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以及缝纫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以及缝纫机,该方法在双线锁缝的通常缝制结束后,利用线保持部件,至少将位于所述弯针的进入侧的针的针线线环捕捉且保持,使该针下降到被保持的针线线环中,利用该针保持的针线使所述针线线环自联,在所述线保持部件对所述针线线环捕捉时,该针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所述针板的下表面突出,下降到所述弯针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所述线保持部件对所述弯针所捕捉的所述针线线环的相对于所述弯针的上游部分进行捕捉。能够防止跳线的现象以及针线线环被切断的现象,避免防止绽线动作后的针线线环变大,使驱动装置小型化。
【专利说明】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以及缝纫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在使用双线锁缝缝纫机、平缝缝纫机等缝纫机利用针线和弯针形成的双线锁缝的线迹中防止在缝纫终端部分的线迹发生绽线的绽线防止方法以及实施该绽线防止方法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0002]双线锁缝的线迹通过将保持针线上下动的多根针在针板之下形成的针线线环由在上述针的排列方向上进入的弯针捕捉,利用所述弯针保持的弯针线使上述针线互联,而形成于在上述针板之上进行送料移动的缝料上。
[0003]但是,这样的双线锁缝的线迹具有最终的线迹解开的话线迹整体都容易解开的缺点,因此已知有实施防止最终的线迹发生绽线的技术。
[0004]作为用于防止双线锁缝的缝纫终端部分的线迹发生绽线的现有技术,提出了以下的方法:在通常缝制结束时使弯针处于进入状态,挂线勾靠近弯针,将所述弯针捕捉的多个针线线环中的、包含位于所述弯针的进入侧的针线线环的至少一个针线线环的相对于弯针的下游部分捕捉并在上述弯针的后侧保持,使下降的针通过被保持的针线线环,用所述针保持的针线使上述针线线环自联。(参考专利文献I)
[0005]专利文献1:中国发明专利CN102191632A公布文本
[0006]但是,该专利文献I中提出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装置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如图12所示,当挂线勾131靠近弯针101,对弯针101所保持的针线线环进行捕捉时,针102位于放置在针板P’的缝料S’的上方。所以,当挂线勾131使该针线线环从捕捉位置向保持位置移动时,该针线线环的整体都可能向保持位置即向弯针的进入侧方向移动,从而当针102落下进行缝制时,就会发生针102不穿过针线线环而发生跳线的情况。
[0007]此外,如图12、13所示,针线106从未图示的线供给源贯通设置在针102的尖端附近的孔,从上向下贯通缝料S’,缝料S’的下方形成针线线环,在形成针线线环的部分,针线106从缝料S’的下方通过弯针101的前侧,绕过弯针101的外周,从弯针101的后侧到达缝料S’,成为缝料s’上的线迹。
[0008]即从针线106的供给源到达线迹的针线的供给路径中,针线线环的从缝料S’到弯针前侧的部分为针线线环的相对于弯针的上游部分106c,针线线环的从弯针后侧到缝料S’的部分为针线线环的相对于弯针的下游部分106d。
[0009]挂线勾131将针线线环的相对于弯针101的下游部分捕捉,并在上述弯针101的后侧保持。由于针102从弯针101的后方通过被保持的针线线环106a,所以挂线勾131在对针线线环106a保持时,必须要避开下降的针102(图13中虚线表示的针102的尖端)。因此,挂线勾131从捕捉位置(图13中虚线表示的挂线勾131的位置)移动到保持位置(图13中实线表示的挂线勾131的位置)的移动距离SI变长,从而导致了被挂线勾131拉出的针线106的线量变多。因此,如图16所示,使绽线防止动作所形成的针线线环106a变大。
[0010]绽线防止是指,通过针线的端部106b穿过被捕捉的针线线环106内,针线的端部106b被针线线环106a所收紧,针线的端部106b不从针线线环106a脱出,而产生的效果。
[0011]但是,如上所述,针线线环106a较大的话,针线线环106a不能收紧针线的端部106b,因此,通过线环的针线6容易脱出,丧失了绽线防止效果。
[0012]此外,挂线勾131的移动距离SI变长,因此导致驱动挂线勾131的结构本身变大,缝纫机整体成为大型化,由此具有缝制时难以操作缝制物等的不良影响。
[0013]此外,如图13所示,挂线勾131将针线线环相对于弯针101的下游部分即已形成线迹侧的部分捕捉并在上述弯针101的后侧保持,所以容易将已形成为被缝制了的通常缝制部分的线迹的线从缝料s’中拉出,导致线迹的形状歪斜,影响外观,缝制物的品质价格下降。
[0014]并且,被挂线勾131拉动到保持位置的针线线环还会与弯针101之间产生摩擦,会发生针线线环被切断的情况,必须再次重新进行缝制作业,或者使缝制品的品质下降。
