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7957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悬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吊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与所谓的系统顶相关的技术,该系统顶利用悬吊螺栓将由梁和顶板构成的 吊顶悬吊于天花板。例如,作为与系统顶相关联的技术,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固定于天花板 的悬吊螺栓和吊顶连接起来的悬吊配件。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悬吊配件通过将梁从外侧将 梁夹入并进行夹持来支承梁。此外,作为与系统顶相关联的技术,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顶结构,该顶结构包 括悬吊部件,其从天花板垂下;轨道,其固定于该悬吊部件;以及顶板架,其通过勾挂于轨 道来将顶板架设在轨道之间。关于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悬吊部件,将悬吊部件的基端侧插 入到上方开放的C字槽形状的轨道的内部,并在轨道内部使轨道和悬吊部件卡合,由此来 支承轨道。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4658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1-7184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07-62784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平08-284302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0-355999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许第3004982号公报专利文献7 日本实开平06-10429号公报专利文献8 日本实开平06-20652号公报专利文献9 日本特开平08-74374号公报作为连接吊顶和天花板的技术,例如已知有这样的技术利用两个部件来构成悬 吊配件,通过这两个部件从外侧将梁夹入并进行夹持,由此来支承梁。根据该技术,能够比 较容易地支承梁。但是,由于悬吊配件配置于梁的外侧,所以在使用该悬吊配件的情况下, 在梁的宽度尺寸的基础上,还必须考虑悬吊配件的厚度等来进行吊顶的设计,存在设计繁 琐的问题。此外,由于需要考虑悬吊配件的厚度,所以还存在不能充分地实现设置空间的有 效利用的问题。另外,由于梁和悬吊配件的连接部分露出于外部,所以还存在外观不够美观 的担心。另一方面,已知有这样的技术将悬吊部件的基端侧插入到上方开放的C字槽形 状的轨道的内部,并在轨道内部使轨道和悬吊部件卡合,从而支承轨道。根据该技术,在设 计吊顶时,无需考虑悬吊部件的厚度等,能够容易地进行设计。此外,由于悬吊部件不会探 出于轨道的外侧,所以能够实现设置空间的有效利用。另外,由于悬吊部件不露出于轨道的 外侧,所以能够提高外观的美观度。此处,在像如上所述地将悬吊部件插入到轨道内部、并 从轨道内部进行支承的技术那样,构成为将悬吊装置(悬吊部件)的一部分插入到梁的内 部来支承梁的结构的情况下,要求能够容易地进行插入、以及能够确保足够的支承力。例如,在上述技术中,通过将用于插入悬吊部件的基端侧的开口部形成得很大,从而确保了插 入的容易性,但是相应地存在悬吊部件和轨道的接触面积少、不能确保足够的支承力的担 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作业性优异、并且能够确 保足够的支承力的悬吊装置,该悬吊装置是从梁部件的内部支承梁部件的悬吊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采用了以下手段。S卩,本发明是一种悬吊装置,其 将具有槽部的梁部件悬吊于天花板,所述槽部沿所述梁部件的轴心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槽 部在与该轴心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具有比该槽部内的空间要窄的开口部,所述悬吊装置包括 第一悬吊部件和第二悬吊部件,所述第一悬吊部件具有第一轴部;第一连接部,其设置于 所述第一轴部的基端侧,并且与所述天花板连接;以及第一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轴部 的末端侧,通过将所述第一支承部从所述开口部插入到所述槽部内,该第一支承部与所述 槽部内部中的以所述开口部为基线的一侧槽部内部接触,从而支承所述梁部件,所述第二 悬吊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悬吊部件进行装卸,该第二悬吊部件具有第二轴部,其与所 述第一悬吊部件的轴部接触;以及第二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轴部的末端侧,通过将所 述第二支承部从所述开口部插入到所述槽部内,该第二支承部与所述槽部内部中的以所述 开口部为基线的另一侧槽部内部接触,从而支承所述梁部件。