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981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特别是一种农作物秸秆掺入比例高和不易返卤的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和农村资源结构的调整,以秸秆为燃料和用于修缮茅草屋的时代已经过去。大量秸秆被废弃或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许多企业随着国家禁止粘土实心砖生产使用政策的出台,纷纷生产轻体墙材产品,但大部分是利用化工原料生产的轻体墙板产品。
近段时间发展的秸秆建材,是以多种废弃农作物秸秆中的任何一种原料经粉碎成植物纤维,再添加强化材料和粘凝剂生产的系列建材产品,其符合绿色建材标志,被各国誉为新世纪高科技绿色环保建材。
这些秸秆建材中也包括有植物纤维墙板,其较传统建筑材料具有重量轻、阻燃、隔音、耐酸碱、无污染等优点。它的生产原料有两类,一类是农作物秸秆、水泥和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配以其它固化剂,这类墙板一般存在体积和重量过大的问题。另一类是以农作物秸秆粉碎等如麦秸、稻草、玉米秆、谷壳等为主要原料,配以粘合剂、增强材料及阻燃剂等辅料生产而成的,但由于其中的粘合剂不能有效地将其它成分粘合成一整体,导致这些植物纤维墙板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农作物秸秆的掺入比例低(不足40%),且韧性差,易出现返卤、返潮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植物纤维墙板农作物秸秆掺入比例低,韧性差,易出现返卤、返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其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步骤1将以重量计为2.8~4.2%工业磷酸、3.0~4.6%氯化磷酸三钠、3.6~5.4%硫酸亚铁、17.2~25.8%氯化镁、13.2~19.8%活性碳酸钙、5.07.4%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NO)和35.2~52.8%水的原料充分搅拌,然后加水使其在常温下的波镁度数达到20~23而制成粘结剂组合物;步骤2将以重量计为10~30%的所述粘结剂组合物、50~70%的农作物秸秆粉以及2~25%的含有硅酸季铵粉末的辅助材料的原料混合,再经打浆机充分打浆、注模、凝聚和脱模后养护而制成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
其中步骤1优选的原料组分以重量计为工业磷酸3.0~4.0%氯化磷酸三钠3.2~4.4%硫酸亚铁3.9~5.1%氯化镁 19.2~23.8%活性碳酸钙 14.5~18.5%NNO 5.5~6.9%水 38.0~50.0%步骤1更加优选的原料组分以重量计为工业磷酸3.5%氯化磷酸三钠3.8%硫酸亚铁4.51%氯化镁 21.5%活性碳酸钙 16.5%NNO 6.19%水 44%
其中步骤2所述的原料中粘结剂组合物优选以重量计为15~28%、更优选18%,农作物秸秆粉以重量计为55~65%、更优选60%以及含有硅酸季铵粉末的辅助材料优选以重量计为8~23%、更优选22%。辅助材料还可含有增强材料、轻质氧化镁、粉煤灰或其混合物。辅助材料在步骤2原料中优选以重量计为0.2%增强材料、16.1%轻质氧化镁、0.2%粉煤灰和5.5%硅酸季铵粉末。其中所述的增强材料可以是玻璃纤维。
本发明经过合理配比的原料加工生产的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强度大、韧性好,不返卤,可达到抗震六级标准。而且生产后不需浸泡,没有污水排放,不需煅烧,没有污染烟气排放,节约煤资源,可直接作业,减少工程总造价。杜绝了生产环节中的污染问题,并且彻底改变了现有产品返卤、返霜、强度不够、隔热、隔音效果差等缺陷,同时提高了农作物秸秆粉的掺入比例,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阐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将以重量计4.1%的工业磷酸、3.5%的氯化磷酸三钠、4.51%的硫酸亚铁、25.5%的氯化镁、16.2%的活性碳酸钙、6.19%的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NO)、40%的水充分混合,然后加水使其在常温下的波镁度数达到20而制成本发明的粘结剂组合物。
实施例2将以重量计3.5%的工业磷酸、3.8%的氯化磷酸三钠、4.51%的硫酸亚铁、21.5%的氯化镁、16.5%的活性碳酸钙、6.19%的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NO)、44%的水充分混合,然后加水使其在常温下的波镁度数达到23而制成本发明的粘结剂组合物。
实施例3
将以重量计3.0%的工业磷酸、4.3%的氯化磷酸三钠、3.51%的硫酸亚铁、22.5%的氯化镁、14.5%的活性碳酸钙、8.19%的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NO)、44%的水充分混合,然后加水使其在常温下的波镁度数达到22而制成本发明的粘结剂组合物。
实施例4将60%的农作物秸秆粉,0.2%的玻璃丝、16.1%的轻质氧化镁、0.2%的粉煤灰、5.5%的硅酸季铵粉末加入到18%的实施例1制得的粘合剂组合物中,然后经打浆、注模、凝聚和脱模后制成本发明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
实施例5将68%的农作物秸秆粉,0.2%的玻璃丝、16.1%的轻质氧化镁、0.2%的粉煤灰、5.5%的硅酸季铵粉末加入到10%的实施例1制得的粘合剂组合物中,然后经打浆、注模、凝聚和脱模后制成本发明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
