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三角架立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立杆方法通常采用由吊车、扒杆和人工将杆立起。在崇山峻岭和野外施工 较大、较重器械的运输有困难,且立杆前的准备工作费时长、技术要求高,施工队就不愿用 扒杆;人工立杆用臂膀扛、撑杆推的形式,既不符合安全管理规定也极可能造成人身事故, 但因为简单、方便所以在配网中大量的使用。由于现有立杆方式有各式各样的不足,因此, 我们就要寻求一种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确保立杆过程中人的安全的新的方式研发生产应运 而来。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方便的双三角架立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双三角架立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
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三角架、防脱件、圆环、第一连接绳、第二连接绳、固定环、第
二三角架、拉升绳;第一三角架、第二三角架底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座铰接,第一三角架、
第二三角架底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支座铰接;第一三角架的顶端设有防脱件,立杆时防
脱件套在杆上;圆环套在杆上远离埋杆孔的一端,第二三角架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环,第一连
接绳的一端与圆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绳的另一端与固定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绳的一端
与防脱件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绳的另一端与固定环固定连接;拉升绳的一端与固定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二套三角架、拉升绳等就能将杆立起,简单方便, 可人工搬运,搬运方便,适用范围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埋杆孔,2-第一支座,3-第二支座,4-第一三角架,5-防脱件,6-杆,7-圆 环,8-第一连接绳,9-第二连接绳,10-固定环,11-第二三角架,12-拉升绳。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所示,双三角架立杆装置,它包括第一支座2、第二支座3、第一三角架4、防 脱件5、圆环7、第一连接绳8、第二连接绳9、固定环10、第二三角架11、拉升绳12 ;第一三 角架4、第二三角架11底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座2铰接,第一三角架4、第二三角架11底 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支座3铰接(即第一三角架4、第二三角架11分别能绕第一支座2、 第二支座3旋转);第一三角架4的顶端设有防脱件5,立杆时防脱件5套在杆6上;圆环7 套在杆6上远离埋杆孔1的一端(立杆时,杆6的一端位于埋杆孔1处,圆环7套在杆6上远离埋杆孔1的一端),第二三角架11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环10,第一连接绳8的一端与圆 环7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绳8的另一端与固定环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绳9的一端与防脱 件5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绳9的另一端与固定环10固定连接;拉升绳12的一端与固定环10 固定连接。 防脱件可为抱箍、圆环或绳,将杆6套住(托住杆6立起)。 使用将杆6的右端放置在埋杆孔1处(如图1所示),防脱件5套在杆6上,圆 环7套在杆6上远离埋杆孔1的一端(图1中的左端),人拉拉升绳12,杆6远离埋杆孔1 的一端抬起,杆6的右端伸入埋杆孔1中;继续人拉拉升绳12,杆6立起,完成立杆。
权利要求双三角架立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支座(2)、第二支座(3)、第一三角架(4)、防脱件(5)、圆环(7)、第一连接绳(8)、第二连接绳(9)、固定环(10)、第二三角架(11)、拉升绳(12);第一三角架(4)、第二三角架(11)底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座(2)铰接,第一三角架(4)、第二三角架(11)底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支座(3)铰接;第一三角架(4)的顶端设有防脱件(5),立杆时防脱件(5)套在杆(6)上;圆环(7)套在杆(6)上远离埋杆孔(1)的一端,第二三角架(11)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环(10),第一连接绳(8)的一端与圆环(7)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绳(8)的另一端与固定环(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绳(9)的一端与防脱件(5)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绳(9)的另一端与固定环(10)固定连接;拉升绳(12)的一端与固定环(10)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三角架立杆装置,其特征在于防脱件为抱箍、圆环或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杆装置。双三角架立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三角架、防脱件、圆环、第一连接绳、第二连接绳、固定环、第二三角架、拉升绳;第一三角架、第二三角架底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座铰接,第一三角架、第二三角架底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支座铰接;第一三角架的顶端设有防脱件,立杆时防脱件套在杆上;圆环套在杆上远离埋杆孔的一端,第二三角架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环,第一连接绳的一端与圆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绳的另一端与固定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绳的一端与防脱件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绳的另一端与固定环固定连接;拉升绳的一端与固定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简单方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文档编号E04H12/34GK201512983SQ20092022812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5日
发明者刘敏, 胡东波 申请人:湖北省电力公司咸宁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