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悬吊装置包括第一悬吊部件,其具有支承梁部件的内部的 一侧的第一支承部;以及第二悬吊部件,其能够相对于该第一悬吊部件进行装卸,并且具有 支承梁部件的内部的另一侧的第二支承部。由于本发明的悬吊装置由能够分离的两个部件 (第一悬吊部件和第二悬吊部件)构成,所以能够将这两个部件分别插入到梁部件的槽部 内。其结果为,即使为第一悬吊部件和第二悬吊部件形成为一体的情况下难以进行插入的 狭窄的开口部,也能够从该开口部容易地插入悬吊部件。此外,通过使槽部的开口部比以往 更狭窄,能够增大插入了悬吊部件时的、各个悬吊部件与梁部件的槽部内的接触面积,因此 能够确保足够的支承力。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悬吊装置不会探出于梁部件的外侧,所以 能够实现设置空间的有效利用。此外,由于悬吊装置不会露出于梁部件的外侧,所以能够提 高外观的美观度。本发明的悬吊装置是将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插入到设置于梁部件(悬吊部 件)的槽部内以便从内部进行支承的装置。因此,梁部件必须具有预定的槽部,该预定的槽 部可以是沿轴心方向延伸、并在与该轴心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具有比该槽部内的空间要窄的 开口部的槽部。另外,这样的槽部也可以在梁部件设置多个,该情况下,优选将梁部件的横 截面均等地分割成多个,并在每一个分割出的部分以沿着梁部件的长度方向的方式设置所 述槽部。由此,能够与梁部件的方向无关地连接悬吊部件,能够进一步提高便利性。另外, 上述槽部在与悬吊装置连接的基础上,也可以作为顶板的插入部、或者例如用于勾挂照明 器具的配件等的连接部来利用。因此,优选从这样的侧面也设置有多个槽部。上述槽部的开口部沿槽部的延伸方向、即梁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但是,开口部 无需遍布于梁部件的全长范围,也可以在梁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局部存在。所谓在与轴心方 向正交的截面中具有比该槽部内的空间要小的开口部的槽部,是指入口(开口部)狭窄而
4内部比入口要宽的槽部。由此,插入的支承部勾挂于开口部附近,从而梁部件被支承部所支承。 第一悬吊部件具有轴部;第一连接部,其设置于轴部的基端侧,并且与天花板连接;以及第一支承部,其设置于轴部的末端侧,并且从梁部件的槽部内支承梁部件。第一连 接部可以与天花板直接连接,但优选经预先设置于天花板的悬吊螺栓或钩等安装部而与天 花板连接。 通过将第一支承部从开口部插入到槽部内,该第一支承部与所述槽部内部中的以 开口部为基线的一侧槽部内部接触,从而支承该梁部件。例如,第一支承部可以通过相对于 轴部以预定的角度进行弯折而形成。通过对第一支承部的方向进行操作,能够将第一支承 部更顺畅地插入到槽部内。另一方面,当在插入状态下将第一支承部向垂直方向拉高时,第 一支承部勾挂于开口部附近,因此槽部内的基于第一支承部的支承。此处,插入第一支承部 的槽部的开口部沿轴心方向延伸,槽部能够以开口部为基线分为一侧和另一侧,换言之,槽 部能够夹着开口部而分为一侧和另一侧。第一支承部与其中一侧的槽部内部接触从而支承 梁部件。第二悬吊部件具有第二轴部,其与第一悬吊部件的轴部接触;以及第二支承部, 其设置于第二轴部的末端侧,并且与另一侧的槽部内部接触从而支承梁部件。第一悬吊部 件和第二悬吊部件例如只要配置成使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沿轴向接触、并通过固定部件等 进行固定即可。通过是否利用固定部件进行固定,能够实现第一悬吊部件和第二悬吊部件 之间的装卸。与第一支承部相同,第二支承部可以通过相对于轴部以预定的角度进行弯折 而形成。但是,第二支承部必须与不同于第一支承部的另一侧的槽部内部接触。因此,优选 的是,在第二悬吊部件安装于第一悬吊部件时,第二支承部的弯折方向与第一支承部的弯 折方向为相反方向。由此,能够将第二支承部插入到槽部内,此外,当在插入状态下将第二 支承部向垂直方向拉高时,第二支承部勾挂于开口部附近,因此实现了槽部内的基于第二 支承部的支承。