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系统,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上面所讲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机的概念是指机号为E3的电脑针织横机,而E3即为针床上每25. 4 mm长度内的织针数为3枚。已有技术中的电脑针织横机编织系统如图10所示,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安插在固定平型针床针槽103中的织针I、挺针片2、压片3和选针片4。织针I位于针槽103中最高位置,挺针片2位于织针I的下方,其上端与织针I的下部的凹ロ镶嵌,使织针I与挺针片2组合成一体,挺针片2具有上片踵2a和下片踵2b ;压片3位于挺针片2下部的外侧,具有片踵3a、弹性杆3b和三个定位凹ロ 3c,可以使片踵3a定位在H或M或L位置;选针片4位于压片3的外侧,具有上片踵4a、下片踵4b以及推压片踵4c。织针I、挺针片2、压片3和选针片4均可以在针床的针槽103中上下移动。第二部分包括配置在沿着平型针床往复横移的机头底板5上的下列机件起针三角6、成圈护针三角7、左弯纱三角8、右弯纱三角9、接圈三角10、移圈三角11、移圈护针三角12、挺针片导向三角13、14、15、16、17、18、左压片复位三角19、右压片复位三角20、集圈压板21、左接圈压板22、右接圈压板23、不编织压板24、左两段密度压板25、右两段密度压板26、选针片护卫三角27、左选针片压块28、右选针片压块29、左电子选针器30、右电子选针器31、选针片导向三角32、左选针片上推三角33、右选针片上推三角34和选针片复位三角35。以上机件中,成圈护针三角7与移圈三角11、左压片复位三角19与右压片复位三角20、左选针片上推三角33与右选针片上推三角34均为成对地交替垂直于机头底板5进出,即ー个埋入机头底板5则另ー个伸出机头底板5 ;左接圈压板22、右接圈压板23可垂直于机头底板5进出运动,即埋入机头底板5或伸出机头底板5。左弯纱三角8和右弯纱三角9可紧贴成圈护针三角7斜向上下移动。集圈压板21、左两段密度压板25和右两段密度压板26可以上下摆动。除了上述的活动机件之外,其余机件均固定在机头底板5上。当机头左右往复横移运动时,通过六段选针的左电子选针器30和右电子选针器31对选针片4的选择,以及选针片导向三角32、左选针片上推三角33和右选针片上推三角34对选针片4的下片踵4b的作用而使选针片4处于不上升、上升一级和上升ニ级的三种状态,通过选针片的推压片踵4c作用于压片3,对应地可使压片3的片踵3a处于H、M和L三个高度。选针片护卫三角27和选针片复位三角35可使被选中而上升的选针片4回复原位。当片踵3a处于H位置时,压片3不受压板作用,挺针片2不受压片3压入,下片踵2b伸出针槽103,沿着起针三角6、成圈护针三角7、左弯纱三角8和右弯纱三角9运动,从而织针I编织成圏。当片踵3a处于M位置且左接圈压板22和右接圈压板23埋入机头底板5时,压片 3在经过接圈压板时不受压,使挺针片2的下片踵2b伸出针槽103,接着片踵3a在经过集圈压板时受压埋入针槽103,使挺针片2受压下片踵2b埋入针槽103,因此挺针片2沿起针三角6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上升,而是水平运动一段距离,接着受左弯纱三角8和右弯纱三角9的作用而下降,从而织针I集圏。当片踵3a处于L位置时,压片3经过压板时被不编织压板24压入针槽103,使受压的挺针片2的下片踵2b埋入针槽103,因此挺针片2不能沿着起针三角6上升,从而织针I不编织。当片踵3a处于H位置且成圈护针三角7埋入机头底板5而移圈三角11伸出机头底板5时,压片3不受压板作用,挺针片2的上片踵2a和下片踵2b均伸出针槽103,下片踵2b沿着起针三角6上升一段后,上片踵2a接触移圈三角11,并沿着移圈三角11和移圈护 针三角12组成的针道运动,从而织针I移圏。