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29439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包括浆槽立柱和控胶组件,控胶组件包括可调节轴承座、上控胶辊、下控胶辊、长调节螺栓、刻度旋钮,浆槽立柱的两侧分别设有可调节轴承座,可调节轴承座内设有可调节轴承,上控胶辊的两侧分别设有可调节轴承,长调节螺栓的一端设有刻度旋钮,长调节螺栓的另一端螺纹穿过可调节轴承座后活动连接可调节轴承,下控胶辊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固定轴承座。该装置将控胶辊设计为活动、可调节、可方便拆卸式,在上浆试验过程中,通过将碳纤维穿过两个控胶辊,调节两个控胶辊之间空隙的方式实现控制上浆量的作用。
【专利说明】
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上浆剂是碳纤维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成分,它赋予碳纤维具有集束、展纱、润滑、 柔韧和耐磨擦等特殊的工艺性能。这些性能能否充分发挥与上浆剂自身密不可分,但还涉 及到上浆剂在碳纤维上的含量,以下简称为上浆量。一般来说,在使用同等上浆剂的前提 下,上浆量高的纤维往往集束性好,但展纱性差,而上浆量低的纤维集束性差,但展纱性好, 这是一对互相矛盾却又密不可分的关键性的工艺性能。实践证明,通过调节碳纤维的上浆 量可以解决这个矛盾,从而实现碳纤维集束与展纱的均衡性。
[0003] 基于上述原因,同时通过专利搜索我们未发现有相关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专用的 试验控胶装置及控胶方法的实用新型及实用新型专利,我国在碳纤维上浆试验线控胶方面 的专利处于空白状态,只有在中国专利201310745567.7中提出了一种碳纤维生产线专用试 验浸胶槽,该专利可以实现在线上浆,有利于评价小批量的上浆剂的综合性能,但没有提到 控胶装置和控胶方法,也就是在上浆量的控制上没有明确的阐述,这不利于碳纤维后期的 批量应用。
[0004] 上述问题是在碳纤维的上浆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能够实现对碳纤维 上浆量的有效控制,同时也避免了碳纤维上浆不均匀对试验结果的不利影响。采用本实用 新型可以使试验线的结果更能反应试验用上浆剂的性能,对碳纤维上浆是一个有效的补 充。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7] -种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包括浆槽立柱和控胶组件,控胶组件包括可 调节轴承座、上控胶辊、下控胶辊、长调节螺栓、刻度旋钮,浆槽立柱的两侧分别设有可调节 轴承座,可调节轴承座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可调节轴承,上控胶辊的两侧分别设有可调 节轴承,长调节螺栓的一端设有刻度旋钮,长调节螺栓的另一端螺纹穿过可调节轴承座后 活动连接可调节轴承,下控胶辊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固定轴承座。
[0008] 进一步地,上控胶辊与下控胶辊平行,且上控胶辊、下控胶辊分别与浆槽立柱垂直 设置。
[0009] 进一步地,可调节轴承座的侧边设有移动门。
[0010] 进一步地,刻度旋钮采用带刻度表盘的旋钮,刻度旋钮的刻度0为上控胶辊与下控 胶辊的最外圈相距5mm的点,刻度旋钮的刻度10为上控胶辊下调10mm位移的点,刻度旋钮的 1个刻度为上控胶辊位移1mm。
[0011] 进一步地,上控胶辊由不锈钢内衬和聚氨酯外套组成,下控胶辊为全不锈钢材质。
[0012] 进一步地,上控胶辊、下控胶辊的表面均为120目以上的镜面抛光。
[0013] 进一步地,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控胶:先将刻度旋钮调到刻度0,将上浆后的碳纤维 穿过上控胶辊、下控胶辊间,根据目标上浆量的要求调节刻度旋钮的刻度,即调节上控胶 辊、下控胶辊的间隙,实现控胶。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将控胶辊设计为 活动、可调节、可方便拆卸式,在上浆试验过程中,通过将碳纤维穿过两个控胶辊,调节两个 控胶辊之间空隙的方式实现控制上浆量的作用。该装置实现了上浆过程中对碳纤维上浆剂 含量的有效控制,同时也避免了碳纤维上浆不均匀对试验结果的不利影响。采用该装置实 现使用结果更能反映试验用上浆剂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实施例中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实施例中刻度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实施例中控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其中:1-浆槽立柱,2-上控胶辊,3-下控胶辊,4-可调节轴承座,5-可调节轴承,6-长调节螺栓,7-刻度旋钮,8-固定轴承座,9-移动门,10-碳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
