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铜合金屋面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23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铸造铜合金屋面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古建筑结构件,具体地是一种屋面上的盖瓦构件。
背景技术
中国古建筑物及仿古建筑物上所使用的盖瓦构件,一般均采用琉璃瓦来铺设,其使用寿命均不超过十年;同时由于使用的琉璃瓦并非一炉烧制,常存在色泽差异;为防止雨水的倒灌,瓦与瓦之间重叠面大于60%,增加了屋面及基础的负重;安装结合强度较低,抗风性能较差。
现有《新型屋面构件》(专利号99250020),包括以公母接口形式搭接的涟瓦、盖涟瓦上的脊瓦、压在涟瓦下的出檐瓦和封檐瓦;涟瓦呈波浪形,两侧分别有接口压边和接口槽边;脊瓦为双帘拱型,其前、后帘端有与所述涟瓦的波浪形相吻合的波浪起伏,两端有接口压边和槽边;出檐瓦由檐面和檐帘相交而成,其两侧均有接口压边和槽边,且檐面为与涟瓦相吻合的波浪形;封檐瓦由檐面和檐帘相交而成,其前、后两端均有接口压边和槽边,其檐面为与涟瓦相吻合的波浪形。《一种陶瓷复合屋面构件》(专利号91228154),由陶瓷烧制的带有边肋的平板的上板面涂有一层浅色釉料,在平板和边肋的里侧设有加强凸肋,在边肋和凸肋之间,填有松散保温材料,以聚苯薄板封口作底板,在边肋和凸肋的底面均布设有搬运用半圆形槽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安全可靠,永久耐蚀且具有历史留存价值的铸造铜合金屋面构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方式为,铸造铜合金屋面构件,有筒瓦、板瓦、脊瓦、翘角、滴水和勾头,板瓦1的首尾端有配合止口2、3,板瓦1背部有连接钢条的凸台4,筒瓦8尾端有一个连接定位孔10、一延伸止口9、导流槽13,首端有一连接定位销12,勾头有定位孔10,滴水7尾端有与相连的板瓦首端止口2叠合的止口5,前端有文饰面6。
本实用新型的相邻板瓦通过止口2、3连接,前一块板瓦的止口与后一块的止口3形成配合,一则避免雨水的倒灌,同时避免了传统的板瓦间的大面积重叠。再通过板瓦背部的凸台4焊接成整体,并与最前端的滴水相连,增加整体的抗风性能。
相邻筒瓦通过一块筒瓦定位销12插入前一块筒瓦的连接定位孔10中固定,使筒瓦构成一个整体,大大增强其安装的可靠性和抗风能力,筒瓦尾端有一导流槽13,可避免雨水的倒灌。筒瓦的最前端是勾头14。勾头的定位孔10利用铜丝与屋面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安全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同时还可根据建筑的环境及内涵在其表面进行各种金属工艺装饰或制作浮雕图案,是对中国古老建筑结构的创新。


图1a、b、c为本实用新型板瓦结构的主、侧、俯视图图2a、b、c为本实用新型滴水结构的主、侧、俯视图图3a、b、c为本实用新型筒瓦结构的主、侧、俯视图图4a、b、c为本实用新型勾头结构的主、侧、俯视图图5a、b为脊瓦结构主、仰视图图6a、b、c为板瓦与板瓦、筒瓦与筒瓦、筒瓦与板瓦连接示意图图7a为用本实用新型安装的瓦面效果图之一的主视图图7b为图7a的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有筒瓦、板瓦、脊瓦16、翘角20、滴水和勾头。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a、b、c,板瓦1的首尾端有配合止口2、3,板瓦1背部有连接钢条的凸台4。
