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使用建筑构件建造建筑物结构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建筑构件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使用建筑构件建造建筑物结构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建筑构件的系统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建筑构件(constructing element)建造建筑物结构的方法,并且涉及用于该方法的建筑构件的系统。使用填充袋建造建筑物本身是已知的方法,特别是应用在欠发达地区。适用于这些建筑方法的袋也称为沙袋(ear thbag)。这种传统沙袋的一个缺点是它们塌缩(collapse)的最大压力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因为要被支撑的压缩力尚未消除,所以这些传统沙袋不符合EU建筑标准,并且在欧洲范围内不允许将这种传统沙袋用作建筑方法。需要应用持久的建筑技术并且特别易于实施的建筑方法。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构件相关的方法和系统,其中,所述缺点不存在或者以较小的程度存在,并且这些建筑构件特别地在由这些建筑构件建造的建筑物结构内提供了提高的结构刚度。通过使用建筑构件建造建筑物结构的方法实现了所述目的,-其中,建筑构件包括块状袋,所述块状袋填充有填充材料并且具有上侧、下侧、前侦U、后侧、右端部表面和左端部表面;并且-其中,第一类型的块状、袋形的建筑构件是基础墙体构件(walIelement),所述基础墙体构件设有至少靠近两个端部表面的连接活板(flap);该方法包括至少以下步骤-将至少两个基础墙体构件彼此相邻地布置在地面上,其中,第一基础墙体构件的右端部表面和第二基础墙体构件的左端部表面彼此靠近放置;-将第一基础墙体构件和第二基础墙体构件的相应的靠近紧密放置在一起的端部表面的连接活板抵靠彼此放置;并且-将连接活板相互连接。通过将连接活板相互连接来将建筑构件彼此连接。由此使用彼此相邻放置的建筑构件来建立一层(layer)。由此可以使用一个布置在另个一上的多个层来建造建筑物结构的墙体。在传统沙袋通常通过填充材料的硬化而获得它们的结构刚度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连接活板的建筑构件建造成使得结构刚度特别由建筑构件提供。当建筑构件由诸如沙子的粒状、非硬化填充材料填充时,情况更是如此。传统沙袋由例如粘土填充,粘土硬化之后形成所谓的土砖块(adobe block),其中,硬化的粘土负责提供压缩强度。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是环境友好的,特别是因为相比传统的建筑方法(诸如使用固体建筑砖、钢铁和混凝土的建筑物)而言,生产根据本发明而应用的建筑构件需要少得多的能源和材料。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连接活板通过缝合(sew)在一起而彼此连接。缝合连接易于布置并且提供高度坚固的连接。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连接活板通过胶合而彼此连接,这同样是非常易于实施的连接方式。根据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块状、袋形基础墙体构件进一步设有另一个连接活板,其中,该连接活板布置在上表面上并且基本上在两个端部表面中间,并且其中,连接活板从上表面延伸经过至少大于基础墙体构件高度h的距离,并且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至少以下步骤-以半砌结合(half-brickbond)将另一个基础墙体构件放置在彼此固定的两个相邻放置的基础墙体构件的顶部上;并且-至少将建筑物结构的不同高度层的建筑构件的连接活板连接,以便在不同高度层的建筑构件之间提供连接。因为不同高度层的建筑构件相互连接,所以由多个高度层的建筑构件建造的建筑物结构是很坚固的。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将建筑物结构的不同高度层中的建筑构件的连接活板连接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将相互连接的连接活板展平到彼此固定的两个相邻放置的基础墙体构件中的一个的上表面上;-其中,彼此固定的两个相邻放置的基础墙体构件的连接活板分别沿着以半砌结合的方式放置在该两个基础墙体构件的顶部上的基础墙体构件的左端部表面和右端部表面延伸;-将放置在顶部上的基础墙体构件的靠近左端部表面布置的连接活板和位于下面的基础墙体构件的连接活板紧靠彼此放置;-将放置在顶部上的基础墙体构件的靠近右端部表面布置的连接活板和位于下面的基础墙体构件的连接活板紧靠彼此放置;并且-其中,紧靠彼此放置的连接活板相互连接。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至少一个第二类型的块状、袋形建筑构件,所述第二类型的建筑构件为填充墙体构件,并且其具有的宽度b和高度h和基础墙体构件的基本相同,但是其长度1E2为基本基础墙体构件的长度IEl的一半;-其中,连接活板靠近填充墙体构件的端部表面布置;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将填充墙体构件放置在待建造的建筑物结构的墙体的端部面上,使得基础墙体构件的半砌结合得以填充,并且在该端部面上获得了平坦侧面。通过将基础墙体构件和填充墙体构件组合,可以将基础墙体构件以结构上牢固的半砌结合放置,同时所述填充墙体构件提供了能够制造墙体的平坦端部面的可能性。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将基础墙体构件的连接活板和填充墙体构件的连接活板彼此靠近地放置;并且-将基础墙体构件和填充墙体构件的连接活板相互连接,以便将两个墙体构件相互连接。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将下部层的建筑构件的连接活板放置在基础墙体构件的连接活板与填充墙体构件的活板之间;
