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式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8903阅读:1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冷凝式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冷凝式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洗衣机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洗衣机从原来具有单一的洗涤衣物的功能,发展为具有除菌、烘干等多种功能。其中,带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在衣物不易晾干的南方阴雨天和少见阳光的冬季,备受人们的欢迎。同时,在这个以高效节能为主的工业环境的大背景下,人们的高效节能意识也逐渐加强,要求带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高效、节能。目前市场上的洗干一体机的冷凝装置主要有水冷式和风冷式,其中水冷式冷凝装置最为常见。传统的洗干一体机其冷凝器与外筒一般采用分体式结构,即冷凝器独立地设置于外筒外部,并通过连接管连接。这种传统的水冷式冷凝装置,不但结构复杂,且使用时热交换率差。为了增加洗衣机烘干时气流和水流的热交换率,从而提高烘干效果,我司对传统的水冷式冷凝装置作出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种冷凝器与外筒一体的洗干一体机。具体地,该洗干一体机在外筒后壁设置有凹部,该凹部与盖子一起形成冷凝器的风道,该风道底部形成进风口兼出水口,风道顶部形成出风口兼进水口。由此,在赋予洗衣机烘干功能的同时,不占用洗衣机额外深度空间或占用极少深度空间。现有的冷凝器与外筒一体的洗干一体机,如于2001年7月11日公开的专利申请号为00128972.1、发明名称为“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中国专利申请,如图5所示,于2012年4月11日公开的专利申请号为201110214787. 8、发明名称为“洗衣、干衣机”的中国专利申请,如图6所示,我司于2011年12月9日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201110408103. 8、发明名称为“一种冷凝式烘干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如图7所示,由于冷凝器和外筒为一体结构,减少了外筒和冷凝器之间的波纹管连接,为了保证达到所需的和传统的冷凝器与外筒非一体式洗干一体机相当的热交换效果,往往通过改变冷凝风道的形状延长其长度及避开电机的轴承座而相对外筒弯曲成同心圆状或C型或一定的弯曲形状增大其深度或通过复杂冷凝风道内壁结构及冷凝水位置变更来实现,延长换热时间和换热效率。而由于冷凝器和外筒为一体结构,风在从滚筒和外筒间进入进风口时及在进风口内转为上升段时的风阻都非常大,造成很大风量浪费,甚至达不到换热效率。,其冷凝风道为避开电机的轴承座而相对外筒弯曲成同心圆状,如此设计,不但将导致风道的延程距离过长,而且同心圆状或C型或其他弯曲的风道使得高温高湿度水蒸汽在冷凝风道中行进时所受的风阻也增较大,影响换热效率;另一方面,位于风道底部的进风口为不管是传统的类椭圆形状或简单的敞开式结构,高温高湿度水蒸汽从这样的进风口进入风道将产生一个较大的转折,增加了高温高湿度水蒸汽进入风道的阻力,同样将影响换热效率。特别是当在冷凝器位置所在的后筒后壁上还要设置加强筋风道使得深度更加变小的情况下,在这些位置处风的阻力更大。[0008]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换热效率高的冷凝式烘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烘干效率的冷凝式烘干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冷凝式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待烘干物容纳组件和烘干组件,所述烘干组件包括风道和冷凝器,所述风道与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以及所述冷凝器相连通,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包括与所述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与所述冷凝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冷凝器的冷凝风道的进风口包括形成于冷凝器靠近滚筒一侧的壁面底端的扩口,以及连接所述扩口两个末端的一段光滑圆弧,所述的扩口与所述的圆弧的连接处为一圆滑连接,在所述进风口与冷凝风道连接处为曲面连接,使从滚筒中出来的风以比较圆滑的角度进入冷凝风道的进风口。优选地,所述冷凝风道远离滚筒一侧的壁面与冷凝风道底端为曲面连接,使从进风口进来的风的大部分以比较圆滑的角度进入冷凝风道上行段。优选地,所述的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设置在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后筒的后壁和其加强筋高度范围内,或略高于加强筋的高度但与设置在后筒后壁上的驱动装置近后筒侧表面保持足够的距离,所述的冷凝风道在靠近转轴中心一侧避让所述驱动装置的轴承座。优选地,所述的冷凝式烘干装置为洗衣干衣机,所述的烘干装置为筒组件和烘干组件,所述的筒组件包括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所述外筒组件包括后筒,所述筒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为后筒,所述的后筒与所述冷凝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冷凝器包括一进风口,所述冷凝器的进风口包括形成于冷凝器靠近滚筒一侧的壁面底端的扩口,以及连接所述扩口两个末端的一段光滑圆弧。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冷凝风道的进风口中心和出风口中心与风道中心连线的夹角范围在120度至180度之间,使冷凝风道的风道延程距离尽量缩短。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冷凝风道的进风口中心和出风口中心与风道中心连线的夹角范围为150度至180度,使冷凝风道的风道延程距离缩短。