当片踵3a处于M位置,且左、右接圈压板22、23伸出机头底板5而集圈压板21上摆至H位置吋,则片踵3a在经过接圈压板埋入针槽103使下片踵2b也埋入针槽103,接着片踵3a在经过集圈压板时释压伸出针槽103,使挺针片2弾性回复下片踵2b也伸出针槽103,因此挺针片2开始阶段不沿起针三角6上升,接着沿接圈三角10上升,从而织针I接圈。左压片复位三角19和右压片复位三角20使处于H或M位置的压片下降到L位置。挺针片导向三角13、14、15和16作用于挺针片2的上片踵2a,挺针片导向三角17和18作用于挺针片2的下片踵2b,同时对片踵3a也有导向作用。上述编织系统的不足之处在于其一,为了适应中等和较高的机号(E7 E14),左、右电子选针器30、31均采用了六段选针,因此选针片4的长度较长,此外选针片4与织针I、挺针片2和压片3同样厚度。于是,对于低机号电脑针织横机来说,由于针槽103较宽,因此织针I、挺针片2和压片3也较厚,若选针片4也采用同样厚度,且长度较长,则重量増大,左、右电子选针器30、31的选针刀片作用于选针片4的选针片片齿的カ也需要较大,容易造成电子选针器损坏。其ニ,压片3除了在针槽103中上下移动外,当片踵3a受到压板(集圈压板21、左接圈压板22、右接圈压板23和不编织压板24)作用吋,片踵3a埋入针槽103,压片3逆时针偏转,使弹性杆3b受压弯曲;当片踵3a释压吋,弹性杆3b的弾性恢复使压片顺时针偏转,片踵3a伸出针槽103,因此压片3的运动复杂,受到压力、弯曲力和摩擦力等的反复作用,容易导致细长的弹性杆3b的疲劳断裂。其三,当移圈时,挺针片2的上片踵2a沿着移圈三角11和移圈护针三角12组成的针道运动,由于片踵2a在针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间隙,因此有可能发生片踵2a失控脱离针道的工作廓面而冲到护针廓面的情况,特别是高速条件下,织针I与挺针片2越厚重,失控后与三角之间的冲击カ越大,从而影响到移圈动作的精准性以及织针I与挺针片2的使用寿命。其四,假定机头向左运动,则左压片复位三角19埋入机头底板5而右压片复位三角20从机头底板5伸出,处于H或M位置的压片3先被右压片复位三角20下压至L位置,接着右电子选针器31对经过的选针片4进行选针,若未被选中则选针片4不沿着选针片导向三角32的右侧上升,其上方的压片3仍旧保持在L位置;如果选针片4被选中,则沿着选针片导向三角32的右侧上升,并将其上方的压片3推升至M位置。当机头向右运动进行下一行编织时,左压片复位三角19从机头底板5伸出,而右压片复位三角20埋入机头底板5,原处于M位置的压片3不被右压片复位三角20压下,其下方的选针片4也保持原位,并经过右电子选针器31被二次选针;如被选中则选针片4沿着右选针片上推三角34上升,使其上方的压片3升至H位置;若未被选中,则选针片4保持原位,其上方的压片3仍旧处于M位置。随着机头继续右移,处于H或M位置的压片3被左压片复位三角19下压至L位置,其下方选针片4接受左电子选针器30的选针。由此可见,随着机头的往复横移,左、右压片复位三角19、20需彼此交替地伸出或埋入机头底板5,与固定三角相比,左、右压片复位三角19、20及其控制机构较为复杂。综上所述,如果不能避免前述不足,那么无法适用于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系统。为此,本申请人作了反复而有益的探索,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ー种有助于避免电子选针器损坏、有利于保障成圈机件在针槽中受カ合理和有益于使成圈机件平稳运动并且三角机构的结构简练的适用于大 