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梯井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
现有电梯井模是由外模、内模及支撑组合而成,均为用铁钉钉成的木板模;这种井模,支撑烦多,所需的板料和铁钉损耗大,成本高,工效低,并容易发生工伤和火警事故。
为了减少支撑,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安全生产,这就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外模和内模及穿墙螺栓组成。其中一、外模由多件定型组合钢模板用廻形勾拼装组合成四件矩形大平板,再通过多条穿墙螺栓与内模板连接,将四件大平板组装成截面为矩形的外模。
二、内模由内模板、转动角模板组、水平伸缩顶杆组、底盘、底盘支腿、内模板底垂直调节器组组成。其中1、内模板由多件定型组合钢模板用廻形勾拼装组合成四件矩形大平板,再通过与外模共用的多条穿墙螺栓将四件大平板组装成截面为矩形的内模板。
2、转动角模板组转动角模板组是由安装在内模板四个角上的转动角模板所组成。
转动角模板是一直角模板,外形似不等边角钢,在短边上,上、下各有一个铰链,铰链与内模板二侧相连;当铰链折叠时,长边与内模板连成一平面,即构成筒形模四个角的四对直角边,与内模板构成截面为矩形的筒形模;当铰链张开时,长边与内模板分开,上述四对直角边收缩,内模板向中心移动,这时候,内模就脱离电梯井砼壁了。
3、水平伸缩顶杆组在整个内模板内,水平伸缩顶杆组是由多个上、中、下成十字或井字形的水平伸缩顶杆组成。水平伸缩顶杆是一种两端可伸缩的金属杆,它可由液压系统的活塞杆作伸缩杆;也可在钢棒的两端头相对焊接螺母,内旋螺杆作伸缩杆;上述两种金属杆的顶端均开槽,槽的上下有贯通孔,与内模板孔用螺栓连接固定。当启动液压油泵,或正反转动焊有两螺母的钢棒时,可带动内模板作水平伸缩,从而,可固定内模板位置或带动脱模。
4、底盘它由钢丝绳吊在水平伸缩螺杆下的一个钢结构网及上面铺上板材所组成。当内模板一就位,它就压在底盘上。
5、底盘支腿它能支承整个内模及底盘的重量。由两根型钢组成,型钢一头开孔,通过孔分别与底盘中线上的两边连接,另一头可支承在电梯井砼壁的预留孔内;当内模就位时,该支腿受内模和底盘的重力下,自动伸入砼壁的预留孔内,支承整个底盘的重量,预留孔位于楼面下,距楼面不小于30厘米处,孔的尺寸大于18厘米×20厘米,当要脱模时,用塔吊提升底盘,底盘在提升过程中,支腿在自重的作用下,自动脱离砼壁的预留孔。
6、内模板底垂直调节器组它由两个内模底垂直调节器组成,安装在底盘支腿的上方。垂直调节器由螺杆、螺母、钢管、内模板底连接板组成。内模板底连接板的上表面与内模板底连接,下表面与钢管的上口连接;螺母放在钢管的下口上,螺杆拧在螺母上;当转动螺母时,即可使内模上升或下降,因为内模是通过螺杆一直压在底盘上的,所以,通过螺杆的上升或下降,就可以调节内模、底盘与砼壁预留孔的距离,以便于当预留孔的位置有误差时,底盘支腿同样能够支承在预留孔内。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结构在浇注砼后脱模状态的正剖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水平剖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放大图。
图4是当转动角模短边上的铰链折叠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水平伸缩顶杆一种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6是转动角模板一种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7是内模板底垂直调节器与底盘、底盘支腿、电梯井砼壁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图8是当内模底垂直调节器压在底盘时与底盘、底盘支腿、电梯井砼壁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由下列各部分组成。
一、外模1将72块宽30厘米、长一米半及4块宽10厘米,长一米半、四侧有多孔的矩形定型组合钢模板,用廻形勾拼装组合成上、下各两件2.7米×1.5米的大模板19及上下各两件2.8×1.5米的大模板20,构成截面为2.8×2.7米、高三米的电梯井外模板1,安装在各层电梯井口边的四个对应垂直面上。与内模2的模板之间构成电梯井钢筋混凝土壁(以下简称砼壁)。
二、内模21、内模板4将64块宽30厘米、长一米半、四侧有多孔的矩形定型组合钢模板,用廻形勾拼装组合成上、下截面为2.4米×2.4米、高三米的电梯井内模板4。在电梯井口,用32支M12×300穿墙螺栓3,与外模1连接固定。
2、转动角模板组5将钢板冲压成短边55毫米、长边144毫米、长一米半的不等边形模板16件,每两件为一小组,共8小组,分上、下各4小组,分别装在内模板4的四个角上。在一米半长度中,等分焊接50×140×2的5件加劲钢板16;在转动角模5的短边上、下有铰链17,分别与内模板4的两侧边连接;当铰链折叠时,每一小组的长边相互垂直,这时,转动角模板5与内模板4构成封闭的四边形平面;当铰链打开时,每一小组的长边与内模板所成的交角为钝角,内模板4就脱离电梯井砼壁H,固定在砼壁H内边的位置上。上述性能,可使内模板4能整体成形,整体收缩脱模,并能整体吊运,重复安装使用。