更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冷凝风道的进风口中心和出风口中心与风道中心连线的夹角范围为更加接近180度或等于180度,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使进风口和出风口中心和风道中心在一直线上,使冷凝风道的风道延程距离最短,风阻最小,换热效率最高。优选地,所述的冷凝器为单独部品,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与所述冷凝器通过一体加工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进风口事先形成于冷凝器上,或在一体加工过程中形成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上。优选地,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冷凝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冷凝器上,或全部形成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上。优选地,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通过一体加工方式形成所述冷凝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进风口的一部分形成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上,或全部形成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上。优选地,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通过一体加工方式形成所述冷凝器整体结构,所述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进风口在一体加工过程中形成,或在一体加工过程完成后再在进风口所在的位置开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冷凝式烘干装置,其冷凝器的冷凝风道的进风口包括形成于冷凝器靠近滚筒一侧的壁面底端的扩口,以及连接所述扩口两个末端的一段光滑圆弧,所述的扩口与所述的圆弧的连接处为一圆滑连接,在所述进风口与冷凝风道连接处为曲面连接,使从滚筒中出来的风以比较圆滑的角度进入冷凝风道的进风口。一方面,扩口的设置使进风口与烘干作业时产生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内高温高湿度水蒸汽的接触面积增大,可引入更多的高温高湿度水蒸汽,提高了烘干装置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风进入冷凝风道时所受到的阻力以及在进风口内转为上升段时所受的阻力,使冷凝式烘干装置在进行烘干作业时产生的高温湿热的空气更容易排出,提高了烘干装置的烘干效率。特别是当在冷凝器位置所在的后筒后壁上还要设置加强筋使得风道的深度更加变小的情况下,在这些位置处风的阻力更大,该结构对换热能力的改善更佳。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烘干装置的冷凝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烘干装置的冷凝器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冷凝风道的剖视图;图5、图6和图7是现有的冷凝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后筒; 21、后壁;3、驱动轴孔;10、凹部;11、出风口 ; 12、进风口 ;14、扩口 ; 1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烘干装置可具体应用于烘干器皿、纺织用品、食品、药材、木材、建材、纸板等。例如用于烘干器皿的烘干装置,用于烘干纺织用品的烘干装置,用于烘干粮食的烘干装置,用于烘干药材的烘干装置,用于烘干板材的烘干装置等等。当该烘干装置用于烘干器皿时,例如烘干碗和盘子,该烘干装置可以设置在洗碗机上,与洗碗机作为一套设备进行使用。当该烘干装置用于烘干纺织用品时,例如烘干衣物,该烘干装置可以设置在洗衣机上,与洗衣机作为一套设备进行使用。当该烘干装置用于烘干粮食时,该烘干装置可以设置在磨粉机上,与磨粉机作为一套设备进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式烘干装置的技术方案以及效果以洗干一体机为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如下。发明人经过仔细研究,发现现有的冷凝器与洗衣机外筒一体的洗干一体机,其冷凝器进风口由简单的通孔形成,洗干一体机在进行烘干作业时产生的高温高湿度水蒸汽从这样的进风口进入风道时将产生一个较大的转折,增加了高温高湿度水蒸汽进入风道的阻力,将影响洗干一体机的换热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冷凝器风道的进风口进行改进,以提高洗干一体机的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冷凝式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待烘干物容纳组件和烘干组件,所述烘干组件包括风道和冷凝器,所述风道与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以及所述冷凝器相连通,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包括与所述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与所述冷凝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冷凝器的冷凝风道的进风口包括形成于冷凝器靠近滚筒一侧的壁面底端的扩口,以及连接所述扩口两个末端的一段光滑圆弧,所述的扩口与所述的圆弧的连接处为一圆滑连接,在所述进风口与冷凝风道连接处为曲面连接,使从滚筒中出来的风以比较圆滑的角度进入冷凝风道的进风口。优选地,所述冷凝风道远离滚筒一侧的壁面与冷凝风道底端为曲面连接,使从进风口进来的风的大部分以比较圆滑的角度进入冷凝风道上行段。