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源热泵干衣机用烘干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541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空气源热泵干衣机用烘干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干燥织物的设备空气源热泵干衣机,尤其涉 及一种带多级加热装置的空气源高温热泵干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干衣机多数为滚筒式干衣机,滚筒式干衣机的滚筒一般为带风 孔的不锈钢圆桶,干衣机通过滚筒的正、反转搅动织物,使织物与干热空
气混合,从而干燥织物;吸收水分后的热空气被从滚筒排出。滚筒式干衣 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滚筒在正反转过程中织物与滚筒之间 发生摩擦容易使织物磨损;无论采用电加热、蒸气加热或热泵加热方式, 传统的干衣机都需要滚筒旋转,因为滚筒及织物的质量大、阻力大,使得 滚筒旋转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尽管滚筒的正反转搅动了织物使其与热 空气尽量均匀混合,但不可避免织物很难充分地与热空气混合,为保证整 滚筒织物完全干燥,往往采用延长加热时间的方式,这又导致了大量的能 量损失。中国ZL02287667.7号专利《热泵式干衣机》给示了一种用于干 燥衣物的设备,包括过滤网、回热器、冷凝器等热湿气体处理装置,设有 由压縮机、饱和器、冷凝器、过冷器、毛细管、蒸发器组成热泵装置。饱 和器为内设金属丝网填料的密闭容器,冷凝器、蒸发器、过冷器、回热器 皆为管翅式换热器,回热器分为回热器蒸发段、回热器冷凝段两部分,二 者中间设置蒸发器。从该技术方案可知,所用热泵循环装置为单级循环, 故热利用率仍然有限;且在使用中,对"干衣室"并无改造,仅仅是将热 泵式干衣机置于其中,这造成了热利用率难以提高和热损失的不可避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已有的单级和多级等各种热泵 式干衣机体系,配以改造后的烘干室来进一步提高热利用率。
根据上述所解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空气源热泵干衣机用烘干室,该烘 干室设有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在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内设有橫跨于进风 通道和排风通道之间由中控装置控制的热泵装置,所述热泵装置的冷凝器 位于进风通道中、蒸发器位于排风通道中,在烘干室外侧设置有循环风道; 烘干室底部排风分为独立的两路, 一路为经烘干室下部设置的循环风机、循环风道返回烘干室顶部进风口,另一路直接进入排风通道排出。所述循 环风道与排风通道相互独立。进一步地,在烘干室顶部进风口前还设置有 混风室,该混风室与所述的循环风道和进风通道连通。另外,在所述烘干 室内靠进风口 一侧设有摆动导流叶片;在所述烘干室内设有悬挂织物的悬 挂杆。
本实用新型通过烘干室排风的废热利用、普通空气源热泵与高温空气
源热泵的组合,采用多级加热的方式来加热外界环境空气,实现60 90 'C的高烘干温度;同时,通过摆动导流叶片送风与织物悬挂式布置形式的 结合,在同样加热功率的情况下可减少近50%烘干时间,大大降低了高温 烘干的能耗;通过烘干室排风的废热利用,使空气源高温热泵具有了热源, 使高温空气源热泵可以正常运行,降低了对外界环境热能的排放,减少了 对环境的热污染;循环风的利用,加大了烘干风量,加大了烘干风速,增 加了对织物的扰动,可使热空气与织物进行充分的传热传质,充分利用了 加热热量;摆动导流叶片口可对烘干室各部位均匀送风,加快织物上水分 的蒸发速度,增强干燥效果;织物悬挂式布置形式可使各织物及织物各部 位与干热空气充分均匀接触,达到良好的干燥效果,同时免了烘干过程中 织物的磨损,延长了织物的使用寿命。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烘干室结构及与热泵间连接关系的改进,有效降低 了烘干过程对织物的磨损,并大幅度提高了热利用率。为了便于本领域技 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 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附图所示, 一种空气源高温热泵干衣机,包括设有进风关通道A和 排风通道B的烘干室C及根据需要设定的数级热泵装置D。所述的热泵装 置相互并列且互为独立,除有一台普通热泵外,与普通热泵并列设置的高 温热泵可根据需要和热利用及烘干室温度的要求有1 4台。其中普通热 泵制冷剂可采用普通的制冷剂(如R22、 R407C等),高温热泵制冷剂采 用高温制冷剂。