[0021] -种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如图1和图2,包括浆槽立柱1和控胶组件,控 胶组件包括可调节轴承座4、上控胶辊2、下控胶辊3、长调节螺栓6、刻度旋钮7,浆槽立柱1的 两侧分别设有可调节轴承座4,可调节轴承座4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可调节轴承5,上控 胶辊2的两侧分别设有可调节轴承5,长调节螺栓6的一端设有刻度旋钮7,如图3和图4,长调 节螺栓6的另一端螺纹穿过可调节轴承座4后活动连接可调节轴承5,下控胶辊3的两侧分别 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固定轴承座8。
[0022] 该种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通过长调节螺栓6活动连接可调节轴承5,从 而通过刻度旋钮7的转动,实现对可调节轴承5的高度调节,进而实现对上控胶辊2的高度的 调节。将控胶辊设计为活动、可调节、可方便拆卸式,在上浆试验过程中,通过将碳纤维10穿 过两个控胶辊,调节两个控胶辊之间空隙的方式实现控制上浆量的作用。
[0023] 该装置实现了上浆过程中对碳纤维10上浆剂含量的有效控制,同时也避免了碳纤 维10上浆不均匀对试验结果的不利影响。采用该装置实现使用结果更能反映试验用上浆剂 的性能。
[0024] 上控胶辊2与下控胶辊3平行,上控胶辊2与下控胶辊3水平设置,且上控胶辊2、下 控胶辊3分别与浆槽立柱1垂直设置。
[0025] 可调节轴承座4的侧边设有移动门9。可调节轴承座4侧边由移动门9封闭。移动门9 通过可调节轴承座4内侧导轨可上下自由移动的,起到封闭可调节轴承座4,防止外界灰尘 和碳纤维10毛丝进入,影响轴承的转动。
[0026] 刻度旋钮7采用带刻度表盘的旋钮,刻度旋钮7的刻度0为上控胶辊2与下控胶辊3 的最外圈相距5mm的点,刻度旋钮7的刻度10为上控胶辊2下调10mm位移的点,刻度旋钮7的1 个刻度为上控胶辊2位移1mm。
[0027] 上控胶辊2由不锈钢内衬和聚氨酯外套组成,下控胶辊3由不锈钢内衬和聚氨酯外 套组成。聚氨酯外套具有一定的弹性,硬度从A15-D80之间根据需要选择,外套表面要求光 滑,减少对纤维的损伤。
[0028] 上控胶辊2、下控胶辊3的表面均为120目以上的镜面抛光。
[0029] 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控胶:先将刻度旋钮7调到刻度0,将上浆后的碳纤维10穿过上 控胶辊2、下控胶辊3间,根据目标上浆量的要求调节刻度旋钮7的刻度,即调节上控胶辊2、 下控胶辊3的间隙,实现控胶。
[0030] 该种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中,上控胶辊2采用活动、可调节设计,下控胶 辊3为固定轴承座8连接,在碳纤维10试验上浆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节刻度旋 钮7来调节上控胶辊2和下控胶辊3的压紧程度,方便控制上浆量。上控胶辊2、下控胶辊3的 质心在基准轴线上,通过静平衡实验,保证上控胶辊2、下控胶辊3在控胶过程中能够很好的 转动,上控胶辊2、下控胶辊3的表面均为120目以上的镜面抛光。上控胶辊2、下控胶辊3的质 心基准轴线的中点离地的距离参考碳纤维10产业化生产线上控胶辊2与地面高度确定,一 般为1.3~1.5米。
[0031] 如图1所示,该种碳纤维10产业化生产线专用控胶装置,在使用本装置进行试验的 过程中,操作步骤如下:首先通过调节刻度旋钮7,增大上控胶辊2、下控胶辊3的空隙,将碳 纤维10由控胶辊上控胶辊2、下控胶辊3之间穿过,其次通过调节刻度旋钮7,减小上控胶辊 2、下控胶辊3的空隙达到挤出多余上浆剂又能让纤维平稳通过控胶装置不产生毛丝。上浆 量可通过调节刻度旋钮7来精确控制。
【主权项】
1. 一种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浆槽立柱和控胶组件,控胶组 件包括可调节轴承座、上控胶辊、下控胶辊、长调节螺栓、刻度旋钮,浆槽立柱的两侧分别设 有可调节轴承座,可调节轴承座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可调节轴承,上控胶辊的两侧分别 设有可调节轴承,长调节螺栓的一端设有刻度旋钮,长调节螺栓的另一端螺纹穿过可调节 轴承座后活动连接可调节轴承,下控胶辊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固定轴承座。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控胶辊与下控胶 辊平行,且上控胶辊、下控胶辊分别与浆槽立柱垂直设置。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调节轴承座的侧 边设有移动门。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刻度旋钮 采用带刻度表盘的旋钮,刻度旋钮的刻度〇为上控胶辊与下控胶辊的最外圈相距5mm的点, 刻度旋钮的刻度10为上控胶辊下调l〇mm位移的点,亥I」度旋钮的1个刻度为上控胶辊位移 lmm〇5.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控胶辊 由不锈钢内衬和聚氨酯外套组成,下控胶辊为全不锈钢材质。6.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控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控胶 辊、下控胶辊的表面均为120目以上的镜面抛光。
【文档编号】D06B23/24GK205617079SQ201620429736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2日
【发明人】李春辉, 杭传伟, 唐俊鑫, 钱鸿川, 崔峙, 彭飞
【申请人】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