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选择性地使用两根针棒而进行缝制的缝纫机的针棒机构。
背景技术:
在具有能够选择性地停止一对针棒的上下移动的单针停止功能的双针缝纫机的针棒机构中,具有:一对针棒,它们形成有第一、第二卡合孔;针棒支撑体,其将一对针棒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独立地支撑;针棒上下移动机构,其使用独立地保持一对针棒的针棒抱持部而使各针棒上下移动;离合器机构,其对相对于针棒抱持部的保持状态和放开状态进行切换;以及落下防止机构,其使相对于针棒抱持部成为放开状态的针棒在上方等待位置进行等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3是现有的离合器机构100将左侧的针棒101从放开状态向保持状态切换时的正视图,图14是现有的离合器机构100将右侧的针棒101从保持状态向放开状态切换时的正视图,图15是处于放开状态的现有的离合器机构100的侧视图,图16是从放开状态切换为保持状态的现有的离合器机构100的侧视图,图17是处于保持状态的现有的离合器机构100的侧视图,图18是从保持状态切换为放开状态的现有的离合器机构100的侧视图。在图中,“u”表示上,“d”表示下,“l”表示左,“r”表示右,“f”表示前,“b”表示后。
现有的离合器机构具有:离合器杆102、针棒离合器103及针棒离合器止动器104,它们与左右的针棒101分别独立地相对应而设置;释放销105;以及滑动件106。
未图示的针棒抱持部由缝纫机电动机赋予上下移动。
针棒离合器103能够向前后移动地被支撑,如果后退,则后端部与形成于针棒101的嵌合孔101a嵌合(参照图16、图17)。在针棒101中内置有未图示的杠杆部件。而且,如果针棒离合器103的后端部与嵌合孔101a嵌合,则杠杆部件被按压转动,能够将正在使针棒101在上方等待位置处等待的落下防止机构解除。另外,通过针棒离合器103的后端部相对于嵌合孔101a的嵌合,从而经由针棒离合器103将针棒抱持部和针棒101连结,针棒101与针棒抱持部一起进行上下移动。
离合器杆102构成曲拐,绕沿左右方向的轴能够转动地支撑于针棒抱持部。而且,离合器杆102的下端部与针棒离合器103的前端部连结,上端部由弹簧107向上方按压,以使得针棒离合器103朝向嵌合孔101a进行后退移动。
滑动件106在左右方向能够滑动,能够将其凸起部106a选择性地配置于左右各自的离合器杆102的正上方和释放销105的正上方。
针棒离合器止动器104的前端部绕沿左右方向的轴能够转动地由针棒抱持部支撑。另外,在针棒离合器止动器104的后端部设置有朝上的爪104a,并且由弹簧108向上方按压。
针棒离合器止动器104的爪104a能够与针棒离合器103的后端部卡止,卡止的针棒离合器103被限制后退,保持为无法与针棒101的嵌合孔101a嵌合的状态。
释放销105能够上下移动地由针棒抱持部支撑,并且其下端部配置为能够与针棒离合器止动器104的后端上部抵接。此外,释放销105成为能够与左右的针棒离合器止动器104的任意者抵接的配置。
现有的针棒机构例如在将处于保持状态的右侧的针棒101向放开状态切换、将处于放开状态的左侧的针棒101向保持状态切换的情况下,首先,如图13所示,滑动件106的凸起部106a配置为处于释放销105的正上方。
如果在该状态下针棒抱持部上升,则从图15的状态转换为图16的状态。即,滑动件106的凸起部106a与释放销105的上端部碰撞,将左侧的针棒离合器止动器104的后端部的爪104a按下,放开针棒离合器103。由此,通过弹簧107向上方的施力而使离合器杆102转动,由此针棒离合器103的后端部被压入至左侧的针棒101的嵌合孔101a,将左侧的针棒101切换为保持状态。
另外,通过针棒离合器103的后退,关于左侧的针棒101,内部的杠杆部件的下端部向后方转动,将通过落下防止机构实现的针棒101的保持状态放开。因此,左侧的针棒101能够与针棒抱持部一起进行上下移动。
接下来,如图14所示,滑动件106的凸起部106a配置为处于右侧的离合器杆102的正上方。
如果在该状态下针棒抱持部上升,则从图17的状态转换为图18的状态。即,滑动件106的凸起部106a与右侧的离合器杆102的上端部碰撞而使离合器杆102转动,由此使针棒离合器103前进,将其后端部从右侧的针棒101的嵌合孔101a拉出,将右侧的针棒101切换为放开状态。
另外,由弹簧108向上方被施力的针棒离合器止动器104的爪104a与前进的针棒离合器103的后端部卡止,被保持而使得不后退。
