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98282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非织造布制造技术,具体为一种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的制
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油船、油罐事故及含油废水排放等造成的河流、海洋污 染对环境及人类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有效的油品回收技术及含 油工业废水净化材料的研究势在必行。近年来,非织造布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各种新型非织造布品种不断出现,如可用于 吸收油品的非织造布等。国内,1998年金凤非织造布制品有限公司开发出吸油性PP熔喷 非织造布品种,其生产工艺为熔喷模头区熔体温度270°C,热气流喷吹速度1500m3/h,气流 温度290°C,接收距离430mm,计量泵转速10. 6rpm (挤出量约为80kg/h),产品定量150g/ m2。在吸油材料的基础上,金凤非织造布制品有限公司还开发了工业用揩布,先在熔喷生产 线上制成纤维细且蓬松柔软的基布,再在热轧机上热轧,处理后的揩布有很好的吸油性能, 不掉毛,而且强度高,是揩拭机器的理想揩布。国外,美国Kimberly-Clark公司于2003年 开发出一种两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新型吸油材料,这种新型材料以纤维素纤维为填料,外层 包裹可透液的PP熔喷非织造布。外层非织造布可吸收油品并将油品转移至纤维素纤维填 料层中,而水被挡在外层,由于纤维素纤维是可更换的材料,而PP则为不易更换的材料,所 以这种结构可大大节省PP熔喷非织造布的消耗。PP熔喷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疏水亲油性,原料密度小,比水轻,几乎不吸水,也不 溶于油类和强酸强碱,吸油量较大,吸油速度较快,且吸油后能浮于水面而不下沉,水油置 换性能好,能反复使用和长期存放,但其吸油后受载荷作用时保油能力差,影响了其广泛应用。目前,对吸油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粒状树脂方面。粒状树脂由于其形状的局限 性,应用受到限制。天津工业大学肖长发、封严等以不同碳原子数的甲基丙烯酸酯为单体, 选择适当的引发剂、潜交联剂,首次成功研制出甲基丙烯酸酯类吸附纤维,并申请了专利 (CN1584148A)。此后,肖长发、徐乃库等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单体,共聚制得具有物理交 联结构的成纤聚合物,并采用冻胶纺丝法制得了吸附纤维,也申请了专利(CN101220528)。 吸附性纤维具有吸附速率快、吸附倍率高的优点,但上述吸附纤维存在纤维力学性能较差, 吸附油品后回收困难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附有机液体非织 造布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流程短,后处理容易,易于工业化规模生产等 特点。所制得的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有机液体吸附特性,且回收简单,可制成不同形状,满 足特定的使用要求。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的制造 方法,该制造方法工艺过程如下
(1)在反应釜中加入占单体总质量0. 1 1%的分散剂及与单体总体积比为3 :1的去 离子水,充分溶解后,将占单体总质量0. 1 1%的引发剂置入容器中,搅拌成均勻溶液后, 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搅拌升温至80 90°C,反应2 6h后,提高反应温度至90 100°C,继续反应2 4h后,终止反应,取出产物,经洗涤、干燥,制得三元共聚树脂;其中,所 述单体包括第一单体、第二单体和第三单体,第一单体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占单体总质量 的55 75% ;第二单体为丙烯腈,占单体总质量的10 30% ;第三单体为甲基丙烯酸β羟 乙酯,占单体总质量的10 15% ;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