优选地,所述的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设置在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后筒的后壁和其加强筋高度范围内,或略高于加强筋的高度但与设置在后筒后壁上的驱动装置近后筒侧表面保持足够的距离,所述的冷凝风道在靠近转轴中心一侧避让所述驱动装置的轴承座。优选地,所述的冷凝式烘干装置为洗衣干衣机,所述的烘干装置为筒组件和烘干组件,所述的筒组件包括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所述外筒组件包括后筒,所述筒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为后筒,所述的后筒与所述冷凝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冷凝器包括一进风口,所述冷凝器的进风口包括形成于冷凝器靠近滚筒一侧的壁面底端的扩口,以及连接所述扩口两个末端的一段光滑圆弧。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冷凝风道的进风口中心和出风口中心与风道中心连线的夹角范围在120度至180度之间,使冷凝风道的风道延程距离尽量缩短。更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冷凝风道的进风口中心和出风口中心与风道中心连线的夹角范围在150度至180度之间。更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冷凝风道的进风口中心和出风口中心与风道中心连线的夹角为180度,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使进风口和出风中心和风道中心在一直线上,使冷凝风道的风道延程距尚最短,风阻最小,换热效率最闻。优选地,所述的冷凝器为单独部品,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与所述冷凝器通过一体加工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进风口事先形成于冷凝器上,或在一体加工过程中形成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上。优选地,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冷凝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冷凝器上,或全部形成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上。优选地,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通过一体加工方式形成所述冷凝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进风口的一部分形成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上,或全部形成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上。优选地,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通过一体加工方式形成所述冷凝器整体结构,所述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进风口在一体加工过程中形成,或在一体加工过程完成后再在进风口所在的位置开设。[0047]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冷凝式烘干装置,其冷凝器的冷凝风道的进风口包括形成于冷凝器靠近滚筒一侧的壁面底端的扩口,以及连接所述扩口两个末端的一段光滑圆弧,所述的扩口与所述的圆弧的连接处为一圆滑连接,在所述进风口与冷凝风道连接处为曲面连接,使从滚筒中出来的风以比较圆滑的角度进入冷凝风道的进风口。一方面,扩口的设置使进风口与烘干作业时产生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内高温高湿度水蒸汽的接触面积增大,可引入更多的高温高湿度水蒸汽,提高了烘干装置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风进入冷凝风道时所受到的阻力以及在进风口内转为上升段时所受的阻力,使冷凝式烘干装置在进行烘干作业时产生的高温湿热的空气更容易排出,提高了烘干装置的烘干效率。特别是当在冷凝器位置所在的后筒后壁上还要设置加强筋使得风道的深度更加变小的情况下,在这些位置处风的阻力更大,该结构对换热能力的改善更佳。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具体介绍当烘干装置为洗干一体机时的具体结构。该洗干一体机包括待烘干物容纳组件和烘干组件。其中,烘干组件由风机、加热器、风道、冷凝器等组成;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为筒组件,筒组件包括内筒、后筒等。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后筒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冷凝器的至少一部分,即冷凝器与外筒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地,请结合图1至图4所示,该洗干一体机包括后筒2,后筒2的内部后壁21设置有凹部10,凹部10构成了冷凝器冷凝风道的通道,具体使用时,需要在凹部10表面加盖一个盖板(图中未示出)。凹部10在后壁21上延伸,并在外筒2上部形成出风口 11,出风口 11用于将洗干一体机在进行烘干作业时产生的高温高湿度水蒸汽导出,同时,该出风口 11兼作与冷凝器连接的进水口,由冷凝器产生的烘干用冷水从出风口 11进入风道;进一步地,凹部10在后筒2的中下部形成进风口 12,进风口 12用于将洗干一体机在进行烘干作业时产生的高温高湿度水蒸汽导入风道,高温高湿度水蒸汽将沿着风道通过出风口 11排出,同时进风口 12兼作烘干用冷水的出水口,高温高湿度水蒸汽与烘干用冷水在风道中相遇后,高温高湿度水蒸汽受冷凝结成水滴从进风口 12滴落至后筒2,进而从后筒2排出,达到换热烘干的效果。现有的冷凝器与洗衣机外筒一体的洗干一体机,其冷凝器进风口由简单的通孔形成,洗干一体机在进行烘干作业时产生的高温高湿度水蒸汽从这样的进风口进入风道时将产生一个较大的转折,增加了高温高湿度水蒸汽进入风道的阻力,影响洗干一体机的换热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揭示的冷凝式烘干装置,在冷凝风道的进风口 12底端形成扩口 14。