-将基础墙体构件、填充墙体构件的连接活板和和下部层的建筑构件的连接活板相互连接,以便将这三个建筑构件相互连接,并且在不同高度层的建筑构件之间提供连接。因为不同高度层的建筑构件(具体是基础墙体构件和填充墙体构件)是彼此连接的,由多个高度层建造的建筑物结构式很坚固的。为了能够在建筑物结构中布置角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并且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提供了 -至少一个块状、袋形第三类型的建筑构件,所述第三类型的建筑构件为第一角部构件;-至少一个块状、袋形第四类型的建筑构件,所述第四类型的建筑构件为第二角部构件; -至少一个块状、袋形第五类型的建筑构件,所述第五类型的建筑构件为第三角部构件;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至少以下步骤-可替换地,将第一角部构件和第三角部构件布置在待形成的角部中的连续层中;并且-将第二角部构件布置在已将第一角部构件布置在待形成的角部中的层中,使得第一角部构件和第二角部构件一起提供与在角部中布置有第三角部构件的相邻层的半砌
彡口口 第一角部构件、第二角部构件和第三角部构件一起确保可以维持半砌结合,并且具有这样的优点,即通过使用这三个角部构件,可以采用任意长-宽比例的建筑构件。这使得建筑设计者可以自由应用结构上最结实的比例。为了能够在建筑物结构中布置角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并且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提供了 -至少一个块状、袋形的第八类型建筑构件,所述第八类型建筑构件为第四角部构件;-至少一个块状、袋形的第九类型建筑构件,所述第九类型建筑构件为第五角部构件;-其中,第四角部构件和第五角部构件包括的长-宽比例为l:b=2:l,并且具有的宽度b、高度h和长度I与基础墙体构件的相同;-其中,连接活板靠近端部表面布置;并且-其中,连接活板至少靠近前表面或后表面的侧面的一部分布置;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至少以下步骤-可替换地,将第四角部构件和第五角部构件布置在待形成的角部中的连续层中。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在建筑物结构中布置角部的第二个方面,块状、袋形的第八类型建筑构件(第四角部构件)和块状、袋形的第九类型建筑构件(第五角部构件)具有特别的特征,即它们包括的长-宽比例为1:b=2:l,并且另外,它们具有的宽度、高度和长度与基础墙体构件的相同。因此,仅有两种不同的角部构件(分别是第四角部构件和第五角部构件)就足够了。这些第四角部构件和第五角部构件还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它们具有的宽度、高度和长度与基础墙体构件的相同,就生产工程而言,这进一步简化了多种建筑构件的系统。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第四角部构件和第五角部构件的上表面上布置连接活板,该连接活板从该上表面延伸经过至少大于基础墙体构件的高度h的距离;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至少以下步骤-通过将下部层的角部构件的连接活板连接至至少上部层的建筑构件的连接活板,来将连续层相互连接。因为不同高度层的建筑构件(特别是角部构件)是相互连接的,所以由多种高度的层建造的建筑物结构是很坚固的。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该方法在用填充材料填充建筑构件之后进行。优选地,仅在建造地点处或靠近建造地点处将这种填充材料引入建筑构件,这具有物流上的优点,即还空着的建筑构件可以在很轻的时候以节省体积的方式运输。优选地,填充材料是已经精制的材料,该材料不易于腐烂并且还保持其体积,诸如塑料颗粒和添加有沙子的建筑废料。还能够设想填充材料是(挤压机)粘土,这种粘土在硬化之后提供很坚固的块体,并且还具有很高程度的防火性。当将诸如沙子或泥土的天然材料用作填充材料时,该填充物可以当房屋被推倒时被再利用或者重新返回自然,而不需要回收处理。本发明从而提供了高度环境友好型建筑理念。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应用于上述方法中的建筑构件的系统,所述建筑构件包括-袋,所述袋包括上侧、下侧、前侧、后侧、右端部表面和左端部表面,并且所述袋可以使用填充材料填充成基本块状;并且-其中,在块状、袋形建筑构件外侧上提供有一个或多个连接活板,以使得通过将连接活板相互连接可将建筑构件彼此耦接。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建筑构件由织物(优选地是土工织物)制造。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建筑构件通过碳纤维加强。优选地,这种碳纤维与土工织物交织在一起。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建筑构件设有布置在内部的拱形加强件。