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织物柔软整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织物整理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织物柔软整理机。
背景技术:
如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知之理,针纺织物经染色后在进入后定型之前通常需要进行柔软整理,藉以使织物纤维的柔软稠密程度得到良好稳定。关于织物柔软整理机的技术内容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如 CN2308615Y (高温高压可真空式摇料机)、CNM12667Y (喷雾构造经改进的摇粒机)、 CN2512798Y (空气动力循环式布匹高速摇粒机)、CN2480393Y (蒸汽喷淋式织物摇粒机)、 CN102061586A (一种摇粒机)、CN102021781A (气流式摇粒机)、CN201695248U (连续式织物压烫装置及压烫整理机)和CN200940213Y (汽流式布匹柔软整理机),等等。虽然并不限于上述例举的整理机大都是针对织物的后定型而言的,但是可以借鉴于柔软整理机。如前述,对织物进行柔软整理的目的是使织物纤维的柔软稠密程度得以稳定,以保障在日后的服用(穿着)过程中充分体现抗皱和免熨烫的效果,使面料持久保持挺刮。在柔软整理过程中,如果不足以消除对织物的张力,那么前述效果便难以保障。上面例举的专利方案均存在织物处理过程中产生张力的欠缺。因此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所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该前提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在对织物整理过程中有助于避免织物产生张力而藉以保障织物纤维的柔软稠密效果的织物柔软整理机。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织物柔软整理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滚筒支承架、转动地设置于滚筒支承架上的具有滚筒腔的滚筒、设在机架上的与滚筒传动连接的滚筒驱动机构和设在机架上的用于对滚筒提供高温空气的热空气供给机构,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滚筒架摆动驱动机构,该滚筒架摆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蜗轮蜗杆箱和蜗杆,第一电机与蜗轮蜗杆箱传动配合,并且由蜗轮蜗杆箱连同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架的右端的底部的居中位置,蜗杆的末端铰接有一连接头,该连接头与所述滚筒支承架的右端端部的居中部位铰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电机为正反转电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机架的右端的至少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滚筒支承架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一信号采集器和一第二信号采集器,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彼此上下对应,所述滚筒支承架的右端的至少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 第二信号采集器之间的部位延伸有一撞头,该撞头或与第一信号采集器接触,或与第二信号采集器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信号采集器和所述的第二信号采集器均为微动开关、行程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滚筒支承架的右端并且朝向所述滚筒的一侧设置有彼此间隔的一对第一导轮,该对第一导轮各自枢轴设置在第一导轮座上,而第一导轮座固定在滚筒支承架上;在滚筒支承架的左端并且同样朝向滚筒的一侧设置有彼此间隔的一对第二导轮,该对第二导轮各自枢轴设置在第二导轮座上,而第二导轮座固定在滚筒支承架上;所述的滚筒的右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导轮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一滚圈,该第一滚圈与第一导轮构成滚动副,滚筒的左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导轮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滚圈,该第二滚圈与第二导轮构成滚动副,并且在滚筒的左端的外壁上固设有一用于与所述滚筒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皮带轮圈;在滚筒支承架的左端构成有一门字架,在该门字架的顶横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第二导轮的位置设置有一对第三导轮,各第三导轮枢轴设置在第三导轮座上,而第三导轮座与顶横梁固定,其中所述的第二滚圈还与一对第三导轮构成滚动副。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机架的左端的对应位置各固定有一第一轴座,在该对第一轴座之间枢轴设置转轴,而所述的滚筒支承架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转轴的位置间隔地固设有一对支座,该对支座与转轴铰接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滚筒的壁体上分布有与所述滚筒腔相通的气孔,以及,在滚筒腔的腔壁上并且沿腔壁的长度方向间隔固定有一组泼布导条,其中滚筒腔的左端的进布口和右端的出布口是不封闭的,所述的一组泼布导条的数量为3-12根,相邻泼布导条之间的间距相等,各泼布导条的横截面形状呈Λ字形,并且各泼布导条的横截面自进布口朝着出布口的方向逐渐缩小。