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折叠装置及线圈折叠方法

文档序号:10576065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线圈折叠装置及线圈折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线圈折叠装置适用于与一个管状织物的末端搭配使用。该管状织物的末端界定出一个开口,并包括多个环绕开口的一条中心轴线的线圈。该线圈折叠装置包含一个钢筘单元及两个限位单元。该钢筘单元包括一个具有多个相间隔筘齿的第一钢筘及一个枢接该第一钢筘的两相反端且具有多个相间隔筘齿的第二钢筘。该钢筘单元在一个非折叠状态与一个折叠状态间转换。该钢筘单元由该非折叠状态转换至该折叠状态时,每一个限位单元将分别位于一条横交于中心轴线的折叠轴线的两个相反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线圈中至少一者限位于所述筘齿中各自对应的筘齿上,可避免线圈滑落并脱离的线圈,本发明还包括该线圈的折叠方法。
【专利说明】
线圈折叠装置及线圈折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装置及一种折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管状织物的线圈折叠装置及线圈折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只具有一个初始开口端及一个相反于该初始开口端的末开口端的管状织物(tubular textile article),例如抹子(socking)的抹体(body of socking),是通过具有多个相间隔织针(knitting needles)及一个可转动的针织圆筒(cylindrical needlecarrier)的编织设备(knitting machine),将一条纱线(yarn)编织而成。所述织针可移动地且等角度地围绕并连接在该针织圆筒上,且沿着该针织圆筒的长度方向延伸。当该针织圆筒转动时,所述织针可随同该针织圆筒一起转动,并且相对该针织圆筒交替地上下移动。通过每一支织针的一个钩子部(hook part)将该纱线形成一个具有多个分别套设所述织针的相间隔第一线圈(first loops/stitches)的第一圆环(first ring/rank),接着,所述钩子部再次勾住该纱线,并分别从所述第一线圈脱离,以使该纱线穿入所述第一线圈,并形成一个具有多个套设所述织针的相间隔第二线圈(second loops/stitches)的第二圆环(second ring/rank),依此类推,继而形成该管状织物。
[0003]在形成该管状织物后,停止该编织设备运作。将该管状织物通过一个输送设备由该编织设备输送至一个末端缝合设备,以将该管状织物的末开口端车缝封闭形成一个袜尖(toe of socking),继而使该管状织物形成一只袜子。该输送设备与该末端缝合设备分别参阅美国专利公告号8443633中所述转移设备(transfer apparatus )及缝合设备(stitching apparatus)。该末端缝合设备包含一个线圈折叠装置及一支缝针(sewingneedle)。
[0004]参阅图1及图2,该线圈折叠装置包括一个半环形第一钢筘150(first reed)及一个与该第一钢筘150的两个相反端枢接的半环形第二钢筘160(seCond reed)。该第一钢筘150具有多个相间隔第一筘齿100(first reed tooth),且该第二钢筘160具有多个相间隔第二箱齿250(second reed tooth)。所述第一箱齿100与所述第二箱齿250—对一地与该管状织物的一个最后圆环2( last ring/rank)的多个相间隔最后线圈(last loops/stitches)对应,并分别穿设所述最后线圈。所述最后线圈以一条折叠轴线280为分界线分为第一组及第二组。该第一组包括多个第一线圈130,且所述第一线圈130中有一个最初第一线圈1301及一个最后第一线圈1302。该第二组包括多个第二线圈140,且所述第二线圈140中有一个与该最初第一线圈1301相邻的最初第二线圈1401及一个与该最后第一线圈1302相邻的最后第二线圈1402。
[0005]参阅图1、图2及图3,驱动该第二钢筘160绕着该折叠轴线280而相对于该第一钢筘150在一个非折叠位置(见图3左上角)与一个折叠位置(见图3右下角)间转动。在该非折叠位置时,该第一钢筘150与该第二钢筘160分别位于该折叠轴线280的左侧及右侧。在该折叠位置时,该第一钢箱150的所述第一箱齿100与该第二钢箱160的所述第二箱齿250上下对接,并位于该折叠轴线280的左侧。在该第二钢筘160位于该折叠位置时,一缝针700将该最后圆环2的所述最后线圈缝合(ladder)固定在一起,形成该袜尖。