3、水平伸缩顶杆组6用两根直径18毫米、长二米的螺纹钢筋10,两端分别与φ34螺母18焊接,螺母18分别与两支外径为34毫米、长450毫米的螺杆11连接,两螺杆11的另一端开槽,槽口宽6毫米,深40毫米,槽的两边贯通有孔,孔的直径为13毫米。
安装时,第一,将该孔与定型组合钢模板中的直径为13毫米的孔对正,然后,用直径为12毫米、长40毫米的螺栓将它们水平连接固定。第二,水平伸缩顶杆组6的分布共四层,每层四支,每二支为一组,互相构成井字形。
4、底盘7用角钢L50×5焊成2.3米×2.3米的框,在框内其中两对边中线的两边30毫米处水平焊接两支长度为2280毫米的角钢L50×5,在这两角钢的两端距150毫米处分别钻φ16孔,分别用2支M15×70螺栓连接底盘支腿。在整个底盘上点焊2280毫米×2280毫米席纹钢板作工作平台。在底盘四角用四条φ12钢丝绳把它吊在位于内模板底层的水平伸缩顶杆6的下方,并紧贴内模板底垂直调节器9的底。
5、底盘支腿8用两支L40×4角钢,长350毫米,合焊成截面为方形,在距一端150毫米处钻φ16贯通孔,分别用两支M15×70螺栓把它安装在底盘中间两角钢的φ16孔上。
当整个内模板4就位时,该支腿在内模板4的自重压力下,自动伸入混凝土壁的预留孔K内,支承整个内模2的重量,预留孔K的尺寸为18厘米×20厘米。当要脱模时,用塔吊吊起整个内模板4,底盘支腿8在自重作用下便自动脱离混凝土壁。
6、内模板底垂直调节器组9内模板底垂直调节器组9由两个内模板底垂直调节器组成,分别安装在两个底盘支腿8的上方。内模板底垂直调节器由螺杆15、螺母14、钢管13、内模板底连接板12组成,其中(1)螺杆15的尺寸为φ34×280。
(2)螺母14的尺寸为φ34,拧入螺杆15上。
(3)φ48×160钢管13套在螺杆15及螺母14上。
(4)50×200×5的钢板12两端开φ14×50椭圆孔各一个,钢板中点焊在钢管13上。
(5)内模板底用廻形勾与钢板12的椭圆孔连接。
当拧动螺杆15上的螺母14时,即可将内模板4调节到所需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全部以钢代木,完全没有木材和铁钉的耗用,降低成本。
2、省工省料采用整体的内外模板,尤其是成筒形的内模板,不必每次装拆,且也取消了现有技术所采用的水平支撑,横撑和外模板的斜撑。
3、整个井模能重复使用,且可拼装组合成外型尺寸不等的井模,没有损耗,可缩短工期,提高工效。
4、为电梯井模板的施工机械化、科学化、半自动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各零件所用的材料为金属,除标准件外,各零件的制造及相互间的装配,可采用通常的机械制造方法来实现。
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井模,由外、内模(1)、(2)组成,其特征在于A、它还由穿墙螺栓(3)组成;B、外模(1)由多件定型组合钢模板用廻形勾拼装组合成四件矩形大平板,再通过多条穿墙螺栓(3)与内模板(4)连接将四件大平板组装成截面为矩形的外模(1);C、内模(2)由内模板(4)、转动角模组(5)、水平伸缩顶杆组(6)、底盘(7)、底盘支腿(8)、内模板底垂直调节器组(9)组成;其中a、内模板(4)由多件定型组合钢模板用廻形勾拼装组合成四件矩形大平板,再通过与外模(1)共用的多条穿墙螺栓(3)将四件大平板组装成截面为矩形的内模板(4);b、转动角模板组(5)由安装在内模板(4)四个角上的转动角模板所组成,转动角模板是一直角模板,外形似不等边角钢;短边上,上、下各有一个铰链,通过铰链与内模板(4)二侧相连,当铰链折叠时,长边与内模板(4)连成一平面;当铰链张开时,长边与内模板(4)分开;c、水平伸缩顶杆组(6)是由多个在内模板(4)内上、中、下成十字或井字形的水平伸缩顶杆组成;水平伸缩顶杆是一种两端可伸缩的金属杆,它可由液压系统的活塞杆作伸缩杆;也可在钢棒的两端头相对焊接螺母,内旋螺杆作伸缩杆;上述两种金属杆的顶端均开槽,槽的上下有贯通孔,与内模板(4)孔用螺栓连接固定;d、底盘(7)由钢丝绳吊起的一个金属结构网及上面铺上板材所组成;e、底盘支腿(8)由二根型钢组成;型钢一头开孔,通过孔分别与底盘中线上的两边连接,另一头可支承在电梯井壁的预留孔(K)内;f、内模板底垂直调节器组(9)由两个内模底垂直调节器组成,安装在底盘支腿(8)的上方垂直调节器由螺杆(15)、螺母(14)、钢管(13)、内模板底连接板(12)组成;由模板底连接板(12)的上表面与内模板底连接,下表面与钢管(13)焊接,螺母(14)放在钢管口下方,螺杆(15)拧在螺母(14)上。
专利摘要一种电梯井模,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由外模和内模及穿墙螺栓组成,内模由内模板、转动角模组、水平伸缩顶杆组、底盘、底盘支腿、内模板底垂直调节器组组成;其中的外模及内模板均采用回形勾将多件定型组合钢模板拼装组合,并由穿墙螺栓连接成型。本实用新型采用以钢代木,取消现有技术外模板采用的水平支撑、横撑及斜撑,整个井模能重复使用,为电梯井模板的施工机械化创造条件。
文档编号E04G15/00GK2525161SQ0121511
公开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8日
发明者周敬慈 申请人:周敬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