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快速复位的缝纫机嵌线钩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49089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快速复位的缝纫机嵌线钩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动快速复位的缝纫机嵌线钩装置,包括一摆臂,所述摆臂一端与一驱动杆连接,摆臂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钩和第二钩;所述第一钩的中间设有嵌线钩组件,一复位组件勾接于第一钩和嵌线钩组件之间,所述复位组件将嵌线钩组件复位到初始位置;所述嵌线钩组件之上设有止动件,所述止动件与第一钩协作使得嵌线钩组件在复位时产生一阻力;所述第一钩为扁平状,其中间有一S型的锐角,所述第一钩一端通过固定连杆插入所述摆臂,第一钩的另一端包括一钩状部;所述钩状部的末端设有线料孔,在钩状部的表面设有细长的线料槽,所述线料槽一端与线料孔连接,线料槽另一端连接至一连接部,所述嵌线钩组件在复位的时候与连接部连接。
【专利说明】
一种自动快速复位的缝纫机嵌线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快速复位的缝纫机嵌线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缝纫机卷边装置一般都设有一上线料钩,为了使上线料钩能够快速的被定位及导向,现有技术使用一种自动嵌线、旋转嵌线的方式,但是布料线在嵌入之后不能完全的容置在线料槽内或布料线很容易断开。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自动快速复位的缝纫机嵌线钩装置,能够自动快速的进行嵌线,且不会发生断线,解决布料线无法固定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快速复位的缝纫机嵌线钩装置,包括一摆臂,所述摆臂一端与一驱动杆连接,摆臂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钩和第二钩;所述第一钩的中间设有嵌线钩组件,一复位组件勾接于第一钩和嵌线钩组件之间,所述复位组件将嵌线钩组件复位到初始位置;所述嵌线钩组件之上设有止动件,所述止动件与第一钩协作使得嵌线钩组件在复位时产生一阻力;所述第一钩为扁平状,其中间有一S型的锐角,所述第一钩一端通过固定连杆插入所述摆臂,第一钩的另一端包括一钩状部;所述钩状部的末端设有线料孔,在钩状部的表面设有细长的线料槽,所述线料槽一端与线料孔连接,线料槽另一端连接至一连接部,所述嵌线钩组件在复位的时候与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钩的钩状部与固定连杆之间设有平直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一端连接至固定连杆,另一端连接至连接部,所述导向部顶部设有滑轨,供所述嵌线钩组件在滑轨上滑动,导向部第一端设有一凸耳,所述凸耳底面为斜面,所述凸耳底面的底部形成一水平肋,水平肋与止动件相邻,导向部第二端设有连接至钩状部的凹限部,在凹限部的下部设有限制部和一停止部,所述限制部、停止部相互连通使得所述限制部能够与导向部底部平行,所述停止部与限制部垂直;所述导向部旁边还设有一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使得导向部固定螺栓能够穿过所述嵌线钩组件并穿过第一螺纹孔将嵌线钩组件固定至导向部;所述第二钩是一弹性杆弯曲而成的钩子,所述钩子的末端开口连接至摆臂;所述嵌线钩组件是一细长的片状结构,细长片状结构顶部是一截面为U型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在滑轨上滑动,所述滑动部中间设有横向凸环;所述嵌线钩组件还包括与滑动部连接的侧壁,侧壁底端向上凸出螺纹连接处;所述螺纹连接处包括基部、一个从所述基部向上倾斜凸出的线料钩以及在基部以及线料钩之间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导向部末端;在所述基部末端的底部还设有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侧壁垂直;所述侧壁还包括一推动部,推动所述推动部使得嵌线钩组件移动;所述复位组件为一复位弹簧,其一端连接至横向凸环,另一端连接至凹限部。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所述嵌线钩装置能够自动快速的进行嵌线,定位线料,并防止布料线错位和断裂;所述嵌线钩组件采用U型的滑动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易于在导向部上滑动;所述的复位组件采用复位弹簧,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复位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自动快速复位的缝纫机嵌线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自动快速复位的缝纫机嵌线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自动快速复位的缝纫机嵌线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自动快速复位的缝纫机嵌线钩装置的活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自动快速复位的缝纫机嵌线钩装置的活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自动快速复位的缝纫机嵌线钩装置的复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08]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自动快速复位的缝纫机嵌线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卷边器嵌线钩装置包括一摆臂11,所述摆臂11 