针距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系统,包括安插在针床的针槽中的织针、挺针片、压片、弾性片和选针片;配置在机头底板上的由起针三角、成圈护针三角、移圈护针三角、左弯纱三角、右弯纱三角、接圈三角、移圈三角、中部挺针片护卫ニ角、右挺针片护卫ニ角、左移圈复位ニ角、右移圈复位ニ角、左压片复位ニ角、右压片复位三角、集圈压板、左接圈压板、右接圈压板、不编织压板、中部选针片护卫三角、中左选针片护卫三角、中右选针片护卫三角、右选针片护卫三角、左电子选针器、右电子选针器、左选针片推升三角、右选针片推升三角、中部选针片导向三角、左选针片导向三角和右选针片导向三角构成的三角系统,所述的织针位于所述针床的针槽中的最高位置;所述的挺针片位于织针的下方,该挺针片的上端与织针下部的凹ロ镶嵌,与织针组合成一体,挺针片具有上片踵和下片踵;所述的压片位于挺针片下部的外側,该压片的上部具有片踵而下部的内侧具有三个定位凹ロ ;所述的弹性片位于压片的外侧,该弹性片的下部具有一弾性的悬臂梁,并且还具有第一、第二定位凹口和第三定位凹ロ ;所述的选针片位于压片的外侦牝该选针片具有选针片上片踵、选针片下片踵以及选针齿,所述上片踵的高度比所述下片踵的高度小,所述的弹性片和所述的选针片的厚度比所述织针、挺针片以及压片的厚度小,其中弹性片和选针片的厚度彼此相同,而织针、挺针片以及压片的厚度彼此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片与所述的选针片彼此紧贴而配置在同一条针槽内。在本实用新型的另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织针、挺针片、压片和选针片在所述针床的针槽中上下移动,其中压片的片踵处于L位置、M位置或H位置,而所述的弹性片是以静止状态处于所述针槽中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又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起针三角、移圈护针三角、接圈三角、中部挺针片护卫三角、右挺针片护卫三角、左移圈复位三角、右移圈复位三角、左压片复位三角、右压片复位三角、不编织压板、中部选针片护卫三角、中左选针片护卫三角、中右选针片护卫三角、右选针片护卫三角、左电子选针器、右电子选针器、中部选针片导向三角、左选针片导向三角和右选针片导向三角均固定在所述机头底板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再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成圈护针三角和移圈三角垂直于所述机头底板交替地进出运动;所述的左弯纱三角的左侧面贴紧所述的中部挺针片护卫三角而右侧面贴紧所述的移圈护针三角作斜向上下移动;所述的右弯纱三角的左侧面贴紧移圈护针三角而右侧面贴紧右护针三角作斜向上下移动;所述的集圈压板、左接圈压板和右接圈压板在O位置与M位置之间上下摆动;所述的左选针片推升三角和右选针片推升三角垂直于所述机头底板交替地进出运动。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三角系统在所述的机头底板上有复数个,当三角系统为ー对时,则位于所述的机头底板的左侧的三角系统构成为左三角系统,而位于机头底板的右侧的三角系统构成为右三角系统;而当三角系统在所述的机头底板上有三个时,则在机头底板6上构成为左、中、右三角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适应于低机号电脑针织横机;减小了电子选针器和弾性片的受力,可延长使用寿命;改善 了移圈时挺针片与织针运动的平稳性,可提高移圈的精准性;简化了压片复位三角,省去了相应的控制机构;有利于提高电脑针织横机的速度。