此处,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悬吊部件在所述第二轴部的基端侧 还具有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同所述第一悬吊部件的第一连接部一起与所述天花板连 接。第二连接部同第一悬吊部件的第一连接部一起与所述天花板连接。换言之,第二 连接部在与第一悬吊部件的第一连接部大致相同的位置连接于天花板。因此,根据本发明, 作用于第一支承部的负载经第一轴部和第一连接部传递至顶部螺栓,作用于第二支承部的 负载经第二轴部和第二连接部传递至顶部螺栓。即,产生于悬吊装置的负载能够分散至第 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能够实现更稳定的支承。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天花板预先设置有悬吊所述梁部件的悬 吊螺栓,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具有插入所述悬吊螺栓的插入孔而与设置于所述天花板的悬 吊螺栓连接,所述悬吊装置还包括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将所述悬吊螺栓和插入有该悬吊 螺栓的第一连接部固定起来。作为对插入有悬吊螺栓的第一连接部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例示了与悬吊螺栓螺 合的螺母。插入悬吊螺栓的插入孔可以由一般的孔部构成。在该情况下,只要从悬吊螺栓 的下方将悬吊螺栓插入到插入孔中,并通过固定部件进行固定即可。但是,插入孔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插入孔的一部分开口的U字形的插入孔。这样,能够从水平方向与悬吊螺栓进行连接,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性。另外,当在第二悬吊部件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的情况下,第二连接部件也优选设置有插入悬吊螺栓的插入孔。此外,关于设置于第二连接部件的插入孔,通过形成为U字形, 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性。根据以上说明的发明,通过利用能够分离的两个部件来构成悬吊装置,能够将各悬吊部件的支承部从槽部的上方插入到槽部内。因此,例如在考虑到作用于梁部件的负载 而想要在后来追加悬吊装置的情况下,也无需卸下梁部件就能够追加悬吊装置。其中,在梁 部件的槽部一直设置到端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悬吊装置从梁部件的端部插入。另外,在这 样的情况下,只要将第一悬吊部件和第二悬吊部件在连接状态下插入到梁部件即可,哪怕 第一悬吊部件和第二悬吊部件之间不能装卸也无妨。即,第一悬吊部件和第二悬吊部件也 可以形成为一体。因此,本发明也可以是具有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悬吊部件和第二悬吊部件的功能、并且第一悬吊部件和第二悬吊部件形成为一体的悬吊装置。这样的一体的悬吊装置与上述 的能够分离的悬吊装置相比能够削减部件个数。此外,通过准备这样的一体的悬吊装置和 能够分离的悬吊装置双方,并根据目的来分开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本发明的悬吊装 置来构筑例如系统顶等时的作业性。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作业性优异、并且能够确保足够的支承力的悬吊装置,该悬吊装置是从梁部件的内部支承梁部件的悬吊装置。


图1表示实施方式的悬吊装置的正视图。图2表示实施方式的悬吊装置的侧视图。图3表示实施方式的悬吊装置分离后的状态。图4表示第一悬吊部件的侧视图。图5表示第一悬吊部件的第一连接部。图6表示第二悬吊部件的侧视图。图7表示第二悬吊部件的第二连接部的俯视图。图8表示使用悬吊装置和梁构成的系统顶的一个示例。图9表示变形例的悬吊装置的使用状态。图10表示变形例的悬吊装置的正视图。图11表示变形例的悬吊装置的侧视图。图12表示变形例的悬吊装置的连接部的俯视图。图13表示变形例的悬吊装置的支承部的俯视图。标号说明1、8 悬吊装置;2 悬吊螺栓;3 天花板;4 梁;10 第一悬吊部件;11 第一连接 部;Ila 插入孔;12 第一轴部;13 第一支承部;20 第二悬吊部件;21 第二连接部;21a 折返部;22 第二轴部;23 第二支承部;30 螺母;32 垫圈;41 开口部;42 轴部;43 盖 部;80 悬吊部件;81 第三连接部;81a 插入孔;82 第三轴部;83a、83b 第三支承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来,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悬吊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结构)图1表示实施方式的悬吊装置的正视图。