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罗纹移圈龙眼提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735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齿轮罗纹移圈龙眼提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齿轮罗纹移圈龙眼提花机,特别是指一种用以生成罗纹提花织物的圆编针织机。
罗纹织机是由两组织针组合而成的,故其变化能力自然远较单组织针的平纹织机要大得多,并可提供变化多端的布料织物,而所谓的提花针织(Jacquard Knitting)就是在针织机的筒针、板针的针脚处,或沉片的片尾处,加装选针机构,使其能选择式地推升织针、或推出沉片,借此以生成布面带有色彩式的(以不同色纱构成)、皱缩式的、开孔式的、毛圈式的花纹织物。而这种利用选针机构选升织针或沉片的针织方式,就叫做提花针织。用此种方式生成的花纹式织物,就叫做提花织物,而传统的技术中皆是在罗纹织机上配设选针机构,而形成一种罗纹提花织机。
传统的罗纹提花织物中,具有移圈组织或龙眼组织的提花织物,分别由一种移圈织针与哈扶针(TRTNJ)所生成的,而前述的移圈织针与哈扶针在传统的罗纹提花织机中是无法同时配置在同一台罗纹提花机上的,也就是说移圈织针与哈扶针是分别地配置在不同的罗纹提花机上。因此,可以织出具有移圈组织的罗纹提花机将无法在同时生成的织物上生成龙眼组织,反之,可以织出龙眼组织的罗纹提花机,当然也无法织出移圈组织。所以,可以得知的就是,同一匹织物上将不可能同时出现移圈组织及龙眼组织,致使提花织物的变化性无法提增,此为传统技术中有待突破的一点。
另一方面,前述的移圈织针与哈扶针在构造上并不相同,所以一台已配置有移圈织针的罗纹提花机,欲改变成配置有哈扶针的罗纹提花机,除了要将原有的移圈织针全数卸下,用以连动移圈织针的滑块也要同时更换成用以连动哈扶针的滑块,此举对于仅仅拥有一台罗纹提花机或是一组移圈织针的使用者而言,在设备成本及提升变化能力而言,都是一件相当的负担,并且不便。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可以同时配置有前述移圈织针与哈扶针的罗纹提花机,致使同一台罗纹提花机可以在同一匹织成的织物上织出移圈组织及龙眼组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高罗纹提花机的变化能力,主要配设有移圈织针、哈扶针、舌针以及选针机构,并以选针机构选择式地推升前述的移圈织针或哈扶针,配合舌针的动作,进而织成一种具备多样花纹组织的罗纹提花织物。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样变化功能的多功能型罗纹提花机,它可以经由选针机构的更动以及前述移圈织针与哈扶针的选用配合,织出罗纹织物、罗纹提花织物、龙眼提花织物、移圈提花织物、罗纹龙眼移圈提花织物以及单面或双面皆可生成大小龙眼组织的龙眼提花织物,因此,使用者无需购置许多针织机就可在一台罗纹龙眼移圈提花针织机上获得许多不同的功能。