图I为本实用新型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系统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I的剖视图。图3为低机号电脑针织横机编织系统第一次选针的走针轨迹示意图。图4为低机号电脑针织横机编织系统织针成圈的走针轨迹示意图。图5为低机号电脑针织横机编织系统织针集圈的走针轨迹示意图。图6为低机号电脑针织横机编织系统织针不编织的走针轨迹示意图。图7为低机号电脑针织横机编织系统织针移圈的走针轨迹示意图。图8为低机号电脑针织横机编织系统织针接圈的走针轨迹示意图。图9为双三角系统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机编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已有技术中的电脑针织横机编织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请见图1,在固定的平型针床的针槽103中,自上而下安插着织针I、挺针片2、压片3、弹性片4和选针片5。织针I的下部凹ロ与所述的挺针片2的上端镶嵌,使织针I与挺针片2组合成一体,挺针片2具有上片踵2a和下片踵2b,用以驱动织针I上下移动。其中,上片踵2a的高度比下片踵2b的高度小(低)。前述的压片3位于所述挺针片2的下部外侧,压片3上部具有片踵3a,下部具有三个定位凹ロ 3b,可使片踵3a处于H或M或L位置。前述的弹性片4位于压片3的外侧,其下部具有一悬臂梁4a,该悬臂梁4a富有即具有弾性,并且弹性片4的下部还具有第一、第二定位凹ロ 4b、4c和第三定位凹ロ 4d,用以将弹性片4固定在针槽103中。前述的选针片5位于压片3的外侧,具有用于驱动选针片5上下移动的选针片上片踵5a和选针片下片踵5b以及进行选针的选针齿5c。弹性片4和选针片5的厚度都较织针I、挺针片2和压片3为小,弹性片4和选针片5相邻紧贴配置在同一根针槽103中。其中弹性片4和选针片5的厚度相同,而织针I、挺针片2及压片3的厚度相问。在沿着固定平型针床往复横移的机头底板6上,配置着下列固定机件和活动机件。固定机件包括起针三角7、移圈护针三角9、接圈三角12、中部挺针片护卫三角14、右挺针片护卫三角15、左移圈复位三角16、右移圈复位三角17、左压片复位三角18、右压片复位三角19、不编织压板23、中部选针片护卫三角24、中左选针片护卫三角25、中右选针片护卫三角26、右选针片护卫三角27、左电子选针器28、右电子选针器29、中部选针片导向三角32、左选针片导向三角33和右选针片导向三角34。活动机件包括交替地垂直于机头底板 6进出的成圈护针三角8与移圈三角13,即ー个埋入机头底板6则另ー个伸出机头底板6 ;交替地垂直于机头底板6进出的左选针片推升三角30与右选针片推升三角31,即ー个埋入机头底板6则另ー个伸出机头底板6 ;贴紧中部挺针片护针三角14斜向上下移动的左弯纱三角10和右弯纱三角11 ;可上下摆动至位置O或M位置的集圈压板20、左接圈压板21和右接圈压板22。针对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距较大,电子选针器的选针频率较低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左电子选针器28和右电子选针器29的特征在于两段选针,与此相适应,前述选针片5只有两个选针齿5c,所以本实用新型选针片5的长度比已有技术的选针片显著缩短。此外,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槽103较宽,可以在保证一定強度的条件下,弹性片4与选针片5的厚度比织针I、挺针片2和压片3要薄,而且弹性片4与选针片5相邻贴紧配置在同一根针槽103中。这种本实用新型选针片5的重量较轻,从而减小了左、右电子选针器28,29和三角对选针片5的作用力。压片的运动及释压后的复位采用了分离设计由所述的压片3和弹性片4两部分组成。当压片3的片踵3a受到选针片5的上推或压片复位三角18及19的下压时,可使压片3上下移动。弹性片4的定位凹ロ 4b、4c和4d卡在与针床平行的三根钢丝上,使弹性片4在针槽103中不能上下移动。当处于L或M位置的片踵3a被压板压入针槽103时,压片3逆时针偏转,其下部作用于弹性片4的悬臂梁4a使其弯曲,当片踵3a释压时,弯曲的悬臂梁4a弾性恢复并作用于压片3的下部,导致压片3顺时针偏转,片踵3a伸出针槽103。