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套筒注浆用模板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50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套筒注浆用模板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套筒注浆用模板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现有技术中,将两根钢筋连接一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钢筋互相焊接法、套管压紧连接法、弯曲捆绑法。上述几种连接方式的施工较为复杂,而且必须在浇筑混凝土前完成钢筋连接,不适用于预制混凝土结构的装配施工。而在预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通常采用一种钢筋连接套筒进行连接。该连接方式原理大致如下透过铸造的中空型钢筋连接套筒,钢筋从两端开口穿入套筒内部,不需要搭接或融接, 在钢筋与套筒间填充高强度微膨胀结构性砂浆,即完成钢筋续接动作。其连接的机理主要藉助砂浆受到套筒的围束作用,加上本身具有微膨胀特性,藉此增强与钢筋、套筒内侧间的正向作用力,钢筋即藉由该正向力与粗糙表面产生之摩擦力,来传递钢筋应力。灌浆套筒连接结构连接强度好,而且操作方便,在预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上述套筒连接方式中,通常采用灌浆孔中位于溢出孔的上方的方式,灌浆是从其侧壁的灌浆孔中灌入高强度微膨胀结构性砂浆,砂浆填充管壁和钢筋形成的缝隙,并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溢出孔流出。故此套筒腔体中位于灌浆孔上方空间一般不会被灌入浆液,降低了连接强度。而且在灌浆过程中,管壁和钢筋所形成的缝隙间,尤其是两根钢筋端头的间隙内会有一定比例出现孔洞,致使钢筋的连接强度降低。而在预制建筑构件安装时, 灌浆完成后的钢筋套筒没有仪器设备可以无损检验是否合格,而且也没有将其拆卸的方法。一旦注浆中驻留空气进而出现孔洞,就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安全隐患。目前尚无一种能保证连接套筒灌浆完全合格的施工方案。故此本申请人构思出一种压力式的注浆方式来提高其合格率,希望通过将连接套筒内腔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通过大压力进行注浆,而使套筒内部不产生孔洞。而业界习见的套筒结构中也具有密封结构,其设计目的是避免灌浆料时浆料凝结硬化前流淌出套筒。其具体结构是在套筒两端开口处采用弹性橡胶密封圈密封钢筋和套筒之间的间隙。此种密封结构适用于无压力或者极小压力下的浆料封堵,对于高压注浆则完全不适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连接套筒注浆用模板密封结构,通过弹性垫片以及密封模板将预制构件和下部构件构成一个封闭的整体,之后通过压力式注浆的方式,提高了灌浆的合格率。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连接套筒注浆用模板密封结构,包括具有装配钢筋的下部构件及预埋有连接套筒的预制构件,所述装配钢筋插装于所述连接套筒内,所述连接套筒侧壁上开设有溢出孔及位于溢出孔下方的灌浆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密封结构还包括密封模板、连接件及至少一个弹性垫片;所述弹性垫片包覆于所述下部构件近预制构件处表面、及包覆于所述预制构件近下部构件处表面;所述密封模板套装于所述弹性垫片外,并通过所述连接件将所述密封模板、弹性垫片压紧固定于所述预制构件和下部构件上。所述预制构件侧壁与所述下部构件上表面相接并构成L形结构,所述若干弹性垫片中的一些包覆于所述预制构件侧壁并首尾相接呈封闭环状,剩余弹性垫片覆盖于所述下部构件上表面并环绕所述预制构件呈封闭环状,所述密封模板形状与所述预制构件形状配合并套装有所述弹性垫片及预制构件,所述密封模板下端设置有凸缘,所述下部构件上表面、所述弹性垫片中及凸缘由下至上依次叠放。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越所述密封模板、弹性垫片与所述预制构件或下部构件栓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紧箍装置,所述紧箍装置套装于密封模板外侧。所述灌浆孔位于所述连接套筒侧壁的底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极大的提高了连接套筒灌浆的合格率。

图1为实施例1模板密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模板密封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3所示,图中标记1-10分别为预制构件1、连接套筒2、下部构件3、弹性垫片4、密封模板5、调整螺栓6、钢箍7、预制钢筋8、装配钢筋9、凸缘10。实施例1:参见附图1,连接套筒注浆用模板密封结构包括下部构件3、预制构件1、弹性垫片 4及密封模板5。其中下部构件3上表面凸起有装配钢筋9,预制构件1搁置于下部构件3上。预制构件 1呈长方体状结构,其四个侧壁分别与下部构件3上表面相接并构成L形拐角。预制构件1 内部预埋有预制钢筋8和连接套筒2,连接套筒2上端的开口插装有预制钢筋8,下端开口插装有装配钢筋9。连接套筒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灌浆孔和溢出孔,其中溢出孔位于灌浆孔的上方。此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采用溢出孔位于灌浆孔的上方的套筒结构,不同于常规的由下向上的方式灌浆,而是采用高压力由下往上注浆,故此才需要模板密封结构进行密封。