[0015]并且,利用挂线勾131而移动的针线线环整体相对于针向弯针101的进入方向移动,因此会发生针线与弯针线不缠绕而跳线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16]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在进行绽线防止动作时,能够防止跳线的现象以及针线线环被切断的现象,避免绽线防止动作后的针线线环变大,使驱动装置小型化。
[0017]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在进行绽线防止动作时,能够防止跳线的现象以及针线线环被切断的现象,避免绽线防止动作后的针线线环变大,使驱动装置小型化。
[001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I为,一种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双线锁缝通过将保持针线上下动的多根针分别在针板之下形成的多个针线线环由在所述多根针的排列方向上进入的弯针捕捉,利用所述弯针保持的弯针线使多个所述针线分别互联,而形成于在所述针板之上进行送料移动的缝料上,在所述双线锁缝的通常缝制结束后,利用在与所述多根针的上下移动方向交叉的平面内至少相对于所述多根针中的位于所述弯针的进入侧的针进行接近动作以及离开动作的线保持部件,至少将所述多个针线线环中的位于所述弯针的进入侧的针的针线线环捕捉且保持,使该针下降到被保持的针线线环中,利用该针保持的针线使所述针线线环自联,在所述线保持部件对所述针线线环捕捉时,该针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所述针板的下表面突出,下降到所述弯针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所述线保持部件对所述弯针所捕捉的所述针线线环的相对于所述弯针的上游部分进行捕捉。
[0019]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为,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在所述线保持部件对所述针线线环捕捉时,所述针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所述弯针的上表面起,下降到所述弯针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
[002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为,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所述线保持部件保持所述针线线环的位置为所述弯针的前侧。
[002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为,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当所述线保持部件从捕捉所述针线线环的位置移动到保持所述针线线环的位置时,缝制时使对所述针的所述针线施加负荷的张力负荷装置解除对所述针的针线的负荷。
[002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为,一种缝纫机,双线锁缝通过将保持针线上下动的多根针分别在针板之下形成的多个针线线环由在所述多根针的排列方向上进入的弯针捕捉,利用所述弯针保持的弯针线使多个所述针线分别互联,而形成于在所述针板之上进行送料移动的缝料上,在所述双线锁缝的通常缝制结束后,利用在与所述多根针的上下移动方向交叉的平面内至少相对于所述多根针中的位于所述弯针的进入侧的针进行接近动作以及离开动作的线保持部件,至少将所述多个针线线环中的位于所述弯针的进入侧的针的针线线环捕捉且保持,使该针下降到被保持的针线线环中,利用该针保持的针线使所述针线线环自联,在所述线保持部件对所述针线线环捕捉时,该针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所述针板的下表面突出,下降到所述弯针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所述线保持部件对所述弯针所捕捉的所述针线线环的相对于所述弯针的上游部分进行捕捉。
[002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为,如技术方案5所述的缝纫机,在所述线保持部件对所述针线线环捕捉时,所述针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所述弯针的上表面起,下降到所述弯针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
[002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为,如技术方案5所述的缝纫机,所述线保持部件保持所述针线线环的位置为所述弯针的前侧。
[002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为,如技术方案5所述的缝纫机,当所述线保持部件从捕捉所述针线线环的位置移动到保持所述针线线环的位置时,缝制时使对所述针的所述针线施加负荷的张力负荷装置解除对所述针的针线的负荷。
