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缝制图用的型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05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缝制图用的型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位在布料上、以供绘制出线条作为车缝使用的制图用的型板。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旧式的型板,其包含一板体50,该板体50上设有多个不同内径尺寸大小的框圈51,该框圈51设有中空部,藉由该板体50的框圈51所设的中空部,可方便的与布料上的图案对位,以利用该框圈51的内径52在布料上画出内区域线,再于该区域线外周缘以更大内径52的框圈51画出外区域线,两线之间即形成缝合区,供裁切取用布料及车缝使用;据此,藉由板体50数个不同尺寸的框圈51,可套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布料图案,以便绘出缝合区。上述型板虽可适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图案,但操作上相当不便与笨重,且因不同尺寸大小的框圈51都设于同一板体50上,因此板体50能容纳的框圈51数量有限,如果想要设计较大尺寸的框圈51,将使板体50的面积与重量大幅增加,导致置放与携带不便,减慢作业速度,而且也会造成板体50的材料使用过多。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案发明人改良出一种“型板结构”,为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404614号,可参阅图2及图3,该型板结构包含一外框片3A,内部设有第一中空部301 ; —内框片3B,设于外框片3A的第一中空部301内,该内框片3B内部设有第二中空部302,于中空部302内填设有内板片3C ;至少一中框片3D,内部设有第三中空部303,该中框片3D填设于与外框片3A与内框片3B之间。上述各框片可设置注记孔21、线孔22、型孔23等。藉由上述的框片组合,能形成一平面板片,可减少材料浪费并降低成本,并消除体积庞大与笨重的缺点。但也因此衍生出新的问题点,即各框片是独立组件,框片之间并没有连接结构,因此组合后只能平放,不能立放,而且一经移动便容易分解,携带上易造成不便;其次,在板片分解后,每一框片都很容易被旁物遮盖,如被布料、工具等覆盖,导致框片容易丢失;再者,作业中须更换不同的框片,导致作业速度减慢并且操作不便。上述新衍生出的缺点,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欲解决的问题点。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以下列二种实施例实现,分别如下第一实施例为一种车缝制图用的型板,所述型板I为韧性的透明塑料片,包括第一型板Cl、及与第一型板Cl对称设置的第二型板C2,所述第一型板Cl的外径大于第二型板C2外径,两型板C1、C2的构造包括一个位于型板中央的中心孔10、一个设置在最外围的外框片13、及至少一个围绕着中心孔10且位于外框片13内的中框片12 ;[0010]上述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都以中心孔10为中心,并呈同心、等比例放大设置,各中框片12的间距14、及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的间距14,都为等距;上述最接近中心孔10的中框片12是第一中框片12a,在第一中框片12a的框孔内具有第一连接片31 ;上述各中框片12之间、以及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之间,都以第二连接片32作为连接;上述第一型板Cl与第二型板C2之间,以第三连接片33与两型板C1、C2的外框片13连接。更优选的是,所述车缝制图用的型板,其中,第一连接片31结合一内框片11,而中心孔10位于内框片11的中央,又内框片11与第一中框片12a的间距14与上述各框片的间距14相同。更优选的是,所述车缝制图用的型板,其中,第一型板Cl的内框片11的外径、各中框片12的内径与外径、外框片13的内径与外径,分别大于第二型板C2的内框片12的外径、各中框片12的内径与外径、外框片13的内径与外径。更优选的是,所述车缝制图用的型板,其中,第一连接片31的两端与第一中框片12a的框孔内缘相互连接,而中心孔10位于第一连接片31的中央。更优选的是,所述车缝制图用的型板,其中,第一型板Cl的各中框片12内径与外径、外框片13内径与外径,分别大于第二型板C2的各中框片12内径与外径、外框片13内