一种齿轮罗纹移圈龙眼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配设于水平针板上作水平往复动作的板针;配设于针筒上并且配合前述板针进行造环针织作用的筒针;配设于针筒上并且配合前述板针进行移圈生成作业的移圈织针;配设于针筒上并且配合前述板针进行龙眼生成作业的哈扶针;二道以上、下关系并排环绕于针筒下缘,并且绕针筒运转而分别对应驱动前述筒针、移圈织针及哈扶针出针与否的滑块,前述的二道滑块皆包含有互为上、下关系的两道滑轨,其中位于下层的滑轨是为正常针织作业的驱动滑轨,位于上层的滑轨则驱动前述对应的移圈织针与哈扶针分别进行移圈与龙眼的生成作业,前述的上层滑轨末端与下层滑块轨相通;配设于前述针筒下缘并且选择性地推升前述移圈织针与哈扶针进入前述对应的上层滑轨的选针机构,其包括有一倾斜花轮,以及常态未触及前述移圈连杆与哈扶针,但可受前述倾斜花轮的推顶而推升前述移圈织针与哈扶针进入前述对应的上层滑轨的伸针推杆。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


图1为舌针造环作用的连续动作图;图2为舌针在不同出针高度的位置示意图及其所生成的织物构造图;图3为龙眼组织的构造图;图4为龙眼组织的生成连续动作图;图5为移圈组织的构造图;图6为哈扶针的构造图;图7为移圈织针的构造图;图8为本发明构造组成图,显示针筒及选针机构的配置情形;图9为本发明中针板部分的构造图。
在说明本发明的构造及实施例之前,兹先就针织机生成织物的针法及织物组织作一说明,以便后文对本发明的织物组织作说明时能更容易了解。
首先请参阅图1,圆编机型中舌针是用以织成织物的主要元件,通过舌针往复的出针及收针动作,即可钩取纱线逐步形成由连续纱环所构成的织物,而此一动作就称为造环作用。至于舌针的造环运动如图1所示为自左而右的连续循环动作。如图1中最左者所示,织针1上升,旧的纱环10将压开针舌11,并沿针舌11的内侧下滑到针舌11的尖端。续看右图,当织针1持续上升出针至最高点时,旧纱环10滑落到针杆12上;续向右图看,织针1开始下降收针,旧纱环10同时开始上滑,就在此时,喂纱口13把新纱14导引到敞开的针钩15之前;再看右图,织针1续降,旧纱环10推开针舌11,并沿针舌11的外侧上滑,而被上阖针舌11拨入针钩15之内的新纱14,将为织针11拉下;最后如最右一图所示,织针1下至最低点,旧纱环10脱离针头进入织物组织16,前述的新纱在针钩15之内成环17,取代了原有旧纱环10地位,至此便完成了一次造环周期,一旦织针1再次上升出针就又开始了另一次的造环运动,如此不断的重覆循环即可织成一件织物。
另外,通过控制前述织针1的出针位置,可以使生成的织物组织产生变化,进而达到产生凹凸、或花纹的效果,一般织针1的出针变化有三种,图2所示为正常的出针位置,此时织针1会完全地出针到最高位置,并且如前述造环作用一样吃入新纱并脱除旧纱环的针织作用,形成正规的针织针法,此种针法织成的纱环2将如图2.3所示般与前后生成的纱环20,20′连接不间断。
若织针1的出针高度不足,最高只达图2.1的挂针位置,将发生吃入新纱但不脱除旧纱环的挂纱作用,形成了如图2.3所示的挂针针法并生成一挂环21。
若织针1根本没有出针,或出升高度不足,只能达到图2.2的空针位置,将产生不吃新纱也不脱除旧纱环的空针作用,形成了如图2.4所示的空针组织22。因此,由以上的说明可知不同的出针位置将生成不同的织物组织。当同一种织物组织连续出现在另一主要组织中,将可使织物产生花纹的效果。另外要补充一点的就是如图2.3中的纱环2乃是由针环及沉环两个部分所构成,所谓的针环就是纱环中向下弯曲的部分,至于沉环则是纱环中向上弯曲的部分。
继续请参阅图3及图5,其中图3所示为本发明所生成龙眼组织的构造,其与图5的移圈组织最明显且最易为人所知的差异就是,龙眼组织的孔径较大,移圈组织则略小,因此在罗纹提花织物上所呈现的花纹效果并不相同。
前述龙眼组织的生成原理,主要是利用一种哈扶针(见图6)把织物组织中的1或2个沉环,移挂到次一个或再次一个织段的纱环之上,从而在布面上形成一个眼孔。图3所示的龙眼组织即为以此方式生成的开孔结构,图3中3、4两个织段,其2、3两针间的两个沉环,已被挑挂到第5段的2、3两个纱环上,因而使2、3两针之间失去连系,只要左右稍加拉力,即会在此部位形成一个开孔。
