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208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制混凝土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梁。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们对住宅的需求 日趋迫切,建筑物的高层化、大型化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而传统的建筑,都 是通过现场施工(例如现场浇铸混凝土框架、楼面等)完成的,不仅存在因施 工人员技术水平而导致的建筑质量风险,而且存在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建筑工业化生产技术,是指把建筑各分部构件(例如柱、梁、楼面等)在 工厂集中生产加工,进行现场调运组装施工。采用建筑工业化作业,不仅提高 了建筑的效率,而且可最大程度改善结构精度,解决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 病,提高建筑性能,降低使用能耗和建造能耗,保护环境。
高层、超建筑住宅多以框架结构体系为主,按部位(柱子、梁、楼板、阳 台等)选用预制混凝土复合工法为一个发展趋势。而预制混凝土部件在使用过 程中,不仅需满足工厂化生产、运输的需求,还不需满足现场施工的需求。例 如必须克服预制混凝土梁在架设楼板后,由于现浇混凝土的侧压而造成楼板滑 落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预制混凝土梁在施工过程中 可能出现楼板滑落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预制混凝土 梁,包括梁主体,所述梁主体由沿着所述梁主体长度方向的主筋、垂直于梁主 体长度方向的箍筋以及混凝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的上部露出所述梁
主体的顶面且下部浇筑于所述混凝土内,所述梁主体的两侧表面与箍筋之间为 由混凝土构成的侧壁,所述梁主体顶面还包括由混凝土构成的架肩,所述架肩 内侧紧贴所述箍筋、外侧与梁主体侧表面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中,所述架肩顶部距离梁主体顶面的距
离大于300mm,所述箍筋的外侧设有钢丝网片,所述钢丝网片埋设于侧壁和架 肩的混凝土中。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中,所述钢丝网片的下部位于梁主体顶 面之下,且其底端距离梁主体顶面的距离为50-150mm。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中,所述钢丝网片的上部位于梁主体的 顶面之上,且其顶端距离架肩顶端的距离为0-60mm。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中,所述箍筋为矩形,并在底边处与主 筋固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中,所述钢丝网片底端距离梁主体顶面 的距离为80mm。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中,所述钢丝网片的顶端距离架肩顶端 的距离为35mm。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中,所述主筋为OIS-①32钢筋,所 述箍筋为①8-12钢筋。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中,所述侧壁的宽度不小于30mm。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混凝土梁,通过在箍筋外侧预制具有一定宽度的侧壁, 不仅使梁可抵御吊装时的撞击,还可承受楼板架设后浇筑混凝土时的侧压力, 保证了施工质量及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架肩,使得预制混凝 土梁可更好地与现场浇筑部分结合,从而避免结合部的脱落、滑动等。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预制混凝土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另一实施例的预制混凝土梁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3是图2中预制混凝土梁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混凝土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预 制混凝土梁包括梁主体10,该梁主体10由主筋12、箍筋13以及混凝土 11 组成,箍筋13的上部露出梁主体10的顶面且下部浇筑于混凝土 11内。
主筋12为沿着梁主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跟平行钢筋,仅端部露出梁 主体10的端部。箍筋13为矩形,包括垂直部分和水平部分,该框形箍筋13 所在平面垂直于主筋12,即垂直于梁主体10的长度方向。每一上述箍筋13 可由一根钢筋弯折而成。多根主筋12固定在箍筋13底部的水平部分,并浇筑 在混凝土 11中,上述固定可以是焊接或钢丝捆扎。在箍筋13顶端的水平部分 也可固定多根主筋,当然箍筋顶端的主筋也可在施工现场固定。
梁主体10的两侧表面与箍筋13的垂直部分之间为由混凝土构成的侧壁。 上述侧壁用于在现场施工时架设楼板,即楼板的端部搭接在侧壁上。在本实施 例中,为了抗击吊装、运输时的撞击,并承受施工时现场浇筑的混凝土的侧压 力(即防止施工时楼板因浇筑的混凝土的侧压力而滑落),上述侧壁的宽度d2 不小于25mm。经工程试验证明,上述侧壁在50mm时最佳。
在梁主体10的顶面的两侧,还可设置突出顶面的架肩14,用于在建筑施 工时架设楼板(或次梁)。该架肩14的内侧紧贴箍筋13,而外侧则与梁主体 10的侧面平齐。该架肩14由混凝土构成且与侧壁的宽度相同,即不小于25mm。 该架肩14与梁主体10的其它混凝土部分同时浇筑。而架肩14的高度dl根据 不同的应用而不同,其可以高于箍筋13的顶部,也可低于箍筋13的顶部。
当上述架肩14的高度,即其顶部距离梁主体顶面的距离大于300mm时, 为了防止预制后出现裂纹,保证架肩14的强度,必须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 例如埋置钢丝网片15。如图4所示,上述钢丝网片15埋设于侧壁和架肩的混 凝土中(即箍筋13的垂直部分的外侧)。当然上述钢丝网片15也可采用任意 现有的加固装置代替。在架肩14的高度小于300mm时,无需采取上述的加固 措施。
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钢丝网片15的下部位于梁主体10的顶 面之下(即埋设于侧壁的混凝土中),且其底端距离梁主体10顶面的距离d4 为50-150訓,最佳为80mm;该钢丝网片15的上部位于梁主体的顶面之上(即 埋置于架肩14的混凝土中),且其顶端距离架肩14顶端的距离d3为0-60mm, 最佳为35mm。
在上述的预制混凝土梁中,主筋为OIS- 032钢筋,所述箍筋为0>8-12 钢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 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 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预制混凝土梁,包括梁主体,所述梁主体由沿着所述梁主体长度方向的主筋、垂直于梁主体长度方向的箍筋以及混凝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的上部露出所述梁主体的顶面且下部浇筑于所述混凝土内,所述梁主体的两侧表面与箍筋之间为由混凝土构成的侧壁,所述梁主体顶面还包括由混凝土构成的架肩,所述架肩内侧紧贴所述箍筋、外侧与梁主体侧表面平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架肩顶部距 离梁主体顶面的距离大于300mm,所述箍筋的外侧设有钢丝网片,所述钢丝网 片埋设于侧壁和架肩的混凝土中。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片的 下部位于梁主体顶面之下,且其底端距离梁主体顶面的距离为50-150mm。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片的 上部位于梁主体的顶面之上,且其顶端距离架肩顶端的距离为0-60m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为矩形, 并在底边处与主筋埋进预制混凝土固接。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片底 端距离梁主体顶面的距离为80mm。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片的 顶端距离架肩顶端的距离为35mm。
8、 根据权利要求卜7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 主筋为OIS- cD32钢筋,所述箍筋为①8-12钢筋。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宽度 不小于3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梁,包括梁主体,所述梁主体由沿着所述梁主体长度方向的主筋、垂直于梁主体长度方向的箍筋以及混凝土组成,所述箍筋的上部露出所述梁主体的顶面且下部浇筑于所述混凝土内,所述梁主体的两侧表面与箍筋之间为由混凝土构成的侧壁,所述梁主体顶面还包括由混凝土构成的架肩,所述架肩内侧紧贴所述箍筋、外侧与梁主体侧表面平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箍筋外侧预制具有一定宽度的侧壁,不仅作为梁钢筋保护层,还可使梁可抵御吊装时的撞击,以及作为支撑预制楼板的支架,承受楼板架设后浇筑混凝土时的侧压力,保证了施工质量及安全性。
文档编号E04C3/20GK201202219SQ20082009444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2日
发明者刘成全 申请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