这种拱形加强件将施加在建筑构件上的压缩力传输至块状建筑构件的边缘。建筑构件的下表面布置成经由这些边缘承受拉伸应变。压缩力通过拱形加强件的传递使得建筑构件能够承受较高压缩力。优选地,拱形加强件由某种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某种弹性复合物。尽管,拱形加强件可以沿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布置在建筑构件中,但是所述拱形加强件沿纵向方向的布置提供了进一步的结构性优点。传递至所述边缘的压缩力现在还由相邻的建筑构件的边缘吸收,该相邻建筑构件的拱形加强件将进一步吸收和传递部分压力。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建筑构件的至少前表面和/或后表面设有防火材料。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建筑构件的至少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一个或多个加强带,所述加强带在建筑构件的宽度方向上定向。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带由碳纤维制造。理想地,防火前表面和后表面与布置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加强带组合,以便在火灾的情况下,由建筑构件建造的建筑物结构的完整性得以保持。具有相对低熔点的材料(例如聚丙烯(PP))因此可以用作填充物。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类型的块状、袋形建筑构件是基础墙体构件,其具有的长度为Ie1、宽度为b并且高度为h,并且所述基础墙体构件至少在靠近两个端部表面处设置有连接活板。使用连接活板可以使建筑构件相互耦合。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了另一个连接活板,该连接活板从上表面延伸经过至少大于基础墙体构件的高度h的距离。使用这样的另一个连接活板,可以将不同高度层的建筑构件相互连接,因此由多个高度层的建筑构件建造的建筑物结构变得很坚固。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连接活板基本上在两个端部表面中间布置在所述上表面上。通过将这样的另一个连接活板基本上布置在两个端部表面中间,所述建筑构件变得适于使用在半砌结合中,这使得墙体的建造结构上坚固。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类型的块状、袋形建筑构件是填充墙体构件,所述填充墙体构件具有的宽度b和高度h与基础墙体构件的相同,但是所述填充墙体构件的长度Ie2基本上是基础墙体构件的长度Iei的一半;-其中,在靠近填充墙体构件的一个端部表面处布置连接活板。因为填充墙体构件的长度Ie2基本上是基础墙体构件的长度Iei的一半,所以可以将填充墙体构件和基础墙体构件组合,使得能够将它们以结构性坚固的半砌结合方式放置,同时填充墙体构件提供了能够形成平坦的墙体端部表面的可能性。为了能够在建筑物结构中布置角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第三类型的块状、袋形建筑构件是第一角部构件;-所述第一角部构件具有的宽度b和高度h与基础墙体构件的相同,但是所述第一角部构件的长度Ie3基本上等于基础墙体构件的长度Iei的一半和宽度b的和;-其中,连接活板靠近第一角部构件的一个端部表面布置;并且-其中,连接活板至少靠近第一角部构件的前表面或后表面的侧面的一部分布置。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角部构件设有另一个连接活板;-其中,连接活板布置在两个端部表面之间的上表面上,其中,该连接活板与第一端部表面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的宽度b,并且该连接活板与另一个端部表面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的长度的一半;并且-其中,连接活板从上表面延伸经过至少大于基础墙体构件高度h的距离。因此,第一角部构件可以与建筑物结构的其他高度层中的建筑构件耦接。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四类型的块状、袋形建筑构件是第二角部构件;-所述第二角部构件具有的宽度b和高度h与基础墙体构件的相同,但是所述第二角部构件的长度Ie4基本上等于基础墙体构件的长度Iei的1. 5倍减去基础墙体构件的宽度;-其中,所述连接活板至少靠近两个端部表面设置。当将长度为1E4=1. 5XlE1-b的第二角部构件放置在抵靠宽度为b的第三角部构件的角部中时,这些第二角部构件和第三角部构件一起从该角部延伸一长度,该长度为1.5XlE1-b+b=l. 5 X Iei,因此仍然保证了半砌结合。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角部构件设有另一个连接活板;-其中,该连接活板布置在两个端部表面之间的上表面上,其中,该连接活板与第一端部表面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的长度Iei的一半,并且该连接活板与另一个端部表面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的长度Iei减去基础墙体构件的宽度b ;并且-其中,该连接活板从上表面延伸经过至少大于高度h的距离。因此,第二角部构件可以与建筑物结构的其他高度层中的建筑构件耦接。