另外,通过针棒离合器103的前进,关于右侧的针棒101,内部的杠杆部件的下端部向前方转动,由落下防止机构将针棒101保持在上方等待位置处。
按照上述方式,进行了左右的针棒的切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87578号公报
但是,如上所述,现有的针棒机构在实施进行上下移动的左右的针棒的切换的情况下,必须使滑动件106的凸起部106a与释放销105碰撞而将放开状态的针棒101向保持状态切换,然后使滑动件106的凸起部106a与处于保持状态的离合器杆102碰撞而将保持状态的针棒101向放开状态切换。
因此,在缝制中实施进行上下移动的左右的针棒的切换的情况下,需要使滑动件106进行两次碰撞,产生下述问题,即,在这两次碰撞之间必定发生左右两个针棒同时地进行落针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无法完全地应对仅通过单针进行运针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两根针棒不同时地进行落针,能够进行从一个针棒向另一个针棒的切换。
本发明为一种缝纫机的针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针棒抱持部;
两根针棒;
针棒离合器22、离合器杆21、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解除部件24,它们各自与所述两根针棒相对应地在所述针棒抱持部14设置两个;以及
滑动件26,其在所述针棒抱持部14上升时,选择性地与任一个针棒11所对应的所述离合器杆21和所述解除部件24碰撞,
所述针棒离合器22与在所述针棒11设置的嵌合孔112嵌合而相对于所述针棒抱持部14将所述针棒11设为保持状态,
关于所述离合器杆21,中央部能够转动地支撑于所述针棒抱持部14,一端由离合器弹簧211向上方被施力,另一端与所述针棒离合器22连结,通过转动动作而切换为所述针棒离合器22从嵌合孔112分离的放开状态,
关于所述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中央部能够转动地支撑于针棒抱持部14,一端插入至在所述解除部件24设置的框部241的内侧,另一端设置爪231并且由止动器弹簧232朝向所述针棒离合器被施力,通过将所述爪231与在所述针棒离合器22设置的槽222卡止,从而对所述针棒离合器22的从放开状态向保持状态的切换进行限制,
所述解除部件24在上升移动时,所述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的一端和所述框部241的内侧下部241a抵接,由此使所述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转动,使所述爪231从所述槽222分离而将切换限制状态解除,
该缝纫机的针棒机构具有联动机构25,该联动机构25使两个所述解除部件24以相互在上下反方向移动的方式联动,
在所述针棒抱持部14上升时,如果所述滑动件26选择性地碰撞的与一个所述针棒11相对应的所述离合器杆21的一端和所述解除部件24被向下方按下,
则与所述一个针棒11相对应的所述离合器杆21,使所述针棒离合器22向从所述嵌合孔112分离的方向转动而将所述针棒离合器22设为放开状态,并且,
与另一个针棒11相对应的所述解除部件24通过所述联动机构25而上升,将通过所述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实现的切换限制状态解除。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够通过同时进行的离合器杆及解除部件的一次碰撞而进行针棒抱持部所保持的两根针棒的切换。
由此,能够避免发生两根针棒的同时落针。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的缝针周边的斜视图。
图2是针棒机构的正视图。
图3是针棒机构的后部斜视图。
图4是针棒抱持部周边的斜视图。
图5是针棒抱持部周边的斜视图。
图6是针棒抱持部的正视图。