图2表示实施方式的悬吊装置的侧视图。图3表示实施方式的悬吊装置分离后的状态。另外,图1、图2都表示悬吊装置1与悬吊螺 栓2连接在一起、并且悬吊有梁4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悬吊装置1由第一悬吊部件10、第 二悬吊部件20以及作为固定部件的螺母30构成。下面,对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首先,对与本实施方式的悬吊装置1连接的悬吊螺栓2、和由本实施方式的悬吊装 置1支承的梁4进行说明。悬吊螺栓2预先固定于天花板3,并且经所连接的悬吊装置1来 支承梁4。所谓天花板3,换言之即为上部楼层的底板。悬吊螺栓2通过埋入到这样的天花 板3中而被固定起来。梁4在其截面上具有被均等地分成四部分的形状。间隔壁46从中心部45向四方 呈放射状地延伸,间隔壁46的末端形成梁4的截面中的正方形的顶点P。壁面47从一个顶 点P向相邻的顶点P延伸。从一个顶点P延伸的壁面47和从与该顶点P相邻的另一个顶 点P延伸的壁面47 —直延伸到两个顶点P的中间近前处,且二者不接触。因此,在彼此对 置的壁面47、47之间形成有开口部41。此外,通过一对壁面47、间隔壁46以及中心部45 形成有槽部42。这些开口部41和槽部42沿梁4的轴心方向在该梁4的全长范围内延伸。 另外,开口部41形成为比槽部42内的空间要窄。作为壁面47的末端部分的盖部43防止 插入在槽部42内的后述第一支承部13和第二支承部23脱离,并且盖部43作为在被第一 支承部13等支承时的接触部分发挥功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梁4上,且在梁4的截面的各顶点P处设置有两个外壁面 49,这两个外壁面49从各顶点P向梁4的外侧伸出,并分别与连接于该顶点P的两个壁面 47正交。其结果是,从一个顶点P延伸出来的外壁面49和从与该顶点P相邻的另一个顶点 P延伸出来的外壁面49对置。另外,通过该对置的外壁面49和与该外壁面49相连的一对 壁面47,在梁4的表面上形成了为半封闭空间的配线用槽部48。在该配线用槽部48中,能 够收纳例如照明器具的缆线和信息设备的缆线等。另外,也可以在配线用槽部设置罩体,由 此能够提高设计性。接下来,在上述图1至图3的基础上,配合以图4、图5来对第一悬吊部件10进行 说明。另外,图4是第一悬吊部件10的侧视图,图5表示第一悬吊部件10的第一连接部11 的俯视图。第一悬吊部件10具有第一轴部12 ;第一连接部11,其设置于第一轴部12的 基端侧(天花板3侧),并且与悬吊螺栓2连接;以及第一支承部13,其设置于第一轴部12 的末端侧(梁4侧),并且插入到梁4的槽部42内以支承梁4。第一轴部12由细长状的平板部件形成。在第一轴部12接于悬吊螺栓2的状态下, 第一轴部12大致垂直地配置,换言之,第一轴部12为垂直部。第一轴部12基本上为直线 状,该直线状的部分(从下部到中部)构成为第一轴部12的轴心与悬吊螺栓2的轴心大 致一致,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承梁4。另外,第一轴部12的上部向外侧弯折以便不与螺母30 接触。此外,在该向外侧弯折的部分的更上部、即第一轴部12的基端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11,该第一连接部11以与悬吊螺栓2正交的方式形成为水平状。
第一连接部11通过将大致垂直的第一轴部12的基端侧的一部分弯折成大致直角 而形成。另外,在该第一连接部11设置有用于插入悬吊螺栓2的插入孔11a。如图5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插入孔Ila形成为一部分开放的U字形,从而能够从水平方向实现与悬吊螺 栓2的连接。另外,插入孔Ila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此。插入孔Ila也可以是一般的孔部,在 该情况下,只要从悬吊螺栓2的下方将悬吊螺栓2插入到插入孔Ila内即可。在第一轴部12的末端侧(基端侧)设置有第一支承部13,该第一支承部13通过 将第一轴部12的末端侧(基端侧)的一部分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为水平状。该第一支 承部13从开口部41被插入到上述梁4的槽部42内,并与一侧(图1中的纸面左侧)的盖 部43接触,从而支承梁4。接下来,在上述图1至图3的基础上,配合以图6、图7来对第二悬吊部件20进行 说明。此处,图6是第二悬吊部件的侧视图,图7表示第二悬吊部件20的第二连接部21的 俯视图。第二悬吊部件20具有第二轴部22 ;第二连接部21,其设置于第二轴部22的基端 侧(天花板3侧),并且与悬吊螺栓2连接;以及第二支承部23 (第一支承部13),其设置于 第二轴部22的末端侧(梁4侧),并且插入到梁4的槽部42内以支承梁4。