如此设置,一方面,进风口 12与高温高湿度水蒸汽的接触面积增大,可引入更多的高温高湿度水蒸汽,提高了烘干装置整体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了风进入冷凝风道时所受到的阻力以及在进风口内转为上升段时所受的阻力,使冷凝式烘干装置在进行烘干作业时产生的高温湿热的空气更容易排出,提高了烘干装置的烘干效率。特别是当在冷凝器位置所在的后筒后壁上还要设置加强筋使得风道的深度更加变小的情况下,在这些位置处风的阻力更大,该结构对换热能力的改善更佳。进一步地,扩口 14的两个末端由一段光滑圆弧连接,从图2可以看出,在进风口 12底端形成呈倒扇形结构。而且,扩口 14的两个末端与连接这两个末端之间的圆弧之间为一圆滑连接。更进一步地,在进风口 12处,凹部10的壁面底端与扩口 14的两个末端之间的圆弧为曲面连接,从图4可以明显看出,进风口 12底端呈滑梯式的圆弧过渡型。如此设置,进入进风口 12的高温高湿度水蒸汽以比较圆滑的角度进入冷凝风道上行段,所受到的阻力较小,高温高湿度水蒸汽的排出更加顺畅,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当烘干用冷水从兼作出水口的进风口 12流入后筒2,由于受到曲面的缓和过渡,可更为柔和地滴入后筒2,以防止水滴飞溅而再次沾湿衣物,影响了烘干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设置在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后筒2的后壁21和其加强筋15高度范围内,或略高于加强筋15的高度但与设置在后筒2的后壁21上的驱动装置近后筒2侧表面保持足够的距离,冷凝风道在靠近转轴中心一侧避让驱动装置的轴承座。即,凹部10绕着驱动轴孔设置于后壁21。为了避免由凹部10形成的风道为避开位于后壁21中心的驱动轴孔3而弯曲成同心圆状,导致高温高湿度水蒸汽在弯曲的同心圆状的风道内流通时所受的来自风道内壁的阻力较大,影响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将冷凝器冷凝风道的进风口 12中心和出风口 11中心与风道中心连线的夹角范围在120度至180度之间,可使得冷凝器冷凝风道进风口 12与出风口 11的风道延程距离缩短,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实际使用时,在保证冷凝风道尽量避让驱动轴孔3的前提下,使进风口 12中心和出风口 11中心与风道中心连线的夹角尽量趋于180度,即使冷凝风道趋于直线状;更优选地,冷凝器冷凝风道的进风口12中心和出风口 11中心与风道中心连线的夹角范围为180度,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使进风口 12和出风口 11中心和风道中心在一直线上。众所周知,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最短,以此可最大限度地缩短冷凝风道的长度,使得冷凝器冷凝风道进风口 12与出风口 11的风道延程距离缩短,提高换热效率。此外,进风口 12竖直向下,如此设置,不但能防止毛线堵塞,而且可有效降低水蒸汽排出阻力,以及烘干用冷水流入所受到的阻力。特别地,当由凹部10与盖子形成的风道的横截面的面积、高温高湿度水蒸汽从进风口 12进入风道的风量及流速、烘干用冷水从出风口 11排入风道内的容量,这三者的数值达到一定范围内时,从底部向上吹的高温高湿度水蒸汽遇到从上往下流的烘干用冷水,烘干用冷水将被高温高湿度水蒸汽吹散在风道内形成水封现象,由此,烘干用冷水与高温高湿度水蒸汽的接触面积增大,不但有效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可有效防止烘干过程中织物的毛线被高温高湿度水蒸汽卷起带入风道中产生的堵塞情况。实验表明,当风量控制在5(Tl00CMH、进风口 12处的截面积控制在2000mm2时,较容易形成水封效果,增加换热效率。如果风量过大,虽能形成水封,但是过大的风会把进风口 12处的水吹散,把水带入洗衣机内筒中,被衣服吸收,导致烘干效率下降;如果风量过小,则不能形成水封。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冷凝式烘干装置,其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与冷凝器通过一体加工方式形成的一体式结构,此处一体加工方式的实现方式包括1.冷凝器为单独部品,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与冷凝器通过一体加工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进风口 12事先形成于冷凝器上,或在一体加工过程中形成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上。[0058]2.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冷凝器的至少一部分,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进风口 12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冷凝器上,或全部形成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上。3.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通过一体加工方式形成冷凝器的至少一部分,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进风口 12的一部分形成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上,或全部形成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上。4.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通过一体加工方式形成冷凝器整体结构,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进风口 12在一体加工过程中形成,或在一体加工过程完成后再在进风口 12所在的位置开设。综上,洗干一体机在运行烘干程序时,由于风机的作用,后筒2内的气体会在筒和烘干组件内循环。后筒2内的高温高湿水蒸气从进风口 12进入风道中,来自洗衣机进水电磁阀的烘干用冷水从位于冷凝器上部的出风口 11进入风道后,会沿着风道的壁面往下流,这时风道中的高温高湿度水蒸汽会与烘干用冷水在冷凝风道中发生热交换,部分水蒸汽会冷凝成水珠然后从后筒2排走,剩下水蒸气从出风口 11进入到风机中,经过加热器加热后,进入风道,经过门封,进入到洗衣机的筒中,如此循环往复。