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木柱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841阅读:1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原木柱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原木柱的安装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的安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设置于门廊的原木柱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木结构房屋在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时,房屋主体会作为一个整体发生变形,此种变形是不易察觉的。但是由于门廊是位于房屋墙体外侧的结构,而木柱在纵向上又是缺乏变形的,门廊的变形就会比较明显,从而影响房屋的外观。当空气湿度持续很高的时候,木材会发胀,房屋就会“增高”,而木柱无法跟随房屋整体“上升”,木柱就会对位于其上方的原木顶盖产生一向下的力,两根木柱之间的门廊就会产生向上凸的轻微弧度;当冬季温度和湿度都较低的时候,房屋又会发生“收缩”的现象,房屋整体会有所“下降”,此时, 门廊的原木顶盖在木柱的支撑作用下,又会产生向下凹的轻微弧度。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原木柱的安装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木柱与位于其上方的原木顶盖之间通过一螺栓连接,由于原木顶盖或木柱具有一凹槽,螺栓可以旋入或旋出此凹槽,从而实现对木柱与原木顶盖之间的间距的调节,使得不论房屋整体“增高”还是“收缩”,门廊均不会受木柱的影响而产生影响外观的变形,保证了木结构房屋门廊的外观效果。[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0005]一种原木柱的安装结构,包括[0006]固定于木柱的柱顶和原木顶盖之间的螺栓,以及设置于所述原木顶盖或所述木柱上与所述螺栓对应的位置的、可容纳所述螺栓的凹槽。[0007]优选的是,所述的原木柱的安装结构中,所述螺栓与所述木柱柱顶之间设置有第一钢板,所述螺栓与所述原木顶盖之间设置有第二钢板。[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木柱的安装结构,木柱与位于其上方的原木顶盖之间通过一螺栓连接,由于原木顶盖具有凹槽,螺栓可以旋入或旋出此凹槽,从而实现对木柱与原木顶盖之间的间距的调节,使得不论房屋整体“增高”还是“收缩”,门廊均不会受木柱的影响而产生影响外观的变形,保证了木结构房屋门廊的外观效果。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木柱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001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木柱的安装结构,包括固定于木柱2的柱顶和原木顶盖1之间的螺栓3,以及设置于所述原木顶盖1或所述木柱2上与所述螺栓3对应的位置的、可容纳所述螺栓3的凹槽4。[0012]所述的原木柱的安装结构中,所述螺栓3与所述木柱2柱顶之间设置有第一钢板 5,所述螺栓3与所述原木顶盖1之间设置有第二钢板6。[0013]木柱2和原木顶盖1之间通过一螺栓3连接,在原木顶盖1或木柱2上设置一凹槽4,螺栓3可旋入或旋出凹槽4。当房屋受环境影响“增高”时,可以将螺栓3从凹槽4中旋出一定距离,以补充原木顶盖1 “上升”的距离;当房屋受环境影响“收缩”时,可以将螺栓3旋入凹槽4,以缩短木柱2与原木顶盖1之间的距离。[0014]一般地,是通过观察发现,房屋建筑发生了 “增高”或“收缩”后,门廊在木柱的作用下发生了向上凸或向下凹的轻微变形,才对木柱与原木顶盖之间的螺栓进行手动调节。[0015]实际上,上述原木柱的安装结构不仅可应用于木结构房屋门廊的木柱的固定中, 还可以应用于位于房屋墙体以外的类似门廊中,用于保证建筑的外观效果。[0016]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 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权利要求1.一种原木柱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木柱的柱顶和原木顶盖之间的螺栓,以及设置于所述原木顶盖或所述木柱上与所述螺栓对应的位置的、可容纳所述螺栓的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木柱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与所述木柱柱顶之间设置有第一钢板,所述螺栓与所述原木顶盖之间设置有第二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木柱的安装结构,包括固定于木柱的柱顶和原木顶盖之间的螺栓,以及设置于所述原木顶盖或所述木柱上与所述螺栓对应的位置的、可容纳所述螺栓的凹槽。在本实用新型中,木柱与位于其上方的原木顶盖之间通过一螺栓连接,由于原木顶盖或木柱具有一凹槽,螺栓可以旋入或旋出此凹槽,从而实现对木柱与原木顶盖之间的间距的调节,使得不论房屋整体“增高”还是“收缩”,门廊均不会受木柱的影响而产生影响外观的变形,保证了木结构房屋门廊的外观效果。
文档编号E04B1/36GK202248281SQ20112024145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8日
发明者李卫东 申请人:李卫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