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震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1515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震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震壁,尤其涉及一种以上固定件及下固定件夹置一消能元 件,并以消能元件将上、下固定件所传送的振动能量转换为热能而消散,以达到避震 效果的制震壁。
背景技术
地震的不可预测及强大的破坏力,常使得大多数人谈震色变,如何将地震可能造 成的灾害减降至最低程度,则为各界致力追求的目标,尤其对于建筑业者而言,如何 能在建筑材料及建筑结构的配合下,将建筑物的防震效能大幅提高,更为防震上的重 要课题。
当地震发生时,由于地层的变动,会使得地基产生一加速度以作用在建筑物的N 层楼板上,并使楼板N层与N-1层之间产生相对振动位移,其相对振动位移会由第 一层累积至第N层,且越接近上部楼层,所累积振动位移越大,因此需在每一楼层 设置制震消能装置,以减少楼层间的相对4泉动位移所产生的建筑物伤害。
而近年来随着地震工程与材料科技的进步,诸多的制震装置都通过了严格的耐震 试验,证实具备提升建筑物耐震能力的功效。现有的减震消能装置主要由钢板切割出 缺口 ,形成钢板缺口的弹缩量,以因应地震的震波型态对建筑钢骨所产生不同方向的 緩冲消能作用,进而保护建筑物的功效。另外,也有采用阻尼器来达成防震效果。
在实际使用时,上述各种制震装置大多能达到一定程度的防震效果。然而,在安 装现有的减震消能装置结构或一般使用的阻尼器时,由于受限于装置的尺寸,必须在 建筑物内占用较大的空间,因此,将使得建筑物内所能利用的空间大幅减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在一上固定件 及一下固定件之间夹置一消能元件的制震壁,其能通过由消能元件吸收上、下固定件 所传送的振动,并将振动能量转换为热能而消散,达到吸收地震能量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一上固定件及一下固定件之间夹置一板 片状消能元件的制震壁,其能在安装时,减少整体体积,并增加建筑物内可使用的室 内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制震壁是 提供固定在建筑物的上、下楼板之间,其包括一上固定件、 一下固定件以及一消能元
件。其中,该上固定件的顶部连接上楼板;该下固定件的底部连接下楼板;而该消能 元件是连结于上固定件的板面底部与下固定件的板面顶部之间。
实施时,该消能元件包括一 高分子阻尼材料层及分别连结于高分子阻尼材料层相 对两侧的左侧板及右侧板,该左侧板与上固定件的板面底部连结,而该右侧板与下固 定件的板面顶部连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震壁,其能通过由消能元件吸收上、下固 定件所传送的振动,并将振动能量转换为热能而消散,达到吸收地震能量的效果。
下面就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和所给出的实施例进 4亍i兌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消能元件的立体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消能元件在受到交错外力时的变形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制震壁-l;上固定件-2;上定位板-21;水平板体-211、 311;垂 直板体-212、 312;通孔-213;穿孔-214;上板体-22;孔道-221;定位孔-222;上连 接板-23、 23,;圆孔-231、 231,;下固定件-3;下定位^反-31;通孔-313;下板体-32; 孔道-321;定位孔-322; 下连接板-33、 33,;圆孔-331、 331,;消能元件-4;高分子 阻尼材料层-41;中间层-411;包覆层-412;左侧板-42;螺孔-421;右侧板-43;上楼 板-8; 下楼板-9。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制震壁1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一上固 定件2 、 一下固定件3以及一 消能元件4 。该上固定件2包括一上定位板21、 一上板体22及两个上连接板23、 23'。该上定位板21为 一水平板体211及一垂直板体212所形成的倒L形板,该水平板体211上设有多个上、下贯穿的通孔213,供分别以螺钉穿过后,固定于一建筑物的上楼板8底面(如图4所示);该垂直板体212上设有多个左、右贯穿的穿孔214。实施时,所述的水平板体211也可以钢钉钉入上楼板8,或以焊接、锚定方式固定于上楼板8底面。该上板体22的上半部是呈长方形,下半部是呈圆形,且该上板体22的上半部设有多个孔道221,该上板体22的圆形下半部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状排列的定位孔222。而该两个上连接板23、 23,的板面上分别设有多个对应垂直板体212的各穿孑L214及多个对应上板体22的定位孔221的圆孔231、 231,,以供多个螺丝穿过后,用螺帽螺合,将垂直板体212及上板体22的上半部夹持定位在两个上连接板23、 23,之间,使上定位板21、上板体22及两个上连接板23、 23,形成固定连结。实施时,所述的上定位板21、上板体22及两个上连接^反23、 23,也可以铆接方式结合。
