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假捻变形机的冷却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37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假捻变形机的冷却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成纤维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假捻变形机的冷却轨。
背景技术
假捻变形机(俗称加弹机)是化纤后加工关键设备,主要适用于将聚酯或聚酰胺预取向丝或牵伸丝进行假捻变形,使之成为有高度拉伸和恢复能力的弹力丝,供后道工序织造高附加值产品之用。假捻变形机是纺织化纤后加工关键设备。经过加热后的丝线需要经过冷却,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现有的冷却轨依靠丝线和冷却轨的接触进行降温,因此降温较慢,冷却速度无法 适应高速假捻变形机的速度。同时,由于丝线上还附着有油剂,这些油剂在冷却时,会在冷却轨上冷凝,形成液态的油滴,妨碍丝线的冷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假捻变形机冷却轨冷却速度较慢,且无法消除油剂对丝线冷却速度的影响等缺点,提供了一种用于假捻变形机的新型冷却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用于假捻变形机的冷却轨,用于丝线的冷却,包括槽形冷却轨,所述槽形冷却轨的顶部设置有风盖,槽形冷却轨两侧的侧壁上均匀且间隔地设置有吸风孔,吸风孔沿槽形冷却轨的长度方向排列。作为优选,所述槽形冷却轨两侧的吸风孔彼此交错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槽形冷却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通过丝线的丝道,所述吸风孔位于丝道上方。作为优选,所述吸风孔与丝道之间间隔l_3mm。作为优选,所述吸风孔的数目为18-22个,吸风孔之间的间隔为5-12mm,吸风孔的直径为 2. 5-3. 5mm。作为优选,槽形冷却轨的下方设置有吸风风机,吸风风机上设置有直通风管,吸风风机与吸风孔之间通过直通风管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吸风风机的吸风量为O. 5-2m3/SeC。作为优选,所述槽形冷却轨的截面呈U形或者V形。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轨上设置有吸风孔,通过吸风孔对冷却槽进行抽吸。吸风孔的抽吸作用可以在冷却的丝线上施加一个向下的风压,令丝线紧贴冷却槽底部的丝道,增强了丝线和冷却槽的接触。而抽吸作用产生的气流本身也可以带走丝线的热量,对丝线起到冷却作用。由于丝线被抽吸作用引起的风压紧压在冷却槽底部,因此可以将吸风孔设置在紧贴丝道的上方,当丝线中的油剂在冷却槽内聚集后,即可以通过吸风孔,将油剂从冷却槽中吸走,减少了油剂接触环境和操作人员的机会,也有利于油剂的回收和再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吸风孔设置在丝道的上方约l_3mm处。由于油剂在丝线上聚集后形成的油滴的直径一般为几个毫米,可以通过吸风孔的抽吸,将这些聚集的油滴经由吸风孔吸走,油剂和丝线可以实现即时分离,油剂不会聚集在冷却轨的底部。通过在冷却槽上方设置风盖,可以令气流沿着丝线流动,增强了吸风孔的抽吸作用。通过计算吸风风机的吸风量,当吸风量在O. 5-2 mVsec之间,吸风孔数量为18_22个,吸风孔直径为2. 5-3. 5mm时,吸风孔的抽吸作用最强,对丝线的作用最为稳定,冷却速
度最闻,毛丝率最低。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却轨具有较高的冷却效率,相比现有冷却轨,冷却速度较快,因此冷却轨的长度相比现有冷却轨可以缩短近1/3,提高了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假捻变形机的冷却轨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冷却槽为U形槽时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冷却槽为V形槽时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I用于假捻变形机的冷却轨,如图I所示,用于丝线的冷却,包括槽形冷却轨1,槽形冷却轨I的截面呈U形,如图2所示,所述槽形冷却轨I的顶部设置有风盖2,风盖2覆盖在槽形冷却轨I的顶部;槽形冷却轨I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吸风孔3,吸风孔3沿槽形冷却轨I的长度方向排列,吸风孔3相互之间均匀间隔,槽形冷却轨两侧的吸风孔3彼此交错设置。所述槽形冷却轨I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通过丝线的丝道4,所述吸风孔3位于丝道4上方。吸风孔3与丝道4之间间隔1mm。所述吸风孔3的数目为18个,吸风孔3之间的间隔为5mm,吸风孔3的直径为