径与外径。更优选的是,所述车缝制图用的型板,其中,第一连接片31与各第二连接片32对正在同一直线,呈直线排列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片33 二根平行且连接在二个对称型板Cl、C2之间的两侧。更优选的是,所述车缝制图用的型板,其中,二个对称型板Cl、C2间的中央也以第三连接片33连接,该第三连接片33与上述第一连接片31、各第二连接片32对正在同一直线,呈直线排列连接。第二实施例为一种车缝制图用的型板,所述型板I为韧性的透明塑料片,包括一个位在中央的中心孔10、一个设置在最外围的外框片13、及至少一个围绕着中心孔10且位于外框片13内的中框片12 ;上述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都以中心孔10为中心,并呈同心、等比例放大设置,各中框片12的间距14、及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的间距14,都为等距;上述最接近中心孔10的中框片12是第一中框片12a,在第一中框片12a的框孔内具有第一连接片31 ;上述各中框片12之间、以及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之间,都以第二连接片32作为连接。更优选的是,所述车缝制图用的型板,其中,第一连接片31结合一内框片11,而中心孔10位于内框片11的中央,又内框片11与第一中框片12a的间距14与上述各框片的间距14相同。更优选的是,所述车缝制图用的型板,其中,第一连接片31的两端与第一中框片12a的框孔内缘相互连接,而中心孔10位于第一连接片31的中央。对照先前技术与本实用新型的功效,本实用新型能获得下列结果1.各个框片之间以第一连接片31、及第二连接片32作为连接,能使各个框片结合为一体,因此便于使用者拿取、携带及绘图,避免了旧式框片操作不便,又易于丢失或遗忘的问题。2. 二个型板Cl、C2之间以第三连接片33连接,就能供使用者有二个不同规格大小的型板Cl、C2来使用,进而方便绘制不同尺寸大小的线条,排除了旧式作业中须以二组不同型板来实施操作而导致作业速度减慢的缺点。

图1为旧式第一型板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旧式第二型板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旧式第三型板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型板立体图。图5为图4型板的俯视图。图6、图7为二种不同形状的型板俯视图。图8为中央无内框片的型板俯视图。图9、图10、图11为三种不同形状的型板俯视图,其中一型板中央具有内框片,另一型板中央为第一连接片。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型板立体图。图13、图14为二种不同形状的型板俯视图。图15为第一实施例的型板操作示意图。组件符号说明I 型板Cl第一型板C2第二型板10 中心孔11 内框片12 中框片12a第一中框片12b第二中框片13外框片14 间距21 线孔22注记孔23 型孔24 尺寸31第一连接片32第二连接片[0059]33第三连接片50板体51框圈52内径3A外框片3B内框片3C内板片3D中框片301第一中空部302第二中空部303第三中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4、图5,图 4为本实用新型的型板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中揭示一种车缝制图用型板结构,该型板I包括第一型板Cl与第二型板C2,两者为对称设置,但第一型板Cl的外径大于第二型板C2的外径,两型板Cl、C2为韧性透明塑料片,其构造包括一个位于型板中央的中心孔10、一个设置在最外围的外框片13、及至少一个围绕着中心孔10且位于外框片13内的中框片12 ;上述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都以中心孔10为中心,并呈同心、等比例放大设置,各中框片12的间距14、及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的间距14,都为等距;上述最接近中心孔10的中框片12是第一中框片12a,在第一中框片12a的框孔内具有第一连接片31 ;上述各中框片12之间、以及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之间,都以第二连接片32作为连接。其次,所述第一连接片31结合一内框片11,而中心孔10位于内框片11的中央,又内框片11与第一中框片12a的间距14与上述各框片的间距14相同。在本图式中,共揭示了二个中框片12,其中,最接近中心孔10的中框片12是第一中框片12a,最接近外框片13的中框片12是第二中框片12b。在上述第一中框片12a与第二中框片12b之间还可再增设第三中框片(未揭示),该第三中框片的数量至少在一个以上(未揭示),其与上述第一中框片12a、第二中框片12b以同心等比例放大设置。因此,中框片12至少设置一片,也可为多片。再者,所述第一型板Cl的内框片11的外径、各中框片12的内径与外径、外框片13的内径与外径,分别大于第二型板C2的内框片11的外径、各中框片12的内径与外径、外框片13的内径与外径。因此,两型板的各框片的内径与外径都不同,如此一来,可提供多种不同规格大小的内外径套用在布料图案上使用,便于操作者绘图。上述第一连接片31与各第二连接片32对正在同一直线,呈直线排列连接,第三连接片33 二根平行且连接在二个对称型板Cl、C2的两侧,如此一来,可进一步固定两型板构成的结构体,使各框片不易断裂。再者,藉由第一连接片31与第二连接片32作为连接,能使各个框片结合为一体,有利于使用者拿取、携带及绘图,也能避免框片丢失或遗忘;而藉由第三连接片33连接在两型板C1、C2之间,就能提供二个不同规格的型板C1、C2使用,便于绘制不同尺寸大小的线条。此外,上述两型板Cl、C2之间的中央位置再增设第三连接片33,该第三连接片33与上述第一连接片31、第二连接片32对正后位于同一直线上,呈直线排列连接;如此一来,不但排列美观,而且又进一步增加了两型板Cl、C2的结合强度。