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单元负压力室的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138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纱单元负压力室的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在转杯纺纱机上的纺纱单元负压力室 的盖,该盖包含被挑出纤维的输送通道,该输送通道的出口通向具有 平面正面的无孔转杯,而负压力室被连接到中央负压力系统。
背景技术
自由端纺纱机通过在单个操作单元的转杯内对挑出的纤维纺纱来 生产纱线。挑出的纤维通过输送通道被输送进入纺纱单元的室中,在 该室中设置有转杯。通过负压力作用产生纤维的输送,该负压力作用 通过机器的中央负压力系统的压力源产生,其中转杯的 一 区域连接到 该压力源,或者通过纺纱孔的周围配有基本上为径向的气孔产生该负 压力作用,其中通过该气孔在快速旋转的转杯内部产生负压力。在离 开输送通道后,纤维被离心力的作用堆积进入转杯内部表面上的凝聚 槽,所述纤维从那里被输送用于纺纱。
无孔转杯的内部空间通过转杯、孔的边沿和转杯盖的前表面之间的 轴向空间与机器的中央负压力系统相互连通。转杯盖是纺纱单元的一 部分,该纺纱单元通常与挑出机构的机体结合在一起,纤维输送通道 穿过该挑出机构的机体。该纤維输送通道经过盖上延伸进入转杯内部 区域的凸出部分的外壁进入转杯的内部区域。
挑出的纤维在离开输送通道后,除了离心力外,还承受在转杯本 身外的纺纱室内的恒定负压力。通过所述负压力的作用,来自输送通 道出口附近的 一 部分纤维通过转杯正面和转杯内部区域外面的纺纱单 元的负压力室盖之间的缝隙被抽出,并且被进一步拉入机器负压力系 统的过滤装置中,用于纺纱过程本身的挑出纤维的利用经过这些步骤 就被减小。
实用新型设计CZ 8439 Ul试图解决上述问题,不过仅仅是部分 地解决该问题。在转杯的孔边沿和负压力室盖的前表面之间提出设置 一个可变的轴向间距,同时其原理是在纤维输送通道进入转杯内部 区域的口部旁边的侧面上转杯的孔和盖的正面之间的轴向间距小于在 与输送通道的口部相反的侧面上的轴向间距。
显而易见,在这个实施例中在与输送通道口相反的侧面上的较大 间距对吸走气体的流动施加较小的阻力,而且大多数空气因此通过这 块区域被带走。
这种解决方案的消极面在于 一 方面当转杯内部负压力最大绝对值 的位置被转移到输送通道口的相反侧面时在输送通道的口部的位置上 的较低负压力绝对值。因此就提高了对空气负压力中心源输出的要 求。这个消极面与未利用的挑出纤维看似矛盾的数量增长有关。在离 开输送通道的口部之后进入转杯内部区域的挑出纤维由于转杯的快速 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导致在转杯的滑动面上沿 一 螺线朝着位于转杯内锥 及其底部的相交部分的凝聚槽移动。然而在输送通道入口的相反位置 中的挑出纤维的一部分,在转杯的孔的边沿与负压力室的盖的前表面 之间的轴向间距最大时,从转杯的内部区域被吸走。因为这种情况, 就减小了用于纺纱过程本身的挑出纤维的利用率。
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是弥补或至少减少现有技术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技术方案的目的用纺纱单元负压力室的盖实现,其原理在于, 在挑出纤维输送通道出口附近区域内转杯正面和负压力室的盖的内部 前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在挑出纤维输送通道的出口附近区域外的转杯 正面和负压力室的盖的内部前表面之间的距离。
本解决方案的优点不仅降低了对纺纱机负压力源输出的要求,也 减小了由于在转杯内部区域外吸走挑出纤维而产生的损失。
纺纱单元负压力室的盖的内部前表面由弯曲表面形成。最好在才兆 出纤维输送通道出口区域内转杯正面和负压力室盖的内部前表面之间 的距离恒定为转杯周长的三分之一。如果在与挑出纤维输送通道出口 相反的区域内转杯正面和负压力室的盖的内部前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小 恒定为转杯周长的三分之一,那么这也是有利的。
转杯的圓周和负压力室的盖的内部前表面之间所设计的变化距离 的过程也对挑出纤维从输送通道离开后的流动具有积极的影响,并且 防止了在转杯内部区域之外不希望的纤维飞花。