第二悬吊部件20具有与第一悬吊部件10相似的形状,以便能够相对于上述第一 悬吊部件10进行装卸。即,与第一轴部12相同,第二轴部22由细长状的平板部件形成,并 且平板部件的宽度尺寸也被设计成相同尺寸。第二轴部22也基本上为直线状。并且,该直 线状的部分(从下部到中部)构成为第二轴部22的轴心与悬吊螺栓2的轴心大致一致, 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承梁4。第二轴部22的上部与第一轴部12的上部对应地向外侧弯折形 成,所述第一轴部12的上部向外侧弯折以便不与螺母30接触。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悬吊装 置1是第二悬吊部件20与第一悬吊部件10的外侧连接的结构,因此第二轴部22的上部的 弯折部分形成为比第一轴部12的弯折部分要大。此外,第二轴部22的长度尺寸设计成比 第一轴部12的长度尺寸稍长,以使设置于第二轴部22的上部的第二连接部21位于第一悬 吊部件10的第一连接部11的上侧。与第一连接部11相同,第二连接部21通过将垂直的第二轴部22的基端侧的一部 分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另外,在该第二连接部21设置有用于插入悬吊螺栓2的插入孔 Ila0如图7所示,插入孔Ila形成为一部分开放的U字形。因此,第二悬吊部件20也能够 从水平方向实现与悬吊螺栓2的连接。另一方面,作为第一连接部11所没有的结构,在第 二连接部21的端部设置有折返部21a。折返部21a通过以与第二轴部22大致平行的方式 将第二连接部21的端部向垂直方向下方折返而形成。折返部21a限制第二悬吊部件20的 水平方向的动作,并且还相应地限制第一悬吊部件10的水平方向的动作。因此,根据本实 施方式的悬吊装置1,通过使第二悬吊部件20具有折返部21a,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一悬吊部 件10和第二悬吊部件20从悬吊螺栓2脱落。与第一悬吊部件10相同,在第二轴部22的末端侧(基端侧)设置有第二支承部 23,该第二支承部23通过将第二轴部22的末端侧(基端侧)的一部分弯折成大致直角而 形成为水平状。但是,该第二支承部23向与第一支承部13相反的方向弯折。由此,第二支 承部23从开口部41被插入到上述梁4的槽部42内,并与另一侧(图1中的纸面右侧)的 盖部43接触,从而支承梁4。接下来,对螺母30进行说明。螺母30相当于本发明的固定部件,其夹着与悬吊螺栓2连接的第一悬吊部件10和第二悬吊部件20来进行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连 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的上侧固定有一个螺母30a,在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的 下侧,考虑到重力方向的负载而固定有两个螺母30b、30c。此外,在螺母30和各个连接部之 间配置有垫圈32。(使用方法)接下来,对上述悬吊装置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悬吊装置1的特征在于第一悬 吊部件10和第二悬吊部件20能够分离(参照图3(图2))。因此,对发挥该特征的悬吊装 置1相对于梁4和悬吊螺栓2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第一悬吊部件10和第二悬吊 部件20中的一方的支承部插入到槽部42内。在插入时,可以通过使支承部的方向倾斜来 更顺畅地进行插入。在一个悬吊部件的插入完成后,接着将余下的悬吊部件的支承部插入 到槽部42内。在插入时,仍然可以通过使支承部的方向倾斜来更顺畅地进行插入。在两个悬吊部件的支承部的插入完成后,调整成使第一轴部12和第二轴部22重 叠并同时进行与预定的悬吊螺栓2的连接。即,通过使第一轴部12和第二轴部22重叠,各 个悬吊部件的插入孔的位置一致,因此将悬吊螺栓2插入到该一致的插入孔中,并利用螺 母30进行固定。另外,关于螺母30,例如只要预先确定下侧两个螺母30的位置从而确定高 度,并在连接悬吊部件后使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上侧的螺母30徐徐下降,最终利用螺母30夹 入悬吊部件进行固定即可。根据这样的悬吊装置1,能够将悬吊装置1的各支承部从梁4的上方安装到梁4的 槽部42内。因此,例如在考虑到作用于梁4的负载而想要在后来增加悬吊装置1的数量的 情况下,也无需卸下梁4就能够追加悬吊装置1。另外,上述方法只不过是一个示例。在梁 4的槽部42 —直设置到了端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悬吊装置1从梁4的端部插入。(应用例)此处,图8表示使用上述悬吊装置1和梁4构成的系统顶9的一个示例。如图8所 示,系统顶9通过使用连接装置5将多个梁4连接起来而构成。