而哈扶针3的构造,如图6所示,包括有左、右二只对称的金属薄片,此二只金属薄片合并成一个之间形成有一眼孔30的构造,最前端具有一段朝出针方向突伸的鼻部31,在鼻部31的后缘紧接着为一隆起的肩部32,此肩部32并与前述鼻部31的上缘表面保持有一落差的关系,其中鼻部31的作用在于取得前述图3中的沉环23,肩部32则是用以吊挂张开的纱环24(见图3),至于眼孔30,其作用为张开前述的纱环24供织针伸入钩取如图3所示的沉环25。
有关哈扶针3的龙眼生成操作,请参阅图4所示,其顺序为1.如图4,哈扶针3停止不动,第一纱口将纱线引入伸出的板针4与筒针5之间,生成一正常的针织段。
2.如图4.1,哈扶针3推出至作用位(约如前述挂针的位置),第2,3两喂纱口连续地将两根纱线26,27(见图3)引入到前述板针4与筒针5之间,并同时将此两根纱线26,27绕经外伸的哈扶针鼻部31,当织针50,51回抽生成两个针织段时,位在第2,3两针50,51之间的沉环23,由于绕挂在哈扶针的鼻部31,无法随针下降,因而为此杆3所选获。
3.如图4.2,取得沉环23的哈扶针3继续外伸达完出针的位置,随其眼孔30两侧金属片的加宽,而将沉环23逐渐扩张,并将开阔的沉环23吊挂在左右的两个肩部32,32′上。
4.如图4.3,筒针50,51出针至全针位置,同进穿过前述的眼孔30及开关的沉环23,使针内的旧纱环及两个悬挂着的沉环23,全部落在针杆上。
当第4喂纱口将纱线28(见图3)引入到敞开的针钩(52,52′)内,而后哈扶针3及织针50,51全部收回,在哈扶针3的退回过程中,其密合的鼻部31,31′将被眼孔30内的两枚筒针50,51所顶开,其上所悬挂的两枚沉环23,23′亦为此两只织针50,51所取得。当织针50,51下降至适当程度,此两沉环23,23乃随织针的旧纱环29,29′(见图3)同时脱圈成环,而完成一个龙眼组织的生成过程。在上述的实例中哈扶针3使用了两只左右对称的金属薄片,因此所生成的龙眼将有两针50,51的宽度。同理若是仅使用一只金属薄片,并以另一种已被拉直的同形金属薄片取代另一具有弯曲鼻部31及肩部32的金属薄片,则生成的龙眼宽度将仅供一只下针50或51穿入,此种龙眼组织的孔径将会较小。根据这种变换我们将可以生成大小不同的龙眼组织,配合罗纹针织机具有双面针织的能力,更可以在罗纹提花织物的单面或双面生成大小不同的龙眼组织。
至于移圈织针6(见图7)的移圈生成操作,与前述的哈扶针3相同,在此仅作简述。如图中所见,移圈织针6的前缘具有针舌60及针钩61,当不进行移圈操作时,就如图一般舌针一样的进行正常的针织作业。紧邻舌针针杆62的后缘隆起有一突肩63,此一突肩63用以吊挂张开的纱环64(见图5)。紧邻突肩63的侧边具有一只与针杆62平行的撑片66,此一撑片66的前缘常态紧靠于针杆62且以逐渐张开的关系向后延伸,并与针杆62之间形成一个移圈孔65。而撑片66是用以撑开不同织段的纱环64,其与前述哈扶针3的不同之处就是其只能撑开一针的纱环,而穿过移圈孔65的筒针亦仅有一只,故移圈织针6所生成的移圈组织将较龙眼组织略小。
本发明在实施上尚需配合其余的构造,现参考图8,9作一说明。
前述的哈扶针3及移圈织针6皆配置在圆编机的针筒7上,而且由两片金属片构成的哈扶针3,亦与移圈织针6一样只占一个针槽的空间,至于其间隔或排列的关系则视欲求开孔花纹的位置,可任意编排。
而哈扶针3及移圈织针6的出针/收针操作,则是由二道并排环绕于针筒7下缘的滑块70,70′所驱动,由于哈扶针3与移圈织针6的操作行程并不相同,因此位在对应驱动的滑块70,70′上的滑轨71,71′并不相同。而且,前述分别对应驱动前述哈扶针3与织针6的滑轨71,71′皆具有互为上、下关系的两道滑轨710,711及710′,711′,其中位于下层的滑轨710,710′为正常针织行程的驱动滑轨,前述的连杆3与织针6受此下层滑轨710,710′驱动时,并不作龙眼或移圈的生成操作。
