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结构布带及具有该针织结构布带的拉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针织结构布带。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针织结构布带的拉链。
【背景技术】
[0002]拉链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连接件,其能够使物体实现并合或分离,通常应用在衣服、帽子、鞋子及包袋等物品上。拉链主要包括布带、链牙及拉头,布带上设置有链牙,拉头能够控制链牙的开合。
[0003]现有的拉链中,布带一般为单一色或正反双色,其中,正反双色通常是通过对其中一面进行印刷以实现布带的正反面具有不同的颜色,或者是将两片不同颜色的布缝合在一起,使布带最终呈现正反双色的效果。现有的双色布带的制作较为繁琐,生产效率较低,且布带的双色效果受外界影响较大,容易掉色或开松,因此双色效果不稳定。
[0004]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针织结构布带,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并提高布带的稳定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结构布带,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并提高布带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针织结构布带的拉链。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针织结构布带,包括三个线层:
[0008]第一经线层,沿布带的长度方向设置;
[0009]第二经线层,沿布带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经线层平行设置;
[0010]设置在所述第一经线层与所述第二经线层之间的玮线层,所述第一经线层和所述第二经线层分别与所述玮线层针织相连。
[0011]优选的,所述玮线层的玮线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经线层与所述第二经线层之间。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经线层的经线相互钩拉设置,且所述第一经线层的经线具有钩拉部和延展部,所述钩拉部用于将所述第一经线层上的相邻经线拉紧固定,所述延展部用于延长所述第一经线层的长度。
[0013]优选的,布带的带筋处设置为所述玮线层与所述第一经线层或所述第二经线层间隔针织的结构。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经线层与所述第二经线层为颜色不同的线层。
[0015]优选的,所述玮线层与所述第一经线层或所述第二经线层为颜色相同的线层。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织结构布带,采用特殊的针织结构,将第一经线层和第二经线层,通过玮线层针织在一起,使得第一经线层与第二经线层分别位于玮线层的两侧,针织完成后,布带的两面分别呈现出第一经线层和第二经线层所具有的特性。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织结构布带,是通过针织得到的布带,第一经线层和第二经线层均是与玮线层针织在一起的,因此,其相对现有的缝合而言,不容易松散,结构相对稳定;且在制作时,只需要将两种经线针织便可得到,无需再进行印刷、缝合等步骤,生产工艺更为简便。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织结构布带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提高了布带的稳定性。
[0018]基于上述提供的针织结构布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拉链,包括布带、链牙及拉头,所述布带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结构布带。
[0019]由于该拉链具有上述针织结构布带,因此,该拉链直接或间接的具有上述针织结构布带所具有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织结构布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织结构布带,包括三个线层,即第一经线层1、第二经线层2及玮线层。其中,第一经线层I与第二经线层2均是沿布带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一经线层I与第二经线层2平行设置;玮线层设置在第一经线层I与第二经线层2之间,用于将第一经线层I与第二经线层2针织在一起,玮线层分别与第一经线层I及第二经线层2针织相连,即第一经线层I和第二经线层2分别分布在玮线层的两侧面上。
[0024]可选的,可将上述玮线层的玮线间隔分布在第一经线层I与第二经线层2之间,并采用玮线将第一经线层I与第二经线层2针织相连,使第一经线层I与第二经线层2紧密相连,保证其针织结构的稳定性。此外,该间隔可以根据实际生产具体设定,间隔较大时,布带的外部越不容易看出玮线层的特性。
[0025]第一经线层I除了与玮线层相互针织之外,其自身的经线也是相互钩拉设置的,以使第一经线层I本身具有较为稳定的结构。具体的,第一经线层I的经线具有钩拉部和延展部,第一经线层I的各个经线相互钩拉连接的部分即为钩拉部,钩拉部将相邻的经线连接在一起,使其互相拉紧固定,从而形成第一经线层I ;延展部是指位于钩拉部之间,且沿布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部分,针织时,在相邻经线连接在一起后,延展部能够累积延长第一经线层I的长度,使其满足长度需求。当然,对于第二经线层2亦是如此。
[0026]具体的,该针织结构布带的带筋处,可以设置为玮线层与第一经线层I间隔针织的结构,或者是玮线层与第二经线层2间隔针织的结构,即带筋处可以看到两种线层,如果两种线层具有不同的颜色,则能够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起到较好的装饰效果。
[0027]通过针织得到的针织结构布带,其布带的两面分别呈现的是第一经线层I和第二经线层2所具有的特性。如果第一经线层I和第二经线层2的颜色不同,则能得到两面颜色不同的针织结构布带,使用时,可根据布带的不同颜色来辨别布带的正反面,增加实用性,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布带的美观效果。该种布带色彩效果稳定,制作简便,实用性强。