[0026]由此在本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缝纫机中,在进行防止绽线动作时,能够防止跳线的现象以及针线线环被切断的现象,避免防止绽线动作后的针线线环变大,使驱动装置小型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绽线防止结构的正面图。
[0028]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绽线防止结构的平面图。
[0029]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绽线防止结构的平面图。
[0030]图4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绽线防止结构的平面图。
[0031]图5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绽线防止结构的平面图。
[0032]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的动作的说明图。
[0033]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的动作的说明图。
[0034]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的动作的说明图。
[0035]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的动作的说明图。
[0036]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的动作的说明图。
[0037]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绽线防止控制的时序图。
[0038]图12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的问题点的示意图。
[0039]图1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的问题点的示意图。
[0040]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的效果的示意图。
[0041]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的效果的示意图。
[0042]图16是表示防止绽线动作后、现有技术的针线线环大小的示意图。
[0043]图17是表示防止绽线动作后、本发明的针线线环大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4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
[0045]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本质部分,以下的说明是:捕捉、保持弯针所捕捉的多个的针线线环中的、位于弯针的进入侧的一个针线线环,下降的针通过保持的针线线环中的实施形态的内容。
[0046]在本发明中,针进行上下动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针从针板远离的方向作为上侧。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内,缝料在送料机构的作用下移动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缝料被送料的方向作为后侧,相反侧作为前侧。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这两个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
[0047]并且,弯针是指与针线线环卡合而对针线线环进行捕捉的部位。
[0048]弯针的进入侧是指弯针的往复移动中的向弯针顶端部指向的方向的一侧,在本发明中为弯针的往复移动中的左侧。
[0049]如图1-10所示,缝纫机具有弯针1、作为多根针的两根针2、2。弯针I为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具有上表面Ia以及下表面lb。
[0050]针2、2通过针驱动机构的动作上升以及下降,针线6、6穿过针2、2的设置在尖端附近的孔而被针2、2保持。图2-4中的A、A表示针2、2的尖端的位置。针2、2沿左右方向排列。因此,如图1-10中记载的那样,多根针的针2、2中的位于弯针I的进入侧的针是指左侧的针2,多个针线线环中的位于弯针I的进入侧的针的针线线环是指左侧的针线线环。
[0051]弯针I通过弯针驱动机构的动作在针2、2的排列方向上进行进入(左近)退却(右退)的动作。当弯针I移动到进入位置时,弯针I的尖端超过落针位置A、A而向左延伸,当弯针I移动到右退位置时,弯针I的尖端位于从落针位置A、A的右方离开的位置。