(2)将所得三元共聚树脂充分干燥后,与溶胀剂均勻混合,并在室温环境中密封放置 48 96h,使其充分溶胀,形成均勻的冻胶;所述溶胀剂为二甲基乙酰胺,其用量为所述三 元共聚树脂质量的1/9 4倍;
(3)将所得冻胶充分粉碎,利用双螺杆纺丝机进行纺丝,经凝固浴凝固后,得初生吸附 有机液体功能纤维;所述纺丝温度为150 200°C;所述凝固浴为蒸馏水与上述溶胀剂二甲 基乙酰胺的混合液,其中溶胀剂体积百分含量为10 50%,凝固浴温度为25 40°C ;
(4)将初生吸附有机液体功能纤维于25 80°C水浴中,拉伸2 6倍后,即得到吸附 有机液体功能纤维;
(5)将上述吸附有机液体功能纤维干燥后,按1:1 4:1的质量比例,铺放在PP网或 PET网之上混合,或者铺夹在两层PP网或PET网之中混合,并用PP熔喷非织造布包裹两边, 然后采用针刺法加工固定,即制得所述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具有过程简单,易实 施,周期短,易工业化等特点。本发明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有机液体吸附 性。例如本发明PP与有机液体吸附功能纤维(选取单体质量百分比为75/10/15的纤维) 以1 :1夹层的方式制得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其对有机液体三氯乙烯的最大吸收能力 为11. 68g,对有机液体甲苯的最大吸收能力为7. 95g,对有机液体煤油的最大吸收能力为 6. 89g (参见实施例1),并且吸附效率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叙述本发明。本发明设计的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简称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以下简称制造 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
(1)制备三元共聚树脂在反应釜中加入占单体总质量0. 1 1%的分散剂及与单体的 总体积比为3 1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后,将占单体总质量0. 1 1%的引发剂置入容器中, 搅拌至均勻溶液后,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搅拌升温至80 90°C,反应2 6h后提高 反应温度至90 100°C,继续反应2 4h后,终止反应,取出产物,经洗涤、干燥,制得三元 共聚树脂;其中,所述单体包括第一单体、第二单体和第三单体,第一单体为甲基丙烯酸正 丁酯,占单体总质量的55 75% ;第二单体为丙烯腈,占单体总质量的10 30% ;第三单体 为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占单体总质量的10 15% ;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 为过氧化苯甲酰;(2)制备冻胶将所得三元共聚树脂充分干燥后,与溶胀剂均勻混合,并在室温环境中 密封放置48 96h,使其充分溶胀,形成均勻的冻胶;所述溶胀剂为二甲基乙酰胺,其用量 为所述三元共聚树脂质量的1/9 4倍;
(3)冻胶纺丝将所得冻胶充分粉碎,利用双螺杆纺丝机进行纺丝,经凝固浴凝固后,得 初生吸附有机液体功能纤维;所述纺丝温度为150 20(TC ;所述凝固浴为蒸馏水与上述 溶胀剂二甲基乙酰胺的混合液,其中溶胀剂体积百分含量为10 50%,凝固浴温度为25 40 0C ;
(4)后拉伸处理将初生吸附有机液体功能纤维于25 80°C水浴中,拉伸2 6倍后, 即得到吸附有机液体功能纤维;
(5)制造非织造布产品将上述吸附有机液体功能纤维干燥后,按1:1 4:1的质量比 例,铺放在PP网或PET网之上混合,或者铺夹在两层PP网或PET网之中混合,并用PP熔喷 非织造布包裹两边,然后采用针刺法加工固定,即制得所述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本发明所述PP网或PET网是先经开松机开松,再经梳棉机梳理成网,系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PP网所选PP短纤的合理依据是①良好的疏水亲油性,原料密度小, 比水轻,几乎不吸水;②抗酸碱腐蚀性;③抗溶解性;④吸油量较大,吸油速度较快,且吸油 后能浮于水面而不下沉。据此,本发明PP网选择了 PP短纤为其制网中一种基材。本发明PET网所选PET短纤的合理依据是①吸水性低;②耐光性好;③耐磨性较 好;④耐各种化学品性能良好,酸碱对其破坏程度不大,同时不怕霉菌,不怕虫蛀;⑤高强 度、弹性恢复力良好。