[0006]然而,在该第二钢筘160由该非折叠位置转动至该折叠位置的过程中,位于该折叠轴线280的左侧及右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280的最初第一线圈1301、最后第一线圈1302、最初第二线圈1401及最后第二线圈1402因为邻近转折点,而于该第二钢筘160转动时被下拉,继而容易分别自所对应的筘齿100、250上滑落并脱离(见图3右上角),而无法成为该袜尖的一部分,使得该袜子于使用时易因被拉扯而导致脱线。
[0007]为解决该最初第一线圈1301、该最后第一线圈1302、该最初第二线圈1401及该最后第二线圈1402滑落并脱离的问题,可将所述各自对应的筘齿的表面粗糙化,以提高所述各自对应的筘齿与该最初第一线圈1301、该最后第一线圈1302、该最初第二线圈1401及该最后第二线圈1402间的摩擦力。然而,该方式会使得该最初第一线圈1301、该最后第一线圈1302、该最初第二线圈1401及该最后第二线圈1402的表面变粗糙,导致形成该袜子后,还需将该袜子的袜尖的表面修整,因此,于修整过程麻烦且不便利,且未必都能将该袜尖的表面修整光滑,使得该袜子的质量较不稳定。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线圈滑落并脱离的线圈折叠装置。
[0009]本发明线圈折叠装置,适用于与一个管状织物的末端搭配使用。该管状织物的末端界定出一个开口,并包括多个环绕该开口的一条中心轴线的线圈。该线圈折叠装置包含一个钢筘单元及两个限位单元。该钢筘单元包括一个第一钢筘及一个枢接该第一钢筘的两个相反端的第二钢筘。该第一钢筘具有多个相间隔的筘齿。该第二钢筘具有多个相间隔的筘齿。该钢筘单元可在一个非折叠状态与一个折叠状态间转换,在该非折叠状态时该第一钢筘与该第二钢筘分别位于一条横交于该中心轴线的折叠轴线的两个相反侧,且所述筘齿围绕该中心轴线并分别穿设于所述线圈。往该折叠状态转换时,该第一钢筘与该第二钢筘中至少一者绕着该折叠轴线转动。在折叠状态时,该第一钢筘与该第二钢筘沿着该中心轴线相互叠合,使得该第一钢筘的所述筘齿分别与该第二钢筘的所述筘齿对接,并位于该折叠轴线的一侧。所述限位单元分别被设置在该钢筘单元的两个相反侧,且沿着该折叠轴线排列。在该钢筘单元由该非折叠状态转换至该折叠状态时,每一个限位单元将分别位于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相反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线圈中至少一者限位于各自对应的筘齿上。
[0010]本发明的线圈折叠装置中,每一个限位单元包括一个可相对该钢筘单元被操作在一个限位位置及一个非限位位置间移动的限位件,每一个限位件具有一个限位端部,于该限位位置时,每一个限位端部将分别位于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相反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线圈中至少一者限位于各自对应的筘齿上,在该非限位位置时,每一个限位端部远离该钢筘单元。
[0011]本发明的线圈折叠装置中,该第二钢筘可被驱动绕着该折叠轴线而相对于该第一钢筘在该非折叠状态与该折叠状态间转换,且在该第二钢筘由该非折叠状态转换至该折叠状态时,每一个限位端部支撑位于该折叠轴线的一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一个线圈,以致于该线圈被限位于该第二钢筘的所述筘齿中该线圈所对应的筘齿上。
[0012]本发明的线圈折叠装置中,每一个限位端部支撑一位于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相反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线圈的衔接处,使得所述线圈分别被限位于所述筘齿的两个各自对应的筘齿上。
[0013]本发明的线圈折叠装置中,每一个限位单元还包括一个用来驱动该限位件在该限位位置及该非限位位置间移动的驱动器。
[0014]本发明的线圈折叠装置中,每一个限位件还具有一个相反于该限位端部的枢接端部及一个介于该限位端部与该枢接端部的中间部,每一个限位单元还包括一个枢接该限位件的枢接端部的固定座,及一个可移动地穿设该固定座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具有一个枢接该驱动器的第二端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二端且枢接在该限位件的中间的第一端,该连接件被该驱动器驱动,以带动该限位件在该限位位置与该非限位位置间移动。
[0015]本发明的线圈折叠装置中,该限位端部为钩子。
[0016]本发明的线圈折叠装置中,该限位端部为刷毛。
[0017]本发明的线圈折叠装置中,该限位端部为喷嘴。
[001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避免线圈滑落并脱离的线圈折叠方法。
