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主体工程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960683阅读:9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主体工程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的施工方法,特别是建筑物主体含现浇钢筋混凝土及预制构件的施工 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施工一般有现场浇注和预制装配两种施工方法。预制装配施工近年来 发展了很多的先进技术,虽然预制装配比现场浇注机械化程度高,工业生产特征明显,但由 于目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节点连接可靠性较差等缺点,使预制装配式的整体性 (如抗震性能)受影响,应用受到限制。现今绝大部分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为现场浇注施工方 法。提高现场浇注施工方法的工业化程度又有一个很大的瓶颈,现有现场浇注施工均是从第 一层开始到最高层的顺层施工,顺层施工由于施工作业的设备和周转材料在本层完成后进入 下一层作业面时必将面对已经完工的楼板障碍^~~所以作业面上的设备、周转材料每层都要 组装、拆卸,再组装、拆卸,而且是越来越往高空延伸,难度越来越大。所以在作业面上采 用更高的机械化装备就变得不经济而且不可行。建筑施工行业作业手段的原始性、作业环境 恶劣性、生产作坊性等弊病长期以来得不到根本的克服,使现场浇注建筑的工业化水平难以 提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主体工 程施工方法,结合现场浇注和预制装配的优点,使得可以在建筑工地形成工业化生产的流水 线作业,以解决预制装配干式节点连接和现场浇注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消耗大、劳 动条件恶劣、手工劳动产品质量波动大等弊病。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主体工程施工方法的特点是在己完工的永久基础上设置顶 升机构及项升平台,首先在所述顶升机构及顶升平台上施工顶层框架,然后依靠顶升机构对 所述顶层框架实施顶升,再在原有位置的顶升机构及顶升平台上施工次高层框架,同时完成 顶层框架与次高层框架之间的永久连接;随后,再依靠顶升机构对所述顶层框架及次高层框 架实施顶升,如此重复施工,直至地面一层,完成从最高层到地面一层的逆向逐层施工。
本发明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主体工程施工方法的特点也在于所述逆向逐层施工的顺序

a、在已完工的永久基础上设置顶升机构及顶升平台;b、 在顶升机构和顶升平台之间施工顶层竖向构件,在顶升平台上施工屋面板,形成顶 层构架;
c、 顶升机构以顶升平台为支承,将已经形成的顶层构架顶升一个层高,空出次高层的 施工位置;
d、 在顶升机构之间施工次高层竖向构件,在次高层竖向构件与顶层竖向构件之间形成 固定连接;
e、 顶升平台下降复位,在顶升平台上施工顶层楼板,形成次高层构架;
f、 循环以上步骤c、 d、 e,直到在第一层竖向构件上完成第一层构架;
g、 将第一层竖向构件与永久基础进行锚固。
本发明方法是将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的顺序与传统方法颠倒后,先施工顶层,再逐层向 下至第一层,克服了作业面上的设备、周转材料每层都要组装、拆卸再组装、拆卸的弊病, 使作业面始终保持在第一层面上,从而能够在第一层空间中利用现场组装的机械设备形成工 厂化组装车间,使标准层的施工连续作业成为可能,施工流水线能够形成。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 本发明在永久基础以上的各标准层均是在地表层设置的组装车间的顶升平台上采用 逐层施工、流水作业完成,形成流水线作业,极大地提高了施工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和作业的 标准化程度。
2、 本发明中施工作业的设备不需要反复拆装,始终保持在地表层上,极大地简化了施 工过程、减少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速度。
3、 本发明使用现浇施工结合预制装配,使建筑物质量稳定性更好。
4、 本发明能够使建筑生产像流水线一样真正实现工业化生产,解决了建筑工业化在施 工环节的难题,使提高建筑施工机械装备水平和经济性矛盾得以解决,使得将建筑物按其内 在规律,把结构、功能、装饰等各类要求系统考虑,分解成各种总成,而各种总成在各个专 业工厂提供的系统集成产品在现场整合装配的设计思路的具体实施能够获得实质性进展。


图l、图2、图3、图4、图5、图6直至图7为本发明顶层和次高层施工过程示意图。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图l,在已经完工的永久基础1的地表层平整场地,设置组装车间;要求组装车间 含有必须能够承受整个建筑物施工荷载的顶升平台22和具有往复运动的顶升机构21。施工顺序为
1、 图1所示,在已完工的永久基础上设置组装车间,包括顶升机构21及顶升平台22;