据此,本发明PET网选择了 PET短纤为其制网中一种基材。本发明所用聚合单体主要为甲基丙烯酸酯类物质,包括第一单体和第三单体。所 述第一单体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第三单体为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所述第一单体甲基 丙烯酸正丁酯占共聚单体总质量的55 75%;第三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占共聚单体 总质量的10 15%。本发明所用聚合单体还包括第二单体丙烯腈,其占共聚单体总质量的 10 30%。本发明所用聚合单体之和为100%。本发明所述第一单体的合理选择依据是①该类单体聚合后所生成的聚合物分子 链上具有亲油性基团(酯基);②对不同的有机液体具有亲和力;③可将大量有机液体吸附 到分子内部。本发明所述第二单体的合理选择依据是①第二单体可使合成的共聚物在不具备 化学交联结构条件下形成物理交联结构,这种交联结构部分来源于第二单体引入的氢键作 用以及分子缠结作用;②第二单体含量适中的条件下,具有这种物理交联结构的共聚物具 有在有机液体中可溶胀、难溶解等特点;③所得聚合物能够满足冻胶纺丝的要求;④能有 效改善所得纤维的力学性能,可满足纺织加工要求。据此,本发明选择了丙烯腈为所述第二 单体。本发明第二单体的引入,可使吸附纤维具有一定的刚性,力学性能有所改善。本发明所述第三单体的合理选择依据是①第三单体易于与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 正丁酯共聚;②第三单体其本身具有形成氢键的氢给予基、氢接收基;③第三单体也具有 亲油基团,可以改善纤维对油品分子的选择吸收性能;④所得聚合物能够满足冻胶纺丝的 要求;⑤对最终成形纤维无物理损伤和化学损害。据此,本发明选择了自身具有氢给予基、 氢接收基的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所述第三单体。本发明第三单体的引入,可使吸附纤维 具有一定的交联度及交联密度,可使纤维分子吸附有机液体后溶胀而难于溶解,从而使纤维具备良好的吸附性能。研究中发现,常规的聚合物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耐热性低,常温下发 粘。本申请将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与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共聚,所得纤维对有机 液体具有一定吸附能力,也改善了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耐热性、力学性能及纺织加工性 能。本发明方法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所述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是影响聚 合速率和聚合度的主要因素,因而引发剂的选择非常重要。通常自由基悬浮聚合在40 100°C下进行,因此活性适当的引发剂应选择在该温度范围内。引发剂的活性常以半衰期 (指引发剂分解至初始浓度一半所需时间)表示。引发剂的半衰期太短,意味着在短时间内 便有大量自由基产生,易引起暴聚,使聚合反应失控,同时聚合反应后期会因无足够的引发 剂而使聚合速率过慢,甚至造成死端聚合;相反,引发剂的半衰期若过长,引发剂分解速率 慢,则容易导致初期聚合速率过慢,后期凝胶效应剧烈,以致无法控制,而且聚合反应中未 分解的引发剂残留在聚合产物中,不仅浪费,而且会因副反应等影响产物的品质。本发明中 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温度在85 95°C之间,过氧化苯甲酰在此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活 性,因此本发明方法选用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引发剂。本发明方法所述的分散剂为聚乙烯醇。在悬浮聚合体系中,水相(包括水和分散 剂)是影响成粒机理和颗粒特性的主要因素,它可保持共聚单体呈液滴状,并作为传热的 介质。分散剂的作用一是降低液滴表面张力,促使单体分散成液滴,二是防止粒子粘并,因 为聚合进行到一定转化率(如20 30%)时,单体变成聚合物/单体溶液粒子,趋于粘结, 而分散剂则吸附在粒子表面,起到防止粘并的作用。通常可根据分散能力和保胶能力来选 择分散剂。研究表明,聚乙二醇和可溶性淀粉的分散能力及保胶能力相对较差,不宜选用, 虽然甲基纤维素的分散能力及保胶能力均很强,但在水中的溶解性能较差,也不宜选用。