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双面毛巾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双面毛巾机。
现有技术现有普遍使用的双面毛巾机中的路数即成圈系统都只有三十六路,这种设计出来 的结构在实际的应用中会存在误工率高、产品优等率低的缺陷,同时,也会增加运行的成 本,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误工率高、产品优等率低、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 提供了一种新型双面毛巾机,它不会发生误工之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产品稳定 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优等率、提高产量的特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双面毛巾机,它 与现有的双面毛巾机的结构相比,主要有以下三大改进点改进点一,三角结构的改变,三角包括上盘三角和下盘三角,上盘三角是由左、中、 右三个部分组合而成,下盘三角是由左、右两部分组合而成,上盘三角和下盘三角内均设置 有一相通并可用以驱动沉片推出吃纱的轨道。上盘三角和下盘三角最终组合形成沉片帽并 设置于沉片之上。改进点二,双面毛巾机心脏部门的改变,本实用新型中的心脏部门主要是由鞍座 底圈、鞍座、切盘、切盘座、喂纱圈、针筒、织针、三角、沉片座、沉片、导纱器组合而成,其中改 进的部分主要体现在针筒、织针、三角、导纱器上,其结构特征在于,以机架为主体,针筒放入机架大盘内的大盘齿轮上,织针与针筒固定连接,织针 的上端延伸于沉片座与沉片之间,该织针设置有两凸部,该两凸部受针筒的升针凸板或者 拉针凸板驱动至导纱器吃纱;三角组合形成沉片帽并设置于沉片上;沉片座设置于针筒上 方,沉片座上设置有多个滑槽,这些滑槽之间设有隔板区隔,滑槽用以容纳沉片及内毛纱; 多个沉片分别配置于滑槽中,每个沉片上均设置有一滑部,该滑部延伸的末端处设置有一 凸部,而于该滑部之上延伸有一腹部,该腹部上设置有一喂纱部,该喂纱部上延伸有一鼻 部,该腹部与鼻部之间设置有一喂纱长槽,该喂纱长槽用以容纳底毛纱。鞍座底圈固定在机架的大盘上,鞍座按号锁在鞍座底圈之上,三角锁在鞍座上,多 个七字脚均勻地分布在大盘上,七字脚可以起到支撑切盘座的作用,多组由T字脚和一字 脚所组成的托脚均固定分布在切盘座上,托脚可以起到固定和支撑喂纱嘴的作用,使导纱 器得以装入。导纱器上设置有三个穿纱孔,可分别用来穿设底毛纱、外毛纱和内毛纱。在导纱 器上穿设底毛纱的穿纱孔的近下端处设置有呈水平方向的定位槽,该定位槽与该穿纱孔相 通,在定位槽的下方具有两个瓷眼孔,并且,定位槽外侧的斜坡处改变了尺寸,使其坡度趋 于和缓,呈半弧形。[0010]改进点三,成圈系统的增加,成圈系统主要是由织针以出针、半针、平针的三种运 行状态而形成的织物组织。织针与针筒固定连接,织针的上端延伸于沉片座与沉片之间,织 针与沉片放入针筒槽内,织针的运行并与沉片的配合,最终完成所需的成圈。本实用新型 中,由织针以出针、半针、平针的三种运行状态所形成的织物组织并且与沉片的配合能最终 形成四十二个成圈系统,改变了原有的双面毛巾机只有三十六个成圈系统的结构,并弥补 了只有三十六个成圈系统的双面毛巾机所存在的误工率高、产品优等率低、运行成本高的 不足,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营业利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提高产品稳定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优等率、提高 产量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F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针筒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沉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三角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三叉、2-主脚、3-副脚、4-卷布机、5-驱动臂、6-大盘、7-大盘齿轮、8-垫 圈、9-七字脚、10-鞍座底圈、11-鞍座、12-针筒、13-顶盘支脚、14-主轴、15-切盘座、16-切 盘、17-喂纱圈、18-顶盘、19-送纱箱、20-送纱轴承座、A-三角、A1-上盘三角、A2-下盘三 角、B-织针、C-沉片座、D-沉片、E-导纱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双面毛巾机,它主要有以下三大改进点改进点一,三角结构的改变,如图5所示,三角A包括上盘三角A1和下盘三角A2, 上盘三角A1是由左、中、右三个部分组合而成,下盘三角A2是由左、右两部分组合而成,上 盘三角A1和下盘三角A2内均设置有一相通并可用以驱动沉片推出吃纱的轨道。上盘三角 A1和下盘三角A2最终组合形成沉片帽并设置于沉片D之上。改进点二,双面毛巾机心脏部门的改变,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心脏部门主 要是由鞍座底圈10、鞍座11、切盘16、切盘座15、喂纱圈17、针筒12、织针B、三角A、沉片座 C、沉片D、导纱器E组合而成,其中改进的部分主要体现在针筒12、织针B、三角A、导纱器E 上,如图1、图2所示,其结构特征在于,以机架为主体,针筒1 2放入机架大盘6内的大盘齿 轮7上,织针B与针筒12固定连接,织针B的上端延伸于沉片座C与沉片D之间,该织针B 设置有两凸部,该两凸部受针筒12的升针凸板或者拉针凸板驱动至导纱器E吃纱;三角A 组合形成沉片帽并设置于沉片D上;沉片座C设置于针筒12上方,沉片座C上设置有多个 滑槽,这些滑槽之间设有隔板区隔,滑槽用以容纳沉片D及内毛纱;多个沉片D分别配置于 滑槽中,如图4所示,每个沉片D上均设置有一滑部,该滑部延伸的末端处设置有一凸部,而 于该滑部之上延伸有一腹部,该腹部上设置有一喂纱部,该喂纱部上延伸有一鼻部,该腹部 与鼻部之间设置有一喂纱长槽,该喂纱长槽用以容纳底毛纱。