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折叠式轻便型小轿车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178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箱式折叠式轻便型小轿车车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箱式折叠式轻便型小轿车车库,涉及汽车的防护用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一类“手动卧式折叠车库”为“三防”布料、不锈钢骨架、“门”形箱体组成,呈“门”形安装于地面,收缩后高度只有0. 25米(典型的产品为河北省霸州市堂二里镇泰山帐篷厂、山东聊城金鑫篷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手动卧式折叠车库”),这种卧式折叠车库比立式折叠车库优势在于不遮挡视线,可伸缩折叠,使用方便,但是,其“门”形箱体(长、 宽分别为2. 8米、2. 6米),占地面积为7. 28平方米,这个面积对城市居民小区来说,在使用有限地面、占地面积较大上有一定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占地面积为1. 26平方米的箱式折叠式轻便型小轿车车库,该车库折叠时为长方形箱体(长、宽、高分别为2. 8米、 0. 45米、0. 45米),能有效地克服现有的这类车库存在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箱式折叠式轻便型小轿车车库,包括箱体(1)、骨架(2)、篷罩(3)。所述的箱体(1)为长方形,其上面和一侧面可以开合,其底部固定装置移动小轮(8);所述的骨架是由2组“门”形折叠杆组(4)铰链接而成, 其中,一组“门”形折叠杆组一端的主“门”形折叠杆(5)固定装置于箱体(1)内底面上,每组“门”形折叠杆组是由1付主“门”形折叠杆(5)和3付副“门”形折叠杆(6)铰链接而成,每付主“门”形折叠杆(5)和每付副“门”形折叠杆(6)均由2个折叠角(7)与3根管件铰链接而成,其中,每付主“门”形折叠杆(5)上的折叠角设有自动卡锁、每付主“门”形折叠杆上的2根竖管端头各固定装置1个三角架,每付副“门”形折叠杆(6)上的2个根竖管端头铰连接在每付主“门”形折叠杆(5)上的三角架上,骨架呈扇形展开于箱体外时,篷罩(3)包裹于骨架(2)上,骨架(2)处在叠合状态时、篷罩(3)处在皱缩状态时,均收放在箱体(1)中;所述的篷罩(3),系由车衣专用布料制作,包裹在骨架(2)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主要有一是不遮挡视线,占地面积小,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可伸缩折叠;二是易操作。使用时,打开箱体,展开骨架即可。


(共计4幅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一主“门”形折叠杆(5)的示意图和折叠角(7)的实物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一“门”形折叠杆组(4)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时的俯视图。主要部件包括1.箱体;2.骨架;3.篷罩; 4. “门”形折叠杆组;5.主“门”形折叠杆;6.副“门”形折叠杆;7.折叠角;8小轮。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图4中,4-1,首先打开箱体上面;4-2,然后打开箱体一侧面,并将两组“门”形折叠杆组⑷由折叠状态打开,此时,每组“门”形折叠杆组上的每付主“门”形折叠杆上的折叠角上的卡锁自动卡锁;4-3,将骨架打开,成扇面展开,并将篷罩包裹在骨架上,即可使用。折叠时,将每组“门”形折叠杆组上的每付主“门”形折叠杆上的折叠角上的卡锁开锁。
权利要求1. 一种箱式折叠式轻便型小轿车车库,包括箱体(1)、骨架(2)、篷罩(3),其特征是所述的箱体(1)为长方形,其上面和一侧面可以开合,其底部固定装置移动小轮(8);所述的骨架是由2组“门”形折叠杆组(4)铰链接而成,其中,一组“门”形折叠杆组一端的主“门” 形折叠杆(5)固定装置于箱体⑴内底面上,每组“门”形折叠杆组是由1付主“门”形折叠杆(5)和3付副“门”形折叠杆(6)铰链接而成,每付主“门”形折叠杆(5)和每付副“门” 形折叠杆(6)均由2个折叠角(7)与3根管件铰链接而成,其中,每付主“门”形折叠杆(5) 上的折叠角设有自动卡锁、每付主“门”形折叠杆上的2根竖管端头各固定装置1个三角架, 每付副“门”形折叠杆(6)上的2个根竖管端头铰连接在每付主“门”形折叠杆(6)上的三角架上,骨架呈扇形展开于箱体外时,篷罩(3)包裹于骨架(2)上,骨架(2)处在叠合状态时、篷罩(3)处在皱缩状态时,均收放在箱体(1)中;所述的篷罩(3),系由车衣专用布料制作,包裹在骨架(2)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箱式折叠式轻便型小轿车车库,包括箱体、骨架、篷罩。其特征是所述箱体为长方形,所述的骨架系由两组“冂”形折叠杆组铰链接而成,骨架呈扇形展开于箱体外时,篷罩包裹于骨架上,骨架处在叠合状态时、篷罩处在皱缩状态时,均收放在箱体中;所述的篷罩,系由车衣专用布料制作,包裹在骨架上。该车库不遮挡视线,占地面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可伸缩折叠,易操作。
文档编号E04H6/04GK202227744SQ20112036466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6日
发明者杨战明 申请人:杨战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