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滚筒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 传动轮和传动带,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架的左端,并且与所述滚筒的一侧相对应,传动轮固定在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头上,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传动轮上,而另一端套置在所述的皮圈轮圈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电机为正反转电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热空气供给机构包括箱体、 第一、第二风机和换热器,箱体固定在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的滚筒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相对应,在该箱体的下方构成有一换热器腔,第一、第二风机彼此面对面设置在箱体上,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的换热器腔内并且对应于第一、第二风机的下方,其中箱体的出风口与滚筒相对应,而换热器具有一热介质引入接口和一介质引出接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由增设的滚筒架摆动驱动机构改变对滚筒支承架的上下摆幅,以避免织物产生张力,保障织物纤维的柔软稠密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左、右、上、下、左端和右端等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词语(概念)均是针对图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此不能以图示位置的变化对本实用新型方案构成限制。敬请参见图1,给出了框架式的并且大体上呈长方体的机架1,在该机架1的右端的一侧即前侧(图示位置状态)固定有一第一信号采集器12和一第二信号采集器13,第一、 第二信号采集器12、13彼此上、下对应,并且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12、13在本实施例中均使用行程开关,然而并不排斥使用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者霍尔感应元件(器件),也就是说,如果将行程开关更换成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者霍尔感应元件,那么毫无疑问属于等效性替代而依然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 12、13均由线路与另行配备的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在机架1的左端的偏下部的两侧各固定有一轴座14,即具有一对轴座14,在该对轴座14之间转动地设置有一转轴141,也就是说,转轴141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一对轴座14中的其中一个轴座14上,而转轴141的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一对轴座14中的另一个轴座14上。一滚筒架摆动驱动机构2被固定在一固定板M上,该固定板M固定在机架1的右端的底部,并且位于该右端的居中位置。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滚筒架摆动驱动机构2包括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第一电机21、蜗轮蜗杆箱22和蜗杆23,第一电机21与蜗轮蜗杆箱22 传动配合,并且由蜗轮蜗杆箱22连同第一电机21固定在前述的固定板24上,蜗杆23与蜗轮蜗杆箱22相连接,在该蜗杆23的末端铰接有一连接头231,藉由该连接头231将蜗杆23 实现与下面即将描述的滚筒支承架3铰接(铰接连接)。前述的第一电机21同样与上面提及的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前述的滚筒支承架3的右端并且位于居中部位固定有一连接头座37,前述的连接头231通过销轴2311 (图3示)与该连接头座37铰接,藉由滚筒架摆动驱动机构2的工作而使滚筒支承架3的右端产生上下摆动(第一电机21正反转)。在滚筒支承架3的右端的一侧即图示位置状态的前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12、13之间的部位固定有一撞头31,藉由该撞头31与第一信号采集器12接触时,则表明滚筒支承架3向上摆动的位置处于极限,反之,当撞头31与第二信号采集器13接触时,则表明滚筒支承架3向下摆动的位置处于极限。更确切地讲,滚筒支承架3的右端的上下摆动幅度仅限于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12、13之间所限定的间距程度,因此一旦出现撞头31触及第一信号采集器12 或第二信号采集器13的情形时,则在电气控制箱的控制下出现停机现象。可见,与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的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12、13属于保护开关,防止滚筒支承架3出现过度上下摆动。又,在滚筒支承架3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即朝向滚筒4 (下面还要详述)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一对第一导轮32,各第一导轮32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导轮座321上,而第一导轮座 321与滚筒支承架3固定。及,在滚筒支承架3的左端并且同样朝向上的一侧即同样朝向滚筒4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一对第二导轮33,各第二导轮33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导轮座331上, 而第二导轮座331与滚筒支承架3固定。由图1所示可知,一对第一、第二导轮32、33彼此