[0019]在本发明线圈折叠方法中,该管状织物的末端界定出一个开口,并包括多个环绕该开口的一条中心轴线的线圈。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一个第一钢筘的多个筘齿,与一个枢接于该第一钢筘的两个相反端的第二钢筘的多个筘齿分别穿设所述线圈;将分别位于一条横交于该中心轴线的折叠轴线的两个相反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线圈中至少一者限位于各自对应的筘齿上;将该第二钢筘与该第一钢筘中至少一者绕该折叠轴线转动,使得该第一钢箱与该第二钢箱沿着该中心轴线相互叠合,且该第一钢箱的所述箱齿分别与该第二钢筘的所述筘齿对接。
[0020]在本发明线圈折叠方法中,支撑位于该折叠轴线的一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线圈,以致于所述线圈被限位于该第二钢筘的所述筘齿中的各自对应的筘齿上。
[0021]在本发明线圈折叠方法中,支撑一位于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相反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线圈的衔接处,使得所述线圈分别被限位于所述筘齿的两个各自对应的筘齿上。
[0022]在本发明线圈折叠方法中,于该第二钢筘转动过程中,是利用两限位单元中每一个限位单元将分别位于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相反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线圈中至少一者限位于各自对应的筘齿上。
[00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限位单元,在该钢筘单元由该非折叠状态转换至该折叠状态的过程中,位于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相反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所述线圈中至少一者被限位在所述筘齿中各自对应的筘齿上,而不会滑落并脱离。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现有线圈折叠装置的一张侧视图;
[0025]图2是该现有线圈折叠装置的一张仰视图;
[0026]图3是一张侧视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说明该现有线圈折叠装置的一个第二钢筘从一个非折叠位置转动至一个折叠位置;
[0027]图4是一张局部剖面侧视图,说明本发明线圈折叠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0028]图5是一张仰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个钢筘单元与一个管状织物的多个线圈的相对位置;
[0029]图6是一张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的钢筘单元及两个限位单元的相对位置;
[0030]图7是一张侧视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说明该实施例的钢筘单元由一个非折叠状态转换至一个折叠状态;
[0031]图8是一张类似于图4的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二个限位件在一个限位位置;
[0032]图9是一张局部放大立体图,辅助说明图8;
[0033]图10是一张示意图,说明图8中的所述限位件如何限位所对应的线圈;
[0034]图11是一张侧视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说明该实施例的其中一个限位单元的限位件由一个非限位位置移动至一个限位位置;
[0035]图12是一张立体图,说明图11中的该限位件的一个限位端部的一个变化态样;及
[0036]图13是一张类似于图12的视图,说明图11中的该限位件的限位端部的另一个变化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38]参阅图4、图5及图6,本发明线圈折叠装置50的一个实施例,是适用于与一个管状织物61的末端搭配使用。通常一个袜子成型机构包含一个包括一个第一支架I及一个第二支架19的支架单元、一个编织设备(图未示)、一个转移设备(图未示),及一个连接该支架单元的末端缝合设备(end sewing machine)。该末端缝合设备包括该线圈折叠装置50及一支缝针70(见图7)。
[0039]该管状织物61例如但不限于一个袜子的袜体。该管状织物61的末端界定出一个圆形开口 62,且包括多个绕着该开口62的一条中心轴线60的相间隔线圈63。以一条横交于该中心轴线60的折叠轴线28为分界线,将所述线圈63分为第一组及第二组。该第一组具有多个呈弧形排列的第一线圈13,且所述第一线圈13中有一个与该折叠轴线28相邻的最初(initial)第一线圈131,及一个与该折叠轴线28相邻的最后(final)第一线圈132。该第二组具有多个呈弧形排列的第二线圈14,且所述第二线圈14中有一个与该最初第一个线圈131相邻的最初第二线圈141,及一个与该最后第一线圈132相邻的最后第二线圈142。