由于弹性片4固定不动且只承受压力,故受カ相对简単。当进行移圈编织吋,前述的成圈护针三角8埋入机头底板6,而前述的移圈三角13伸出机头底板6,挺针片2的下片踵2b先沿着起针三角7上升,接着上片踵2a与移圈三角13相接触,使上片踵2a和下片踵2b分别沿着移圈三角13的上廓面和所述的移圈护针三角9的下廓面运动。这样挺针片2在运动时始终处于移圈三角13与移圈护针三角9的控制下,有效地防止了织针I的串跳(颤跳),減少了移圈不准确及轧片踵现象。当处于H或M位置的压片3复位至L位,由于采用了所述的固定左压片复位三角18和和右压片复位三角19,因此机头向左运动吋,前述的左选针片推升三角30从机头底板6伸出而右选针片推升三角31则埋入机头底板6 ;选针片5在经过所述的右电子选针器29时若未被选中,则选针片5不沿着所述的右选针片导向三角34上升,其上方处于H或M位置的压片3被右压片复位三角19下压至L位置;如果选针片5被选中,则沿着右选针片导向三角34的左山头(左边的隆起部位)上升至第一高度,原处于H位置的压片3被右压片复位三角19下压至M位置,原处于M位置的压片3保持不变。当机头向右运动进行下一行编织时,左选针片上升三角30埋入机头底板6,而右选针片上升三角31从机头底板6伸出,选针片5在经过右电子选针器29时若被选中则沿着右选针片推升三角31上升至第二高度,将其上方原处于M位置的压片3推升至H位置;如果选针片5未被选中则不上升,原处于M和L位置的压片3保持不变。选针片5和压片3在经过所述的左电子选针器28、中部选针片导向三角32和左压片复位三角18时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相似。当机头左右往复横移运动时,可以实现如下编织动作成圈、集圏、不编织、移圈和接圏。
具体实施方式
与电子选针器是否选针、机头底板6上活动三角的进出位置和压板的高低位置及其对针槽103中机件的作用有夫。无论进行何种编织动作,选针片5需要经过两次选针。相对于编织系统,选针片5朝向编织系统左右两侧移动并经过电子选针器,为第一次选针;选针片5朝向编织系统中 央移动并经过电子选针器,为第二次选针。借助左电子选针器28和右电子选针器29对选针片5的选中与未选中,以及中部选针片导向三角32、左选针片导向三角33和右选针片导向三角34、左选针片推升三角30和右选针片推升三角31对选针片5的选针片下片踵5b的作用,可使选针片5处于不上升(第一和第二次选针均未选中)、上升ー级(第一次选针选中,第二次选针未选中)和上升ニ级(第一和第二次选针均选中)三种状态,通过选针片5的上端推升压片3的片踵3a,对应地使压片3的片踵3a处于L、M和H三个高度。中部选针片护卫三角24、中左选针片护卫三角25、中右选针片护卫三角26和右选针片护卫三角27作用于选针片5的选针片上片踵5a,使被选中上升的选针片5回复原位。当片踵3a处于H位置吋,压片3不受压板作用,挺针片2的下片踵2b伸出针槽103,沿着起针三角7、成圈护针三角8、左弯纱三角10和右弯纱三角11运动,从而由织针I成圈。当片踵3a和集圈压板20都处于M位置,且左接圈压板21和右接圈压板22上摆至由图I示意的O位置时,压片3在经过接圈压板吋,片踵3a不受压伸出针槽103,使不受压的挺针片2的下片踵2b也伸出针槽103,接着片踵3a在经过集圈压板20时受压而埋入针槽103,使挺针片2受压,下片踵2b也埋入针槽103,因此挺针片2沿着起针三角7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上升,而是水平运动一段距离,接着受左弯纱三角10和右弯纱三角11的作用下降,从而织针I集圏。当片踵3a处于L位置时,压片3经过压板时被不编织压板23压入针槽103,使受压挺针片2的下片踵2b埋入针槽103,因此挺针片2不能沿着起针三角7上升,从而织针I不编织。当片踵3a处于H位置且成圈护针三角8埋入机头底板6而移圈三角13伸出机头底板6时,压片3不受压板作用,挺针片2的上片踵2a和下片踵2b均伸出针槽103,下片踵2b沿着起针三角7上升至起针平面后,上片踵2a与移圈三角13相接触,使上片踵2a沿着移圈三角13的上廓面运动同时下片踵2b沿着移圈护针三角9的下廓面运动,从而织针I移圈。