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加强用钢帘线和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橡胶加强用钢帘线和传送带,更详细而言,涉及生产性优异、并且既确 保帘线强力又有利于轻量化和耐屈曲性的提高的橡胶加强用钢帘线和使用了该橡胶加强 用钢帘线的传送带。
【背景技术】
[0002] 在轮胎、传送带、橡胶软管等橡胶制品中,使用将钢丝捻合而得到的钢帘线作为加 强材。例如,使用在芯股线的外周面捻合多根侧股线而得到的股线构造的钢帘线(例如,参 照专利文献1)。
[0003] 作为传送带的芯体,大多使用如图4所例示的7X7构造的钢帘线12。7X7构造 的钢帘线12通过在1根芯股线13的外周捻合6根侧股线14而形成。芯股线13通过在1 根钢丝的素线13a周围捻合6根钢丝的素线13b而形成。侧股线14通过在1根钢丝的素 线14a周围捻合6根钢丝的素线14b而形成。因此,想要制造7X7构造的钢帘线12,需要 3次的加捻工序,在帘线直径小的情况下,存在生产性极度变差这一问题。另外,在使用钢帘 线作为传送带的芯体的情况下,要求优异的帘线强力,并且,为了降低带驱动所需的消耗能 量,要求钢帘线的轻量化和耐屈曲性的提高。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 :日本国特开2012-365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性优异、并且有利于轻量化和耐屈曲性的提高的 橡胶加强用钢帘线和使用了该橡胶加强用钢帘线的传送带。
[0008]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09]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橡胶加强用钢帘线是埋设于橡胶制品来使用的橡胶 加强用钢帘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加强用钢帘线是通过各个钢丝在同一方向加捻一次 而形成的1+6+(6+6)构造,钢帘线的捻距倍数为9以上且14以下,钢帘线外径为4mm以下。
[0010] 在此,例如设为如下规格:钢丝各自的外径为0.35mm以上且0.75mm以下。也可以 设为如下规格:形成外层的2种钢丝中,小径的钢丝的外径为大径的钢丝的外径的60%以 上且90%以下。
[0011] 另外,本发明的传送带的特征在于,作为芯体,埋设有上述橡胶加强用钢帘线。
[0012] 发明效果
[0013] 根据本发明的橡胶加强用钢帘线(以下,称为钢帘线),通过设为通过各个钢丝在 同一方向加捻一次而形成的1+6+(6+6)构造,捻合工序为1次即可,所以生产性提高。另外, 通过将钢帘线的捻距倍数设为9以上且14以下,将帘线外径设为4mm以下,能够既确保必 要的帘线强力,又有利于轻量化和耐屈曲性的提高。
[0014] 因此,埋设有该钢帘线作为芯体的传送带能够降低带驱动所需的消耗能量。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例示本发明的钢帘线的横剖视图。
[0016] 图2是例示埋设有图1的钢帘线作为芯体的传送带的横剖视图。
[0017] 图3是例示内层和外层的钢丝的加捻方向不同的1+6+(6+6)构造的钢帘线的横剖 视图。
[0018] 图4是例示7X7构造的钢帘线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钢帘线和传送带进行说明。
[0020] 图1所例示的本发明的钢帘线1是埋设于橡胶制品来使用的橡胶加强用钢帘线。 该钢帘线1是1+6+(6+6)构造,由成为芯材的1根钢丝2、配置在该钢丝2的外周面而形成 内层的6根钢丝3、以及配置在钢丝3的外周面而形成外层的12根钢丝4a、4b形成。外层 由大径的6根钢丝4a和小径的6根钢丝4b构成。钢丝2、3、4a、4b各自通过向同一方向加 捻一次而形成,相邻的钢丝彼此相互接触而以最密状态配置。捻合方向可以采用S捻、Z捻 的任一方。
[0021] 另外,帘线的捻距倍数(撚*9倍数)K为9以上且14以下,帘线外径D被设定为 4mm以下。该捻距倍数K是指捻合长度L与帘线外径D之比(K = L/D)。若帘线外径D超 过4mm,则不利于轻量化和耐屈曲性的提高,因而设为4mm以下。为了确保实用上的帘线强 度,帘线外径D优选设为例如2mm以上。若捻距倍数K低于9,则帘线强力的下降变得显著, 若超过14,则耐屈曲性的下降变得显著,因此,捻距倍数K设为9以上且14以下。
[0022] 钢丝2、3、4a、4b各自的外径为例如0? 35mm以上且0? 75mm以下。从降低成本等观 点来看,成为芯材的钢丝2和形成外层的大径的钢丝4a的外径设为相同即可。另外,形成外 层的2种钢丝4a、4b中,若将小径的钢丝4b的外径例如设为大径的钢丝4a的外径的60% 以上且90%以下,则平衡性变好。
[0023] 图3所例示的钢帘线8由成为芯材的1根钢丝9、配置在该钢丝9的外周面而形成 内层的6根钢丝10、以及配置在钢丝10的外周面而形成外层的12根钢丝11a、lib形成。 外层由大径的6根钢丝11a和小径的6根钢丝lib构成。钢丝10各自在作为芯材的钢丝 9的外周面的方向上加捻。并且,钢丝lla、llb各自在形成内层的钢丝10的外周面上在与 各钢丝10相反的方向上捻合。