图7是左侧的离合器杆、针棒离合器、针棒离合器止动器及解除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8是左侧的离合器杆、针棒离合器、针棒离合器止动器及解除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9是右侧的离合器杆、针棒离合器、针棒离合器止动器及解除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10是右侧的离合器杆、针棒离合器、针棒离合器止动器及解除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11是图示出滑动件的底面侧的斜视图。
图12是表示联动机构的其他例的正视图。
图13是现有的离合器机构将左侧的针棒从放开状态向保持状态切换时的正视图。
图14是现有的离合器机构将右侧的针棒从保持状态向放开状态切换时的正视图。
图15是处于放开状态的现有的离合器机构的侧视图。
图16是从放开状态切换为保持状态的现有的离合器机构的侧视图。
图17是处于保持状态的现有的离合器机构的侧视图。
图18是从保持状态切换为放开状态的现有的离合器机构的侧视图。
标号的说明
1缝纫机
10针棒机构
11针棒
112嵌合孔
12缝针
13摆动框
14针棒抱持部
20离合器机构
21离合器杆
211离合器弹簧
22针棒离合器
222槽
23针棒离合器止动器
231爪
232止动器弹簧
24解除部件
242间隙
243压缩弹簧
25、25a联动机构
251连杆部件
251a齿条齿
252支轴部件
252a小齿轮
26滑动件
261碰撞部
40针棒切换机构
60针棒保持机构
70摆动机构
111杠杆部件
112嵌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
下面,基于图1至图11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以下进行说明的针棒机构10如图1所示,搭载于选择性地使用两根针棒11的缝纫机1。即,该缝纫机1在针板2仅形成有一个针孔3,相对于该一个针孔3,只能进行通过针棒机构10选择出的两根中的任一个针棒11所保持的缝针12的落针。
[针棒机构]
图2是针棒机构10的正视图,图3是后部斜视图,图4及图5是针棒抱持部14周边的斜视图,图6是离合器机构20的正视图。此外,图5及图6省略了针棒抱持部14的图示。
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图中,“u”表示上,“d”表示下,“l”表示左,“r”表示右,“f”表示前,“b”表示后。
针棒机构10具有:摆动框13、针棒抱持部14、离合器机构20、针棒切换机构40、针棒保持机构60和摆动机构70。
摆动框13将两根针棒11能够上下移动地支撑。
针棒抱持部14选择性地保持两根针棒11而赋予上下的往复动作。
离合器机构20进行两根针棒11相对于针棒抱持部14的保持和放开。
针棒切换机构40将两根针棒11相对于针棒抱持部14的保持状态和放开状态的切换输入至离合器机构20。
针棒保持机构60将通过离合器机构20而相对于针棒抱持部14成为放开状态的针棒11在成为上止点的上方等待位置处保持。
摆动机构70使摆动框13摆动,对左右的针棒11进行定位,以使得两根内的一个针棒11的缝针12处于能够向针孔3落针的位置。
下面,详细地说明这些结构。
[摆动框]
摆动框13如图2所示,在缝纫机1的缝纫机臂部1a的前端部的内侧,其上端部能够摆动地由沿前后方向的支轴131支撑。
该摆动框13沿上下方向在缝纫机臂部1a内延伸,将两根针棒11平行且在左右方向排列地支撑。
摆动框13通过支轴131,下端部在左右方向能够摆动。因此,通过向右侧摆动,从而左侧的针棒11的缝针12能够向针孔3落针,通过向左侧摆动,从而右侧的针棒11的缝针12能够向针孔3落针。
此外,在各图中,以摆动框13处于没有倾斜的中立位置、两根针棒11均为与上下方向平行的状态示出了摆动框13及其周围的结构。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理由的情况下,以摆动框13处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为前提而对各结构的朝向进行说明。
[针棒抱持部]
针棒抱持部14如图2所示,处于使两根针棒11在上下贯通的状态,沿由针棒保持机构60保持于上方等待位置的针棒11能够上下移动。
另外,针棒抱持部14如图3所示,从通过未图示的缝纫机电动机进行旋转驱动的上轴4经由针棒曲柄5而被赋予上下的往复动作。
该针棒抱持部14支撑着离合器机构20的除了滑动件26以外的结构。
