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布分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851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筒布分边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物后整理的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筒布分边 机,用于将染色后的圆筒布的布边分开供后道的定型工艺定型。
背景技术
业界周知,圆筒布是指由针织圆机或称纬编机加工的织物,这种织物只 能在剖幅后进入后续的起绒工序,起绒完成后进入染色。剖幅是将圆筒布变 为展开的平布,然而,在对平布起绒后进入染色时,又必须将平布的一对布 边缝合,重新形成圆筒布的状态,而之所以要在染色前对割絨后的平布再度 缝合,这是为了避免在染色过程中损坏布的边缘结构和保证对布的边缘部位 的染色效果。因为,如果不对平布缝合而直接送至染色,那么在染色中会造 成对布边的不同程度的损坏乃至撕裂,轻则出现疵布,重则报废。在染色工 序完成后送至定型工序时,又要将圆筒布还原,即将圆筒布进行分边,将先 前的缝合线拆除,使圆筒布恢复为平布状态进入定型。
已有技术中,通常由手工将染色后的圆筒布进行分边即还原成平布的工 序均是由手工来担当的,不言而喻,手工分边的效率不仅低下,而且投入人 力多,工人劳动强度大,此外还存在影响后道工序,因为, 一旦分边速度无 法满足定型的需求量,则会使定型机处于怠工状态。还有,手工分边后的布 往往处于无序的堆叠状态,在送至定型时还得再度整理,从而又增加了人力 资源的浪费。
鉴于上述情形,或许有人会不加思索地想到采用已有技术中的剖幅机剖 幅,而且该思路早已为无数的厂商所尝试过,但实践证明专用的剖幅机无法 担当此责,原因在于这种剖幅属于二次剖幅范畴,并不象第一次的原始剖幅 那样得心应手,因为经过缝合后的圆筒布的布边之间的结合力及结合状态发 生了改变,例如存在针脚或称针迹疏密以及缝合线(缝合轨迹)的曲折情形 等等因素,从而使剖幅机无法适从,无奈地将分边作业由手工担当。因此,有必要探索出一种得以消除前述不足的分边装置,既藉以使工人 的劳动强度降低,又藉以确保定型装置不发生断供以及分边后的布折叠有序, 下面将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分边效率高而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分边后 的平布折叠有序的圆筒布分边机。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圆筒布分边机,它包括一由一对彼 此平行设置的并且彼此联结的第一、第二支架所构成的机架,该机架的一侧构成为圆筒布引入口,另一侧构成为平布引出口; 一用于将圆筒布从所述机 架的圆筒布引入口的一侧向所述的平布引出口的一侧导引的并且在导引的同 时将圆筒布实施分边的分边机构,设在所述的第一、第二支架上并且位于所 述的圆筒布引入口的一侧; 一曳布机构,设在所述机架的一对第一、第二支 架的上部并且处于所述的圆筒布引入口与平布引出口之间; 一导布机构,设 在所述的一对第一、第二支架上并且位于所述的平布引出口的一侧; 一落布 机构,以悬臂状态地与所述的导布机构联结并且位于导布机构的下方; 一动 力传动机构,设在所述的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上,该动力传动机构与所述的 曳布机构传动联结并且还与所述的导布机构以及与所述的落布机构传动联 结。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支架朝向所述的平布引出 口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一水平臂,所述的第二支架朝向所述的平布引出口的一 侧延伸有一第二水平臂,所述的导布机构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第二水平臂上; 所述的第一支架朝向所述的圆筒布引入口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三水平臂,所述 的第二支架朝向所述的圆筒布引入口的一侧延伸有一第四水平臂,所述的分 边机构对应于所述的第三、第四水平臂之间,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设在第一 支架上。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分边机构包括三角形撑架、 斜杆支架、立杆和分边杆,三角形撑架与所述的第一、第二支架固定,斜杆支架固定在联结于第一、第二支架之间的支架固定杆上,并且该斜杆支架对 应于三角形撑架的下方,立杆的上端与三角形撑架固定,下端与所述分边杆 的一端固定,而分边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斜杆支架固定,其中分边杆的安 装位置是倾斜的。