如果在^^出纤维输送通道出口的附近区域内转杯正面和负压力室 的盖的内部前表面之间的距离起点位于才兆出纤维输送通道出口的区域 内,而这个距离进一步沿转杯的转动方向延伸,那么这就更为有利。
如果在挑出纤维输送通道出口区域内的纺纱单元负压力室的盖的前表 面的水平面和挑出纤维输送通道出口区域外的该前表面的水平面之间 的过渡是平滑的,那么这也是有利的。
这种配置有助于挑出纤维在转杯滑动面上朝纤维凝聚槽的可控移 动,从而有助于保证正被纺纱的纱线的更高质量。
当挑出纤维的输送通道的出口附近区域内转杯的正面和负压力室 盖的内部前表面之间的距离比挑出纤维输送通道出口附近区域外的转
杯的正面和负压力室盖的内部前表面之间的距离大至少25%时也是有 利的。
这种配置也带有下述优点其原理是纺纱单元负压力室的盖的 扁平前表面邻近于转杯,而负压力室的盖的前表面相对于转杯的正面 的平面为梯形,这两个平面形成至少0.5°的角度并且转杯正面的平 面和负压力室的盖的内部前表面的平面相互间的距离从邻近于挑出纤 维输送通道的出口的区域朝与挑出纤维输送通道出口相反的区域逐渐 减小。
可相对容易地制得扁平表面,而通过该扁平表面的斜度和方向可 以获得转杯的正面的圆周和负压力室的盖的内部前表面之间变化的距离。
转杯的正面的圆周和纺纱单元的负压力室的盖的正面之间的逐渐 变化的足够距离,从最小化具有卡住的纤维或部分纤维的可能的不匀 率的堵塞的观点来看,是有利的,同时也没有空气被吸走时的紊流。


本技术方案的典型实施例示意性地示于附图中,其中图1根据本 技术方案可选的第一个实施例示出自由端纺纱机一部分纺纱单元的横 剖面,该横剖面穿过转杯的纵轴;以及图2根据本技术方案可选的第 二个实施例示出自由端纺纱才几一部分纺纱单元的横剖面,该-f黄剖面穿 过转杯的纵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
已知的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单元1包含负压力室11,在该负压力 室内通过轴浑义12和轴13安装有转杯14。
在纺纱单元工作位置中的纺纱单元1的负压力室11被负压力室 的盖15封闭,该盖配有在工作位置中延伸进入转杯14的圆柱形凸出
部分151。挑出纤维的输送通道152经过盖15,该输送通道用于把挑 出纤维从挑出机构2运送进入转杯14并且通向凸出部分151的圆柱 形壁。在盖15中与转杯14轴向地配置有纺成纱线的抽出漏斗153, 该抽出漏斗与纺成纱线的抽出管154结合在一起。负压力室11通过 负压力通道16与安置在机器上的负压力中心源3连接。
转杯的内部区域141由纤维的滑动面142和转杯14的底部144 限定,其中该滑动面从转杯14的正面143的入口圆锥形地变宽。在 滑动面142和底部144的接触位置上实施有纤维带的周向凝聚槽145。
根据图1所示的本技术方案的第一个可选实施例,负压力室11 的盖15沿圆周方向的内部前表面155由起伏表面形成,它离邻近于 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 1521区域内的转杯14的正面143的距离是 最大的,并且该距离表示为距离VI。沿着转杯14的正面143的圆周, 盖15的内部前表面155沿两个方向逐渐接近这个打开的正面143,并 且在与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 1521相反的区域内该内部前表面离 转杯14的打开正面143最近。当在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 1521区 i或内转杯14的正面143和负压力室的盖的内部前表面155之间的距 离VI比在与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 1521相反的区域内的转杯14 的正面14 3和负压力室盖的内部前表面155之间的3巨离V2大至少25% 时是有利的。
接下来,最好在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 1521区域内转杯14的 正面143和负压力室的盖的内部前表面155之间的距离VI在这个实 施例的改进形式中的长度恒定为转杯14周长的三分之一,而该距离 起始于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 1521的区域内并且沿转杯14的转动 方向延续。同时在盖15的内部前壁155的表面上的过渡是平滑的。 平滑的过渡使具有卡住的纤维或部分的可能的不匀率的堵塞最小化, 同时连续的过渡曲线防止了空气被吸走时紊流的产生。