[摆动机构]
摆动机构70如图3所示,具有:摆动轴71,其在缝纫机臂部1a内沿前后方向延伸;气缸72,其对摆动轴71赋予转动动作;传递机构73,其由对气缸72的活塞杆和摆动轴71的后端部进行连结的多个连杆部件构成;以及摆动腕74,其固定装备于摆动轴71的前端部。
传递机构73与气缸72的活塞杆的凸出和退避的移动动作相应地,使摆动轴71在规定的角度范围中在从前方观察时向顺时针和逆时针分别转动。
摆动腕74从摆动轴71向下方伸出,通过摆动轴71的转动动作,其伸出端部在左右方向进行转动。
在摆动腕74的转动端部,以绕沿前后方向的轴能够转动地方式装备有方形滑块75。该方形滑块75嵌入至在摆动框13的下端部后表面形成的沿上下方向的方槽,能够沿该方槽滑动。
摆动腕74与摆动轴71一起通过气缸72向顺时针和逆时针进行转动动作。此时,摆动腕74经由方形滑块75,对摆动框13赋予向左方的摆动和向右方的摆动。由此,摆动框13定位于右侧的针棒11的缝针12能够向针孔3落针的位置和左侧的针棒11的缝针12能够向针孔3落针的位置。
而且,摆动腕74在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转动动作时,其转动端部在上下方向发生位移,但方形滑块75能够沿摆动框13的方槽滑动,因此容许上下方向的位移。
[针棒保持机构]
针棒保持机构60内置于摆动框13的上部。各针棒11在其上端部附近的前表面形成有保持孔,针棒保持机构60具有两个与各针棒11的保持孔嵌合的未图示的嵌合销。这些嵌合销朝向后方由弹簧按压,针棒11如果通过上轴4及针棒曲柄5而上升至上止点位置,则被压入至保持孔,能够将针棒11保持于上方等待位置。
此外,在针棒11中沿其长度方向内置有杠杆部件111。该杠杆部件111在其中央部能够转动地支撑于针棒11,成为其上端部和下端部各自能够在前后方向转动。而且,针棒11在通过离合器机构20而保持于针棒抱持部14时,杠杆部件111的下端部由离合器机构20向后方按压(参照图7)。而且,杠杆部件111的上端部被向前方压出而将前述的保持孔堵塞。因此,在针棒11相对于针棒抱持部14为保持状态时,针棒保持机构60无法保持针棒11。
[离合器机构]
离合器机构20具有:离合器杆21、针棒离合器22、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解除部件24、联动机构25、滑动件26。
而且,离合器杆21、针棒离合器22、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及解除部件24与左右的针棒11分别独立地对应而在左右分别各设置有一个。
图7及图8示出左侧的离合器杆21、针棒离合器22、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及解除部件24的右侧视图,图9及图10示出右侧的离合器杆21、针棒离合器22、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及解除部件24的右侧视图。此外,图7~图10省略了针棒抱持部14的图示。
左右的针棒离合器22能够相对于针棒抱持部14将左右的针棒11分别独立地维持为保持状态。
左右的离合器杆21能够通过转动动作将左右的针棒离合器22分别独立地从保持状态切换为放开状态。
左右的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能够分别独立地限制左右的针棒离合器22的向保持状态的切换。
左右的解除部件24能够通过上升而分别独立地解除左右的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的切换限制状态。
联动机构25能够使两个解除部件24以相互在上下反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联动。
滑动件26能够在左右方向移动,在针棒抱持部14上升时,能够与左侧的离合器杆21及解除部件24或者右侧的离合器杆21及解除部件24选择性地碰撞而将它们向下方压入。
各针棒离合器22在前后方向能够移动地由针棒抱持部14支撑,由此,其后端部相对于将针棒抱持部14上下贯通的针棒11能够接触或分离地移动。而且,如果针棒离合器22后退,则后端部的凸起221与在针棒11形成的嵌合孔112嵌合(参照图7、图10)。此时,针棒11内的杠杆部件111通过针棒离合器22的凸起221将下端部向后方压入至嵌合孔112。另一方面,杠杆部件111的上端部将针棒保持机构60的嵌合销向前方压出,在针棒11保持于针棒保持机构60的情况下能够解除其保持状态。