上述两型板C1、C2的外框面13表面还设置下列结构,镂空的注记孔21、镂空的线孔22、镂空的型孔23,据此能以中心孔10为中心,在打板时旋转框片,然后快速的在相对位置做定位及注记处理,不需再使用其它额外的测量工具,可避免产生额外的操作步骤。上述两型板Cl、C2的各个框片的表面上还能标注尺寸24,该尺寸分别为,外径尺寸、内径尺寸,或框片的半径尺寸;藉由尺寸标示,操作者能快速明了的观察尺寸大小。请参阅图6、图7,为二个不同形状的型板俯视图,图6揭示的是六角形型板,图7揭示的是三角形型板,此外,也可有正方形、矩形、及八角形等形状的型板,依照所要剪裁出的缝份形状来决定使用的型板形状,以便快速画出区域线及缝合区。请参阅图8,型板I与图5的型板I有一点不同,不同处在于型板中央的第一连接片31两端与第一中框片12a的框孔内缘相互连接,而中心孔10位于第一连接片31的中央。由此可知,本图揭示的两型板C1、C2中央并无上述的内框片11,仅只有第一连接片31,所以无内框片11的型板也能用以操作使用。请参阅图9,第一型板Cl的中央是第一连接片31,中心孔10位于第一连接片31的中央;而第二型板C2的中央是内框片11,中心孔10位于内框片11的中央。因此,每一型板的中央必有中心孔10,但中心孔10不一定全设在内框片11中央,它也可以设在第一连接片31的中央。上述图9的型板是圆形型板,也可以适用于不同形状的型板,例如图10所示是六角形型板,图11所示的是三角形型板,此外,也可以适用在正方形、矩形、及八角形等形状的型板。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12,圆形的单一型板I是韧性透明塑料片,其构造与图5的第一型板C I或第二型板C2相同,包括一个位于型板中央的中心孔10、一个设置在最外围的外框片13、及至少一个围绕着中心孔10且位于外框片13内的中框片12 ;上述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都以中心孔10为中心,并呈同心、等比例放大设置,各中框片12的间距14、及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的间距14,都为等距;上述最接近中心孔10的中框片12是第一中框片12a,在第一中框片12a的框孔内具有第一连接片31 ;上述各中框片12之间、以及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之间,都以第二连接片32作为连接。[0095]其次,所述第一连接片31结合一内框片11,而中心孔10位于内框片11的中央,又内框片11与第一中框片12a的间距14与上述各框片的间距14相同。再者,型板I的中央也可以无内框片11 (图中未揭示),而仅有第一连接片31,该第一连接片31的两端与第一中框片12a的框孔内缘相互连接,而中心孔10位于第一连接片31的中央。相较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型板I可视作为单一型板,虽然比第一实施例的型板少了一个,但使用时更为方便且不易卡手。上述图12所示的型板为圆形,也能适用于其它不同形状的型板,如图13所示的六角形型板,图14所示的三角形型板等,另外也可以适用于正方形、矩形、八角形等形状的型板。图15所示为操作示意图,以第一实施例的型板为例说明首先,参左上图,当要裁剪具有曲度的布料时,先将较大直径的第一型板C I置于布料上,再如右上图,以画笔在第一型板C I的中心孔洞IO(PA)作出中心点标记P1,再取适当的框片外径画出一条外弧线P2 ;其次,如图中央,将第一型板C I与第二型板C2水平旋转180度,使两型板Cl、C2的位置互换,再将第二型板C2之中心孔洞IO(PB)与中心标记Pl对正;再如左下图,再以适当的框片外径画出一内弧线P3;最后如右下图,由于第一型板Cl的框片外径D与第二型板C2的框片外径d不同,因此绘出的两弧线P2、P3之间会产生差距,该差距即为车缝布面的缝合区域。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过程,图中并未揭示,但操作与同上述第一实施例相似,先采用外径较大的第一型板Cl绘出外弧线P2,再以第二型板C2画出内弧线P3 ;或者先采用第二型板C2绘出内弧线P3,再采用第一型板C I绘出外弧线P2,两弧线P2、P3之间形成的差距,便是车缝布料的缝合区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范例,但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范围,一切与本实用新型意旨相符的修饰性变化,只要在均等效果的范围内,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车缝制图用的型板,所述型板(I)为韧性的透明塑料片,包括第一型板(Cl)、及与第一型板(Cl)对称设置的第二型板(C2),所述第一型板(C I)的外径大于第二型板(C2)外径,两型板(Cl)、(C2)的构造包括一个位于型板中央的中心孔(10)、一个设置在最外围的外框片(13)、及至少一个围绕着中心孔(10)且位于外框片(13)内的中框片(12);所述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都以中心孔(10)为中心,并呈同心、等比例放大设置,各中框片(12)的间距(14)、及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的间距(14),都为等距;所述最接近中心孔(10)的中框片(12)是第一中框片(12a),在第一中框片(12a)的框孔内具有第一连接片(31);所述各中框片(12)之间、以及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之间,都以第二连接片(32)作为连接;所述第一型板(C