在本发明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三角形撑架的形状为等腰三 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曳布机构包括第一、第二、 第三曳布辊,第一、第二、第三曳布辊的一端枢置在所述的第一支架的上部, 另一端枢置在第二支架的上部,第一、第二、第三曳布辊均与所述的动力传 动机构传动联结,其中第三曳布辊位于第一、第二曳布辊的下方,而第一、 第二曳布辊彼此保持平行;所述的导布机构包括过渡导辊和悬辊,过渡导辊 的两端设在所述的第一、第二水平臂的末端并且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联结, 所述的悬辊的两端设在所述的第一、第二水平臂的近中部;所述的落布机构 与过渡导辊联结。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悬辊的水平高度比所述的过 渡导辊高。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落布机构包括摆架、 一对 牵引杆、 一对偏心盘和一对落布辊,摆架的上端套置在过渡导辊的辊轴上, 一对牵引杆的一端各自与摆架的一端的中部联结,而一对牵引杆的另一端与 相应的偏心盘联结, 一对偏心盘中的其中一个偏心盘设在第一支架上,而另 一个偏心盘设在第二支架上,其中设在第一支架上的偏心盘与所述的动力 传动机构联结, 一对落布辊设置在摆架的下部。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传动带,电机安装在第一支架的下部,第一 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传动带轮上,另一端套置 在第二传动带轮上,第二传动带轮枢设在第一支架上,第二传动带的一端套 置在第三传动带轮上,而第三传动带轮固设在第二传动带轮的第二传动带轮轴上,第二传动带的另一端套置在第四、第五、第六传动带上,而第四传动 带轮固定在所述的第二曳布辊的辊轴轴端,第五传动带轮固定在第一曳布辊 的辊轴轴端,第六传动带轮固定在第三曳布辊的辊轴轴端,第三传动带的一 端套置在第七传动带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八传动带轮上,第七传动带轮固 定在所述的第一曳布辊的辊轴轴端,第八传动带轮通过轴座而设在第一支架 的第一水平臂上,第四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所述的第八传动带轮上,另一端 与所述的落布机构联结,第五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所述的第八传动带轮上, 另一端套置在第九传动带轮上,而第九传动带轮固定在所述的过渡导辊的辊 轴轴端。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三、第四、第五传动带为传动皮带,而所述的第二传动带为传动链条;所述的第一、第二、 第七、第八、第九传动带轮为传动皮带轮,而所述的第三、第四、第五、第 六传动带轮为传动链轮。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 第二涨紧轮,第一涨紧轮与所述的第一传动带的中部联结,第二涨紧轮与所 述的第二传动带的中部联结,其中,第一涨紧轮为皮带轮,而第二涨紧轮为 链轮。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当将圆筒布从机架的圆筒布引入口一 侧引入时,在与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联结的曳布机构将圆筒布向平布引出口一 侧曳引的同时,由分边机构实施分边,使圆筒布展开成平布,并且由落布机 构实现有序堆叠,由于整个分边过程由机器担当,因此工人的劳动强度低, 效率高,能确保对定型的供给。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应用例示意图。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特别是公众能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 和有益效果,特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如下,但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形式的而非实质的等效性替换或对名词术语的形式替代都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并且请求权利保护的范畴。
具体实施方式
请见图1,给出的机架1是由一对彼此联结的并且充分保持并行的第一、第二支架ll、 12构成的,以目前图l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机架l的右侧构 成为进布口,即圆筒布引入口13,而机架1的左侧为平布引出口14,由此可 知,机架1的左、右侧乃至顶部是不封闭的。在第一支架11所朝向平布引出口 14的一侧偏上部延伸有一第一水平臂111,而第一支架11朝向圆筒布引入口 13的一侧偏下部延伸有一第三水平臂112。同例,在第二支架12所朝向平布 引出口 14的一侧偏上部延伸有第二水平臂121,而第二支架12朝向圆筒布引 入口 14的一侧偏下部延伸有一第四水平臂122。 一对第一、第三水平臂lll、 121彼此保持对应,同样, 一对第三、第四水平臂112、 122彼此保持平行。继续见图l,给出了一个优选而非受到具体限制的分边机构2,该分边机 构2的三角形撑架21的其中两个角部中的一个角部与第一支架11固定,另 一个角部与第二支架12固定,整个三角形撑架21在圆筒布引入口 13的一侧 表现为悬臂状态。为了确保三角形撑架21的稳固性,因此在三角形撑架21 的其中两条边之间联结有支撑杆211,由支撑杆211实施加固。