6对应,共同地支承滚筒4。还,在滚筒支承架3的左端的下方并且在与前述的转轴14相对应的位置固设有一对彼此间隔的支座36,该对支座36穿套在转轴141上,也就是说,转轴 141穿及于支座36上,从而使滚筒支承架3的左端实现与机架1的左端铰接。再,在滚筒支承架3的左端并且朝向上(图示位置状态)构成有一门字架34 (也可称龙门架34),在该门字架34的顶横梁34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第二导轮33的位置设置有一对第三导轮35,各第三导轮35转动地设置在各自的第三导轮座351上,而第三导轮座351与顶横梁 341固定。一滚筒4大体上以卧置状态并且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滚筒支承架3上,在滚筒4 的滚筒腔41内并且沿滚筒腔41的长度方向等距离间隔固定有一组数量并非受到图示数量 (图示为四根)限制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呈Λ字形(倒置的V字形)的泼布导条411,并且各泼布导条411的横截面自进布口 412朝着出布口 413的方向逐渐缩小,由泼布导条411起到对自滚筒腔41的进布口 412进入到滚筒腔41内布料或称织物导向并且伴随有泼布即伴随有拍布的效果,使织物顺利地从滚筒腔41的出布口 413引出,滚筒腔41内不会出现织物的缠裹现象。通过上面的说明可知,滚筒腔41的进、出布口 412、413是不封闭的即始终处于贯通状态,以体现连续工作(连续进布和连续出布)。前述的泼布导条411的优选的数量为 3-12根,较好地为4-8根,更好地为4-6根,最好为4根(本实施例即是〈请见图2示〉),具体可根据滚筒4的直径大小作适应性变化,但优选将各相邻泼布导条411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在滚筒4的右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导轮32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一滚圈43, 该第一滚圈43与一对第一导轮32构成滚动副;在滚筒4的左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第二导轮33及第三导轮35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二滚圈44,该第二滚圈44与第二、第三导轮33、35构成滚动副。在滚筒4的壁体上以密集状态分布有气孔42,由气孔42引入的高温空气进入滚筒腔41对滚筒腔41中的织物高温整理即柔软整理,并且进入到滚筒腔41内的高温空气从气孔42引出,回用于热空气供给机构6。在滚筒4的右端并且在伴随于前述的第二滚圈44的部位固定有一皮带轮圈45。一滚筒驱动机构5设置在机架1的左端并且大体上对应于前述的皮带轮圈45的位置,该滚筒驱动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51、传动轮52和传动带53,第二电机51为正反转电机,并且与上面提及的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该第二电机51通过电机座511与机架 1固定,传动轮52固定在第二电机51的电机轴头上,传动带53为无端点的传动带,一端套置在传动轮5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前述的皮带轮圈45上。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轮52采用皮带轮,传动带采用传动皮带。然而,如果将传动轮52改用链轮或同步带轮,那么将传动带 53相邻应改用链条或同步带,同时将皮带轮圈45适应性变化为链条圈或同步带圈。也就是说,不能以传动轮52、传动带53和皮带轮圈45的形式变化而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制约。在本实用新型处于工作状态时,前述的第二电机51始终处于正转与反转的循环更迭状态,例如第二电机51正转三圈后,再反转三圈,或者正转四圈后再反转四圈,依次类推。同时前述的第一电机21的工作状态也表现为正反转工作状态,使蜗杆23上下交替运动,带动滚筒支承架3的右端上下摆动。因此,在工作状态下,滚筒4不断地正反转,并且不断地作上、下摆动。敬请参见图2并且依然结合图1,给出了热空气供给机构6,该热空气供给机构6 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箱体61、第一、第二风机62、63和换热器64,箱体61固定在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即固定在图1所示位置状态机架1的后侧,也即固定在图2 所示位置状态的机架1的左侧,并且箱体61的出风口 612与滚筒4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图1 所示位置状态)相对应。在该箱体61的下方构成有一换热器腔611,第一风机62由第一风机电机621带动,并且固定在箱体61的一侧的箱体壁上,第二风机63由第二风机电机631 带动,并且固定在箱体的另一侧的箱体壁上,可见,第一、第二风机62、63彼此对应。