当连接套筒2内部灌入浆液后,预制钢筋8和装配钢筋9之间即通过连接套筒2 连接固定。由于预制构件1和下部构件3具有L形的拐角,故此弹性垫片4采用分体结构,即一部分的弹性垫片4包覆于预制构件1侧壁近下部构件3处,并首尾相接呈封闭环状,另一部分的弹性垫片4则置于下部构件3的上表面,并在预制构件1外缘构成封闭环状。密封模板5主体的形状与所述预制构件1形状配合,具有长方体状的内腔,而其下端水平延伸设置有凸缘10。密封模板5的主体部分套装于弹性垫片4和预制构件1外,并通过钢箍7将密封模板、弹性垫片4和预制构件1三者压紧固定。凸缘10则压在设置于下部构件3上的弹性垫片4上,并通过调整螺栓6穿越所述密封模板5的凸缘10、弹性垫片4与下部构件3 栓接。由此,通过弹性垫片4和密封模板5将预制构件1和下部构件3密封为一体。注浆时,连接套筒2内浆液从两端开口溢出后进入预制构件1和下部构件3的内部以及两者的间隙内,并被弹性垫片4和密封模板5封堵,保证了连接套筒2内的注浆压力。弹性垫片 4可以采用强度及弹性满足所需求性能的弹性材料制成,如未硫化丁基橡胶等。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下部构件3和预制构件1相接处具有拐角的密封结构,故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的密封结构同样适用于圆柱状或者棱柱状的预制构件1。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情况下的密封结构,参见图2,下部构件3和预制构件1具有相同的横截面,故此可以采用一块弹性垫片4将二者同时密封。即弹性垫片4下半截包覆于下部构件3近预制构件1处表面,其上半部分包覆于预制构件1近下部构件3处表面, 并整体首尾相接呈封闭环状。而密封模板5则整体将弹性垫片4套装,之后通过两道钢箍 7压紧密封。结合上述的装置结构,本密封结构的装配步骤如下当所述预制构件1和下部构件3对接完成后,于所述预制构件1近下部构件3处的表面包覆弹性垫片4,及在下部构件3近预制构件1处表面包覆弹性垫片4。在弹性垫片4上套装所述密封模板5 ;最后采用调整螺栓6和/或钢箍7将所述密封模板5、弹性垫片4压紧固定于所述预制构件1和下部构件3上。尽管以上通过众多不同实施例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该描述的法律范围由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言辞来限定。该详细描述应被解释为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描述每一可能的实施例。对于建筑构造中使用钢筋连接套筒2位置处的密封,应该根据预埋有连接套筒2的预制构件1以及与预制构件1装配的下部构件3的具体形状,以及二者接合处的构造,选择弹性垫片4以及密封模板5的具体构造,并通过合适的连接件将二者压紧固定在预制构件1和下部构件3上。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套筒注浆用模板密封结构,包括具有装配钢筋的下部构件及预埋有连接套筒的预制构件,所述装配钢筋插装于所述连接套筒内,所述连接套筒侧壁上开设有溢出孔及位于溢出孔下方的灌浆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密封结构还包括密封模板、连接件及至少一个弹性垫片;所述弹性垫片包覆于所述下部构件近预制构件处表面、及包覆于所述预制构件近下部构件处表面;所述密封模板套装于所述弹性垫片外,并通过所述连接件将所述密封模板、弹性垫片压紧固定于所述预制构件和下部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套筒注浆用模板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侧壁与所述下部构件上表面相接并构成L形结构,所述若干弹性垫片中的一些包覆于所述预制构件侧壁并首尾相接呈封闭环状,剩余弹性垫片覆盖于所述下部构件上表面并环绕所述预制构件呈封闭环状,所述密封模板形状与所述预制构件形状配合并套装有所述弹性垫片及预制构件,所述密封模板下端设置有凸缘,所述下部构件上表面、所述弹性垫片中及凸缘由下至上依次叠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套筒注浆用模板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越所述密封模板、弹性垫片与所述预制构件或下部构件栓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套筒注浆用模板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紧箍装置,所述紧箍装置套装于密封模板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套筒注浆用模板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孔位于所述连接套筒侧壁的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套筒注浆用模板密封结构。该结构包括具有装配钢筋的下部构件及预埋有连接套筒的预制构件,所述装配钢筋插装于所述连接套筒内,所述连接套筒侧壁上开设有溢出孔及位于溢出孔下方的灌浆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密封结构还包括密封模板、连接件及至少一个弹性垫片;所述弹性垫片包覆于所述下部构件近预制构件处表面、及包覆于所述预制构件近下部构件处表面;所述密封模板套装于所述弹性垫片外,并通过所述连接件将所述密封模板、弹性垫片压紧固定于所述预制构件和下部构件上。
文档编号E04C5/16GK202266018SQ20112040755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4日
发明者叶可炯, 茹毅, 葛以衡, 赵国强, 陈立生, 黄永春 申请人: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