2、 图2所示,在顶升机构21和顶升平台22之间施工顶层竖向构件3,顶层竖向构件3 与顶升平台22临时加强连接,竖向构件3可能是立柱或剪力墙;
3、 图3所示,在顶升平台22上施工屋面板4,形成顶层构架;
4、 图4所示,在顶升机构21以顶升平台22为支承,将已经形成的顶层构架顶升一个 层高,空出层高层的施工位置;
5、 图5所示,在顶升机构21之间施工次高层竖向构件5;
6、 图6所示,用型钢6在次高层竖向构件5与顶层竖向构件3之间进行竖向加固连接, 使之成为一个受力的整体,以便承受建筑物的竖向荷载;解除顶层竖向构件3与顶升平台 22之间的连接,使顶层竖向构件3和次高层竖向构件5独立承受荷载;顶升机构21反向工 作,使顶升平台22下降复位,将顶升平台22与次高层竖向构件5临时加强连接,随后,在 顶升平台22上施工顶层楼板7,形成次高层构架;
7、 图7所示,在以上步骤4到步骤6之间循环,直到在第一层竖向构件上完成第一层 构架;
8、 将第一层竖向构件与永久基础进行锚固。
具体实施中,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监控软硬件系统以及大吨位的液压顶升设备,例如专利 号为200410011228的一种大负载任意位置机械锁定液压顶升机构,液压顶升机构的运动感 应、监测和控制实施计算机控制,并设置误操作安全锁紧机制。
本发明方法是在地面层形成生产车间,实施流水作业,使建筑施工能够按照流水作业进 行工业化生产,可以进一步将建筑物按其内在规律,将结构、功能、装饰等各类要求系统考 虑,分别整合在各种部件中,部件在工厂完成预制,直接运输到现场组装车间进行组合。比 如把有外装饰、防水保温、隔音、维护等功能整合到外墙部件;具有供水、供电、防水、橱 柜等功能整合到厨房卫生间部件;隔断、隔音布线等功能整合到内墙部件,各部件在工厂内 精确、高品质预制,运到现场组装车间内在固定位置组合到建筑物中。
具体实施中,相应的设置也包括
1、 顶升平台具有安全性和经济性。顶升平台的整体性及刚度的要求是方案安全顺利实 施的保证;由于解决了作业面上的设备、周转材料每层都要组装、拆卸再组装、拆卸的难题, 顶升平台一次性装配,多次使用,所投入的成本经多次摊销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2、 顶升平台的运动可控性。设置顶升平台在上升过程中只能往向上的一个方向运动,获得单向锁定;当局部出现问题时,通过局部锁定使整体不能提升;各液压顶升机构的速度 和行程需要保持一致,实施行程锁定。
3、预制竖向构件。竖向构件是施工期间承受建筑荷载的构件,按照永久和临时相结合 的原则设计,考虑临时支撑的强度和刚度,并考虑永久连接的整体性。
5、 顶升平台与竖向构件的连接。由于在施工期间,建筑物的荷载由顶升平台和竖向构 件传递至建筑物的永久基础,永久基础上要预留设施用以承接顶升平台和竖向构件传递来的 荷载;同时顶升平台和竖向构件设置有方便连接和解除连接的设施用以方便荷载的传递和共 同受力,以保证整体升降的稳定性。
6、 预制装配和现场浇注。本发明中所有预制的结构构件均使用现浇连接组合成整体。
权利要求
1、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已完工的永久基础上设置顶升机构及项升平台,首先在所述顶升机构及顶升平台上施工顶层框架,然后依靠顶升机构对所述顶层框架实施顶升,再在原有位置的顶升机构及顶升平台上施工次高层框架,同时完成顶层框架与次高层框架之间的永久连接;随后,再依靠顶升机构对所述顶层框架及次高层框架实施顶升,如此重复施工,直至地面一层,完成从最高层到地面一层的逆向逐层施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逆向 逐层施工的顺序为a、 在已完工的永久基础(1)上设置顶升机构(21)及顶升平台(22);b、 在所述顶升机构(21)和顶升平台(22)之间施工顶层竖向构件(3),在所述顶升 平台(22)上施工屋面板(4),形成顶层构架;c、 顶升机构(21)以顶升平台(22)为支承,将已经形成的顶层构架顶升一个层高, 空出次高层的施工位置;d、 在所述顶升机构(21)之间施工次高层竖向构件(5),在所述次高层竖向构件(5) 与顶层竖向构件(3)之间形成固定连接;e、 顶升平台(22)下降复位,在顶升平台(22)上施工顶层楼板(7),形成次高层构架;f、 循环以上步骤c、 d、 e,直到在第一层竖向构件上完成第一层构架;g、 将第一层竖向构件与永久基础进行锚固。
全文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已完工的永久基础上设置顶升机构及项升平台,首先在顶升机构及顶升平台上施工顶层框架,然后依靠顶升机构对顶层框架实施顶升,再在原有位置的顶升机构及顶升平台上施工次高层框架,同时完成顶层框架与次高层框架之间的永久连接;随后,再依靠顶升机构对顶层框架及次高层框架实施顶升,如此重复施工,直至地面一层,完成从最高层到地面一层的逆向逐层施工。本发明方法是先施工顶层,再逐层向下至第一层,克服作业面上设备、周转材料每层都要组装、拆卸再组装、拆卸的弊病,使作业面始终保持在第一层面上,使标准层的施工连续作业成为可能。
文档编号E04B1/35GK101538897SQ200910116509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0日
发明者斌 袁 申请人:斌 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