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踢脚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35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踢脚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装修构件,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墙根的组合式踢脚 线。
背景技术
在室内装修工程中,安装于墙根的踢脚线板目前大多采用钉子或粘结剂直接钉固 或粘固于墙体上。但前者在踢脚板上会留下大量钉眼而有碍美观,后者则因粘结剂容易受 潮和老化而造成踢脚线板翘变或脱落,而且两者都不便于日常维修和拆卸后再利用。现有 一些卡口式踢脚线板,装拆较方便,安装后外表较美观,但其结构制作较复杂,加工麻烦,成 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装方便,安装过程中不损 伤踢脚线板体而保持板体外表整洁美观,生产成本低廉,具有良好市场推广性的组合式踢 脚线。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踢脚线,其特征在于包 括上板体和下板体,下板体包括顶端设有一插接式凸条,凸条的外侧设有外台肩且高度低 于凸条,凸条的内侧设有内台肩且高度低于凸条又高于外台肩,内台肩与外台肩之间的位 置中通过螺钉将下板体固定于墙根面;上板体设有与下板体中凸条、外台肩、内台肩相配 合的插槽、外挡板、内挡板。所述的下板体与上板体配合连接后,插槽与凸条为紧密配合连接,外挡板与外台 肩为紧密配合连接,内挡板与内台肩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外挡板与外台肩的外端连接处均设有倒角。所述上板体的上端表面设有曲线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方便,安装过程中不损伤踢脚线板体而保持板体外表整洁美 观,生产成本低廉,具有良好市场推广性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板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板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组合式踢脚线,包括上板体1和下板体2,下板体2包 括顶端设有一插接式凸条21,凸条21的外侧设有外台肩22且高度低于凸条21,凸条21的 内侧设有内台肩23且高度低于凸条21又高于外台肩22,内台肩23与外台肩22之间的位置中通过螺钉3将下板体2固定于墙根面;上板体1设有与下板体2中凸条21、外台肩22、 内台肩23相配合的插槽11、外挡板12、内挡板13。下板体2与上板体1配合连接后,插槽11与凸条21为紧密配合连接,外挡板12 与外台肩22为紧密配合连接,内挡板13与内台肩23之间留有间隙。为了加工方便,降低 加工精度,提高生产速度,所以设计为内挡板13与内台肩23之间留有间隙,也有利于安装 方便,且不影响结构性能。外挡板12与外台肩22的外端连接处均设有倒角4。该倒角可以为倒圆角或直线 倒角。上板体1的上端表面设有曲线形结构。根据不同审美要求制作不同外形的上板体 的上表面。
权利要求一种组合式踢脚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体(1)和下板体(2),下板体(2)包括顶端设有一插接式凸条(21),凸条(21)的外侧设有外台肩(22)且高度低于凸条(21),凸条(21)的内侧设有内台肩(23)且高度低于凸条(21)又高于外台肩(22),内台肩(23)与外台肩(22)之间的位置中通过螺钉(3)将下板体(2)固定于墙根面;上板体(1)设有与下板体(2)中凸条(21)、外台肩(22)、内台肩(23)相配合的插槽(11)、外挡板(12)、内挡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板体(2)与上板 体⑴配合连接后,插槽(11)与凸条(21)为紧密配合连接,外挡板(12)与外台肩(22)为 紧密配合连接,内挡板(13)与内台肩(23)之间留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板(12)与外台肩(22)的外端连接处均设有倒角(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1)的上端表 面设有曲线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装修构件,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墙根的组合式踢脚线,包括上板体和下板体,下板体包括顶端设有一插接式凸条,凸条的外侧设有外台肩且高度低于凸条,凸条的内侧设有内台肩且高度低于凸条又高于外台肩,内台肩与外台肩之间的位置中通过螺钉将下板体固定于墙根面;上板体设有与下板体中凸条、外台肩、内台肩相配合的插槽、外挡板、内挡板,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方便,安装过程中不损伤踢脚线板体而保持板体外表整洁美观,生产成本低廉,具有良好市场推广性等优点。
文档编号E04F19/04GK201747036SQ201020286030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6日
发明者钟标 申请人:钟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