另外,通过针棒离合器22的凸起221相对于嵌合孔112的嵌合,经由针棒离合器22将针棒抱持部14和针棒11连结,针棒11与针棒抱持部14一起进行上下移动。
各离合器杆21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构成为中央部弯曲的形状的曲拐。而且,离合器杆21的中央部绕沿左右方向的轴能够转动地支撑于针棒抱持部14。并且,离合器杆21的下端部与针棒离合器22的前端部连结。另外,离合器杆21的上端部由离合器弹簧211向上方按压,被施力为离合器杆21转动而针棒离合器22的凸起221朝向嵌合孔112后退移动。
离合器杆21的上端部如前述所示,能够与滑动件26碰撞。而且,如图8所示,通过碰撞,对抗离合器弹簧211而离合器杆21转动,能够使针棒离合器22的凸起221从嵌合孔112向前方拉出。
各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能够绕沿左右方向的轴转动地前后方向中央部由针棒抱持部14支撑。另外,在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的后端部设置有朝上的爪231,并且由止动器弹簧232向上方按压。
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的爪231能够与针棒离合器22的后端部的槽222卡止,与爪231卡止的针棒离合器22被限制后退,以无法与针棒11的嵌合孔112嵌合的状态被保持。
另外,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的前端部与解除部件24连结。
各解除部件24如图4所示,沿上下方向延伸,相对于针棒抱持部14能够上下移动地被支撑。
而且,解除部件24的上端部如前述所示,能够与滑动件26碰撞。
另外,在解除部件24的下部具有在从前后方向观察时上下长的长方形的框部241,在该框部241的内侧插入有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的前端部。
如图6所示,在框部241的内侧下部241a和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之间只有微小的间隙,但在框部241的内侧上部241b和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之间形成有作为游隙的充分的间隙242。另外,在框部241的内侧上部241b和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的间隙242夹设有作为弹性体的压缩弹簧243。
解除部件24在上端部与滑动件26碰撞时向下方被按下。但是,由于在框部241的内侧上部241b和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之间存在充分的间隙242,因此框部241的内侧上部241b和所述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的一端不抵接,不妨碍解除部件24的下降动作。另外,在间隙242夹设有压缩弹簧243,因此能够抑制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的前端部的晃动。
另外,左右的解除部件24通过联动机构25被连结,如果一个解除部件24下降,则另一个解除部件24上升。通过该上升,如图9及图10所示,框部241的内侧下部241a和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抵接,由此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的前端部向上方提起,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绕轴旋转,以使针棒离合器22不后退的方式进行保持的爪231从槽222脱离。由此,针棒离合器22后退移动而凸起221与针棒11的嵌合孔112嵌合。
[联动机构]
联动机构25如图4~图6所示,具有:连杆部件251,其左端部和右端部各自与两个解除部件24的上端部附近连结;以及作为支点的支轴部件252,其对该连杆部件251的中央部进行支撑。