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五类型的块状、袋形建筑构件是第三角部构件;-所述第三角部构件具有的宽度b和高度h与基础墙体构件的相同,并且其中,所述第三角部构件的长度Ie5也基本上等于基础墙体构件的长度Iei ;-其中,在靠近第三角部构件的端部表面处布置连接活板;并且-其中,至少靠近第三角部构件的前表面或后表面的侧面的一部分布置连接活板。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三角部构件设有另一个连接活板;-其中,该连接活板布置在两个端部表面之间的上表面上,其中,该连接活板与第一端部表面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的宽度b,并且该连接活板与另一个端部表面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的长度Iei减去基础墙体构件的宽度b ;并且-其中,该连接活板从上表面延伸经过至少大于高度h的距离。因此,第三角部构件可以与建筑物结构的其他高度层中的建筑构件耦接。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六类型的块状、袋形建筑构件是基础调节框架构件;-该基础调节框架构件具有的尺寸与基础墙体构件的相同;-其中,仅在靠近一个端部表面处提供连接活板;并且-其中,在基础调节框架构件的高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表面中布置了沟渠状凹槽,该凹槽适于将调节框架接纳于其中。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七类型的块状、袋形建筑构件是填充物调节框架构件;-所述填充物调节框架构件具有的尺寸和结构与填充墙体构件的相同;并且-其中,在填充物调节框架构件的高度方向上在与设有连接活板(C1)的端部表面相对的端部表面中布置沟渠状凹槽,该凹槽适于将调节框架接纳于其中。为了能够在建筑物结构中布置角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第八类型和第九类型的块状、袋形建筑构件分别是第四和第五角部构件。根据这个第二方面,基础墙体构件和/或基础调节框架构件和/或第四角部构件和/或第五角部构件具有的长-宽比例为l:b=2:l。这些长-宽比例为2:1的建筑构件提供了特别优点,即仅需要在建筑物结构中的角部布置两个不同的角部构件。下面会进一步描述这两个不同的角部构件。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块状、袋形建筑构件是角部构件;-所述角部构件具有的宽度b、高度h和长度I与基础墙体构件的相同;-其中,在靠近角部构件的端部表面处布置连接活板;并且-其中,至少靠近角部构件的前表面或后表面的侧面的一部分布置连接活板。连接活板的具体位置不同,以便分别得到了下述的第八类型的块状、袋形建筑构件(第四角部构件)和第九类型的块状、袋形建筑构件(第五角部构件),通过这些角部构件可以构建角部。这些第八和第九角部构件在尺寸上与基础墙体构件对应,这简化了建筑构件的系统。根据角部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进一步基本上在两个端部表面中间并在上表面上布置连接活板;并且-其中,该连接活板从上表面延伸经过至少大于基础墙体构件的高度h的距离。因此,第四角部构件可以和建筑物结构的其他高度层中的建筑构件耦接。连接活板原则上位于两个端部之间的上表面上,其中,与第一端部表面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的宽度b,并且与另一个端部表面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长度Iei减去基础墙体构件宽度b。当具体的长-宽比例为2:1时,这使基本在两个端部中间布置在上表面上的连接活板得以简化。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阐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示出了用于形成建筑构件的展开的土工织物片的立体视图;图2示出了由图1所示的土工织物的片形成的建筑构件的立体视图;图3示出了用填充材料填充图2所示的建筑构件的步骤的立体视图;图4示出了将图3所示的建筑构件折叠至闭合的第一子步骤的立体视图;图5示出了将图3和图4所示的建筑构件折叠至闭合的第二子步骤的立体视图;图6示出了将图3-图5所示的建筑构件折叠至闭合的第三子步骤的立体视图;图7示出了折叠至完全闭合的建筑构件的立体视图;图7A示出了图7的建筑构件的剖切立体视图,其中,提供有在横向方向上布置的拱形加强件;图7B示出了图7的建筑构件的剖切立体视图,其中,提供有在纵向方向上布置的拱形加强件;图7C示出了图7的建筑构件的剖切立体视图,其中,提供有防火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在宽度方向上布置的加强带;图8A、图8B示出了展开的基础墙体构件的视图(A),并且示出了表面的尺寸(B);图9A、图9B示出了展开的填充墙体构件的视图(A),并且示出了表面的尺寸(B);图10A、图1OB示出了展开的第一角部构件的视图(A),并且示出了表面的尺寸(B);图11A、图1lB示出了展开的第二角部构件的视图(A),并且示出了表面的尺寸(B);图12A、图12B示出了展开的第三角部构件的视图(A),并且示出了表面的尺寸(B);图13A、图13B示出了展开的基础调节框架构件的视图(A),并且示出了其尺寸(B);图14A、图14B示出了展开的填充物调节框架构件的视图(A),并且示出了其尺寸(B);图15A示出了三个基础墙体构件的立体视图;图15B示出了将图15A中示出的三个基础墙体构件耦接在一层中的步骤的立体视图;图15C示出了在图15B的步骤中彼此耦合的基础墙体构件的立体视图,并且示出了待放置在它们之上的另一个基础墙体构件的立体视图;图1 