX)送出,通过电阻(R4)驱动三极管(V3);发送时,单片机(MCU)的输出信号由端口(TXD)送出,通过电阻(R)、三极管(V2)对38.5KHZ的红外光脉冲进行调制后,由红外发光二极管(D1)向外发送。
为缩小体积,可以把红外接收电路和发送电路单独做成一个插件,需要通信时插入下位机或单锭检测头,用完后拔下。各下位机或单锭控制的检测头可使用主机电源,不另设供电电缆。
权利要求一种有红外通信接口的电子清纱器,其特征是它由装有红外接收器(A)及红外发送器(B)的移动控制器(K)和若干装有红外接收器(A)及红外发送器(B)的下位机(X)或若干装有红外接收器(A)及红外发送器(B)的单锭检测头构成;由一体化红外接收器接入单片机(MCU)的(RXD)端口构成红外接收器(A),由电阻(R1)、(R2),电容(C1)、(C2),时基集成电路(V1),三极管(V2),限流电阻(R)、(R3),红外发光二极管(D1)或者由限流电阻(R)、(R3)、(R4),红外发光二极管(D1),三极管(V2)、(V3),单片机(MCU)及其输出端口(Px)构成的红外发送器接入单片机(MCU)的(TXD)端口构成红外发送器(B)。
专利摘要一种有红外通信接口的电子清纱器,属于纺织领域。解决了现有电子清纱器安装困难、通信易受电磁干扰、电控箱的故障必导致全机停纺的技术问题。首次用红外通信对电子清纱器进行控制它由装有红外接收器及红外发送器的移动控制器(K)和若干装有红外接收器及红外发送器的下位机(X)或若干装有红外接收器及红外发送器的单锭检测头(1)、(2)、(3)、(4)、(5)等构成;由一体化红外接收器接入单片机输入端口构成红外接收器,由接入单片机输出端口的红外脉冲发生器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构成红外发送器。移动式控制器(K)不装在主机上,取消现有电子清纱器的电控箱或上位机、馈线及槽板。
文档编号D01H5/00GK2918469SQ20062003280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6日
发明者黄颖, 黄传勇, 黄华昌 申请人:黄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