参照图2a、b、c,滴水7尾端有与相连的板瓦首端止口2叠合的止口5,前端有文饰面6。
参照图3a、b、c,筒瓦8尾端有一个连接定位孔10、一延伸止口9、导流槽13,首端有一连接定位销12,勾头有定位孔10。
参照图4a、b、c,勾头有定位孔、导流槽13、卡口11和文饰面14。
参照图5a、b,脊瓦16底端有开孔17。
参照图6a,相邻板瓦1通过首尾端的止口2、3连接,通过背部的凸台4,利用圆钢进行焊接,形成整体,固定于屋面。板瓦前端安滴水7。参照图6b、c,筒瓦8与筒瓦之间通过首尾的定位孔10和定位销12进行连接,利用铜丝19与屋面所安置的膨胀螺栓18固定,然后安置于两行板瓦之间的上方,且筒瓦的卡口11卡在板瓦的止口2、3所形成的梯形口15上,形成结构紧凑的整体盖瓦面。
参照图7a、b,在屋面构件的安装过程中,必须依照相应的安装顺序进行。首先,安板瓦,前一块板瓦的尾端止口3与后一块板瓦的首端止口2叠合,依序叠放,在板瓦最前端安滴水7,利用其尾端的止口5与随后相连的板瓦首端止口2叠合,并通过滴水的前端文饰面6延伸出屋檐,板瓦与板瓦和滴水间还通过其背部的凸台4,利用圆钢进行焊接,形成整体,先行固定于屋面。然后安装筒瓦,筒瓦与筒瓦之间是利用后一块筒瓦首端的定位销12插入前一块筒瓦首端的定位孔10内进行连接,依序安装,同时利用铜丝19与屋面所安置的膨胀螺栓18固定,在筒瓦的最前端安勾头14。筒瓦安装于纵向相邻的两行板瓦上,且筒瓦的卡口11正卡在板瓦的止口2、3形成的梯形口15上,利于雨水透过筒瓦间的安装间隙,顺筒瓦的导流槽13流经板瓦面而顺流而下,从而形成结构紧凑的整体盖瓦面。脊瓦16安置于相邻方向屋面相交处,并位于铜瓦和板瓦的整体结构之上,脊瓦为中空结构,内部填充混凝土,通过底端开口17与筒瓦和板瓦连接,脊瓦的最前端安翘角20,从而构成完整的盖瓦面。
权利要求1.铸造铜合金屋面构件,有筒瓦、板瓦、脊瓦、翘角、滴水和勾头,其特征在于板瓦(1)的首尾端有配合止口(2)、(3),板瓦(1)背部有连接钢条的凸台(4),筒瓦板瓦(8)尾端有一个连接定位孔(10)、一延伸止口(9)、导流槽(13),首端有一连接定位销(12),勾头有定位孔(10),滴水(7)尾端有与相连的板瓦首端止口(2)叠合的止口(5),前端有文饰面(6)。
专利摘要铸造铜合金屋面构件,涉及一种仿古建筑结构件,具体地是一种屋面上的盖瓦构件。有筒瓦、板瓦、脊瓦、翘角、滴水和勾头,其特征在于板瓦的首尾端有配合止口,板瓦背部有连接钢条的凸台,筒瓦板瓦尾端有一个连接定位孔、延伸一止口、导流槽,首端有一连接定位销,勾头有定位孔,滴水止口、文饰面。相邻板瓦通过尾端连接定位孔、首端定位销及首尾端的配合止口连接,相邻筒瓦通过一块筒瓦定位销插入前一块筒瓦的连接定位孔中固定,筒瓦与瓦身连接区域有一导流槽,可避免雨水的倒灌。筒瓦的最前端是勾头。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全稳定、使用寿命长可根据建筑的环境及内涵在其表面进行各种金属工艺装饰或制作浮雕图案,是对中国古老建筑结构的创新。
文档编号E04D1/30GK2839433SQ20052009872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1日
发明者杜忠维, 黄剑平, 蔡双林, 沈成义, 徐杰, 刘齐军, 吴勇, 尹翔, 丁大庆, 程国清, 蒋劲松 申请人: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