[0052]缝纟刃机通过针2、2的上升和下降动作以及弯针I的进入、退却的动作对针板P (如图14、15所示)上的缝料S (如图14、15所示)进行缝制。缝料S在针板P上被压脚按压,通过缝纫机机座的内部设置的送料机构的动作,向后方进行送料移动。
[0053]针杆驱动机构、弯针驱动机构和送料机构是通过来自缝纫机主轴的传动彼此同步,采用公知的结构,在此省略详细说明。针2、2分别保持针线6、6,在缝料S几乎停止了送料移动的期间,贯穿所述缝料S到达针板P下方,然后上升拔出到缝料S的上方。弯针I保持通过在其尖端附近设置的孔的弯针线7,与针2、2的上升开始一致地左进,捕捉在针板P下形成的针线6、6的针线线环。
[0054]针线线环包括:从缝料S到弯针前侧的相对于弯针I的上游部分6c,以及从弯针后侧到缝料s’的相对于弯针I的下游部分6d。
[0055]缝料S在针2、2从缝料S向上方拔出的状态下进行送料移动。针2、2贯穿送料移动后的缝料S而下降,捕捉右退中的弯针I保持的弯针线7的线环。缝纫机重复以上的动作,进行在缝料S上形成双线锁缝的线迹的通常缝制。
[0056]缝纟刃机还包括线保持机构3。线保持机构3具有线保持部件31即挂线钩31。挂线钩31位于弯针I的上方。挂线钩31的一端部形成有与针线线环卡合而捕捉针线线环、并保持的钩状的卡合部31a。挂线钩31的靠近另一端部处形成有支轴31b,挂线钩31能够以该支轴31b为中心进行转动,在与针2、2的上下移动方向交叉的平面内相对于位于弯针I的进入侧的针2进行靠近和离开动作。挂线钩31的另一端部通过第I连杆32与第2连杆33连接。第2连杆33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支轴33b,第2连杆33能够以该支轴33b为中心进行转动。第2连杆33通过第3连杆34、移动块35与挂线钩气缸36连接。移动块35固定在挂线钩气缸36的活塞顶端部,随着活塞的进入、退后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移动块35上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35a。
[0057]线保持机构3还具有制动件37。制动件37形成为L字形,一端部形成有具有钩状部37d以及倾斜面部37e的头部37a,另一端部形成有被推压部37b,可绕中央的制动轴37c为中心转动。制动件37始终受到未图示的弹簧向逆时针方向的施力,制动件37的头部37a被向前侧施力。活塞顶端与该被推压部37b相对地设置有制动机气缸38。
[0058]图2表示的是挂线钩31处于待机位置的状态。此时,挂线钩气缸36的柱塞处于最向外(左侧)进入的状态,推动移动块35、第3连杆34移动到最左方的位置。随着第3连杆34移动到最左方的位置,第2连杆33绕其支轴33b顺时针方向转动到最大,第I连杆32移动到最右方的位置。随着第I连杆32移动到最右方的位置,挂线钩31绕其支轴31b顺时针方向转动到最大。由此,挂线钩31的卡合部31a处于在左侧离开位于弯针I的进入侧的针的最远的位置。
[0059]同时,制动件气缸38的柱塞位于后退位置(右侧),不向外突出,不对制动件37的被推压部37b进行推压。制动件37的头部37a的斜面部37e在弹簧的作用下与移动块35的突出部35a抵接。
[0060]图3表示的是挂线钩31处于进入位置的状态。当挂线钩31要从待机位置移动到进入位置时,挂线钩气缸36的柱塞位于后退位置(右侧),拉动移动块35、第3连杆34向右移动。随着第3连杆34向右的移动,第2连杆33绕其支轴33b逆时针方向转动,第I连杆32向左移动。随着第I连杆32向左的移动,挂线钩31绕其支轴31b逆时针方向转动,挂线钩31的卡合部31a进入到进入位置,卡合部31a位于针2、2内的位于弯针I的进入侧(左侦D的针2的右侧。
[0061]问时,制动件气缸38的柱塞似于后退似直(左侧),不对制动件37的被推压部37b进行推压。移动块35的突出部35a随着移动块35的移动向右侧移动,移动块35的突出部35a推压制动件37的头部37a,由此制动件37对抗弹簧的施力以制动轴37c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转动,移动块35的突出部35a越过制动件37的头部37a,位于头部37a的右侧。
[0062]图4表示的是挂线钩31处于捕捉位置的状态。当挂线钩31要从进入位置移动到捕捉位置时,挂线钩气缸36的柱塞向外侧(左侧)进入,推动移动块35、第3连杆34向左移动。
[0063]随着第3连杆34向左的移动,第2连杆33绕其支轴33b顺时针方向转动,第I连杆32向右移动。随着第I连杆32向右的移动,挂线钩31绕其支轴31b顺时针方向转动,挂线钩31的卡合部31a从进入位置向左侧移动到捕捉位置,对位于弯针I的进入侧(左侧)的针2的针线线环的相对于弯针I的上游部分6c进行捕捉,挂线钩31的卡合部31a处于位于弯针I的进入侧(左侧)的针2的前侧。
[0064]问时,制动件气缸38的柱塞似于后退似直(右侧),不对制动件37的被推压部37b进行推压。移动块35的突出部35a随着移动块35的移动向左侧移动,位于头部37a的钩状部37d的右侧。[0065]图5表示的是挂线钩31处于保持位置的状态。当挂线钩31要从捕捉位置移动到保持位置时,挂线钩气缸36的柱塞进一步向外(左侧)进入,推动移动块35、第3连杆34向
左移动。