2.5mmο槽形冷却轨I的下方设置有吸风风机5,吸风风机5上设置有直通风管6,吸风风机5与吸风孔3之间通过直通风管6连通。所述吸风风机5的吸风量为O. 5m3/SeC。实施例2用于假捻变形机的冷却轨,如图I所示,用于丝线的冷却,包括槽形冷却轨1,槽形冷却轨I的截面呈V形,如图3所示,所述槽形冷却轨I的顶部设置有风盖2,风盖2覆盖在槽形冷却轨I的顶部;槽形冷却轨I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吸风孔3,吸风孔3沿槽形冷却轨I的长度方向排列,吸风孔3相互之间均匀间隔。所述槽形冷却轨两侧的吸风孔3彼此交错设置。所述槽形冷却轨I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通过丝线的丝道4,所述吸风孔3位于丝道4上方。所述吸风孔3与丝道4之间间隔3mm。所述吸风孔3的数目为22个,吸风孔3之间的间隔为12mm,吸风孔3的直径为3.5mmο槽形冷却轨I的下方设置有吸风风机5,吸风风机5上设置有直通风管6,吸风风机5与吸风孔3之间通过直通风管6连通。所述吸风风机5的吸风量为2m3/SeC。对比试验将实施例I和实施例2所记载的冷却轨用于假捻变形机。通过与现有的冷却轨进行对比试验,我们发现,使用实施例I、实施例2所记载的冷却轨冷却丝线的时间比现有冷却轨缩短20-25%,冷却后丝线的含油量则下降15-30%,排出的油剂可以通过设置在 冷却股底部的收集斗进行收集,实现了油剂和丝线的即时分离。同时,只有当吸风孔3与丝道4之间的间隔在l_3mm之间时,冷却轨的整体吸油效果才是最强的。实验数据显示,当吸风孔3与丝道4之间的间隔大于3mm时,则吸油效果将大幅下降;反之,当吸风孔3与丝道4之间的间隔小于Imm时,通过吸风孔3的气流会干扰到丝线,会令丝线触碰到吸风孔3的边缘,这样成品丝线的毛线率会大幅提升。进一步的试验显示,将实施例1、2所述的冷却轨的长度较现有的冷却轨的长度缩短30-40%后,仍然可以得到上述冷却和排油效果。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假捻变形机的冷却轨,用于丝线的冷却,其特征在于,包括槽形冷却轨(I ),所述槽形冷却轨(I)的顶部设置有风盖(2),槽形冷却轨(I)两侧的侧壁上均匀且间隔地设置有吸风孔(3 ),吸风孔(3 )沿槽形冷却轨(I)的长度方向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假捻变形机的冷却轨 ,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冷却轨(I)两侧的吸风孔(3)彼此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假捻变形机的冷却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冷却轨(I)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通过丝线的丝道(4),所述吸风孔(3)位于丝道(4)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假捻变形机的冷却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孔(3)与丝道(4)之间间隔l-3mm。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假捻变形机的冷却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孔(3)的数目为18-22个,吸风孔(3)的间隔为5-12mm,吸风孔(3)的直径为2. 5-3. 5mm。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假捻变形机的冷却轨,其特征在于,槽形冷却轨(I)的下方设置有吸风风机(5 ),吸风风机(5 )上设置有直通风管(6 ),吸风风机(5 )与吸风孔(3 )之间通过直通风管(6)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假捻变形机的冷却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风机(5)的吸风量为O. 5-2m3/sec。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假捻变形机的冷却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冷却轨(I)的截面呈U形或者V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合成纤维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假捻变形机的冷却轨,用于丝线的冷却,包括槽形冷却轨,所述槽形冷却轨的顶部设置有风盖,槽形冷却轨两侧的侧壁上均匀且间隔地设置有吸风孔,吸风孔沿槽形冷却轨的长度方向排列。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令丝线在冷却轨内冷却时不受油剂在冷却轨上聚集的影响,又能保证丝线不接触吸风孔,不产生毛丝。
文档编号D02J13/00GK202755144SQ20122043511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张新华, 张若煜 申请人:绍兴文理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