[0022]鞍座底圈10固定在机架的大盘6上,鞍座11按号锁在鞍座底圈10之上,三角A 锁在鞍座11上,多个七字脚9均勻地分布在大盘6上,七字脚9可以起到支撑切盘座15的 作用,多组由T字脚和一字脚所组成的托脚均固定分布在切盘座15上,托脚可以起到固定 和支撑喂纱嘴的作用,使导纱器E得以装入。导纱器E上设置有三个穿纱孔,可分别用来穿设底毛纱、外毛纱和内毛纱。在导纱 器E上穿设底毛纱的穿纱孔的近下端处设置有呈水平方向的定位槽,该定位槽与该穿纱孔 相通,在定位槽的下方具有两个瓷眼孔,并且,定位槽外侧的斜坡处改变了尺寸,使其坡度 趋于和缓,呈半弧形。改进点三,成圈系统的增加,成圈系统主要是由织针B以出针、半针、平针的三种 运行状态而形成的织物组织。织针B与针筒12固定连接,织针B的上端延伸于沉片座C与 沉片D之间,织针B与沉片D放入针筒槽内,织针B的运行并与沉片D的配合,最终完成所 需的成圈。本实用新型中,由织针B以出针、半针、平针的三种运行状态所形成的织物组织 并且与沉片D的配合能最终形成四十二个成圈系统。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双面毛巾机,它的心脏部门主要是由鞍座底圈(10)、鞍座(11)、切盘(16)、切盘座(15)、喂纱圈(17)、针筒(12)、织针(B)、三角(A)、沉片座(C)、沉片(D)、导纱器(E)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以机架为主体,针筒(12)放入机架大盘(6)内的大盘齿轮(7)上,织针(B)与针筒(12)固定连接,织针(B)的上端延伸于沉片座(C)与沉片(D)之间,该织针(B)设置有两凸部,该两凸部受针筒(12)的升针凸板或者拉针凸板驱动至导纱器(E)吃纱;三角(A)组合形成沉片帽并设置于沉片(D)上;沉片座(C)设置于针筒(12)上方,沉片座(C)上设置有多个滑槽,这些滑槽之间设有隔板区隔,滑槽用以容纳沉片(D)及内毛纱;多个沉片(D)分别配置于滑槽中,每个沉片(D)上均设置有一滑部,该滑部延伸的末端处设置有一凸部,而于该滑部之上延伸有一腹部,该腹部上设置有一喂纱部,该喂纱部上延伸有一鼻部,该腹部与鼻部之间设置有一喂纱长槽,该喂纱长槽用以容纳底毛纱;鞍座底圈(10)固定在机架的大盘(6)上,鞍座(11)按号锁在鞍座底圈(10)之上,三角(A)锁在鞍座(11)上,多个七字脚(9)均匀地分布在大盘(6)上,七字脚(9)可以起到支撑切盘座(15)的作用,多组由T字脚和一字脚所组成的托脚均固定分布在切盘座(15)上,托脚可以起到固定和支撑喂纱嘴的作用,使导纱器(E)得以装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面毛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A)包括上 盘三角(A1)和下盘三角(A2),上盘三角(A1)是由左、中、右三个部分组合而成,下盘三角 (A2)是由左、右两部分组合而成,上盘三角(A1)和下盘三角(A2)内均设置有一相通并可用 以驱动沉片推出吃纱的轨道,上盘三角(A1)和下盘三角(A2)最终组合形成沉片帽并设置 于沉片⑶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面毛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针(B)以出针、 半针、平针三种运行状态形成成圈系统,织针(B)与针筒(12)固定连接,织针(B)的上端延 伸于沉片座(C)与沉片(D)之间,织针(B)与沉片(D)放入针筒槽内,织针(B)的运行并且 与沉片(D)的配合最终形成四十二个成圈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面毛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纱器(E)上设置 有三个穿纱孔,分别用来穿设底毛纱、外毛纱和内毛纱,在导纱器(E)上穿设底毛纱的穿纱 孔的近下端处设置有呈水平方向的定位槽,该定位槽与该穿纱孔相通,在定位槽的下方具 有两个瓷眼孔,并且,定位槽外侧的斜坡处改变了尺寸,使其坡度趋于和缓,呈半弧形。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双面毛巾机,它与现有的双面毛巾机的结构相比,主要有三大改进点,分别是三角结构的改变、双面毛巾机心脏部门的改变、成圈系统的增加。本实用新型中,由织针以出针、半针、平针的三种运行状态所形成的织物组织并且与沉片的配合能最终形成四十二个成圈系统,改变了原有的双面毛巾机只有三十六个成圈系统的结构,并弥补了只有三十六个成圈系统的双面毛巾机所存在的误工率高、产品优等率低、运行成本高的不足,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营业利润。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产品稳定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优等率、提高产量的特点。
文档编号D04B15/00GK201605400SQ201020059379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4日
发明者王坤锋 申请人:王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