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剪力墙模板阳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剪力墙模板阳角结构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尤其涉及一种剪力墙模板阳角结构。 [背景技术]在竹胶合板大模板体系中,当建造阳角部位时,因为没有像全钢模板那样有现成 的模板,需要自己临时组装模板。现场制作的阳角模板往往建造角度不够方正,容易漏浆, 而且无法多次使用。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造的阳角角度方正,建造时不容易漏 浆,周转次数多,适合竹胶合板大模板体系使用的剪力墙模板阳角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剪力墙模板阳角结 构,包括外模板和阳角,阳角与2块直角相交的外模板连接,外模板包括面板,阳角为角钢 形的阳角,包括2块相互垂直的立板;每块外模板与阳角连接部位的边缘上包括1根角钢纵 肋,角钢纵肋的立板朝向阳角的1块立板,外模板角钢纵肋的立板与阳角的立板通过复数 个螺栓连接在一起。更加完善的是,角钢纵肋通过埋头螺栓固定在外模板边缘的面板上面,埋头螺栓 的头部埋入面板上的沉孔内,埋头螺栓的螺纹部穿过面板和角钢上的通孔与螺母联接。更加完善的是,包括竹胶合板连接垫,竹胶合板连接垫安装在外模板角钢纵肋的 立板与阳角的立板之间。更加完善的是,阳角的2块立板之间设置有复数个加强板,复数个加强板沿阳角 的长度方向布置。更加完善的是,面板是竹胶合板。更加完善的是,竹胶合板是双面覆膜竹胶合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建造的阳角角度方正,建造时不容易漏浆,周转次数 多,适合竹胶合板模板体系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剪力墙模板阳角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剪力墙模板阳角结构实施例的阳角模板剖视图。
图1、图2中,1-竹胶合板,2-角钢竖肋,201-角钢竖肋立板,6_埋头螺栓,7_连接 螺栓,9-竹胶合板连接垫,13-阳角,1301-阳角立板,1302-阳角加强筋,16-墙体。在
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括阳角13和外模板。
3[0016]如图2所示,阳角13为角钢形,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立板1301,在两个立板1301上 沿长度方向开有多个直径为16毫米的通孔,孔距为300毫米。在两块立板之间沿阳角的长 度方向排列焊有多个加强筋1302,加强筋为三角形,间距为600毫米。为消除因热胀冷缩 产生的应力影响,将加强筋的顶角切除。阳角13是用厚度为3毫米的整块长条钢板弯制而 成。如
图1所示,外模板包括竹胶合板1和角钢纵肋2。角钢纵肋2通过埋头螺栓6固 定在竹胶合板1的边缘上面,埋头螺栓6的头部埋入竹胶合板1上的沉孔内,埋头螺栓6的 螺纹部穿过竹胶合板1和角钢2上的通孔与螺母联接。安装时,如
图1所示,在阳角13的立板1301与角钢纵肋2的立板201之间装有竹 胶合板连接垫9,阳角13的两块立板1301上的多个通孔分别与两块外模板边缘上的角钢纵 肋2的立板201上预留的通孔对齐,通过螺栓7连接,构成了直角相交的阳角模板结构。本实施例所用的竹胶合板是双面覆膜竹胶合板。
权利要求一种剪力墙模板阳角结构,包括外模板和阳角,所述的阳角与2块直角相交的外模板连接,所述的外模板包括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角为角钢形的阳角,包括2块相互垂直的立板;每块外模板与阳角连接部位的边缘上包括1根角钢纵肋,所述角钢纵肋的立板朝向阳角的1块立板,外模板角钢纵肋的立板与阳角的立板通过复数个螺栓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模板阳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钢纵肋通过埋 头螺栓固定在外模板边缘的面板上面,埋头螺栓的头部埋入面板上的沉孔内,埋头螺栓的 螺纹部穿过面板和角钢上的通孔与螺母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模板阳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竹胶合板连接垫,所 述的竹胶合板连接垫安装在外模板角钢纵肋的立板与阳角的立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模板阳角结构,其特征在于,阳角的2块立板之间设置 有复数个加强板,所述的复数个加强板沿阳角的长度方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剪力墙模板阳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面板是竹胶合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剪力墙模板阳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胶合板是双面 覆膜竹胶合板。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剪力墙模板阳角结构,包括外模板和阳角,阳角与2块直角相交的外模板连接,外模板包括面板,阳角为角钢形的阳角,包括2块相互垂直的立板;每块外模板与阳角连接部位的边缘上包括1根角钢纵肋,角钢纵肋的立板朝向阳角的1块立板,外模板角钢纵肋的立板与阳角的立板通过复数个螺栓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建造的阳角角度方正,建造时不容易漏浆,周转次数多,适合竹胶合板模板体系使用。
文档编号E04G13/00GK201635387SQ201020172138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7日
发明者张庆斌, 游兴荣 申请人: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