关于连杆部件251,左端部和右端部各自相对于解除部件24的上端部绕沿前后方向的轴能够转动地被连结。
支轴部件252为沿前后方向的阶梯螺钉,连杆部件251以相对于针棒抱持部14绕沿前后方向的轴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撑。
通过该联动机构25,左右的解除部件24如果左解除部件24下降,则右解除部件24上升,如果右解除部件24下降,则左解除部件24上升。
[滑动件]
滑动件26以在针棒抱持部14上升至其上止点时离合器杆21及解除部件24的上端部碰撞的高度配置于摆动框13。
另外,滑动件26在左右方向能够移动地由摆动框13支撑。而且,滑动件26通过针棒切换机构40,向左位置、右位置和它们中间的中立位置这三个位置输入位置切换。而且,滑动件26在左位置处与左侧的离合器杆21及解除部件24碰撞,在右位置处与右侧的离合器杆21及解除部件24碰撞。另外,滑动件26在中立位置处与它们都不碰撞。
图11是图示出滑动件26的底面侧的斜视图。如图所示,滑动件26具有底面t字状的碰撞部261。而且,在滑动件26位于左位置时,在碰撞部261的后部的第一碰撞位置p1处与左侧的离合器杆21碰撞,在碰撞部261的前部左侧的第二碰撞位置p2处与左侧的解除部件24碰撞。另外,在滑动件26位于右位置时,在碰撞部261的后部的第一碰撞位置p1处与右侧的离合器杆21碰撞,在碰撞部261的前部右侧的第三碰撞位置p3处与右侧的解除部件24碰撞。
[针棒切换机构]
针棒切换机构40如图2所示,配置于缝纫机臂部1a的上部。该针棒切换机构40具有:气缸41,其使滑动件26向左位置、中立位置和右位置这三个位置移动;连结板42,其将气缸41的活塞杆和滑动件26进行连结;以及支撑轴43,其将连结板42在左右方向能够移动地支撑。
气缸41为3气口二冲程的气缸,能够在活塞杆退避至最左侧的状态下将滑动件26定位于左位置,在向右侧凸出的第一段冲程时将滑动件26定位于中立位置,在凸出至最右侧的全冲程时将滑动件26定位于右位置。
支撑轴43以沿左右方向的状态固定装备于缝纫机臂部1a的上表面。而且,支撑轴43将连结板42的上端部贯通,将该连结板42在左右方向能够移动地支撑。
连结板42的上端部与气缸41的活塞杆连结,下端部从支撑轴43朝向下方垂下而与滑动件26连结。因此,能够将气缸41的活塞杆的进退移动动作传递至滑动件26。
此外,如前述所示,滑动件26支撑于在左右摆动的摆动框13,因此位置在左右发生变动。但是,连结板42由向左右弯曲的板簧构成,能够容许滑动件26的左右的位置变动。
[针棒切换动作]
基于图6~图10,对通过针棒机构10实现的针棒切换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左侧的针棒11处于相对于针棒抱持部14的保持状态,右侧的针棒11处于相对于针棒抱持部14的放开状态,以从该状态起将左侧的针棒11切换为放开状态,将右侧的针棒11切换为保持状态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右侧的针棒11处于与针棒抱持部14一起上下移动而进行缝制的状态,在针棒抱持部14下降至下止点附近的定时,针棒切换机构40的气缸41工作,将滑动件26从右位置切换至左位置。
由此,在针棒抱持部14朝向上止点而上升时,左侧的离合器杆21,其上端部与滑动件26的第一碰撞位置p1碰撞(图7)。
如果通过碰撞,左侧的离合器杆21的上端部对抗离合器弹簧211而被按下,则左侧的离合器杆21转动,与转动联动而左侧的针棒离合器22前进移动,其凸起221从左侧的针棒11的嵌合孔112被拉出(图8)。
由此,针棒11内的杠杆部件111的下端部向前方转动,上端部向后方转动,因此左侧的针棒11由针棒保持机构60保持于上方等待位置。
另外,与左侧的离合器杆21的碰撞同时地,左侧的解除部件24的上端部与滑动件26的第二碰撞位置p2碰撞,向下方被按下。此时,在左侧的解除部件24和左侧的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之间存在作为游隙的间隙242,因此不向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的前端部传递下降动作。而且,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的后端部由止动器弹簧232向上方按压。因此,如图8所示,在针棒离合器22前进移动时,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绕轴转动,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的爪231与针棒离合器22的后端部的槽222卡止,限制针棒离合器22的后退移动。