并且,各个梁4通过悬吊装 置1而支承于天花板(未图示)。另外,在图8所示的结构例中,仅通过梁4构成了吊顶,但 是也可以在梁4彼此之间设置顶板。此外,也可以在连接装置5的下方连接柱部件(杆), 并在柱部件和柱部件之间配置壁部件,从而应用系统顶9来构成一个空间结构体。(效果)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悬吊装置1,由于由能够分离的两个部件(第一悬 吊部件10和第二悬吊部件20)构成,所以能够将这两个部件分别插入到梁4的槽部42内。 其结果为,即使是第一悬吊部件10和第二悬吊部件20形成为一体时难以进行插入的狭窄 开口部,也能够从该开口部容易地插入悬吊部件。此外,通过使槽部42的开口部比以往更 狭窄,能够增大插入了悬吊部件时的、各个悬吊部件与梁4的槽部42内的接触面积,因此能 够确保足够的支承力。另外,根据悬吊装置1,由于悬吊装置1不会探出于梁4的外侧,所以 能够实现设置空间的有效利用。此外,由于悬吊装置1不露出于梁4的外侧,所以能够提高 外观的美观度。(变形例)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悬吊装置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根据上述悬吊装置1,通过利用 能够分离的两个悬吊部件来构成悬吊装置,能够将各个支承部从槽部42的上方插入到槽部42内。另一方面,在梁4的槽部42 —直设置到端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悬吊装置1从梁部件的端部插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将第一悬吊部件10和第二悬吊部件20在连接状 态下从梁4的端部插入到梁4的槽部42内即可,哪怕第一悬吊部件10和第二悬吊部件20 之间不能装卸也无妨。即,第一悬吊部件10和第二悬吊部件20也可以形成为一体,变形例 的悬吊装置8由一个悬吊部件构成。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悬吊装置8的使用状态的图。图 10是变形例的悬吊装置8的正视图,图11表示变形例的悬吊装置8的侧视图。此外,图12 表示变形例的悬吊装置8的连接部的俯视图,图13表示变形例的悬吊装置8的支承部的俯 视图。变形例的悬吊装置8将悬吊装置1中的第一悬吊部件10和第二悬吊部件20形成 为一体。即,变形例的悬吊装置8由一个悬吊部件80和作为固定部件的螺母30构成。另 外,对于相同的结构构件,通过标以相同的标号来省略其说明。变形例的悬吊部件80具有第三轴部82 ;第三连接部81,其设置于第三轴部82的 基端侧(天花板3侧),并且与悬吊螺栓2连接;以及第三支承部83a、83b,它们设置于第三 轴部82的末端侧(梁4侧),并且插入到梁4的槽部42内以支承梁4。与第一悬吊部件10和第二悬吊部件20等相同,第三轴部82由细长状的平板部件 形成。第三轴部82也基本上为直线状。并且,该直线状的部分(从下部到中部)构成为 第三轴部82的轴心与悬吊螺栓2的轴心大致一致,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承梁4。另外,第三轴 部82的上部形成为向外侧弯折以便不与螺母30接触。第三连接部81通过将大致垂直的第三轴部82的基端侧的一部分弯折成大致直角 而形成。另外,在该第三连接部81设置有用于插入悬吊螺栓2的插入孔81a,如图12所示, 插入孔81a形成为一部分开放的U字形。另一方面,在第三连接部81的端部设置有折返部 81b。折返部81b通过以大致平行于第三轴部82的方式将第三连接部81的端部向垂直方 向下方折返而形成。另外,在第三连接部81,在与设置有所述折返部81b的端部相邻的端部 设置有第二折返部81c。这些折返部81b、81c限制悬吊部件80在水平方向的动作。因此, 根据变形例的悬吊装置8,悬吊装置80具有两个折返部81b、81c,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悬吊 部件80从悬吊螺母2脱落。与第一悬吊部件10等相同,在第三轴部82的末端侧(基端侧)设置有第三支承 部83a、83b,这些第三支承部83a、83b通过将第三轴部82的末端侧(基端侧)的一部分弯 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为水平状。但是,该第三支承部83a、83b由两个支承部构成,这两个支 承部通过在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附近被分割并分别向相反方向弯折而形成。一个第三支承 部83a从开口部41插入到上述梁4的槽部42内,并与一侧(图9中的纸面左侧)的盖部 43接触从而支承梁4。另一个第三支承部83b从开口部41插入到上述梁4的槽部42内, 并与另一侧(图9中的纸面右侧)的盖部43接触从而支承梁4。另外,在使用上述变形例的悬吊装置8悬吊梁4的情况下,只要预先将悬吊装置8 从梁4的端部插入,并将悬吊装置8固定于预定的悬吊螺栓2即可。