一端与一驱动杆10连接,摆臂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钩20和第二钩30。所述第一钩20的中间设有嵌线钩组件40,一复位组件50钩接于第一钩20和嵌线钩组件40之间,所述复位组件50使得所述嵌线钩组件40能够自动复位到初始位置。所述嵌线钩组件40之上设有止动件60,所述止动件60与第一钩20协同作用使得所述嵌线钩组件40在复位的时候能产生一个阻力。活动所述嵌线钩组件40能够快速的将线料70放置在第一钩20、第二钩30之间,通过所述嵌线钩组件40和止动件60能够实现快速放入、钩线和定位线料的目的。
[0009]所述摆臂11连接于驱动杆10上由驱动杆10带动摆臂摆动,摆臂1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凹槽110和第二凹槽111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钩20,第二钩30,并分别采用第一螺栓12、第二螺栓13固定。所述第二钩30是一弹性杆弯曲而成的钩子,钩子的末端开口连接至摆臂11。所述第一钩20为扁平状其中间有一 S型的锐角。所述第一钩20的一端为插入所述摆臂11的第一凹槽110的固定连杆21,并由第一螺栓12固定。所述第一钩20的另一端包括一钩状部22,所述钩状部22的末端设有线料孔220。在钩状部22的表面设有细长的线料槽221,所述线料槽221—端与线料孔220连接,线料槽221的另一端连接至一连接部222,该结构使得所述的嵌线钩组件40在复位的时候能够与连接部222连接。
[0010]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嵌线钩组件40的结构以及与之配合使用的第一钩20的结构。所述第一钩20的中间,即所述钩状部22与固定连杆21之间设有平直的导向部23,所述导向部23的一端连接至固定连杆21,另一端连接至连接部222。所述导向部23顶部设有滑轨230供所述嵌线钩组件40在滑轨230上滑动。所述导向部23的第二端设有连接至钩状部22的凹限部231,在凹限部231的下部设有限制部232和一停止部233,所述限制部232、停止部233相互连通使得所述限制部232能够与导向部23的底部平行,所述停止部233与限制部232垂直。导向部23的第一端有一凸耳24,所述凸耳24的底面为斜面240,所述斜面240的底部形成一水平肋241,所述水平肋241与止动件60相邻。所述导向部23的旁边还设有第一螺纹孔234,所述第一螺纹孔234使得导向部固定螺栓80能够穿过所述嵌线钩组件40并穿过第一螺纹孔234将嵌线钩组件40固定至导向部23。
[0011]所述嵌线钩组件40是一细长的片状结构,细长片状结构的顶部是一截面为U型的滑动部41,所述滑动部41在滑轨230上滑动。所述嵌线钩组件40包括与所述滑动部41连接的侧壁42,侧壁42底端向上凸出一螺纹连接处A,所述螺纹连接处A的结构依据使用的需求进行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螺纹连接处A包括基部420,一个从所述基部420向上倾斜凸出的线料钩421,在基部420以及线料钩421之间的开口槽423,所述开口槽423的开口 422朝向所述导向部23的末端。在所述基部420末端的底部还设有一延伸部424,所述延伸部424与侧壁42垂直。一个细长的导向槽425位于所述滑动部41底下用于插入所述导向部固定螺栓80。所述侧壁42还包括一推动部426,其外部套接有橡胶盖4260,通过推动所述的推动部426使得所述嵌线钩组件40移动。在所述推动部426侧边设有第二螺纹孔427,第二螺纹孔427旁边设有推动部定位孔428,还设有一个通孔429,所述通孔429使得所述嵌线钩组件40沿着第一钩20的导向部23移动到底端的时候能够正确的与底部的凸耳24对齐,在所述滑动部41中间设有横向凸环410。所述复位组件50为一复位弹簧,其一端连接至横向凸环410另一端连接至凹限部231,向所述连接部222方向按压所述嵌线钩组件40的基部420能够为所述的嵌线钩组件40提供一复位力使之回复至初始位置。
[0012]所述止动件60的一端是半圆端600,所述半圆端600的端头与定位端601成直角连接。止动件60的另一端同样与推动端602直角连接,所述推动端602与半圆端600之间是所述止动件60的一细长条的弹性部。一止动件螺栓61穿过所述的半圆端600并旋紧在推动部定位孔428处,从而使所述止动件60能够固定在嵌线钩组件40上,为所述推动端602提供一弹性力。由于所述通孔429的内径比所述推动端602的外径大,从而使得所述推动端602能够在通孔429内移动。