聚 乙烯醇和明胶的综合性能较好。但由于聚乙烯醇价廉易得,所以本发明方法选用聚乙烯醇 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和丙烯腈悬浮聚合的分散剂。本发明方法所述溶胀剂为二甲基乙酰胺。在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甲基丙 烯酸β羟乙酯共聚纤维制造过程中有多种溶胀剂可供选择,在选择溶胀剂的过程中,应遵 循以下原则化学性质稳定、溶解能力强、溶液的凝胶化温度低、粘度受温度及时间影响小、 热光稳定性好等;价格低、容易回收。有机溶剂沸点低、易挥发,对金属腐蚀小,其回收与精 制简单,由于以二甲基乙酰胺为溶胀剂的冻胶更稳定,所以本发明选用二甲基乙酰胺为溶 胀剂。所述溶胀剂用量为三元共聚树脂质量的1/9 4倍。本发明方法采用冻胶纺丝方法于双螺杆纺丝机中制备有机液体吸附纤维。其设计 原理是在聚合体系不存在化学交联剂的条件下,引入第二单体、第三单体,使合成的共聚 物在不具备化学交联结构的条件下,形成物理交联结构,这种物理交联结构来源于第二单 体、第三单体引入的氢键作用以及分子缠结作用。在第二单体、第三单体含量适中的条件 下,具有这种物理交联结构的共聚物具有在弱极性小分子有机液体中可溶胀、难溶解等特 点,所得纤维力学性能得到有效改善,可满足纺织加工要求。所述的冻胶纺丝技术本身为现 有技术。本发明方法中,经凝固浴后所得的初生纤维需在适当温度下进行拉伸处理,对纤 维进行适当的后拉伸,可使纤维获得一定程度的取向,改善纤维的力学性能,使纤维满足进 一步加工的需要。后拉伸的倍数过低,拉伸效果不明显,纤维力学性能较差,而拉伸倍数过高,则会导致部分纤维断裂,所以拉伸倍数控制在2 6倍为宜,比较理想的拉伸倍率为 3 5倍。所述的适当温度为25 80°C。本发明制造方法以甲基丙烯酸酯有机液体吸附功能纤维作为原材料制造的针刺 非织造布,与传统的针刺非织造布有明显的差别。本发明非织造布不仅利用其内部功能纤 维吸附有机液体,同时外部PP网或PET网也吸附有机液体,且同时确保内部纤维不漏液。传 统针刺非织造布吸附有机液体后受载荷作用时,保油能力差,影响了其广泛应用,而本发明 有机液体吸附非织造布不仅利用其内部吸附功能纤维将有机液体吸附到纤维内部,而且可 以通过纤维自身的溶胀进行保油,保油能力大为提高。本发明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不受具体实施例的限 制。实施例1
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第一单体,丙烯腈为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 为第三单体,第一单体、第二单体与第三单体的质量比为75 10 :15,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 发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蒸馏水为反应介质,氮气保护下将含0. 5%(占单体总质量的质量 百分比,下同)引发剂的单体溶液加入溶有0.5%分散剂的水中,于85°C下加热搅拌反应 2. 5h,提高反应温度至95°C,继续反应3. 5h后,终止反应,洗涤,干燥,得三元吸附功能树 脂;将此树脂充分干燥后,与溶胀剂二甲基乙酰胺(树脂与溶胀剂质量比为1 :1)均勻混合 后,在室温条件下密封放置48h,得均一冻胶;将冻胶粉碎后,采用冻胶纺丝法,以水为凝固 浴进行纺丝,纺丝温度为160°C,得初生纤维。就其吸附性能而言,不经过后处理也可以使 用。PP短纤经开松机开松,再经梳棉机梳理成网;将上述有机液体吸附功能纤维干燥 后,按1 1比例与PP网以夹层的方式混合,两边用PP熔喷非织造布包裹,采用针刺法加工 固定,即制得本发明所述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在室温条件下,将制得的非织造布(测试样品尺寸为40mmX40mm,下同)分别浸于 有机液体煤油、甲苯和三氯乙烯中,测得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6. 89g、7.95g和11.68g;将 吸附有机液体达饱和的非织造布于离心机中以lOOOr/min速度离心旋转5min,然后测得其 保油率分别为85. 67%,83. 44 %和88.61%。实施例2
吸附功能纤维制备同实施例1。PP短纤经开松机开松,再经梳棉机梳理成网;将上述有机液体吸附功能纤维干燥 后,按1 1比例与PP网以平铺的方式混合,两边用PP熔喷非织造布包裹,采用针刺法加工 固定,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非织造布。在室温条件下,将制得的非织造布分别浸于煤油、甲苯和三氯乙烯中,测得其饱和 吸附量分别为5. 19g、6. 62g和9. 66g ;将吸附达饱和的非织造布于离心机中以lOOOr/min 速度离心旋转5min,然后测得其保油率分别为81.27%、87.69 %和86. 77%。实施例3