根据以上说明的变形例的悬吊装置8,与上述能够分离的悬吊装置1相比能够削 减部件个数。此外,根据悬吊装置8,与悬吊装置1相同,能够实现设置空间的有效利用,而 且,能够提高外观的美观度。另外,通过准备一体的悬吊装置8和能够分离的悬吊装置1双 方,并根据目的来分开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本发明的悬吊装置时的作业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悬吊装置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包含所能实现的一切组合。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部件由金属制成,但只要具 有足够的强度即可,并没有对材质进行特别的限定。
权利要求
一种悬吊装置,其将具有槽部的梁部件悬吊于天花板,所述槽部沿所述梁部件的轴心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槽部在与该轴心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具有比该槽部内的空间要窄的开口部,所述悬吊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悬吊装置包括第一悬吊部件和第二悬吊部件,所述第一悬吊部件具有第一轴部;第一连接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轴部的基端侧,并且与所述天花板连接;以及第一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轴部的末端侧,通过将所述第一支承部从所述开口部插入到所述槽部内,该第一支承部与所述槽部内部中的以所述开口部为基线的一侧槽部内部接触,从而支承所述梁部件,所述第二悬吊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悬吊部件进行装卸,该第二悬吊部件具有第二轴部,其与所述第一悬吊部件的轴部接触;以及第二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轴部的末端侧,通过将所述第二支承部从所述开口部插入到所述槽部内,该第二支承部与所述槽部内部中的以所述开口部为基线的另一侧槽部内部接触,从而支承所述梁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吊部件在所述第二轴部的基端侧还具有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同所述 第一悬吊部件的第一连接部一起与所述天花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天花板预先设置有悬吊所述梁部件的悬吊螺栓,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具有插入所述悬吊螺栓的插入孔而与设置于所述天花板的悬吊 螺栓连接,所述悬吊装置还包括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将所述悬吊螺栓和插入有该悬吊螺栓的第 一连接部固定起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悬吊装置,其将具有槽部的梁部件悬吊于天花板,该悬吊装置包括第一悬吊部件和第二悬吊部件,第一悬吊部件具有第一轴部;第一连接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轴部的基端侧,并且与所述天花板连接;以及第一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轴部的末端侧,通过将第一支承部从所述开口部插入到所述槽部内,该第一支承部与所述槽部内部中的以所述开口部为基线的一侧槽部内部接触,从而支承该梁部件,第二悬吊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悬吊部件进行装卸,第二悬吊部件具有第二轴部,其与所述第一悬吊部件的轴部接触;以及第二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轴部的末端侧,通过将第二支承部从所述开口部插入到所述槽部内,该第二支承部与所述槽部内部中的以所述开口部为基线的另一侧槽部内部接触,从而支承该梁部件。
文档编号E04B9/18GK101809238SQ20088010889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8日
发明者国下超, 杉本良 申请人:株式会社内田洋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