实施例6将55%的农作物秸秆粉,0.2%的玻璃丝、16.1%的轻质氧化镁、0.2%的粉煤灰、5.5%的硅酸季铵粉末加入到23%的实施例1制得的粘合剂组合物中,然后经打浆、注模、凝聚和脱模后制成本发明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
实施例7将60%的农作物秸秆粉,2%的玻璃丝、15.1%的轻质氧化镁、0.2%的粉煤灰、4.7%的硅酸季铵粉末加入到18%的实施例2制得的粘合剂组合物中,然后经打浆、注模、凝聚和脱模后制成本发明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
实施例8将60%的农作物秸秆粉,5.2%的玻璃丝、11.1%的轻质氧化镁、0.2%的粉煤灰、5.5%的硅酸季铵粉末加入到18%的实施例2制得的粘合剂组合物中,然后经打浆、注模、凝聚和脱模后制成本发明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
实施例9将60%的农作物秸秆粉,0.2%的玻璃丝、10.1%的轻质氧化镁、6.2%的粉煤灰、5.5%的硅酸季铵粉末加入到18%的实施例3制得的粘合剂组合物中,然后经打浆、注模、凝聚和脱模后制成本发明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
将由实施例4~9制成的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进行表1中各项目的检测,并将本发明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达到的技术指标与现有植物纤维墙板达到的技术指标进行对比。由表1中数据可看出,本发明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现有的现有植物纤维墙板。另外,本发明的植物纤维轻体墙板采用常规恒稳锅加热测试无水珠、无返潮、无白霜。
表1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其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步骤1将以重量计为2.8~4.2%工业磷酸、3.0~4.6%氯化磷酸三钠、3.6~5.4%硫酸亚铁、17.2~25.8%氯化镁、13.2~19.8%活性碳酸钙、5.0~7.4%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和35.2~52.8%水的原料充分搅拌,然后加水使其在常温下的波镁度数达到20~23而制成粘结剂组合物;步骤2将以重量计为10~30%的所述粘结剂组合物、50~70%的农作物秸秆粉以及2~25%的含有硅酸季铵粉末的辅助材料的原料混合,再经打浆机充分打浆、注模、凝聚和脱模后养护而制成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原料中各组分按重量计为3.0~4.0%的工业磷酸、3.2~4.4%氯化磷酸三钠、3.9~5.1%硫酸亚铁、19.2~23.8%氯化镁、14.5~18.5%活性碳酸钙、5.5~6.9%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和38.0~50.0%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原料中各组分按重量计为3.5%的工业磷酸、3.8%氯化磷酸三钠、4.51%硫酸亚铁、21.5%氯化镁、16.5%活性碳酸钙、6.19%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和44%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原料中各组分以重量计为15~28%的粘结剂组合物、55~65%的农作物秸秆粉以及8~23%的辅助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原料中各组分以重量计为18%的粘结剂组合物、60%的农作物秸秆粉以及22%的辅助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辅助材料还含有增强材料、轻质氧化镁、粉煤灰或其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辅助材料在所述原料中以重量计为0.2%的增强材料、16.1%轻质氧化镁、0.2%粉煤灰和5.5%硅酸季铵粉末。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其中所述的增强材料为玻璃纤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其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将2.8~4.2%工业磷酸、3.0~4.6%氯化磷酸三钠、3.6~5.4%硫酸亚铁、17.2~25.8%氯化镁、13.2~19.8%活性碳酸钙、5.0~7.4%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和35.2~52.8%水的原料充分搅拌,然后加水使其在常温下的波镁度数达到20~23而制成粘结剂组合物;将10~30%的该粘结剂组合物、50~70%的农作物秸秆粉以及2~25%的含有硅酸季铵粉末的辅助材料的原料混合,再经打浆机充分打浆、注模、凝聚和脱模后养护而制成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本发明的硅钙植物纤维轻体墙板强度大、韧性好、不返卤,同时提高了农作物秸秆粉的掺入比例。
文档编号B28C7/12GK1817595SQ20061005975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7日
发明者张振民 申请人:张振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