示出了将图15A中所示的基础墙体构件彼此耦接的步骤的立体视图;图16示出了由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的角部的建筑构件建造的建筑物结构的立体视图;图17A-图17G示出了图16所示的由建筑构件建造的角部部件的装配的七个子步骤;图18示出了由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的角部的建筑构件建造的建筑物结构的立体视图;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的用于装配成图18的角部部件的两个角部构件;并且图20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的建筑构件建造的建筑物。图1的立体视图示出了用于形成建筑构件的展开的土工织物片。尽管图1示出了基础墙体构件El,但是参照图1-图7给出的说明同样适用于包含在本专利申请中的其他建筑构件E1-E9。建筑构件E1-E9由下表面O、上表面B、前侧表面V、后侧表面A、右端部表面R、左端部表面L以及一个或多个连接表面C1、C2、C3组成,这些表面在后面被称为连接活板。前侧表面V由第一部分V1、第二部分V2和第三部分V3装配而成,在建筑构件E1-E9的装配状态下,这些部分位于彼此之上并且从而形成坚固的前侧表面V。后侧表面A以相似的方式由第一部分A1、第二部分A2和第三部分A3装配而成。第一连接表面C1由第一部分C1—1和第二部分C1—2装配而成,在展开状态下(见图1),这两个部分位于基础墙体构件E的基础部分Elb的两个外部端部上。在折叠状态下,这些连接活板C1—1和C1—2抵靠彼此放置。在折叠的建筑构件经填充之后,这些连接活板C1—1和C1—2将会彼此连接,例如通过缝合连接在一起。如从图2中的折叠的建筑构件El的视图中可以看出,除了第一连接活板C1 (这里仍由单独的连接活板C1—1和C1—2组成)之外,该建筑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活板C2和第三连接活板C3。为提供除基础墙体构件El(该基础墙体构件除了第一连接活板C1之外还包括第二连接活板C2和第三连接活板C3),在基础墙体构件El的基础部分Elb上布置活板部分Elf,例如通过将这两个土工织物部分彼此缝合。图3示出了用填充材料M填充图2中的装配好的基础墙体构件El的步骤,优选地,该填充材料包括不易腐烂并且还基本保持体积的精细粒状材料。合适的材料例如是塑料颗粒、建筑废物、沙子等。当基础墙体构件El已填充时,根据图4、图5和图6中所示的步骤,将土工织物袋折叠闭合。首先将前侧表面V的第一侧部分Zvi和后侧表面A的第一侧部分Zai向内折叠。然后通过将左端部表面L向内折叠,来将前侧表面V的第二侧部分Zv2和后侧表面A的第二侧部分Za2放置在第一连接活板C1的第二部分C1—2和第一连接活板C1的第一部分C1—1之间(见图6)。然后通过将第一部分C1—1和第二部分C1—2缝合在一起而形成第一连接活板C1,前侧表面V的第二侧部分Zv2和后侧表面A的第二侧部分Za2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图7示出了基础墙体构件E1,其折叠至完全闭合并且具有长度1、宽度b、和高度h0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建筑构件设有拱形加强件2、4,这些拱形加强件将作用在建筑构件上的压缩力传递至建筑构件的边缘。在图7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拱形加强件2在建筑构件的横向方向上布置,同时在图7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拱形加强件4在纵向方向上布置。在图7B所示的布置在建筑构件的纵向方向上的拱形加强件4设有开口 5,以便能够以填充材料对建筑构件进行填充。图7C示出了设有防火前表面Vb和防火后表面Ab的建筑构件,并且其中加强带6 在上表面B和下表面O上的宽度方向上布置。如果期望,端部表面还设有防火表面,使得根据本发明的建筑构件变得高度防火并且因此可应用于防火建筑物结构的临时建造。本发明因此提供在火源与待保护的区域之间建造临时屏障的选择。当应用图7A中所示的拱形加强件2时,特别有利的是,至少将加强带6布置在建筑构件的下表面O中,使得压缩力的传递会导致下表面O中的拉伸应变,并且所述压缩力可由这些加强带6吸收。图8A和图8B示出了展开的基础墙体构件El的视图,其中,图8A示出了基础墙体构件El的不同表面,并且其中,图8B示出了不同表面的尺寸。图8A和图8B的这个基础墙体构件与图1中所示的展开的土工织物片相对应,并且已在那里详细讨论。其他的建筑构件,分别是填充墙体构件E2、第一角部构件E3、第二角部构件E4、第三角部构件E5、基础调节框架构件E6、填充物调节框架构件E7、第四角部构件E8和第五角部构件E9以相似的方式构造和装配。特别应当注意的是,图9B-图14B所示的尺寸与图8B所示的基础墙体构件El的尺寸相关。现在参照图15A-图1 阐明如何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建筑构件El、E2来建造建筑物结构的墙体。图15A示出了三个基础墙体构件E1,分别为Ε1-1、Ε1-2和E1-3。每个基础墙体构件El均具有前表面V、后表面A、左端部表面L、右端部表面R、下表面O和上表面B。在上表面B上布置三个连接活板C1X2和C3,其中,连接活板C2位于端部表面L与端部表面R中间,并且其中连接活板C2从上表面B延伸经过至少大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高度h的距离。