[0028]为了减少布带正反两面中所体现的玮线层的特性,可将玮线层设置为与第一经线层I或第二经线层2具有相同颜色的线层,此时,布带表面所体现出来的特性,仅为第一经线层I与第二经线层2所具有的特性。当需要针织出具有双面不同颜色的布带时,只需将第一经线层I与第二经线层2设置为不同颜色的线层,便能够体现出布带正反面不同色的效果。该种结构中的双色效果更为稳定,布带不易掉色或松开,因此,该针织结构布带的稳定性较强。
[00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织结构布带,采用特殊的针织结构,将第一经线层I和第二经线层2,通过玮线层针织在一起,使得第一经线层I与第二经线层2分别位于玮线层的两侧,针织完成后,布带的两面分别呈现出第一经线层I和第二经线层2所具有的特性。
[00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织结构布带,是通过针织得到的布带,第一经线层I和第二经线层2均是与玮线层针织在一起的,因此,其相对现有的缝合而言,不容易松散,结构相对稳定;且在制作时,只需要将两种经线针织便可得到,无需再进行印刷、缝合等步骤,生产工艺更为简便。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织结构布带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提高了布带的稳定性。
[0031]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针织结构布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拉链,包括布带、链牙及拉头。其中,布带为上述针织结构布带。该拉链其余部分的具体结构,请参见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0032]由于该拉链具有上述针织结构布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该拉链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提高了布带的稳定性。
[0033]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采用递进的形式进行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均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3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针织结构布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线层: 第一经线层(I),沿布带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二经线层(2),沿布带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经线层(I)平行设置; 设置在所述第一经线层(I)与所述第二经线层(2)之间的玮线层,所述第一经线层(I)和所述第二经线层(2)分别与所述玮线层针织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结构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玮线层的玮线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经线层(I)与所述第二经线层(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结构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线层(I)的经线相互钩拉设置,且所述第一经线层(I)的经线具有钩拉部和延展部,所述钩拉部用于将所述第一经线层(I)上的相邻经线拉紧固定,所述延展部用于延长所述第一经线层(I)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结构布带,其特征在于,布带的带筋处设置为所述玮线层与所述第一经线层(I)或所述第二经线层(2)间隔针织的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结构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线层(I)与所述第二经线层(2)为颜色不同的线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结构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玮线层与所述第一经线层(I)或所述第二经线层(2)为颜色相同的线层。7.—种拉链,包括布带、链牙及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带为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结构布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织结构布带及具有该针织结构布带的拉链,其中,针织结构布带包括三个线层:第一经线层,沿布带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经线层,沿布带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第一经线层平行设置;设置在第一经线层与第二经线层之间的纬线层,第一经线层和第二经线层分别与纬线层针织相连。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针织结构布带,是通过针织得到的布带,第一经线层和第二经线层均是与纬线层针织在一起的,因此,其结构相对稳定,不易松开;制作时,只需将两种经线针织便可得到,无需再进行印刷、缝合等步骤,生产工艺更为简便。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针织结构布带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提高了布带的稳定性。
【IPC分类】D04D9/00, A44B19/34
【公开号】CN204803518
【申请号】CN201520488014
【发明人】沈德达
【申请人】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