三角形撑架 21既可以是等边三角形,也可以是等腰三角形,本实施例选择后者,该三角 形撑架21的一个角部对准于圆筒布引入口 13的正中,也即对准于前述的第 三、第四水平臂112、 122之间的中心的上方,并且在该部位固接立杆23的 上端,而立杆23的下端固定分边杆24的一端,分边杆24的另一端与斜杆支 架22的近中部固定,该斜杆支架22实质上为用于固定分边杆24的支架,斜 杆支架22的一端通过支撑杆221与分边杆24固定,斜杆支架22的另一端通 过支座222与支架固定杆15的中部固定,支架固定杆15的一端固定在第一 支架ll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架12上。分边杆24呈倾斜状态地与斜杆支 撑架22和立杆23固定,倾斜的角度为35-50° ,较好地为40-45° ,更好地为45° 。这里所讲的倾斜的角度是指分边杆24与立杆23之间的夹角cl 。曳布机构3安置在机架1的顶部,该曳布机构3由第一、第二、第三曳 布辊31、 32、 33构成,第一、第二、第三曳布辊31、 32、 33的一端枢置在 第一支架11的上部,另一端枢置在第二支架12的上部,也就是说,第一、 第二、第三曳布辊31、 32、 33位于第一、第二支架ll、 12之间,这里所提 到的枢置的概念是指可转动设置。由图1所示,第一、第二、第三曳布辊31、 32、 33的辊轴均探出于第一支架ll,与下面还要详述的动力传动机构6传动联 结,并且还与导布机构4联结。第一、第二曳布辊31、 32两者保持平行,而 第三曳布辊33对应于第一、第二曳布辊31、 32的下方,并且还对应于第一、 第二曳布辊31、 32之间。在动力传动机构6的带动下,曳布机构3工作,将 被分边机构2分边后的平边向导布机构4引送。因为当圆筒布7 (图2示)被 套置于分边机构2的三角形撑架21并且在曳布机构3的曳引下圆筒布7的缝 合线71会被分边杆24分开,也就是说圆筒布7的面边被撕开而还原成平布, 由曳布机构3引向导布机构4。仍请见图l,导布机构4安置在前述的平布引出口 14一侧,该导布机构 4包括一过渡导辊41和一悬辊42,过渡导辊41的辊轴411的一端设在第一 水平臂111上,而辊轴411的另一端设在第二水平臂121上,并且位于第一、 第二水平臂111、 121的末端,悬辊42通过一对悬辊座421而设在第一、第 二水平臂111、 121的近中部。优选地,使悬辊42的水平高度高于过渡导辊 41。过渡导辊41的辊轴411的端部联结落布机构5,具体是将落布机构5的 摆架51的上端套置在辊轴411上,而摆架51的对应两侧的中部各联结一牵 引杆52的一端,各牵引杆52的另一端与设在偏心盘53的盘面上的牵引杆连 接座531相联结,偏心盘51设在第一支架11上并且与动力传动机构6传动 联结。在摆架51的下方设置落布辊54。继而见图1,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申请人将动力传动机构6设置在 了第一支架ll上,如果将其设置于第二支架12上,那么同样是可行的。申 请人在下面对优选而非限于的动力传动机构6的结构详细描述。作为该动力传动机构6的电机61安装在第一支架11的下方,第一传动带62为传动皮带, 一端套置在固定于电机61的电机轴(也称输出轴)上的第一传动轴611上, 第一传动带轮611为皮带轮,第一传动带62的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带轮621 上,第二传动带轮621为皮带轮,通过第二传动带轮6211设置在第一支架11 上。为了使第一传动带62具有良好的张力,因此在第一支架11上设置有第 一涨紧轮622,使第一传动带62与第一涨紧轮622接触。第二传动带63采用 传动链带,与此相适应地,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传动带轮63S、 631、 632、 633均为传动链轮以及第三涨紧轮634也为链轮。由图1示意,第二传动带 63的一端套置在第三传动带轮635上,另一端依次套置在第四、第五、第六 传动带轮631、 632、 633上。其中第三传动带轮635固设在前述的第二传 动带轮轴6211上,也就是说,第三传动带轮635与第二传动带轮621同轴; 第四传动带轮631固定在第二曳布辊32的辊轴端部,第五传动带轮632固定 在第三曳布辊33的辊轴端部,第六传动带轮633固定在第一曳布辊31的辊 轴端部。第一、第二、第三曳布辊31、 32、 33呈倒三角形分布,即呈V形分 布。为了使第二传动带63具有良好的张力,因此在第一支架11上设有第二 涨紧轮634,该第二涨紧轮634为链轮,第二传动带63套及于该第二涨紧轮 634上。第三、第四、第五传动带64、 65、 66均为传动皮带,其中,第三传 动带64的一端套置在第七传动带轮641上,第七传动带轮641为皮带轮,与 前述的第六链轮633同轴固定在第一曳布辊31的辊轴端部,第三传动带64 的另一端套置在第八传动带轮642上,第八传动带轮642为皮带轮,设在轴 座6421上,而轴座6421安装在第一水平臂111上。第四传动带65的一端套 置在第八传动带轮642上,另一端套置在前述的偏心盘53上。第五传动带66 的一端套置在第八传动带轮642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九传动带轮661上,第 九传动带轮661同样为皮带轮,固定在过渡导辊41的辊轴411上。请见图2,申请人依据该图并且结合图1叙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经过 染色工序后的圆筒布7被运抵本发明圆筒布分边机的机架1的圆筒布引入口 13—侧。当要实施对圆筒布7分边时,也即使圆筒布7的缝合线71拆开时,那么先由手工拆除圆筒布7端部的缝合线71,使拆除缝合线71后形成为平布 72,按图1所示意的箭头方向引经曳布机构3的第一、第二、第三曳布辊31、 32、 33,再引至导布机构4的悬辊42和过渡导辊41,直至引及落布机构5 的落布辊54。