当在与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 1521相反的区域内的转杯14的 正面143和负压力室盖的内部前表面155之间的距离V2的区域具有 纤维长度,至少为周长的三分之一,并且在这个区域内为常数时将更 为有利。
在图2中,根据本技术方案第二个选实施例的负压力室11的盖15 的内部前表面155实施为扁平表面,它相对于转杯14的正面143的
平面为梯形。在典型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平面形成的角度为40、而
转杯14的正面143的边缘离负压力室11的盖15的前表面155的距 离V2在与挑出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 1521相反的区域内是最小的, 并且它朝着挑出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 1521附近的区域增大。在 典型实施例中,距离V2的值为lmm。在该值V2并且在为35mm的转杯 14的正面直径值下,转杯14的正面离负压力室11的盖15的前表面 155的最大第二距离VI在挑出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 1521附近区 域内是最大的,并且其值为1.40mm。
与第一个典型实施例类似,在挑出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 1521 附近区域内转杯14的正面143和负压力室的盖的内部前表面155之 间的距离VI比在与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 1521相反的区域内在转 杯14的正面143和负压力室的盖的内部前表面155之间的距离V2大 至少25%时是有利的。
在纺纱过程中通过无孔转杯,用纺纱机负压力中心源3产生的负 压力效应从4兆出才几构2的开松辊输送4兆出纤维。纤维进入转杯14使 得它们被带到转杯14的滑动面142的位置上,在该位置中,相对于 转杯14的正面143和负压力室的盖的内部前表面155之间的距离VI 的最大尺寸存在最大的负压力绝对值。这从经过通道152的有效纤维 输送以及负压力源3必要的电力需求的观点来看是有利的。在转杯14 的正面14 3和负压力室11的盖15的内部前壁155之间的空间内,相 对于转杯14的正面143和负压力室的盖的内部前表面155之间的距 离VI的尺寸,具有最小的压力梯度,并且因此吸出空气的流动速度 最低。以较高速度移动的挑出纤维沿输送通道152的轴向进入转杯14 的内部区域141,并且它们最小限度地被空气带走,所述空气从转杯 14内部区域141之外的负压力室11被吸走。输送的挑出纤维进一步 以螺旋方式沿进入它们被纺纱的凝聚槽145的方向在滑动面142上移 动。在与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 1521相反的转杯14的圆周区域内, 转杯滑动面142上的挑出纤维已经更加远离转杯正面143和负压力室 的盖的前表面155之间的空间。在该区域内的小尺度空间以及滑动面 142上挑出纤维由于在该区域内作用在它们之上的离心力导致朝凝聚 槽的行进防止了挑出纤维在转杯14内部空间之外不合要求的流出。
参考标记列表
1 纺纱单元
11 纺纱单元负压力室
12 转杯轴承
13 转杯轴
14 转杯
141 转杯内部区域i
142 滑动面
143 转杯正面
144 转杯底部
145 凝聚槽
15 负压力室的盖
151 圆柱形凸出部分
152 纤维输送通道 1521 纤维输送通道出口
153 抽出漏斗
154 抽出管
155 盖的前表面
16 负压力通道
2 ^兆出才几构
3 负压力源
VI 纤维输送通道出口区域内转杯正面和负压力室的盖的内
部前表面之间的3巨离
V2 在与纤維输送通道出口相反的区域内转杯正面和负压力
室盖的内部前表面之间的距离
权利要求
1.在转杯纺纱机上的纺纱单元负压力室的盖,该盖包含挑出纤维的输送通道,该输送通道的出口通向具有扁平正面的无孔转杯,而负压力室被连接到中央负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挑出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1521)附近的区域内转杯(14)的正面(143)和负压力室(11)的盖(15)的内部前表面(155)之间的距离(V1)大于在挑出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1521)附近的区域外转杯(14)的正面(143)和负压力室的盖的内部前表面之间的距离(V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单元负压力室的盖,其特征在于 纺纱单元(1 )的负压力室(11 )的盖(15 )的内部前表面(155 )由 弯曲表面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单元负压力室的盖,其特征 在于在糸匕出纤维输送通道(152 )的出口 ( 1521 )的区域内转杯(14 ) 的正面(I")和负压力室(11)的盖(l5)的内部前表面(155)之 间的距离VI恒定为转杯(14)周长的三分之一。