[0013I当所述的嵌线钩组件40在它的起始点位置时,嵌线钩组件40的线料钩421将会位于导向部23的另一端如此使得所述基部420与所述连接部222对接。布料线70从所述的开口槽423进入到所述的线料槽221穿出线料孔220。所述嵌线钩组件40的延伸部424在第一钩20的停止部233位置停止,所述止动件60的推动端602弹性的压入凸耳24底部的水平肋241内从而提供一个弹性力使所述嵌线钩组件40能够以所述导向部固定螺栓80为中心移动直到所述延伸部424与限制部232对接并被停止部233停止。所述嵌线钩组件40被固定在其起始位置而未复位,如此使得所述布料线70断开。它可以通过如下方式重新穿入线料孔220和所述第二钩30内:参阅图4所示,推动所述嵌线钩组件40使之沿着解锁路径a移动,接着推动所述嵌线钩组件40使之向前沿着b方向运动指导所述的线料钩421移动到所述导向部23的第一端,接着松开所述嵌线钩组件40,这时所述嵌线钩组件40将会被所述的复位组件50推动使之沿着路径c复位到其起始位置,同时所述线料钩421勾住布料线70。
[0014]参阅图4、图5所示,所述解锁路径a代表所述推动部426被松开使得所述的嵌线钩组件40能够以导向部固定螺栓为中心移动,使所述嵌线钩组件40的延伸部424沿着a’的方向移动直到所述的延伸部424脱离所述限制部232及停止部233的限制,参阅图6所示。此时,所述推动部426向前推动使得所述的嵌线钩组件40在所述导向部固定螺栓80的引导下沿着导向槽425和滑轨230上滑动的滑动部41沿着第一钩20表面移动,使复位组件50伸展。直到所述嵌线钩组件40移动到导向部23的第一端并到达前进路径b的末端,所述路径b的末端同时也是插入和钩布料线70的初始位置,所述开口槽423的开口 422与布料线70右对齐。此时,所述的嵌线钩组件40被松开,在复位组件50的推动下沿着回复路径c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布料线70通过所述开口 422滑入开口槽423内被线料钩421钩住并进入所述的的线料槽221。接着所述嵌线钩组件40移动直到所述基部420推出连接部222,如此使得所述布料线70由开口槽423穿入线料槽221并伸出线料孔220。
[0015]与此同时,所述止动件60的推动端602沿着凸耳24的斜面240移动至水平肋241,为所述嵌线钩组件40提供以导向部固定螺栓80为轴心转动的力,使所述延伸部424移动至停止部233内,抵靠在限制部232位置,使所述的停止部233制止所述延伸部424缩回,使所述的嵌线钩组件40固定在第一钩20位置,这样就完成了嵌线的过程。当所述第一钩20摆动的时候,嵌线钩组件40将受到离心力的影响,使延伸部424稳定在限制部232和停止部233之间。
[0016]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17]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自动快速复位的缝纫机嵌线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摆臂,所述摆臂一端与一驱动杆连接,摆臂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钩和第二钩;所述第一钩的中间设有嵌线钩组件,一复位组件勾接于第一钩和嵌线钩组件之间,所述复位组件将嵌线钩组件复位到初始位置;所述嵌线钩组件之上设有止动件,所述止动件与第一钩协作使得嵌线钩组件在复位时产生一阻力;所述第一钩为扁平状,其中间有一 S型的锐角,所述第一钩一端通过固定连杆插入所述摆臂,第一钩的另一端包括一钩状部;所述钩状部的末端设有线料孔,在钩状部的表面设有细长的线料槽,所述线料槽一端与线料孔连接,线料槽另一端连接至一连接部,所述嵌线钩组件在复位的时候与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钩的钩状部与固定连杆之间设有平直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一端连接至固定连杆,另一端连接至连接部,所述导向部顶部设有滑轨,供所述嵌线钩组件在滑轨上滑动,导向部第一端设有一凸耳,所述凸耳底面为斜面,所述凸耳底面的底部形成一水平肋,水平肋与止动件相邻,导向部第二端设有连接至钩状部的凹限部,在凹限部的下部设有限制部和一停止部,所述限制部、停止部相互连通使得所述限制部能够与导向部底部平行,所述停止部与限制部垂直;所述导向部旁边还设有一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使得导向部固定螺栓能够穿过所述嵌线钩组件并穿过第一螺纹孔将嵌线钩组件固定至导向部;所述第二钩是一弹性杆弯曲而成的钩子,所述钩子的末端开口连接至摆臂;所述嵌线钩组件是一细长的片状结构,细长片状结构顶部是一截面为U型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在滑轨上滑动,所述滑动部中间设有横向凸环;所述嵌线钩组件还包括与滑动部连接的侧壁,侧壁底端向上凸出螺纹连接处;所述螺纹连接处包括基部、一个从所述基部向上倾斜凸出的线料钩以及在基部以及线料钩之间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导向部末端;在所述基部末端的底部还设有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侧壁垂直;所述侧壁还包括一推动部,推动所述推动部使得嵌线钩组件移动;所述复位组件为一复位弹簧,其一端连接至横向凸环,另一端连接至凹限部。
【文档编号】D05B35/02GK105908392SQ201610528539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7月6日
【发明人】詹秀兰
【申请人】詹秀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