上述过程,可以称之为人工起头的过程,当进入分边状态时, 动力传动机构6的电机61工作,由第一传动带62带动第二传动带轮621,由 于第三传动带轮635是与第二传动带轮621同轴设置,因此由第二传动带轮 621带动第三传动带轮635,在第二传动带63的传动下,带动第四、第五、 第六传动带轮631、 632、 633运动,使曳布机构3运动。又由于第六传动带 轮633与第七传动带轮641是共同设置于曳布机构3的第一曳布辊31的辊轴 轴端的,因此由第三传动带轮633在带动第一曳布辊31运动的同时带动第七 传动带轮641,于是在第三传动带64的传动下带动第八传动带轮642,进而 由第四传动带65带动偏心盘53,由第五传动带66带动第九传动带轮661。 在上述过程中,曳布机构3的第一、第二、第三曳布辊31、 32、 33和导布机 构4的过渡导辊41以及落布机构5的偏心盘53俱处于运动状态。由曳布机 构3将平布72朝着平布引出口 14 一侧曳引,经导布机构4供给落布机构5。 由于落布机构5的摆架51表现为左右摆动,因此能使平布72有序地折叠于 位于摆架51下方的布车内。在曳布机构3的曳引下,当圆筒布7的缝合线71 经过分边机构2的分边杆24时,可将缝合线71撕开(见图2示意)。本发明 所提供的圆筒布分边机与已有技术凭借手工分边相比,效率可提高数十倍。
权利要求
1、一种圆筒布分边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由一对彼此平行设置的并且彼此联结的第一、第二支架(11、12)所构成的机架(1),该机架(1)的一侧构成为圆筒布引入口(13),另一侧构成为平布引出口(14);一用于将圆筒布从所述机架(1)的圆筒布引入口(13)的一侧向所述的平布引出口(14)的一侧导引的并且在导引的同时将圆筒布实施分边的分边机构(2),设在所述的第一、第二支架(11、12)上并且位于所述的圆筒布引入口(13)的一侧;一曳布机构(3),设在所述机架(1)的一对第一、第二支架(11、12)的上部并且处于所述的圆筒布引入口(13)与平布引出口(14)之间;一导布机构(4),设在所述的一对第一、第二支架(11、12)上并且位于所述的平布引出口(14)的一侧;一落布机构(5),以悬臂状态地与所述的导布机构(4)联结并且位于导布机构(4)的下方;一动力传动机构(6),设在所述的第一支架(11)或第二支架(12)上,该动力传动机构(6)与所述的曳布机构(3)传动联结并且还与所述的导布机构(4)以及与所述的落布机构(5)传动联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布分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架(ll) 朝向所述的平布引出口(14)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一水平臂(111),所述的第二支 架(12)朝向所述的平布引出口(14)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二水平臂(121),所述的 导布机构(4)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第二水平臂(lll、 121)上;所述的第一支架 (U)朝向所述的圆筒布引入口(13)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三水平臂(112),所述的第 二支架(12)朝向所述的圆筒布引入口(13)的一侧延伸有一第四水平臂(122), 所述的分边机构(2)对应于所述的第三、第四水平臂(112、 122)之间,所述的 动力传动机构(6)设在第一支架(11)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布分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边机构(2) 包括三角形撑架(21)、斜杆支架(22)、立杆(23)和分边杆(24),三角形撑架(21) 与所述的第一、第二支架(ll、 12)固定,斜杆支架(22)固定在联结于第一、第 二支架(ll、 12)之间的支架固定杆(15)上,并且该斜杆支架(22)对应于三角形 撑架(21)的下方,立杆(23)的上端与三角形撑架(21)固定,下端与所述分边杆(24)的一端固定,而分边杆(24)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斜杆支架(22调定,其中 分边杆(24)的安装位置是倾斜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筒布分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形撑 架(21)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筒布分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布机构(3) 包括第一、第二、第三曳布辊(31、 32、 33),第一、第二、第三曳布辊(31、 32、 33)的一端枢置在所述的第一支架(11)的上部,另一端枢置在第二支架(12) 的上部,第一、第二、第三曳布辊(31、 32、 33)均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6) 传动联结,其中第三曳布辊(33)位于第一、第二曳布辊(31、 32)的下方,而 第一、第二曳布辊(31、 32)彼此保持平行;所述的导布机构(4)包括过渡导辊 (41)和悬辊(42),过渡导辊(41)的两端设在所述的第一、第二水平臂(lll、 121) 的末端并且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6)联结,所述的悬辊(42)的两端设在所述 的第一、第二水平臂(lll、 121)的近中部;所述的落布机构(5)与过渡导辊(41) 联结。