[0024] 因此,该钢帘线8虽然是1+6+(6+6)构造,但由于内层和外层的加捻方向不同,所 以制造钢帘线8需要2次加捻工序。另外,由于内层和外层的加捻方向不同,所以内层的钢 丝10和外层的钢丝11a、lib不是最密状态的配置,而是具有某种程度的间隙。
[0025] S卩,由于图1所例示的本发明的钢帘线1是1+6+(6+6)构造,并且钢丝2、3、4a、4b 各自通过在同一方向加捻一次而形成,所以捻合工序成为最小限度的1次,能够提高生产 性。另外,由于内层和外层的加捻方向相同,所以钢丝3和钢丝4a、4b接近于面接触(接触 面积变大),有利于耐屈曲性的提高。
[0026] 本发明的钢帘线1可以作为加强材料埋设于轮胎、橡胶软管、海洋软管、防舷材等 各种橡胶制品来使用。如图2所例示,尤其适于将该钢帘线1用作传送带5的芯体7。
[0027] 在传送带5中,在带宽度方向上以预定间隔配置的大量钢帘线1在带长度方向上 延伸设置,埋设在上覆层橡胶6a与下覆层橡胶6b之间。
[0028] 在传送带5中,对于承受张设时的张力的芯体7要求优异的耐屈曲性,因此,使用 本发明的钢帘线1极为有益。另外,通过使用小径化的钢帘线1,能够减薄传送带5的厚度, 因此有助于传送带1的轻量化。通过这些效果,能够降低带驱动所需的消耗能量。
[0029] 实施例
[0030] 如表1所示,将在图1所例示的构造下使帘线捻距倍数K、帘线外径D不同的钢帘 线(实施例1?3、比较例1?3)、图3所例示的构造的钢帘线(比较例4)、以及图4所 例示的7X7构造的钢帘线(现有例)分别埋设于未硫化橡胶(NR/SBR系),在相同条件 (148°C X25分)下进行硫化来制作试验样品,进行下述项目的测定并将其结果示于表1。
[0031] 实施例1?3、比较例1?4的钢丝的外径如下。
[0032] 图1的符号2、4a、图3的符号9、11a的钢丝:0. 59mm
[0033] 图1的符号3、图3的符号10的钢丝:0. 55mm
[0034] 图1的符号4b、图3的符号lib的钢丝:0. 45mm
[0035] 现有例的钢丝的外径如下。
[0036] 图4的符号13a的钢丝:0? 41_
[0037] 图4的符号13b、14a的钢丝:0? 35_
[0038] 图4的符号14b的钢丝:0. 31_
[0039] [帘线生产性]
[0040] 测定制造各钢帘线所需的时间,将现有例作为基准的100,通过指数进行了评价。 数值越小,则表示生产性越优异。
[0041][帘线强力]
[0042] 在长度方向上拉伸各钢帘线直至断裂,将断裂时的载荷作为帘线强力。
[0043] [带重量]
[0044] 测定各试验样品的重量,将现有例作为基准的100,通过指数进行了评价。数值越 大,贝1」表示重量越大。
[0045][耐屈曲性]
[0046] 将各试验样品卷绕于直径90mm的滑轮,反复使其屈曲,测定了直到帘线产生断裂 为止的次数。将现有例作为基准的100而以指数进行评价,数值越大,则表示耐屈曲性越优 异。
[0047] [橡胶粘接性]
[0048] 对于各试验样品,测定了初始粘接和在湿热条件(50°C、湿度95%、5周)下放置 之后、橡胶粘接于钢帘线表面而剩下的比例。数值越大,则表示钢帘线和橡胶的粘接性越优 异。
[0049] [表 1]
[0050]
【主权项】
1. 一种橡胶加强用钢帘线,埋设于橡胶制品来使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加强用钢帘线是通过各个钢丝向同一方向加捻一次而形成的1+6+(6+6)构 造,帘线的捻距倍数为9以上且14以下,帘线外径为4mm以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加强用钢帘线, 各个钢丝的外径为0. 35mm以上且0. 75mm以下。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橡胶加强用钢帘线, 形成外层的2种钢丝中,小径的钢丝的外径为大径的钢丝的外径的60%以上且90%以 下。
4. 一种传送带, 作为芯体,埋设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橡胶加强用钢帘线。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性优异、并且有利于轻量化和耐屈曲性的提高的橡胶加强用钢帘线和使用了该橡胶加强用钢帘线的传送带。橡胶加强用钢帘线是通过各个钢丝(2)、(3)、(4a)、(4b)在同一方向加捻一次而形成的1+6+(6+6)构造,帘线的捻距倍数为9以上且14以下,帘线外径为4mm以下,将上述橡胶加强用钢帘线(1)埋设于橡胶制品来使用。
【IPC分类】B65G15-36, D07B1-06
【公开号】CN104603353
【申请号】CN201380046820
【发明人】末藤亮太郎
【申请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3年9月6日
【公告号】DE112013004426T5, US20150246775, WO2014042097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