换热器 64设置在换热器腔611内,对应于第一、第二风机62、63的下方,在该换热器64上构成有一介质引入接口 641和一介质引出接口 642,介质引入接口 641和介质引出接口 642与导热油加热装置连接,由介质引入接口 641将高温油引入换热器64,进而经介质引出接口 642 将换热后降温的导热器回引至导热油加热装置,如此循环。由图1并且具体到图2的示意可知,前述的机架1除了进、出布口 412、413和热空气供给机构6外均由机架封板11封闭,藉以避免热空气逃逸而造成能源浪费。前述的热空气供给机构6的第一、第二风机62、63的第一、第二风机电机621、631同样与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敬请参见图3并且继续结合图1和图2,将染色后需要柔软整理的织物7(图3示) 经前述的导布机构导入,并且经配设在机架1上的即配设在机架1的左端顶部的导布辊15 (图3示)引入安装在机架1上的并且对应于进布口 412部位的托斗16自进布口 412引入, 直至从出布口 413引出,进入对应于出布口 413处的落布槽8内,通常情况下,在落布槽8 上设置有重量传感器81,并且重量传感器81与电气控制箱连接。在上述过程中,滚筒架摆动驱动机构2、滚筒驱动机构5和热空气供给机构6均处于工作状态,由换热器64换热后获得的高温空气经第一、第二风机62、63的工作从出风口 612引出,通过滚筒4上的气孔42进入滚筒腔41并且自滚筒腔41中引出(通过气孔42)的降温后的空气再次由换热器64换热,如此循环。同时,滚筒4的右端(图1和图3所示位置状态)在滚筒架摆动驱动机构2的工作下作上下摆动,又同时,由滚筒驱动机构5使滚筒4 作正反转转动。具体是第一电机21以正反转方式带动蜗轮蜗杆箱22工作,使蜗杆23上、 下运动,带动滚筒支架3不停地上下摆动,由于滚筒4转动地支承在滚筒支承架3上,因此滚筒4的右端也作上下摆动;第二电机51带动传动轮52,经传动带53带动皮带轮圈45,从而使滚筒4转动,由于滚筒4上的(右端的)第一滚圈43与一对第一导轮32相配合,并且滚筒4上的(左端的)第二滚圈44与第二、第三导轮33、35相配合,因此滚筒4正反转转动自如。如前述,在落布槽8上配设有重量传感器81,依据重量传感器81发出的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箱,从而由电气控制箱控制滚筒架摆动驱动机构2的第一电机21,使蜗杆23上下运动的幅度得以控制,滚筒支承架3的上下摆动的幅度得以控制,最终使滚筒4的上下摆动幅度得到控制,藉以使织物处于零张力的出布状态。具体是当重量传感器81感知落布槽8重量重时,电气控制箱依据重量传感器81反馈的信号,使滚筒架摆动机构2的蜗杆23 的升降幅度减小,进而使滚筒4的倾角减小,也就是使滚筒4的出布口 413的高度降低,同时,电气控制箱使途经导布辊15的织物7的行进速度降低,反之亦然。[00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式柔软整理机可以多台套配合使用,相邻的连续式柔软整理机之间配设织物过渡机构,由该织物过渡机构将进入到落布槽8内的织物过渡给第二套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式柔软整理机,依次类推,实现多台套的本实用新型组合使用,具体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增减,通常情况下的数量为3-8套。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客观体现了申请人所述的技术效果,因而不失为是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1.一种织物柔软整理机,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滚筒支承架(3)、转动地设置于滚筒支承架C3)上的具有滚筒腔Gl)的滚筒G)、设在机架(1)上的与滚筒(4)传动连接的滚筒驱动机构(5)和设在机架(1)上的用于对滚筒(4)提供高温空气的热空气供给机构(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滚筒架摆动驱动机构O),该滚筒架摆动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1)、蜗轮蜗杆箱0 和蜗杆(23),第一电机与蜗轮蜗杆箱0 传动配合,并且由蜗轮蜗杆箱0 连同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右端的底部的居中位置,蜗杆的末端铰接有一连接头031),该连接头(231)与所述滚筒支承架C3)的右端端部的居中部位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柔软整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机为正反转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柔软整理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机架(1)的右端的至少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滚筒支承架(3)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一信号采集器(1 和一第二信号采集器(13),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12、1 彼此上下对应,所述滚筒支承架(3)的右端的至少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12、13)之间的部位延伸有一撞头(31),该撞头(31)或与第一信号采集器(1 接触,或与第二信号采集器(1 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物柔软整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信号采集器(12)和所述的第二信号采集器(1 