吸附功能纤维制备同实施例1。PET短纤经开松机开松,再经梳棉机梳理成网;将上述有机液体吸附功能纤维干燥后,按1:1质量比例与PET网以夹层的方式混合,两边用PP熔喷非织造布包裹,采用针刺 法加工固定,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非织造布。在室温条件下,将制得的非织造布分别浸于煤油、甲苯和三氯乙烯中,测得其饱和 吸附量分别为5. 34g、5. 46g和7. 71g。将吸附达饱和的非织造布于离心机中以lOOOr/min 速度离心旋转5min,然后测得其保油率分别为89. 32%,70. 33 %和87. 38%。实施例4
吸附功能纤维制备同实施例1。PET短纤经开松机开松,再经梳棉机梳理成网;将上述有机液体吸附功能纤维干 燥后,按1 1质量比例与PET网以共混的方式混合,两边用PP熔喷非织造布包裹,采用针刺 法加工固定,即制得所述的非织造布。在室温条件下,将制得的非织造布分别浸于煤油、甲苯和三氯乙烯中,测得其饱和 吸附量分别为4.67g、5.40g和5. 63g ;将吸附达饱和的非织造布于离心机中以lOOOr/min 速度离心旋转5min,然后测得其保油率分别为79. 71%,78. 52%和87. 08%。实施例5
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第一单体,丙烯腈为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第三单 体,第一单体、第二单体与第三单体的质量比为70 20 10,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聚 乙烯醇为分散剂,蒸馏水为反应介质,氮气保护下将含0. 5%(占单体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 下同)引发剂的单体溶液加入溶有0. 5%分散剂的水中,于85°C下加热搅拌反应2. 5h,提高 反应温度至95°C,继续反应3. 5h后,终止反应,洗涤,干燥,得三元吸附功能树脂;将此树脂 充分干燥后,与溶胀剂二甲基乙酰胺(树脂与溶胀剂质量比为1 :1)均勻混合后,在室温条 件下密封放置48h,得均一冻胶;将冻胶粉碎后,采用冻胶纺丝法,以水为凝固浴进行纺丝, 纺丝温度为180°C,得初生纤维。就其吸附性能而言,不经过后处理也可以使用。PP短纤经开松机开松,再经梳棉机梳理成网;将上述有机液体吸附功能纤维干燥 后,按2:1质量比例与PP网以夹层的方式混合,两边用PP熔喷非织造布包裹,采用针刺法 加工固定,即制得本发明所述非织造布。在室温条件下,将制得的非织造布(测试样品尺寸为40mmX40mm,下同)分别浸于 有机液体煤油、甲苯和三氯乙烯中,测得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6. 76g、8.63g和12.34g;将 吸附有机液体达饱和的非织造布于离心机中以lOOOr/min速度离心旋转5min,然后测得其 保油率分别为86. 77%,89. 63 %和90. 12%。实施例6
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第一单体,丙烯腈为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第三单 体,第一单体、第二单体与第三单体的质量比为60 30 10,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聚 乙烯醇为分散剂,蒸馏水为反应介质,氮气保护下将含0. 5%(占单体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 下同)引发剂的单体溶液加入溶有0. 5%分散剂的水中,于85°C下加热搅拌反应2. 5h,提高 反应温度至95°C,继续反应3. 5h后,终止反应,洗涤,干燥,得三元吸附功能树脂;将此树脂 充分干燥后,与溶胀剂二甲基乙酰胺(树脂与溶胀剂质量比为1 :1)均勻混合后,在室温条 件下密封放置48h,得均一冻胶;将冻胶粉碎后,采用冻胶纺丝法,以水为凝固浴进行纺丝, 纺丝温度为200°C,得初生纤维。就其吸附性能而言,不经过后处理也可以使用。PET短纤经开松机开松,再经梳棉机梳理成网;将上述有机液体吸附功能纤维干燥后,按4:1质量比例与PET网以平铺的方式混合,两边用PET熔喷非织造布包裹,采用针 刺法加工固定,即制得本发明所述非织造布。 在室温条件下,将制得的非织造布(测试样品尺寸为40mmX40mm,下同)分别浸于 有机液体煤油、甲苯和三氯乙烯中,测得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 98g、7. 21g和10. 24g ;将 吸附有机液体达饱和的非织造布于离心机中以lOOOr/min速度离心旋转5min,然后测得其 保油率分别为83. 98%、79. 27%和88.29%。