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烘干装置的冷凝器风道具有以下优点1.进风口 12处扩口 14的设置,使进风口 12与高温高湿度水蒸汽的接触面积增大,可引入更多的高温高湿度水蒸汽至冷凝风道内,提高了烘干装置整体的换热效率;2.扩口 14两个末端的光滑圆弧、圆弧与凹部10的曲面连接、圆弧与扩口 14两个末端之间的圆滑连接,可使烘干装置在进行烘干作业的时候,从进风口 12进入的高温高湿度水蒸汽由于曲面连接部件14的缓和过渡,在进风口 12内转为上升段时所受的阻力较小;3.冷凝器冷凝风道的进风口 12中心和出风口 11中心与风道中心连线的夹角趋于180度,使得冷凝风道延程距离较短,不但可减少水蒸汽在风道中的行程,而且水蒸汽在排出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较小,提高了换热效率;4.进风口 12竖直向下,不但能防止毛线堵塞,而且可有效降低水蒸汽遇冷后变成水滴后排出的阻力,以及烘干用冷水流入所受到的阻力。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冷凝式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待烘干物容纳组件和烘干组件,所述烘干组件包括风道和冷凝器,所述风道与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以及所述冷凝器相连通,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包括与所述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与所述冷凝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冷凝器的冷凝风道的进风口包括形成于冷凝器靠近滚筒一侧的壁面底端的扩口,以及连接所述扩口两个末端的一段光滑圆弧,所述的扩口与所述的圆弧的连接处为一圆滑连接, 在所述进风口与冷凝风道连接处为曲面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风道远离滚筒一侧的壁面与冷凝风道底端为曲面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设置在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后筒的后壁和其加强筋高度范围内,或略高于加强筋的高度但与设置在后筒后壁上的驱动装置近后筒侧表面保持足够的距离,所述的冷凝风道在靠近转轴中心一侧避让所述驱动装置的轴承座。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冷凝式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式烘干装置为洗衣干衣机,所述的烘干装置为筒组件和烘干组件,所述的筒组件包括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所述外筒组件包括后筒,所述筒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为后筒,所述的后筒与所述冷凝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冷凝器包括一进风口,所述冷凝器的进风口包括形成于冷凝器靠近滚筒一侧的壁面底端的扩口,以及连接所述扩口两个末端的一段光滑圆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冷凝风道的进风口中心和出风口中心与风道中心连线的夹角范围在120度至180度之间,使冷凝风道的风道延程距离尽量缩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凝式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冷凝风道的进风口中心和出风口中心与风道中心连线的夹角范围为150度至180度,使冷凝风道的风道延程距离缩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为单独部品,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与所述冷凝器通过一体加工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进风口事先形成于冷凝器上,或在一体加工过程中形成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冷凝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冷凝器上,或全部形成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凝式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通过一体加工方式形成所述冷凝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进风口的一部分形成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上,或全部形成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凝式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烘干物容纳组件的与冷凝器相接的可拆卸的最小单元部品通过一体加工方式形成所述冷凝器整体结构,所述冷凝器的冷凝风道进风口在一体加工过程中形成,或在一体加工过程完成后再在进风口所在的位 置开设。
专利摘要一种冷凝式烘干装置,其冷凝器的冷凝风道的进风口包括形成于冷凝器靠近滚筒一侧的壁面底端的扩口,以及连接所述扩口两个末端的一段光滑圆弧,所述的扩口与所述的圆弧的连接处为一圆滑连接,在所述进风口与冷凝风道连接处为曲面连接,使进入进风口的风以比较圆滑的角度进入冷凝风道,从而有效降低了风进入冷凝风道时所受到的阻力,使冷凝式烘干装置在进行烘干作业时产生的高温湿热的空气更容易排出,提高了烘干装置的烘干效率;另一方面,扩口的设置使进风口与烘干作业时产生于待烘干物容纳组件内高温高湿度水蒸汽的接触面积增大,可引入更多的高温高湿度水蒸汽,更进一步地提高了烘干装置的换热效率。
文档编号D06F58/02GK202865651SQ20122052338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
发明者王嘉 申请人: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