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筒布分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辊(42) 的水平高度比所述的过渡导辊(41)高。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筒布分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布机构(5) 包括摆架(51)、 一对牵引杆(52)、 一对偏心盘(53)和一对落布辊(54),摆架(51) 的上端套置在过渡导辊(41)的辊轴(411)上, 一对牵引杆(52)的一端各自与摆 架(51)的一端的中部联结,而一对牵引杆(52)的另一端与相应的偏心盘(53)联 结, 一对偏心盘(53)中的其中一个偏心盘(53)设在第一支架(11)上,而另一个 偏心盘(53)设在第二支架(12)上,其中设在第一支架(11)上的偏心盘(53)与 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6)联结, 一对落布辊(54)设置在摆架(51)的下部。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筒布分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动 机构(6)包括电机(61)、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传动带(62、 63、 64、 65、 66),电机(61)安装在第一支架(11)的下部,第一传动带(62)的一端套置在固定于电机(61)的输出轴上的第一传动带轮(611)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 带轮(621)上,第二传动带轮(621)枢设在第一支架(11)上,第二传动带(63)的 一端套置在第三传动带轮(635)上,而第三传动带轮(635)固设在第二传动带轮 (621)的第二传动带轮轴(6211)上,第二传动带(63)的另一端套置在第四、第 五、第六传动带(631、 632、 633)上,而第四传动带轮(631)固定在所述的第二 曳布辊(32)的辊轴轴端,第五传动带轮(632)固定在第一曳布辊(31)的辊轴轴 端,第六传动带轮(633)固定在第三曳布辊(33)的辊轴轴端,第三传动带(64) 的一端套置在第七传动带轮(641)上,另一端套置在第八传动带轮(642)上,第 七传动带轮(641)固定在所述的第一曳布辊(31)的辊轴轴端,第八传动带轮 (642)通过轴座(6421)而设在第一支架(11)的第一水平臂(111)上,第四传动带 (65)的一端套置在所述的第八传动带轮(642)上,另一端与所述的落布机构(5) 联结,第五传动带(66)的一端套置在所述的第八传动带轮(642)上,另一端套 置在第九传动带轮(661)上,而第九传动带轮(661)固定在所述的过渡导辊(41)的辊轴轴端o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筒布分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 三、第四、第五传动带(62、 64、 65、 66)为传动皮带,而所述的第二传动带 (63)为传动链条;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七、第八、第九传动带轮(611、 621、 641、 642、 661)为传动皮带轮,而所述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传动带轮 (635、 631、 632、 633)为传动链轮。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筒布分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架 (ll)上设置有第一、第二涨紧轮(622、 634),第一涨紧轮(622)与所述的第一 传动带(62)的中部联结,第二涨紧轮(634)与所述的第二传动带(63)的中部联 结,其中,第一涨紧轮(622)为皮带轮,而第二涨紧轮(634)为链轮。
全文摘要
一种圆筒布分边机,属于织物后整理的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一由一对第一、第二支架所构成的机架,该机架的一侧构成为圆筒布引入口,另一侧构成为平布引出口;一分边机构,设在第一、第二支架上并且位于圆筒布引入口的一侧;一曳布机构,设在机架的一对第一、第二支架的上部并且处于圆筒布引入口与平布引出口之间;一导布机构,设在一对第一、第二支架上且位于平布引出口的一侧;一落布机构,与导布机构联结并且位于导布机构的下方;一动力传动机构,设在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上,该动力传动机构与曳布机构传动联结且还与导布机构以及与落布机构传动联结。优点工人的劳动强度低,效率高,能确保对定型的供给。
文档编号D04B1/02GK101407974SQ200810234089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3日
发明者慧 潘, 沁 潘, 熠 潘 申请人:常熟市龙略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