[0066]同时,制动件气缸38的柱塞位于后退位置(右侧),不对制动件37的被推压部37b进行推压。在弹簧的施力下向前方的头部37a的钩状部37d与向左侧移动的移动块35的突出部35a卡合,由此移动块35、第3连杆34向左的移动在未到达最左方的中途的位置停止。
[0067]随着第3连杆34向左的移动,第2连杆33绕其支轴33b顺时针方向转动,第I连杆32向右移动。随着第I连杆32向右的移动,挂线钩31绕其支轴31b顺时针方向转动,挂线钩31的卡合部31a处于位于弯针I的进入侧的针2的左前侧且位于弯针I的前侧。
[0068]当挂线钩31要从保持位置返回到待机位置时,制动件气缸38的柱塞向外(左侧)进入,对制动件37的被推压部37b进行推压,制动件37向顺时间方向转动。由此,制动件37的头部37a上设置的钩状部37d和移动块35的突出部35a的卡合被脱开,挂线钩气缸36的柱塞进一步向外(左侧)进入,推动移动块35、第3连杆34向左移动。随着第3连杆34向左的移动,第2连杆33绕其支轴33b顺时针方向转动,第I连杆32向右移动。随着第I连杆32向右的移动,挂线钩31绕其支轴3Ib顺时针方向转动,挂线钩31的卡合部31a从保持位置向左侧移动到待机位置。
[0069]缝纫机还包括对针2、2的针线6、6施加负荷的张力负荷装置,张力负荷装置具有针线松缓气缸,该气缸可以解除张力负荷装置对针线6、6施加的负荷,使针线6、6变得松缓;以及对缝料S的送料进行减缓的送料减缓机构。
[0070]张力负荷装置和送料减缓机构利用了公知技术,在此省略了详细的说明。
[0071]参照图6-11,对绽线防止方法的动作进行说明。缝纫机通过控制器对绽线防止方法的以下动作进行控制,控制器采用公知技术,在此省略说明。
[0072]如图11所示,在SI时刻,使用缝纫机的缝制作业人员停止用于缝纫机驱动的踏板的踏入操作,踏板移动到中立位置,结束缝料的通常缝制。在踏板移动到中立位置后,在S2时刻控制器停止缝纫机电动机的运转,使针2、2在上死点附近停止,处于在由两根线6、6和弯针线7形成双线锁缝的线迹的缝料S的上方拔出的状态,弯针I在缝料S的下侧左进,处于捕捉了针线6、6分别形成的两个针线线环的状态。
[0073]当上述踏板被再次执行踏入操作时,复原为通常缝制动作。缝制作业人员通过对踏板再次执行踏入操作,能够继续进行通常缝制。
[0074]在S3时刻,缝制作业人员对踏板进行踏回操作,开始绽线防止动作。
[0075]缝制作业人员执行踏回操作后,控制器启动送料减缓机构,使对缝料S的送料量减少。然后,在S4时刻,控制器启动缝纫机电动机,使针2、2下降,在S5时刻停止。此时,如图6所示,针2、2下降到,该针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针板P的下表面突出,下降到弯针I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更为理想的是,如图14所示,针2、2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弯针I的上表面起,下降到弯针I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的中途。挂线勾31位于待机位置。
[0076]在S6时刻,控制器使挂线勾气缸38的柱塞向后退位置(左侧)移动。挂线勾31在挂线勾气缸38的驱动下,向位于弯针I的进入侧的针2靠近地进入到进入位置。此时,如图7所示,针2、2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针板P的下表面突出,下降到弯针I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更为理想的是,如图14所示,针2、2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弯针I的上表面起,下降到弯针I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的中途。挂线勾31的卡合部31a处于位于弯针I的进入侧的针2的右侧。
[0077]之后,在S7时刻,通过控制器使针线松缓气缸动作,解除张力负荷装置对供给到针2、2的针线6、6施加的负荷。由此,挂线钩31将针线线环向左侧拉动时,从针线供给路径的上游顺畅地供给针线,由此能减少施加在线上的负荷,防止线的切断等。
[0078]在S8时刻,控制器使挂线勾气缸38的柱塞向外(左侧)进入。挂线勾31在挂线勾气缸38的作用下,向左侧移动,移动到捕捉位置。此时,如图8所示,针2、2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针板P的下表面突出,下降到弯针I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更为理想的是,如图14所示,针2、2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弯针I的上表面起,下降到弯针I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的中途。挂线勾31的卡合部31a位于左侧的针2的前方,且捕捉到弯针I所保持的位于弯针I的进入侧的针的针线线环的相对于弯针I的上游部分。