均为微动开关、行程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柔软整理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滚筒支承架(3)的右端并且朝向所述滚筒(4)的一侧设置有彼此间隔的一对第一导轮(32),该对第一导轮(32) 各自枢轴设置在第一导轮座(321)上,而第一导轮座(321)固定在滚筒支承架C3)上;在滚筒支承架(3)的左端并且同样朝向滚筒的一侧设置有彼此间隔的一对第二导轮(33), 该对第二导轮(3 各自枢轴设置在第二导轮座(331)上,而第二导轮座(331)固定在滚筒支承架C3)上;所述的滚筒(4)的右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导轮(3 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一滚圈(43),该第一滚圈与第一导轮(3 构成滚动副,滚筒(4)的左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导轮(33)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滚圈(44),该第二滚圈04)与第二导轮(33)构成滚动副,并且在滚筒(4)的左端的外壁上固设有一用于与所述滚筒驱动机构( 传动连接的皮带轮圈0 ;在滚筒支承架(3)的左端构成有一门字架(34),在该门字架(34)的顶横梁(34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第二导轮(3 的位置设置有一对第三导轮(35),各第三导轮(35)枢轴设置在第三导轮座(351)上,而第三导轮座(351)与顶横梁(341)固定,其中所述的第二滚圈G4)还与一对第三导轮(35)构成滚动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物柔软整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的左端的对应位置各固定有一第一轴座(14),在该对第一轴座(14)之间枢轴设置转轴(141),而所述的滚筒支承架(3)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转轴(141)的位置间隔地固设有一对支座(36),该对支座(36)与转轴(141)铰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柔软整理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滚筒的壁体上分布有与所述滚筒腔相通的气孔0 ,以及,在滚筒腔的腔壁上并且沿腔壁的长度方向间隔固定有一组泼布导条011),其中滚筒腔Gl)的左端的进布口(412)和右端的出布口(413)是不封闭的,所述的一组泼布导条Gll)的数量为3-12根,相邻泼布导条011)之间的间距相等,各泼布导条Gii)的横截面形状呈Λ字形,并且各泼布导条Gii)的横截面自进布口(412)朝着出布口 013)的方向逐渐缩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物柔软整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筒驱动机构( 包括第二电机(51)、传动轮(5 和传动带(53),第二电机(51)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左端,并且与所述滚筒(4)的一侧相对应,传动轮(5 固定在第二电机(51)的电机轴头上,传动带 (53)的一端套置在传动轮(5 上,而另一端套置在所述的皮圈轮圈0 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物柔软整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电机(51)为正反转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柔软整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空气供给机构(6)包括箱体(61)、第一、第二风机(62、6;3)和换热器(64),箱体(61)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的滚筒(4)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相对应,在该箱体(61)的下方构成有一换热器腔(611),第一、第二风机(62、6;3)彼此面对面设置在箱体(61)上,换热器(64)设置在所述的换热器腔(611)内并且对应于第一、第二风机(62、63)的下方,其中箱体(61) 的出风口(61 与滚筒(4)相对应,而换热器(64)具有一热介质引入接口(641)和一介质引出接口(642)。
专利摘要一种织物柔软整理机,属于织物整理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滚筒支承架、转动地设置于滚筒支承架上的具有滚筒腔的滚筒、设在机架上的与滚筒传动连接的滚筒驱动机构和设在机架上的用于对滚筒提供高温空气的热空气供给机构,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滚筒架摆动驱动机构,该滚筒架摆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蜗轮蜗杆箱和蜗杆,第一电机与蜗轮蜗杆箱传动配合,并且由蜗轮蜗杆箱连同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架的右端的底部的居中位置,蜗杆的末端铰接有一连接头,该连接头与所述滚筒支承架的右端端部的居中部位铰接。能避免织物产生张力,保障织物纤维的柔软稠密效果。
文档编号D06C19/00GK202265709SQ20112039400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代勇, 许捷恺 申请人:苏州博杰思达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