当片踵3a和左接圈压板21和右接圈压板22都处于M位置,且集圈压板20上摆至O位置吋,片踵3a在经过左、右接圈压板21、22埋入针槽103,使下片踵2b也埋入针槽103,接着片踵3a在经过集圈压板20时释压伸出针槽103使下片踵2b也伸出针槽103,因此挺针片2在开始阶段不沿起针三角7上升,接着沿接圈三角12运动,从而织针I接圏。中部挺针片护卫三角14和右挺针片护卫三角15作用于挺针片2的下片踵2b,使织针下降至初始位置。左移圈复位三角16和右移圈复位三角17作用于挺针片2的上片踵2a,使移圈织针下降至初始位置。左、右压片复位三角18、19的下廓面作用于压片3的片踵3a,使处于H或M位置的压片3下降到L位置,左、右压片复位三角18、19的上廓面作用于挺针片2的下片踵2b,使织针I回复初始位置。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简化,前述的配置在机头底板6上的所有机件仅表示了ー个三角系统即右三角系统,左三角系统与右三角系统对称,即左三角系统所有机件也配置在机头底板6上,且各个机件的外观、结构和位置与右三角系统相应的对称。由此可知这种情形为两系统,如果是三系统或四系统等,那么道理是相通的,以三系统为例,则在机头底板6上配置左、中和右三个三角机构。此外,通过申请人的上述描述可知,电脑针织 横编机的机头沿着固定平型针床左右往复横移时,机头底板6上的机件作用于针床的针槽103中的对应机件,完成各种编织动作。请參见图2,在针板101上平行排列的插片102所形成的针槽103中安插着前述的织针I、挺针片2、压片3、弹性片4和选针片5。借助于平行于针床101的第一横向钢丝104和压片3下部的三个凹ロ即第一、第二、第三定位凹ロ 4b、4c、4d,使可上下移动的压片3定位在三个不同高度位置。借助于平行于针床101的第二、第三横向钢丝105a、105b和第四横向钢丝105c以及弹性片4上的前述第一、第二、第三定位凹ロ 4b、4c和4d,使弹性片4固定不动,而挺针片2及与之镶嵌的织针I和选针片5可上下移动。请參见图3,假定机头向左运动进行第一次选针,此时左选针片推升三角30伸出机头底板6且右选针片推升三角31埋入机头底板6。若选针片5被右电子选针器29选中, 则被右选针片导向三角34推升ー级,选针片5再将处于L位置的压片3推升至M位置;若选针片5未被右电子选针器29选中则不上升,压片3保持在L位置。请參见图4,假定机头向右运动进行第二次选针,此时左选针片推升三角30埋入机头底板6而右选针片推升三角31伸出机头底板6,成圈护针三角8伸出机头底板6而移圈三角13埋入机头底板6,集圈压板20及左接圈压板21与右接圈压板22都处于M位置。第一次选针被选中的选针片5被右电子选针器29第二次选中,受右选针片推升三角31的作用选针片5再上升ー级,从而将处于M位置的压片3推升至H位置。压片3在经过压板时不受作用,使挺针片2的下片踵2b伸出针槽103,沿着起针三角7、成圈护针三角8、左弯纱三角10和中部挺针片护卫三角14运动,从而织针I进行成圏。请參见图5,假定机头向右运动进行第二次选针,此时左选针片推升三角30埋入机头底板6而右选针片推升三角31伸出机头底板6,成圈护针三角8伸出机头底板6而移圈三角13埋入机头底板6,集圈压板20处于M位置而左接圈压板21和右接圈压板22从M位置上摆至O位置。第一次选针被选中的选针片5在第二次经过右电子选针器29时未被选中,处于最低位置,处于M位置的压片3保持原位。压片3在经过右接圈压板22吋,片踵3a不受压伸出针槽103,使挺针片2的下片踵2b也伸出针槽103,挺针片2沿着起针三角7上升。接着片踵3a在经过集圈压板20时受压埋入针槽103,使挺针片2受压下片踵2b也埋入针槽103,因此挺针片2不再沿着起针三角6上升,而是水平运动一段距离,接着受左弯纱三角10和中部挺针片护卫三角14的作用下降,从而织针I进行集圏。