[0040]该线圈折叠装置50包含一个钢筘单元51、两个限位单元18、一个位于该钢筘单元51上方且轴向连接该钢筘单元51并可相对所述限位单元18转动的罩壳2,及一个设置于该罩壳2内的驱动单元52。
[0041]该钢筘单元51呈环形,且包括一个半环形第一钢筘15、一个枢接该第一钢筘15的两个相反端的半环形第二钢筘16,及两个用来将该第一钢筘15及该第二钢筘16枢接的枢接件27。该第一钢筘15具有一个半环形本体11,及多个自该本体11沿着一个平行该中心轴线60的方向延伸且呈弧形排列的相间隔筘齿10。该第二钢筘16具有一个半环形本体21,及多个自该本体21沿着一个平行该中心轴线60方向延伸且呈弧形排列的相间隔筘齿25。所述枢接件27位于该折叠轴线28上及该钢筘单元51的下方,且将该第一钢筘15及该第二钢筘16枢接在一起。
[0042]该罩壳2通过一个第一轴承3连接该第一支架I且可相对该第一支架I转动,并通过一个第二轴承4连接该第二支架19且可相对所述限位单元18及该第二支架19转动。该第二轴承4例如但不限于滚珠轴承(roller bearing)。
[0043]该驱动单元52用来驱动该钢筘单元51,使该钢筘单元51可在一个非折叠状态与一个折叠状态间转换。该驱动单元52可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476149案中所提及的缝合单元的缝合驱动组及辅助驱动组,且因该驱动单元52非本发明主要的技术特征,于此不再赘述。
[0044]参阅图6及图7,在本实施例中,是驱动该钢筘单元51的第二钢筘16绕着该折叠轴线28而相对于该第一钢筘15转动,使该钢筘单元51在该非折叠状态与该折叠状态间转换。
[0045]在该非折叠状态时,该第一钢筘15与该第二钢筘16分别位于该折叠轴线28的两个相反侧,且所述筘齿10、25围绕该中心轴线60,且该第一钢筘15的所述筘齿10分别穿设所述第一线圈13,以及该第二钢筘16的所述筘齿25分别穿设所述第二线圈14。
[0046]在该折叠状态时,该第一钢箱15与该第二钢箱16沿着该中心轴线60相互叠合,且该第一钢箱15的所述箱齿10分别与该第二钢箱16的所述箱齿25对接,并位于该折叠轴线28的一侧。接着,借着前述的转移设备将该第二钢筘16的所述筘齿25上的所述第二线圈14分别接近该第一钢筘15的所述筘齿10上的所述第一线圈13。然后,转动该罩壳2,带动所述第一线圈13及所述第二线圈14同步旋转,并通过该缝针70将所述第一线圈13及所述第二线圈14缝合在一起。
[0047]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态样,是驱动该钢筘单元51的第一钢筘15绕着该折叠轴线28而相对于该第二钢筘16转动,使得该钢筘单元51在该非折叠状态与该折叠状态间转换。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化态样,是同时驱动该第一钢筘15及该第二钢筘16绕着该折叠轴线28转动,使得该钢筘单元51在该非折叠状态与该折叠状态间转换。
[0048]参阅图4、图6及图11,所述限位单元18分别位于该钢筘单元51的两个相反侧,且沿着该折叠轴线28排列。每一个限位单元18包括一个驱动器5、一个安装座6、一个固定座7、一个限位件9、一个L型连接件8、一个第一插销29、一个第二插销30,及一个第三插销31。该安装座6被固定在该第二支架19上。该驱动器5可例如为油压缸或气压缸,并被安装在该安装座6上,并具有一个驱动轴53 ο该固定座7位于该驱动器5的下方,且连接该第二支架19,并形成有一个直立穿孔71。该限位件9位于该固定座7下方,且具有一个连接该固定座7的枢接端部91、一个相反于该枢接端部91的限位端部92,及一个介于该枢接端部91及该限位端部92间的中间部93。该限位端部92为钩子、刷毛(见图12)或喷嘴(见图13)中的一者。该刷毛可直接支持并压住该最初第一线圈131、该最后第一线圈132、该最初第二线圈141及该最后第二线圈142,而使它们分别被限位于所述筘齿10、25中各自对应的筘齿10、25上,而不会自所述各自对应的筘齿10、25上滑落并脱离。于该限位件9的限位端部92为喷嘴时,该限位件9连接一个气体供应器(图未示)的一条气管65(见图13)。该气体通过该喷嘴喷出,且通过气体压力支持并压住该最初第一线圈131、该最后第一线圈132、该最初第二线圈141及该最后第二线圈142,而使它们分别被限位于所述筘齿10、25中各自对应的筘齿10、25上,而不会自所述各自对应的筘齿1、25上滑落并脱离。
[0049]该连接件8延伸进入该固定座7的穿孔71并可在所述穿孔71内移动,且具有一个枢接至该限位件9的中间部93的第一端81,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一端81且枢接该驱动器5的驱动轴53的第二端82。该第一插梢29穿设该驱动器5的驱动轴53及该连接件8的第二端82,以将该连接件8枢接至该驱动器5。该第二插销30穿设该限位件9的中间部93及该连接件8的第一端81,以将该限位件9枢接至该连接件8。该第三插销31穿设该限位件9的枢接端部91及该固定座7,以将该限位件9枢接至该固定座7。