权利要求
一种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工艺过程如下 (1)在反应釜中加入占单体总质量0.1~1%的分散剂及与单体总体积比为31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后,将占单体总质量0.1~1%的引发剂置入容器中,搅拌成均匀溶液后,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搅拌升温至80~90℃,反应2~6h后,提高反应温度至90~100℃,继续反应2~4h后,终止反应,取出产物,经洗涤、干燥,制得三元共聚树脂;其中,所述单体包括第一单体、第二单体和第三单体,第一单体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占单体总质量的55~75%;第二单体为丙烯腈,占单体总质量的10~30%;第三单体为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占单体总质量的10~15%;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2)将所得三元共聚树脂充分干燥后,与溶胀剂均匀混合,并在室温环境中密封放置48~96h,使其充分溶胀,形成均匀的冻胶;所述溶胀剂为二甲基乙酰胺,其用量为所述三元共聚树脂质量的1/9~4倍;(3)将所得冻胶充分粉碎,利用双螺杆纺丝机进行纺丝,经凝固浴凝固后,得初生吸附有机液体功能纤维;所述纺丝温度为150~200℃;所述凝固浴为蒸馏水与上述溶胀剂二甲基乙酰胺的混合液,其中溶胀剂体积百分含量为10~50%,凝固浴温度为25~40℃;(4)将初生吸附有机液体功能纤维于25~80℃水浴中,拉伸2~6倍后,即得到吸附有机液体功能纤维;(5)将上述吸附有机液体功能纤维干燥后,按1:1~4:1的质量比例,铺放在PP网或PET网之上混合,或者铺夹在两层PP网或PET网之中混合,并用PP熔喷非织造布包裹两边,然后采用针刺法加工固定,即制得所述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伸 倍率为3 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 单体、第二单体与第三单体的质量比为75 10 :15,将含占单体总质量百分比0. 5%引发剂的 单体溶液加入溶有占单体总质量百分比0. 5%分散剂的水中,于85°C下加热搅拌反应2. 5h, 提高反应温度至95°C,继续反应3. 5h后,终止反应,洗涤,干燥,得三元吸附功能树脂;将此 树脂充分干燥后,与树脂与溶胀剂质量比为1 :1的溶胀剂二甲基乙酰胺均勻混合后,在室 温条件下密封放置48h,得均一冻胶;将冻胶粉碎后,采用冻胶纺丝法,以水为凝固浴进行 纺丝,纺丝温度为160°C,得初生纤维;把PP短纤经开松机开松,再经梳棉机梳理成网;将上 述有机液体吸附功能初生纤维干燥后,按1:1比例与PP网以夹层的方式混合,两边用PP熔 喷非织造布包裹,采用针刺法加工固定,即制得所述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其工艺过程如下1.制备55~75wt%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10~30wt%第二单体丙烯腈和10~15wt%第三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三元共聚树脂;2.制备三元共聚冻胶;3.将所得冻胶利用双螺杆纺丝机进行纺丝;4.将初生吸附有机液体功能纤维拉伸2~6倍后即得吸附有机液体功能纤维;5.将所得纤维干燥后,按1:1~4:1的质量比例,铺放在PP网或PET网之上混合,或者铺夹在两层PP网或PET网之中混合,并用PP熔喷非织造布包裹两边,然后采用针刺法加工固定,即制得所述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
文档编号D04H1/48GK101929034SQ20101025622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8日
发明者安树林, 封严, 张中娟, 徐乃库, 肖长发 申请人:天津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