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服装用里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305阅读:7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服装用里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装用辅料,尤其是一种新型服装用里布。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在西服等服装中所使用的里布主要分为涤纶长丝类里布、粘胶类里布、 涤纶粘胶混合类里布等。其中,涤纶长丝类里布具有光泽较亮的优点,但其加工成型后的面料手感较差;粘胶类里布的缺点为成本较高、染色后色牢度在面料表面的效果不稳定;涤纶粘胶混合类里布的缺点为染色工艺较长,并且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色差,使面料表面的颜色不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使染色效果好,提高布面的手感,并且还降低了染色费用的新型服装用里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服装用里布,由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构成,所述经纱为涤纶长丝纤维,所述纬纱为涤纶短丝纤维,所述涤纶长丝纤维的细度为 30d 250d,所述涤纶短丝纤维的细度为0. 6d 4d之间,长度为^mm 51mm。所述经纱与所述纬纱相互交织形成平纹结构、斜纹结构、人字纹结构、大提花纹结构与小提花纹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服装用里布,由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构成,经纱为涤纶长丝纤维,纬纱为涤纶短丝纤维,涤纶长丝纤维的细度为30d 250d,涤纶短丝纤维的细度为 0. 6d 4d之间,长度为^mm 51mm。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形成平纹结构、斜纹结构、人字纹结构、大提花纹结构与小提花纹结构。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经纱为涤纶长丝纤维,纬纱为仿棉型涤纶短丝纤维,在不增加坯布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布面的染色费,并且提高了面布的手感,染色效果更为稳定,色牢度增强,使面料表而的颜色相一致;由于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更适合大规模化生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经纱2纬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表述本实用新型,下而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服装用里布,由经纱1与纬纱2相互交织构成,经纱1为涤纶长丝纤维,涤纶长丝纤维的细度为30d 250d。纬纱2为涤纶短丝纤维,涤纶短丝纤维的细度为0. 6d 4d之间,长度为^mm 51mm。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因此在面布上形成平纹结构、斜纹结构、人字纹结构、大提花纹结构与小提花纹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染色时可采用分散染料压染及浸染,其高温定型温度在100度 250度之间。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服装用里布,由经纱1与纬纱2相互交织构成,经纱1为涤纶长丝纤维,涤纶长丝纤维的细度为30d。纬纱2为涤纶短丝纤维,涤纶短丝纤维的细度为 0. 6d之间,长度为28讓。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服装用里布,由经纱1与纬纱2相互交织构成,经纱1为涤纶长丝纤维,涤纶长丝纤维的细度为70d。纬纱2为涤纶短丝纤维,涤纶短丝纤维的细度为2d之间,长度为35mm。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服装用里布,由经纱1与纬纱2相互交织构成,经纱1为涤纶长丝纤维,涤纶长丝纤维的细度为100d。纬纱2为涤纶短丝纤维,涤纶短丝纤维的细度为3d之间,长度为40mm。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服装用里布,由经纱1与纬纱2相互交织构成,经纱1为涤纶长丝纤维,涤纶长丝纤维的细度为70d。纬纱2为涤纶短丝纤维,涤纶短丝纤维的细度为3. 5d之间,长度为45mm。实施例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服装用里布,由经纱1与纬纱2相互交织构成,经纱1为涤纶长丝纤维,涤纶长丝纤维的细度为250d。纬纱2为涤纶短丝纤维,涤纶短丝纤维的细度为4d之间,长度为51mm。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服装用里布,由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为涤纶长丝纤维,所述纬纱为涤纶短丝纤维,所述涤纶长丝纤维的细度为30d 250d,所述涤纶短丝纤维的细度为0. 6d 4d之间,长度为^mm 51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服装用里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与所述纬纱相互交织形成平纹结构、斜纹结构、人字纹结构、大提花纹结构与小提花纹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服装用里布,由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构成,经纱为涤纶长丝纤维,纬纱为涤纶短丝纤维,涤纶长丝纤维的细度为30d~250d,涤纶短丝纤维的细度为0.6d~4d之间,长度为28mm~51mm。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在面料表面形成平纹结构、斜纹结构、人字纹结构、大提花纹结构与小提花纹结构。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经纱为涤纶长丝纤维,纬纱为仿棉型涤纶短丝纤维,在不增加坯布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布面的染色费,并且提高了面布的手感,染色效果更为稳定,色牢度增强;由于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更适合大规模化生产。
文档编号D03D13/00GK202090128SQ2011201605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9日
发明者王春雷 申请人:王春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