[0050]每一个限位单元18的驱动器5驱动该连接件8,以带动该限位件9绕着该第三插销31转动,使该限位件9在一个非限位位置(参阅图11最左图)与一个限位位置(参阅图11最右图)间转动。在该限位位置时,该限位件9实质上平行该中心轴线60。在该非限位位置时,该限位件9实质上垂直该中心轴线60。
[0051]参阅图7、图8、图9及图10,于该钢筘单元51在该非折叠状态时,所述限位单元18的限位件9位于该限位位置,且其中一个限位单元18的限位件9的限位端部92支撑一个位于该折叠轴线28的两个相反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28的该最初第一线圈131及该最初第二线圈141的衔接处37(见图9及图10),而另一个限位单元18的限位件9的限位端部92支撑一个位于该折叠轴线28的两相反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28的该最后第一线圈132及该最后第二线圈142的衔接处38(见图9及图10)。于该钢筘单元51由一个非折叠状态转换至折叠状态时所述限位件9的所述限位端部92分别持续支撑该衔接处37及该衔接处38。于该钢筘单元51在该折叠状态时,每一个限位单元18的限位件9由该限位位置转动至该非限位位置,且每一个限位件9的限位端部92远离该钢筘单元51。通过所述限位端部92,该最初第一线圈131、该最后第一线圈132、该最初第二线圈141及该最后第二线圈142分别被限位于所述筘齿10、25中各自对应的筘齿10、25上,而不会自所述各自对应的筘齿10、25上滑落并脱离。
[0052]参阅图10,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变化态样,其中一个限位端部92也可支撑该最初第一线圈131及该最初第二线圈141中的一者。而另一个限位端部92则支撑该最后第一线圈132及该最后第二线圈142中的一者。
[0053]参阅图4、图7及图8,本发明线圈折叠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以下步骤。
[0054]首先,将该第一钢筘15的所述筘齿10,与枢接于该第一钢筘15的两个相反端的第二钢筘16的所述筘齿25分别穿设该管状织物61的所述围绕该中心轴线60的线圈63。
[0055]接着,将分别位于横交于该中心轴线60的该折叠轴线28的两个相反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28的两个线圈63中至少一者限位于所述筘齿10、25中各自对应的筘齿上;将该第二钢箱16与该第一钢箱15中至少一者绕该折叠轴线28转动,使得该第一钢箱15与该第二钢箱16沿着该中心轴线60相互叠合,且该第一钢箱15的所述箱齿10分别与该第二钢箱16的所述筘齿25对接。
[0056]用于限位该两个线圈63的装置无特别的限制,可例如上述该线圈折叠装置50的所述限位单元18。
[0057]综上所述,本发明线圈折叠装置50通过所述限位单元18的设计,在该钢筘单元51由该非折叠状态转换至该折叠状态的过程中,位于该折叠轴线28的左侧及右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28的该最初第一线圈131及最初第二线圈141中至少一者会牢固地被限位在所述筘齿10、25中各自对应的筘齿上,而不会因转动被下拉,导致滑落并脱离,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主权项】
1.一种线圈折叠装置,适用于与一个管状织物的末端搭配使用,该管状织物的末端界定出一个开口,并包括多个环绕该开口的一条中心轴线的线圈,该线圈折叠装置包含:一个包括一个第一钢筘及一个枢接该第一钢筘的两个相反端的第二钢筘的钢筘单元,该第一钢筘具有多个相间隔的筘齿,该第二钢筘具有多个相间隔的筘齿,该钢筘单元可在一个非折叠状态与一个折叠状态间转换,在该非折叠状态时该第一钢筘与该第二钢筘分别位于一条横交于该中心轴线的折叠轴线的两相反侧,且所述筘齿围绕该中心轴线并分别穿设于所述线圈,往该折叠状态转换时,该第一钢筘与该第二钢筘中至少一者绕着该折叠轴线转动,在该折叠状态时,该第一钢箱与该第二钢箱沿着该中心轴线相互叠合,使得该第一钢箱的所述筘齿分别与该第二钢筘的所述筘齿对接,并位于该折叠轴线的一侧,其特征在于: 