请參见图6,选针片5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选针时均未被选中,始終处于最低位置。其上方的压片3保持在L位置。压片3在经过不编织压板23时受压片踵3a埋入针槽103,使挺针片2的下片踵2b也埋入针槽103,因此挺针片2不沿着起针三角7上升,从而织针I不编织。请參见图7,假定机头向右运动进行第二次选针,此时左选针片推升三角30埋入机头底板6而右选针片推升三角和31伸出机头底板6,成圈护针三角8埋入机头底板6而移圈三角13伸出机头底板6,集圈压板20及左接圈压板21与右接圈压板22都处于M位置。第一次选针被选中的选针片5被右电子选针器29第二次选中,受右选针片推升三角31的作用选针片5再上升ー级,从而将处于M位置的压片3推升至H位置。压片3在经过压 板时不受作用,使挺针片2的下片踵2b和上片踵2a伸出针槽103,最初下片踵2b沿着起针三角7上升,之后上片踵2a沿着移圈三角13的上廓面运动而下片踵2b沿着移圈护针三角9的下廓面运动,从而织针I进行移圏。请參见图8,假定机头向右运动进行第二次选针,此时左选针片推升三角30埋入机头底板6而右选针片上升三角31伸出机头底板6,成圈护针三角8埋入机头底板6而移圈三角13伸出机头底板6,左接圈压板21和右接圈压板22处于M位置而集圈压板20从M位置上摆至O位置。第一次选针被选中的选针片5在第二次经过右电子选针器29时未被选中,处于最低位置,使处于M位置的压片3保持原位。压片3在经过右接圈压板22时受压片踵3a埋入针槽103,使挺针片2的下片踵2b也埋入针槽103,因此挺针片2不沿着起针三角6上升;接着片踵3a在经过集圈压板20时释压伸出针槽103,使挺针片2释压下片踵2b也伸出针槽103,因此挺针片2沿着接圈三角12运动,接着受左弯纱三角10和中部挺针片护卫三角14的作用下降,从而织针I进行接圏。由于挺针片2上片踵2a较短,因此在经过移圈护针三角9时不会受到其作用。请參见图9,该图9所示为实际实施时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机编织系统具有两个三角系统,A三角系统与图I所示的机头底板6上配置的机件完全相同,B三角系统与A三角系统左右对称。右侧为安插在针槽103中的机件,它们与图I中对应的完全相同。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ー个实例,简单的改动仍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插在针床的针槽(103)中的织针(I)、挺针片(2)、压片(3)、弹性片(4)和选针片(5);配置在机头底板(6)上的由起针三角(7)、成圈护针三角(8)、移圈护针三角(9)、左弯纱三角(10)、右弯纱三角(11)、接圈三角(12)、移圈三角(13)、中部挺针片护卫三角(14)、右挺针片护卫三角(15)、左移圈复位三角(16)、右移圈复位三角(17)、左压片复位三角(18)、右压片复位三角(19)、集圈压板(20)、左接圈压板(21)、右接圈压板(22)、不编织压板(23)、中部选针片护卫三角(24)、中左选针片护卫三角(25)、中右选针片护卫三角(26)、右选针片护卫三角(27)、左电子选针器(28)、右电子选针器(29)、左选针片推升三角(30)、右选针片推升三角(31)、中部选针片导向三角(32)、左选针片导向三角(33)和右选针片导向三角(34)构成的三角系统,所述的织针(I)位于所述针床的针槽(103)中的最高位置;所述的挺针片(2)位于织针(I)的下方,该挺针片(2)的上端与织针(I)下部的凹ロ镶嵌,与织针(I)组合成一体,挺针片(2)具有上片踵(2a)和下片踵(2b);所述的压片(3)位于挺针片(2)下部的外側,该压片(3)的上部具有片踵(3a)而下部的内侧具有三个定位凹ロ(3b);所述的弹性片(4)位于压片(3)的外侧,该弹性片(4)的下部具有ー弹性的悬臂梁(4a),并且还具有第一、第二定位凹ロ(4b、4c)和第三定位凹ロ(4d);所述的选针片(5)位于压片(3)的外侧,该选针片(5)具有选针片上片踵(5a)、选针片下片踵(5b)以及选针齿(5c),所述上片踵(2a)的高度比所述下片踵(2b)的高度小,所述的弹性片(4)和所述的选针片(5)的厚度比所述织针(I)、挺针片(2)以及压片(3)的厚度小,其中弹性片(4)和选针片(5)的厚度彼此相同,而织针(I)、挺针片(2)以及压片(3)的厚度彼此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片(4)与所述的选针片(5)彼此紧贴而配置在同一条针槽(103)内。