[0079]挂线勾气缸38的柱塞进一步向外突出。挂线勾31在挂线勾气缸38的作用下,保持着左侧针线线环向左侧移动,移动到保持位置。此时,如图9所示,针2、2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弯针I的上表面起,下降到弯针I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
[0080]更为理想的是,如图14所示,针2、2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弯针I的上表面起,下降到弯针I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的中途。在该状态下,针2、2的尖端位于弯针I的上表面的下方,所以挂线钩31使针线线环移动到保持位置时,针线线环的相对于弯针I的上游部分被可靠地被针2挂住,针线线环整体不向弯针I的进入方向(左侧)移动的情况会变得更为可靠。
[0081]挂线勾31的卡合部31a位于弯针I的前侧且位于左侧的针2的左前侧。S卩,针线线环由挂线钩31的卡合部31a而保持在弯针I的前侧。
[0082]之后,在S9时刻,控制器使针线松缓气缸动作,张力负荷装置将负荷施加到供给到针2、2的针线6、6上。
[0083]之后,在SlO时刻,控制器启动缝纫机电动机,使针2、2下降到下死点后再上升到上死点后停止。其中途针2、2到达下死点时即在Sll时刻,控制器使制动件气缸38的柱塞突出,使制动件37解除对移动块35的制动。由此,挂线勾31向左侧移动,移动到待机位置。这过程中,针线线环从线保持部件的保持中释放出来。此时,如图10所示,挂线勾31的卡合部31a在左侧远离位于弯针I的进入侧的位置的针2。位于弯针I的进入侧的针2从弯针I的后方通过弯针I所保持的位于弯针I的进入侧的针线线环。利用该针2保持的针线6使左侧的针线线环自联,之后,挑线杆上拉针线,收紧针线线圈。
[0084]在S12时刻,制动件气缸38的活塞移动到后退位置(左侧)。
[0085]在S13时刻,控制器将缝纫机停止成针2、2位于上死点后,在S14时刻,控制器使切线机构开始切线,将针线6、6、弯针线7切断。
[0086]在S15时刻,控制器使送料减缓机构动作,回到减少缝料S的送料量之前的量,停止切线机构的动作,从而防止绽线动作结束。
[0087]以下,参照附图7、图8、图14、图15、图17,对本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缝纫机的效果进行说明。[0088]如图7、图8、图14、15所示,在挂线勾31对左侧的针线线环捕捉时,针2、2的尖端处于从针板P的下表面突出的状态,所以当挂线勾31从捕捉位置移动保持位置,拉动左侧的针线线环向左侧移动时,左侧的针线线环的上部针线向左侧的移动被左侧的针2所阻挡,仅仅左侧的针线线环的位于针之前的部分到位于弯针后侧的线随着挂线勾31向左侧移动。所以,不会发生针线线环的整体都向弯针的进入方向、也就是保持位置即左侧移动的现象,从而当针2、2落下进行缝制时,左侧的针2能顺利穿过左侧的针线线环。
[0089]另外,针2、2的尖端处于下降到弯针I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即针2、2的尖端不从弯针I的下表面突出的状态,所以当挂线勾31从捕捉位置移动保持位置,拉动左侧的针线线环向左侧移动时,左侧的针线线环的下部针线向左侧的移动不会被左侧的针2所阻挡,左侧的针线线环的下部随着挂线勾31向左侧移动。所以,不会发生针线线环的整体都不向保持位置即左侧移动的现象,从而当针2、2落下进行缝制时,左侧的针2能顺利穿过针线线环。
[0090]更理想的是,针2、2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弯针I的上表面起,下降到所述弯针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的中途。在该状态下针2、2的尖端位于弯针I的上表面的下方,所以挂线勾31使针线线环移动到保持位置时,针线线环的相对于弯针I的上游部分可靠地被针2挂住,针线线环全体不向弯针I的进入方向(左侧)移动的情况更为可靠。
[0091]挂线勾31将左侧的针线线环的相对于弯针的上游部分捕捉,移动到弯针I的前侧的保持位置。能够将挂线勾31配置在弯针I的前侧,所以挂线勾31在对针线线环保持时,基本上不需要避开下降的左侧的针2 (图15中虚线表示的针2的尖端)。因此,挂线勾31从捕捉位置(图15中虚线表示的挂线勾31的位置)移动到保持位置(图15中实线表示的挂线勾31的位置)的移动距离S2较短,从而导致了被挂线勾31拉出的针线的线量变少。因此,如图17所示,使防绽线动作后的针线线环6a变小,针线线环6a可靠地被收紧从而穿过针线线环中的针线6b难以脱落。
[0092]此外,挂线勾31将针线线环的相对于弯针I的上游部分捕捉,所以不会影响已经缝制的通常缝制部分的线迹的形状,从而被拉动的针线线环也不会与弯针I之间产生摩擦而发生针线线环被切断的情况。
[0093]上面,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形态。关于具体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的改变,也可以对上述的实施形态进行任意地组合。