该线圈折叠装置还包含两个限位单元,分别被设置在该钢筘单元的两个相反侧,且沿着该折叠轴线排列,在该钢筘单元由该非折叠状态转换至该折叠状态时,每一个限位单元将分别位于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相反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线圈中至少一者限位于各自对应的筘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限位单元包括一个可相对该钢筘单元被操作在一个限位位置及一个非限位位置间移动的限位件,每一个限位件具有一个限位端部,于该限位位置时,每一个限位端部将分别位于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相反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线圈中至少一者限位于各自对应的筘齿上,在该非限位位置时,每一个限位端部远离该钢筘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钢筘可被驱动绕着该折叠轴线而相对于该第一钢筘在该非折叠状态与该折叠状态间转换,且在该第二钢筘由该非折叠状态转换至该折叠状态时,每一个限位端部支撑位于该折叠轴线的一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一个线圈,以致于该线圈被限位于该第二钢筘的所述筘齿中该线圈所对应的筘齿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限位端部支撑一个位于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相反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线圈的衔接处,使得所述线圈分别被限位于所述筘齿的两个各自对应的筘齿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限位单元还包括一个用来驱动该限位件在该限位位置及该非限位位置间移动的驱动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限位件还具有一个相反于该限位端部的枢接端部及一个介于该限位端部与该枢接端部的中间部,每一个限位单元还包括一个枢接该限位件的枢接端部的固定座,及一个可移动地穿设该固定座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具有一个枢接该驱动器的第二端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二端且枢接在该限位件的中间的第一端,该连接件被该驱动器驱动,以带动该限位件在该限位位置与该非限位位置间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端部为钩子。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端部为刷毛。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端部为喷嘴。10.—种线圈折叠方法,于一管状织物的末端界定出一个开口,该管状织物的末端包括多个环绕该开口的一条中心轴线的线圈,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一个第一钢筘的多个筘齿,与一个枢接于该第一钢筘的两个相反端的第二钢筘的多个筘齿分别穿设所述线圈;将分别位于一条横交于该中心轴线的折叠轴线的两个相反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线圈中至少一者限位于各自对应的筘齿上;将该第二钢筘与该第一钢筘中至少一者绕该折叠轴线转动,使得该第一钢箱与该第二钢箱沿着该中心轴线相互叠合,且该第一钢箱的所述箱齿分别与该第二钢筘的所述筘齿对接。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撑位于该折叠轴线的一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线圈,以致于所述线圈被限位于该第二钢筘的所述筘齿中各自对应的筘齿上。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撑一个位于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相反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线圈的衔接处,使得所述线圈分别被限位于所述筘齿的两个各自对应的筘齿上。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二钢筘转动过程中,是利用两个限位单元中每一个限位单元将分别位于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相反侧且邻近该折叠轴线的两个线圈中至少一者限位于各自对应的筘齿上。
【文档编号】D04B15/00GK105937089SQ201610069714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日
【发明人】孟斯塔法·殷里
【申请人】大康织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