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连接活板C2从上表面B延伸经过基本是基础墙体构件El的高度h的两倍的距离。当将基础墙体构件El-1和E1-2放置成使它们的端部表面R和端部表面L相互邻接时,连接活板C3和C1也抵靠彼此放置。通过将连接活板C3和C1固定地缝合至彼此,将基础墙体构件El-1和E1-2彼此连接彼此,其中,至少一条缝合接缝位于靠近基础墙体构件El的上表面B处。然后将相应的基础墙体构件El-1和E1-2的缝合在一起的连接活板C3和C1平坦地并折叠至图15B中所示的两个构件中的一个上,其中示出了三个相连的基础墙体构件El-1和E1-2的层。图15C示出了基础墙体构件E1-4,该基础墙体构件可以以半砌结合放置在图15B中形成的层上,并位于基础墙体构件El-1和基础墙体构件E1-2的相应的第二连接活板C2之间。两个相邻放置、彼此固定的基础墙体构件El-1和E1-2的连接活板C2分别沿着待以半砌结合方式放置在这两个基础墙体构件之上的基础墙体构件E1-4的左端部表面L和右端部表面R延伸。基础墙体构件E1-4的左端部表面L抵靠第一基础墙体构件El-1的第二连接活板C2的第一部分C2—1放置。基础墙体构件E1-4的第一连接活板C1从而沿着基础墙体构件El-1的第二连接活板C2的第二部分C2_2放置。通过将基础墙体构件El-1的第二连接活板C2的第二部分C2_2和基础墙体构件E1-4的第一连接活板C1相互连接,使得建筑物结构的不同高度层中的建筑构件E1-1和E1-4彼此耦接,这能够获得很坚固的建筑物结构。以相似的方式,基础墙体构件E1-4的第三连接活板C3连接至基础墙体构件E1-2的第二连接活板C2的第二部分c2_2。通过使用填充墙体构件E2 (该填充墙体构件的长度是基础墙体构件El的长度的一半),墙体可在端部表面上进行填充,使得端部表面可变得平坦同时保持半砌结合(见图15D)0这些填充墙体构件E2仅具有一个连接活板C1,在图MD所示的情况下,该连接活板连接至基础墙体构件El-1的第二连接活板C2的第二部分C2_2以及基础墙体构件E1-4的第一连接活板C1。图16示出了建筑物结构的一部分,其中,基础调节框架构件E6和填充物调节框架构件E7在它们的至少一个端部表面上具有沟渠状凹部S,所述凹部适于将调节框架(图中未示出)接纳在其中。基础调节框架构件E6具有与基础墙体构件El的尺寸相同的尺寸。填充物调节框架构件E7具有的尺寸与填充墙体构件E2的尺寸相同。图16所示的建筑物结构也具有角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角部由三个构件E3、E4和E5装配而成。现在参照图17A-图17G进一步阐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角部部分是如何装配的。如图17A所示,第一角部构件E3放置在角部中。这些第一角部构件的宽度b和高度h与基础墙体构件El的相同,但长度Ie3基本等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长度Iei的一半和宽度b的和。第一连接活板C1布置成与端部表面L靠近,并且连接活板C3布置成至少与第一角部构件E3的后表面A的侧面的一部分靠近。还提供了连接活板C2,该连接活板布置在两个端部表面L、R之间的上表面B上,并且其中,该连接活板与端部表面L的距离基本上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长度的一半对应,并且该连接活板与端部表面R的距离基本上与基础墙体构件El的宽度b对应。连接活板C2从上表面B延伸经过大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高度h的距离。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活板C2从上表面B延伸基本上经过基础墙体构件El的高度h的两倍的距离。图17B示出了第二角部构件E4是如何布置成抵靠第一角部构件E3的,其中该第二角部构件的宽度b和高度h与基础墙体构件El的相同,但是其长度Ie4基本上等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长度Iei的1. 5倍减去基础墙体构件El的宽度b。靠近两个端部表面L、R提供连接活板C1和C3。第二角部构件E4还具有布置在上表面B上介于两个端部表面L、R之间的连接活板C2,并且其中,该连接活板与端部表面L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长度Iei减去基础墙体构件El的宽度b。连接活板C2与端部表面R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长度Iei的一半。当已将第三角部构件E4放置成使得其左端部表面L抵靠第一角部构件E3的后表面A时,通过将两个活板C3和C1彼此缝合来将第一角部构件E3的连接活板C3与第二角部构件E4的连接活板C1相互连接。如图17C所示,基础墙体构件El以上述的方式放置在第二角部构件E4的右端部表面R上。如图17D所示,放置在第一角部构件E3和第二角部构件E4的顶部上的是第三角部构件E5,该第三角部构件的宽度b、高度h和长度I与基础墙体构件El的相同。连接活板C1布置成与第三角部构件E5的端部表面靠近,并且连接活板C3布置成至少与第三角部构件E5的后表面A的侧面的一部分靠近。第三角部构件E5进一步设有另一个连接活板C2,该连接活板布置在两个端部表面L、R之间的上表面B上,并且其中,该另一个连接活板与端部表面L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宽度b,并且该另一个连接活板与另一个端部表面R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长度I减去基础墙体构件El的宽度。连接活板C2从上表面B延伸经过至少大于高度h的距离。