该下固定件3包括一下定位4反31、 一下板体32及两个下连接板33、 33,。该下定位;板31为一水平板体311及一垂直板体312所形成的L形板,该水平板体311上设有多个上、下贯穿的通孔313,供分别以螺钉穿过后,固定于建筑物的下楼板9顶面(如图4所示);该垂直板体312上设有多个左、右贯穿的穿孔。实施时,所述的水平板体311也可以钢钉钉入下楼板9,或以焊接、锚定方式固定于下楼板9顶面。该下;f反体32的下半部呈长方形,上半部呈圆形,且该下板体32的下半部设有多个孔道321,该下板体32的圆形上半部设有环形阵列状排列的定位孔322。而该等下连接板33、 33,的板面上分别设有多个对应下定位板31的垂直板体312的各穿孔及多个对应下板体32的孔道321的圆孔331、 331,,以供多个螺丝穿过后,用螺帽螺合,将下定位板31的垂直板体312及下板体32的下半部夹持定位在两个下连接板33、33,之间,使下定位板31、下板体32及两个下连接板33、 33,形成固定连结。实施时,所述的下定位板31、下板体32及两个下连接板33、 33,也可以铆接方式结合。
而如图3所示,该消能元件4包括一高分子阻尼材料层41、 一圆板状的左侧板42及一圆板状的右侧板43,该左、右侧板42、 43为钢板。该高分子阻尼材料层41包括一中间层411及由中间层411的端部周缘垂直向外延伸的包覆层412,使该高分子阻尼材料层41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一圆槽,供对应容置并结合左侧板42及右侧板43后,使该中间层411夹置于左侧板42及右侧板43之间,而该包覆层412则披覆于左侧板42及右侧板43的周缘。又该左侧板42的板面上设有多个对应下板体32的上半部定位孔322的螺孔421,供以多个螺丝穿过下板体32的定位孔322及螺孔421后,连结下板体32及左侧板42;该右侧板43的板面上设有多个对应上板体22的下半部定位孔222的螺孔,供以多个螺丝穿过下板体32的定位孔222及螺孔后形成连结。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其中,该上固定件2的顶部连接上楼板8,该下固定件3的底部连接下楼板9。当地震发生而使得建筑物上、下楼板8、 9呈相对振动位移时,会使得上、下固定件2、 3呈交错移动的状态,并连动使高分子阻尼材料层4变形(如图5所示),而由于高分子阻尼材料层4具有将交错振动位移的能量转换为热能而消散的物理特性,因此可避免建筑物因各楼层的过度晃动而损坏。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由消能元件的高分子阻尼材料层吸收上、下楼板因地震所产生的交错振动位移能量,并将振动能量转换为热能而消散,以减少建筑物因地震所造成的变位,确保建筑物及人员的安全。
2、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制震的产品,具有厚度较薄的优势,且没有微变形不能回复及疲劳裂缝的问题,因此,可容纳于建筑墙体内,而不影响原有的建筑配置,留下最大的室内空间以供4吏用。
综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创作的预期目的,提供一种不仅能有效吸收地震能量,以确保建筑物及人员的安全,且可增加建筑物室内空间的制震壁。
上述的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非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凡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其所依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范畴,所作出的其它等效变化或修饰,如尺寸大小、材料选择或形状变化等,皆应涵盖在以下本实用新型所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制震壁,其提供固定于建筑物的上、下楼板之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上固定件,其顶部连接上楼板;一下固定件,其底部连接下楼板;以及一消能元件,连结于所述上固定件的板面底部与所述下固定件的板面顶部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震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能元件包括一高分 子阻尼材料层及分别连结于高分子阻尼材料层相对两侧的左侧板及右侧板,该 左侧板与上固定件的板面底部连结,而该右侧板与下固定件的板面顶部连结。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震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阻尼材料层包 括一 中间层及由中间层的端部向外延伸的包覆层,该中间层是夹置于左侧板及 右侧板之间,而该包覆层是披覆于左侧板及右侧板的周缘。
4、 如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制震壁,其特征在于,该上固定件包括一 上定位板、 一上连接板及一上板体,该上定位板的顶部连接上楼板,而该上连 接板是连接上定位板的底部及上板体的顶部。
5、 如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制震壁,其特征在于,该下固定件包括一 下定位板、 一下连接板及一下板体,该下定位板的底部连接下楼板,而该下连 接板是连接下定位板的顶部及下板体的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震壁,其包括一上固定件、一下固定件以及一消能元件。该上固定件的顶部连接一上楼板,该下固定件的底部连接一下楼板,而消能元件则连结于上固定件的板面底部与下固定件的板面顶部之间。在建筑物因地震而使得上、下楼板呈相对振动位移时,使上楼板带动上固定件,下楼板带动下固定件,并使上、下固定件交错移动,再经由消能元件将交错振动位移的能量转换为热能而消散,以避免建筑物过度晃动,确保建筑物及人员的安全。
文档编号E04B1/98GK201400943SQ20092014931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8日
发明者李志成, 梁道明, 陈铭吉 申请人:昱达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海纳川兴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