反之,当前述哈扶针3及织针6进入上层滑轨711,711′后,将会被驱动进行龙眼或移圈的生成作业。而在完成一次龙眼或移圈的生成作业之后,前述哈扶针3及织针6的突块33,67将从上、下层滑轨710,710′、711,711′的相交处落回下层的滑轨710,711进行正常的针织作业。
而前述哈扶针3及织针6在任何时候进入位于上层的滑轨711,711′,则是由一选针机构所控制进行的。此一选针机构包括有一倾斜花轮8及伸针推杆80,伸针推杆80常态处于低位。当要进行龙眼或移圈作业时,花轮8将推顶伸针推杆80上升,并借助伸针推杆80将对应的哈扶针3或移圈织针6推入上层的滑轨711,711′。因此,随着针筒7运转的滑块70,70′驱动相对的哈扶针3或织针6进行龙眼或移圈的生成作业。
当然,正如前文所述,罗纹提花机包括两组织针(舌针),其中一组为配置于针筒7上的筒针,另一组则是配设于水平针板上(见图9)的板针,通过筒针及板针的正常针织作业即可生成一般不具花纹或开孔组织的平织罗纹布。本发明除了配设有用以驱动前述哈扶针3及移圈织针6的滑块70,70′之外,还配备有用以驱动一般织针的滑块72。因此,本发明的针筒7上最多将可同时配设有哈扶针3、移圈织针6、筒针以及对应驱动上述三者的滑块70,70′,72。至于配置于针板上的板针,同理亦有对应驱动的滑块9(见图9)予以驱动,不多赘述。
补充说明一点,图4中的哈扶针3是以配置在水平针板时为一说明例,与本发明将哈扶针3配设于针筒7的位置虽然不同,但不影响其制造罗纹提花织物的功能。
综合上述内容,本发明除了在针织变化上不同于传统技术之外,其整体构造的组成亦为一项全新的创作,其可以在同一匹织物上生成龙眼、移圈等开孔组织,丰富了罗纹提花织物的种类。
权利要求
1.一种齿轮罗纹移圈龙眼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配设于水平针板上作水平往复动作的板针;配设于针筒上并且配合前述板针进行造环针织作用的筒针;配设于针筒上并且配合前述板针进行移圈生成作业的移圈织针;配设于针筒上并且配合前述板针进行龙眼生成作业的哈扶针;二道以上、下关系并排环绕于针筒下缘,并且绕针筒运转而分别对应驱动前述筒针、移圈织针及哈扶针出针与否的滑块,前述的二道滑块皆包含有互为上、下关系的两道滑轨,其中位于下层的滑轨是为正常针织作业的驱动滑轨,位于上层的滑轨则驱动前述对应的移圈织针与哈扶针分别进行移圈与龙眼的生成作业,前述的上层滑轨末端与下层滑块轨相通;配设于前述针筒下缘并且选择性地推升前述移圈织针与哈扶针进入前述对应的上层滑轨的选针机构,其包括有一倾斜花轮,以及常态未触及前述移圈连杆与哈扶针,但可受前述倾斜花轮的推顶而推升前述移圈织针与哈扶针进入前述对应的上层滑轨的伸针推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罗纹移圈龙眼提花机,其特征在于板针、筒针及移圈织针皆为舌针。
全文摘要
一种齿轮罗纹移圈龙眼提花机,它同时具有用以生成移圈的移圈织针以及用以生成龙眼的哈扶针(TRTN),配合倾斜花轮选择式地推升前述织针与哈扶针,织成一种同时兼具移圈及龙眼等开孔组织的罗纹提花织物。所述的移圈织针及哈扶针可依所求织物的花纹不同而重新排列,织成全无开孔组织的罗纹提花织物、包含前述两种或任一种开孔组织的罗纹提花织物、以及双面或单面皆可开大小龙眼组织的龙眼提花织物。
文档编号D04B27/00GK1121124SQ94117488
公开日1996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20日
发明者陈万益 申请人: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