在所述烘干室C内靠进风通道A的一侧设有摆动导流叶片C6,并在该烘干室内设有悬挂织物的悬挂杆C7。烘干室送风采用摆动导流叶片送风形 式,对烘干室各部位均匀送风,烘干室内织物采用悬挂布置形式,加快织 物上水分的蒸发速度,增强干燥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热利用率和烘干速 率,本实用新型在保留前述结构的基础上,对烘干室的结构进行了改进。 体现在,在烘干室外侧设置有循环风道C3,烘干室底部排风分为独立的两 路, 一路为经烘干室下部设置的循环风机C4、循环风道C3返回烘干室顶 部进风口,另一路直接进入排风通道排出。在烘干室顶部进风口前设置有 混风室C5,该混风室与所述的循环风道和进风通道连通;所述循环风道与 排风通道相互独立。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烘干室与空气源高温热泵干衣机配合,在节能 降耗的前提下通过如下运行方式有效地达成了热泵高温烘干织物的目的。 外界环境空气进入设备后经过热泵翅片冷凝器被初步加热,被初步加热后 的空气然后通过二次加热甚或三次加热后形成的高温干燥空气被送入烘 干室。在烘干室底部出风口处设置有循环风机,在烘干室侧面设置有循环 风道,循环风机将从烘干室底部排出的部分热风鼓入循环风道,并经循环 风道再送至烘干室顶部的混风室,在烘干室的混风室内来自进风通道的新 鲜高温干燥空气与循环热空气混合后,通过摆动导流叶片风口被送到干燥 室各部位;通过不停调整导流叶片角度,可实现对烘干室各部位均匀送风, 并可加大风速和对织物的扰动,增强干燥效果。可见,通过设置循环风机 的措施,加大了烘干风量和风速,增加了对织物的扰动,可使热空气与织 物进行充分的传热传质,充分利用了加热热量;通过摆动导流叶片风口送 风与织物悬挂式布置形式的结合,在同样加热功率的情况下可减少近50% 烘干加热时间,大幅度降低织物烘干能耗。同时,烘干室的织物采用悬挂 布置形式,避免了烘干过程中滚筒对织物的磨损,可延长织物的使用寿命, 并可使各织物及织物各部位与干热空气充分均匀接触,达到良好的干燥效 果。悬挂杆可采用光杆或微突起杆,其中微突起杆可防织物滑动与增强织 物悬挂处的烘干效果。通过摆动导流叶片风口送风与织物悬挂式布置形式 的结合,取消了一般干衣机的滚筒电机,取消了滚筒电机的能耗,同时也 取消了滚筒电机皮带这项易耗品。烘干织物后的空气温度降低,部分通过 排风通道被排出烘干室。烘干室排出的废风在排风通道里经过热泵翅片蒸 发器一次或数次降温后,最终被烘干室及热泵干衣机以水气和低温气体的 形式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源热泵干衣机用烘干室,该烘干室(C)设有进风通道(A)和排风通道(B),在进风通道(A)和排风通道(B)内设有横跨于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之间由中控装置控制的热泵装置(D),所述热泵装置的冷凝器位于进风通道中、蒸发器位于排风通道中,其特征是在烘干室外侧设置有循环风道(C3),从烘干室底部出风口(C2)排出的热风分为独立的两部分,一部分经循环风道返回烘干室顶部进风口(C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干衣机用烘干室,其特征是所 述循环风道与排风通道相互独立;在烘干室底部出风口与循环风道间设置 有循环风机(C4)。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源热泵干衣机用烘干室,其特征 是在烘干室顶部进风口前设置有混风室(C5),该混风室与所述的循环风 道和进风通道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源热泵干衣机用烘干室,其特征是在 所述烘干室(C)内靠进风口 (CI) 一侧设有摆动导流叶片(C6)。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源热泵干衣机用烘干室,其特征是在 所述烘干室(C)内设有悬挂织物的悬挂杆(C7)。
专利摘要一种空气源热泵干衣机用烘干室,设有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在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内设有横跨于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之间由中控装置控制的热泵装置,在烘干室外侧设置有循环风道;烘干室底部排风分为独立的两路,一路为经烘干室下部设置的循环风机、循环风道返回烘干室顶部进风口,另一路直接进入排风通道排出。在烘干室顶部进风口前还设置有混风室,该混风室与所述的循环风道和进风通道连通。另外,在所述烘干室内靠进风口一侧设有摆动导流叶片;在所述烘干室内设有悬挂织物的悬挂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烘干室结构及与热泵间连接关系的改进,有效降低了烘干过程对织物的磨损,并大幅度提高了热利用率。
文档编号D06F58/20GK201416109SQ20092005823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5日
发明者张加振 申请人:东莞市康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