[0094]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利用挂线勾气缸、制动件气缸对挂线勾和制动件进行驱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对螺线管进行励磁或者消磁,来对挂线勾和制动件进行驱动。
[0095]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利用两根针线和弯针线形成双线锁缝的线迹,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缝纫机也可以适用于三根以上的针线和弯针线形成的双线锁缝的线迹。
[0096]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挂线勾对位于弯针的进入侧的一个针线线环进行捕捉、保持,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挂线勾也可以对包含位于弯针的进入侧的针线线环的多个针线线环进行捕捉、保持。
【权利要求】
1.一种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双线锁缝通过将保持针线上下动的多根针分别在针板之下形成的多个针线线环由在所述多根针的排列方向上进入的弯针捕捉,利用所述弯针保持的弯针线使多个所述针线分别互联,而形成于在所述针板之上进行送料移动的缝料上, 在所述双线锁缝的通常缝制结束后,利用在与所述多根针的上下移动方向交叉的平面内至少相对于所述多根针中的位于所述弯针的进入侧的针进行接近动作以及离开动作的线保持部件,至少将所述多个针线线环中的位于所述弯针的进入侧的针的针线线环捕捉且保持,使该针下降到被保持的针线线环中,利用该针保持的针线使所述针线线环自联, 该绽线防止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保持部件对所述针线线环捕捉时,该针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所述针板的下表面突出,下降到所述弯针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 所述线保持部件对所述弯针所捕捉的所述针线线环的相对于所述弯针的上游部分进行捕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保持部件对所述针线线环捕捉时,所述针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所述弯针的上表面起,下降到所述弯针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保持部件保持所述针线线环的位置为所述弯针的前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线保持部件从捕捉所述针线线环的位置移动到保持所述针线线环的位置时,缝制时使对所述针的所述针线施加负荷的张力负荷装置解除对所述针的针线的负荷。
5.一种缝纫机,双线锁缝通过将保持针线上下动的多根针分别在针板之下形成的多个针线线环由在所述多根针的排列方向上进入的弯针捕捉,利用所述弯针保持的弯针线使多个所述针线分别互联,而形成于在所述针板之上进行送料移动的缝料上, 在所述双线锁缝的通常缝制结束后,利用在与所述多根针的上下移动方向交叉的平面内至少相对于所述多根针中的位于所述弯针的进入侧的针进行接近动作以及离开动作的线保持部件,至少将所述多个针线线环中的位于所述弯针的进入侧的针的针线线环捕捉且保持,使该针下降到被保持的针线线环中,利用该针保持的针线使所述针线线环自联, 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保持部件对所述针线线环捕捉时,该针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所述针板的下表面突出,下降到所述弯针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 所述线保持部件对所述弯针所捕捉的所述针线线环的相对于所述弯针的上游部分进行捕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保持部件对所述针线线环捕捉时,所述针的尖端处于如下的状态:位于从所述弯针的上表面起,下降到所述弯针的下表面为止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保持部件保持所述针线线环的位置为所述弯针的前侧。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线保持部件从捕捉所述针线线环的位置移动到保持所述针线线环的位置时,缝制时使对所述针的所述针线施加负荷的张力负荷装置解除对 所述针的针线的负荷。
【文档编号】D05B61/00GK103924391SQ201310014826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5日
【发明者】佐藤邦彰 申请人:重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