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针(I)、挺针片(2)、压片(3)和选针片(5)在所述针床的针槽(103)中上下移动,其中压片(3)的片踵(3a)处于L位置、M位置或H位置,而所述的弹性片(4)是以静止状态处于所述针槽(103)中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针三角(7)、移圈护针三角(9)、接圈三角(12)、中部挺针片护卫三角(14)、右挺针片护卫三角(15)、左移圈复位ニ角(16)、右移圈复位ニ角(17)、左压片复位ニ角(18)、右压片复位ニ角(19)、不编织压板(23)、中部选针片护卫三角(24)、中左选针片护卫三角(25)、中右选针片护卫三角(26)、右选针片护卫三角(27)、左电子选针器(28)、右电子选针器(29)、中部选针片导向三角(32)、左选针片导向三角(33)和右选针片导向三角(34)均固定在所述机头底板(6)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圈护针三角(8)和移圈三角(13)垂直于所述机头底板(6)交替地进出运动;所述的左弯纱三角(10)的左侧面贴紧所述的中部挺针片护卫三角(14)而右侧面贴紧所述的移圈护针三角(9)作斜向上下移动;所述的右弯纱三角(11)的左侧面贴紧移圈护针三角(9)而右侧面贴紧右护针三角(15)作斜向上下移动;所述的集圈压板(20)、左接圈压板(21)和右接圈压板(22)在O位置与M位置之间上下摆动;所述的左选针片推升三角(30)和右选针片推升三角(31)垂直于所述机头底板(6)交替地进出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系统在所述的机头底板(6)上有复数个,当三角系统为ー对时,则位于所述的机头底板(6)的左侧的三角系统构成为左三角系统,而位于机头底板(6)的右侧的三角系统构成为右三角系统;而当三角系统在所述的机头底板(6)上有三个时,则在机头底板(6)上构成为左、中、右三角系统。
专利摘要一种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系统,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安插在针床的针槽中的织针、挺针片、压片、弹性片和选针片;配置在机头底板上的三角系统,织针位于针床的针槽中的最高位置;挺针片位于织针的下方,具有上片踵和下片踵;压片位于挺针片下部的外侧,压片的上部具有片踵而下部的内侧具有三个定位凹口;弹性片位于压片的外侧,其下部具有弹性的悬臂梁,并且还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定位凹口;选针片位于压片的外侧,具有选针片上片踵、选针片下片踵以及选针齿。优点结构设计合理;延长使用寿命;改善了移圈时挺针片与织针运动的平稳性,可提高移圈的精准性;简化了压片复位三角,省去了相应的控制机构;提高电脑针织横机的速度。
文档编号D04B15/36GK202430430SQ201120556438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
发明者邵锡良 申请人:江苏雪亮电器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