I)与第二型板(C2)之间,以第三连接片(33)与两型板(Cl)、(C2)的外框片(13)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缝制图用的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31)结合一内框片(11),而中心孔(10)位于内框片(11)的中央,又内框片(11)与第一中框片(12a)的间距(14)与所述各框片的间距(14)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车缝制图用的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板(CI)的内框片(11)的外径、各中框片(12)的内径与外径、外框片(13)的内径与外径,分别大于第二型板(C2)的内框片(12)的外径、各中框片(12)的内径与外径、外框片(13)的内径与外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缝制图用的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31)的两端与第一中框片(12a)的框孔内缘相互连接,而中心孔(10)位于第一连接片(31)的中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车缝制图用的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板(Cl)的各中框片(12)的内径与外径、外框片(13)的内径与外径,分别大于第二型板(C2)的各中框片(12)的内径与外径、外框片(13)的内径与外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缝制图用的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31)与各第二连接片(32)对正在同一直线,呈直线排列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片(33) 二根平行且连接在二个对称型板(Cl)、(C2)之间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车缝制图用的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对称型板(Cl)、(C2)间的中央以第三连接片(33)连接,该第三连接片(33)与所述第一连接片(31)、各第二连接片(32)对正在同一直线,呈直线排列连接。
8.—种车缝制图用的型板,所述型板(I)为韧性的透明塑料片,该型板(I)的构造包括一个位于型板中央的中心孔(10)、一个设置在最外围的外框片(13)、及至少一个围绕着中心孔(10)且位于外框片(13)内的中框片(12);所述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都以中心孔(10)为中心,并呈同心、等比例放大设置,各中框片(12)的间距(14)、及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的间距(14),都为等距;所述最接近中心孔(10)的中框片(12)是第一中框片(12a),在第一中框片(12a)的框孔内具有第一连接片(31);所述各中框片(12)之间、以及中框片(12)与外框片(13)之间,都以第二连接片(32)作为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车缝制图用的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31)结合一内框片(11),而中心孔(10)位于内框片(11)的中央,内框片(11)与第一中框片(12a)的间距(14)与所述各框片的间距(14)相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车缝制图用的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31)的两端与第一中框片(12a)的框孔内缘相互连接,中心孔(10)位于第一连接片(31)的中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缝制图用的型板,包括一个位于型板中央的中心孔、一个设置在最外围的外框片、及至少一个围绕着中心孔且位于外框片内的中框片;上述中框片与外框片都以中心孔为中心,并呈同心、等比例放大设置,各框片的间距为等距;上述最接近中心孔的中框片即第一中框片的框孔内具有第一连接片,该第一连接片可结合内框片;上述各中框片与外框片之间,都以第二连接片作为连接。当上述型板由二个结构相同、但直径不同的第一型板、第二型板组成时,两型板之间以第三连接片连接。
文档编号D05B35/00GK202890623SQ20122035653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
发明者叶芳齐 申请人:顶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