并且,与滑动件26和左侧的解除部件24的碰撞同时地,联动机构25以支轴部件252为中心进行转动,由此右侧的解除部件24上升(图6),从图9的状态起转换为图10的状态。即,通过右侧的解除部件24的上升,右侧的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的前端部被提起而绕轴转动,后端部的爪231从针棒离合器22的后端部的槽222脱离。由此,针棒离合器22前进移动,凸起221向由针棒保持机构60保持于上方等待位置的右侧的针棒11的嵌合孔112插入。此时,右侧的针棒11内的杠杆部件111,下端部向后方移动,上端部向前方移动,因此右侧的针棒11从针棒保持机构60被放开。
因此,以右侧的针棒11相对于针棒抱持部14成为保持状态,该针棒11进行上下移动而进行运针的方式进行切换。
[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上述针棒机构10,通过上升将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的切换限制状态解除的解除部件24与两根针棒11相对应地设置有两个。另外,针棒机构10具有联动机构25,该联动机构25使两个解除部件24以相互在上下反方向移动的方式联动。而且,具有下述构造,即,针棒机构10的滑动件26在针棒抱持部14上升时,与离合器杆21和相同的针棒11所对应的解除部件24碰撞而向下方压入。
因此,如果与一个针棒11相对应的离合器杆21和解除部件24与滑动件26碰撞而被按下,则通过联动机构25使另一个解除部件24上升。由此,在离合器杆21及解除部件24相对于滑动件26的一次碰撞中,一个针棒11通过离合器杆21的转动将由针棒离合器22实现的保持状态解除,另一个针棒11通过解除部件24的转动将由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实现的针棒离合器22的限制状态解除。因此,在通过针棒抱持部14的一次上升实现的碰撞中能够进行针棒抱持部14所保持的针棒11的切换。
另外,由此,能够避免发生两根针棒11的同时落针,因此如上述缝纫机1这样,在相对于一个针孔3使两根缝针12择一地对一个针孔3进行落针这样的情况下上述针棒机构10变得特别有效。
另外,在解除部件24和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之间设置有作为游隙的间隙242,以使得解除部件24能够相对于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下降移动。
因此,在解除部件24与滑动件26碰撞时,由于间隙242,解除部件24不与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碰撞,能够避免在相互间产生大的负荷。由此能够抑制部件的损坏、变形的发生。
另外,在作为上述游隙的间隙242中夹设有作为弹性体的压缩弹簧243。因此,能够抑制由间隙242引起的针棒离合器止动器23的晃动。
另外,联动机构25为下述构造,即,将两个解除部件24分别独立地与在中央具有作为支点的支轴部件252的连杆部件251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连结,因此通过设为简易的结构而能够实现动作的稳定性的提高。
[其他]
联动机构只要能够使两个解除部件24相互在上下反方向进行移动即可,也可以为其他构造。例如,可以如图12所示的联动机构25a这样,构成为具有:齿条齿251a,其设置为齿顶与两个解除部件24彼此相对;以及小齿轮252a,其在左右两侧的齿条齿251a间与它们两者啮合。
在该情况下如果一个解除部件24与滑动件26碰撞而被按下,则与其齿条齿251a啮合的小齿轮252a旋转,能够与另一个齿条齿251a一起将解除部件24推起。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针棒切换机构40构成为使滑动件26向左位置、中立位置和右位置这三个位置移动,但也可以构成为使滑动件26仅向左位置和右位置这两个位置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