4.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单元负压力室的盖, 其特征在于在与挑出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 (1521)相反的 区域内转杯(H)的正面(M3)和负压力室(11)的盖(15)的内 部前表面(155)之间的距离(V2)恒定最小为转杯(14)周长的三 分之一。
5.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单元负压力室的盖, 其特征在于在挑出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 (1521)附近的区 域内转杯(14)的正面(I")和负压力室(11)的盖(15)的内部 前表面(155)之间的距离(VI)的起点位于挑出纤维输送通道(152) 的出口 ( )的区域内,而且该距离(VI )进一步沿转杯(l4 )的 转动方向延伸。
6.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单元负压力室的盖, 其特征在于在挑出纤维输送通道(152 )的出口 (1521)的区域内 纺纱单元(1)的负压力室(11)的盖(15)的前表面(155)的水平 面和挑出纤维输送通道(152 )的出口 ( 1521 )的区域外该前表面(155 ) 的水平面之间的过渡是平滑的。
7.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 一 项所述的纺纱单元负压力室的盖,其特征在于在挑出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 (1521)附近的区 域内转杯U4)的正面(143)和负压力室(11)的盖(15 )的内部 前表面(155)之间的距离(VI)比在挑出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15H )附近的区域外转杯(l4 )的正面(I")和负压力室(11 ) 的盖(15 )的内部前表面(155 )之间的第二距离(V2 )大至少"%。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单元负压力室的盖,其特征在于 纺纱单元(1)的负压力室(11)的盖(IS)邻近转杯UO的前表 面(155)是平面表面,而负压力室(11)的盖(")的前表面(I") 相对于转杯(14)的正面(143)的平面为梯形,这两个平面形成至 少0.5°的角度并且转杯(14)正面(143)的平面和负压力室(11) 的盖(15)的内部前表面(155)的平面相互间的距离从邻近于挑出 纤维输送通道(152 )的出口 ( 1521 )的区域朝与挑出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 ( 1521 )相反的区域逐渐减小。
全文摘要
在转杯纺纱机上纺纱单元负压力室的盖,该盖包含挑出纤维的输送通道,该输送通道的出口通向具有平面正面的无孔转杯,而且负压力室被连接到中央负压力系统,同时在挑出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1521)附近区域内转杯(14)的正面(143)和负压力室(11)的盖(15)的内部前表面(155)之间的距离(V1)大于在挑出纤维输送通道(152)的出口(1521)附近区域外转杯(14)的正面(143)和负压力室盖的内部前表面之间的距离(V2)。
文档编号D01H4/08GK101191260SQ20071019615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9日
发明者J·斯托雷克, T·布罗泽克 申请人: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