在图17D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活板C2延伸经过大约为基础墙体构件El的高度的两倍的距离。当已将第三角部构件E5放置在第一角部构件E3和第二角部构件E4的顶部上时(见图17E),将另一个基础墙体构件El与这个第三角部构件E5相邻地放置。然后将第三角部构件E5的连接活板C1、第二角部构件E4的连接活板C2和基础墙体构件El的连接活板C1彼此缝合。图17F和图17G示出了另一个基础墙体构件EI和填充墙体构件E2如何布置以完成建筑物结构。图18示出了由建筑构件建造并且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角部的建筑物结构的立体视图。根据这个第二方面,基础墙体构件E1、基础调节框架构件E6、以及两个角部构件(分别为第四角部构件E8和第五角部构件E9)的长度/宽度比L:B=2:1。因为建筑构件的长度/宽度比为2:1,它们提供了特别的优点,即仅需要两个不同的角部构件(分别为图19所示的第四角部构件ES和第五角部构件E9)来在建筑物结构中布置角部。第四角部构件E8和第五角部构件E9的宽度b、高度h和长度I与基础墙体构件El的相同。连接活板C1布置成与角部构件的端部表面靠近,并且连接活板C3布置成至少与角部构件E8、E9的前活板V或后活板A的侧面的一部分靠近。另外,在角部构件ES和E9的上表面上布置另一个连接活板C2,该另一个连接活板基本上位于两个端部表面L、R中间。在图1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活板C2从上表面B延伸经过大约为基础墙体构件El的高度h的两倍的距离。应当注意的是,第四角部构件ES和第五角部构件E9的尺寸与基础墙体构件El的尺寸相等,这进一步简化了根据本发明的建筑构件的系统。第四角部构件ES和第五角部构件E9之间唯一的不同是连接活板C2和C3的结构,这两个连接活板在两个角部构件之间采用镜像的形式。角部构件ES和E9很容易制成,因为仅仅建筑构件的活板部分需要采用镜像形式。
图20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的建筑构件建造的建筑物的立体视图。尽管它们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上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旨在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并且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将不同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法组合,例如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关于第一个方面的描述的填充构件。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在以下权利要求中被限定。
权利要求
1.使用建筑构件建造建筑物结构的方法, -其中,所述建筑构件(E1-E9)包括块状袋,所述块状袋由填充材料填充并且具有上侧面(B)、下侧面(O)、前侧面(V)、后侧面(A)、右端部表面(R)和左端部表面(L);并且 -其中,第一类型的块状、袋形建筑构件是基础墙体构件(E),所述基础墙体构件设有至少与两个端部表面(L、R)靠近的连接活板(C1-C3); 所述方法包括至少以下步骤 -将至少两个基础墙体构件(El-1、E1-2)彼此相邻地布置在地面上,其中,第一基础墙体构件(El-1)的所述右端部表面(R)和第二基础墙体构件(E1-2)的左端部表面(L)彼此靠近地布置; -将所述第一基础墙体构件(El-1)和所述基础第二墙体构件(E1-2)的相应的靠近紧密放置在一起的所述端部表面(R、L)的连接活板(C3、C1)抵靠彼此而放置;以及-将连接活板(C3和C1)彼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接活板(C3X1)通过缝合在一起而彼此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接活板(C3X1)通过胶合而彼此连接。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块状、袋形基础墙体构件(El)设有另一个连接活板(C2); -其中,所述连接活板(C2)布置在上表面(B)上,并且基本在所述两个端部表面(L、R)中间;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活板(C2)从所述上表面(B)至少延伸经过大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高度(h)的距离;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至少以下步骤 -以半砌结合的方式将另一个基础墙体构件(E1-4)放置在相邻放置、彼此固定的两个基础墙体构件(E1-UE1-2)的顶部上;并且 -至少将所述建筑物结构的不同高度层的建筑构件的所述连接活板(分别为C2和C1X3和C2)连接,以便在不同高度层的建筑构件(El-l、El-2、El-4)之间提供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在所述建筑物结构的不同高度层中的建筑构件的所述连接活板(分别为C2和C1、C3和C2)连接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将所述相互连接的连接活板(C3X1)基本平坦地折叠至相邻放置、彼此固定的所述两个基础墙体构件(E1-UE1-2)中的一个的所述上表面(B)上; -其中,相邻放置、彼此固定的所述两个基础墙体构件(E1-UE1-2)的所述连接活板(C2)分别沿着以半砌结合的方式放置在所述两个基础墙体构件的顶部上的基础墙体构件(E1-4)的所述左端部表面(L)和所述右端部表面(R)延伸;-将放置在顶部上的所述基础墙体构件(E1-4)的靠近所述左端部表面(L)布置的所述连接活板(C1)与位于下面的所述基础墙体构件(El-1)的所述连接活板(C2)抵靠彼此放置;-将放置在顶部上的所述基础墙体构件(E1-4)的靠近所述右端部表面(R)布置的所述连接活板(C3)与位于下面的所述基础墙体构件(E1-2)的所述连接活板(C2)抵靠彼此放置;以及 -其中,将抵靠彼此放置的所述连接活板(分别为C2和C1、C3和C2)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块状、袋形的第二类型建筑构件,所述第二类型建筑构件是填充墙体构件(E2),所述填充墙体构件具有的宽度(b)和高度(h)基本上与所述基础墙体构件(El)相同,但是所述填充墙体构件的长度(1E2)基本上为基础墙体构件(El)的长度(Iei)的一半; -其中,靠近所述填充墙体构件(E2)的端部表面布置连接活板(C1);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将填充墙体构件(E2)放置在待建造的所述建筑物结构的墙体的端部表面上,以便填充半砌结合的所述基础墙体构件(El)并且在所述端部表面上获得平坦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基础墙体构件(El)的连接活板(C1)和所述填充墙体构件(E2)的连接活板放置成彼此靠近;并且 -将所述基础墙体构件(El)和所述填充墙体构件(E2)的连接活板相互连接,从而将所述两个墙体构件(El、E2)相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将下部层的建筑构件的连接活板(C2)放置在所述基础墙体构件(El)的连接活板(C1)与所述填充墙体构件(E2)的连接活板之间; -将所述基础墙体构件(El)的连接活板、所述填充墙体构件(E2)的连接活板和所述下部层的建筑构件的连接活板(C2)相互连接,以便将这三个建筑构件相互连接,并且在不同高度层中的建筑构件之间提供连接。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块状、袋形的第三类型建筑构件,所述第三类型建筑构件为第一角部构件(E3); -至少一个块状、袋形的第四类型建筑构件,所述第四类型建筑构件为第二角部构件(E4); -至少一个块状、袋形的第五类型建筑构件,所述第五类型建筑构件为第三角部构件(E5);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至少以下步骤 -在相继的层中将第一角部构件(E3)和第三角部构件(E5)交替地布置在待形成的角部中;以及 -将第二角部构件(E4)布置在已将第一角部构件(E3)布置在待形成的角部中的层中,以便所述第一角部构件(E3)和所述第二角部构件(E4) —起提供与在角部中布置有所述第三角部构件(E5)的层的半砌结合。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块状、袋形的第八类型建筑构件,所述第八类型建筑构件为第四角部构件(E8);以及 -至少一个块状、袋形的第九类型建筑构件,所述第九类型建筑构件为第五角部构件(E9); -其中,所述第四角部构件(ES)和所述第五角部构件(E9)具有的长-宽比为l:b=2:l,并且所述第四角部构件和所述第五角部构件具有的宽度(b)、高度(h)和长度(I)与所述基础墙体构件(El)的相同; -其中,靠近端部表面布置连接活板(C1);并且 -其中,至少在与前表面(V)或后表面(A)的侧面的一部分靠近处布置连接活板(C3);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至少以下步骤 -在相继的层中将第四角部构件(ES)和第五角部构件(E9)交替地布置在待形成的角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所述第四角部构件(ES)和所述第五角部构件(E9)的上表面(B)上布置连接活板(C2),该连接活板从所述上表面(B)延伸经过至少大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高度(h)的距离;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至少以下步骤 -通过将下部层的角部构件(ES、E9)的连接活板(C2)连接至至少较高层的建筑构件(El、E8、E9)的连接活板(C1、C3)来将相继的层相互连接。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方法,之前具有用填充材料填充所述建筑构件(E1-E9)的步骤。
13.用于在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应用的建筑构件(E1-E9)的系统,所述建筑构件包括 -袋,所述袋包括上侧面(B)、下侧面(O)、前侧面(V)、后侧面(A)、右端部表面(R)和左端部表面(L),并且所述袋能够使用填充材料基本填充成块状;并且 -其中,在所述块状、袋形建筑构件的外侧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连接活板(C1-C3),以便能够通过将所述连接活板相互连接而将所述建筑构件(E1-E9)彼此耦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建筑构件(E1-E9)由织物制造,优选地由土工织物制造。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建筑构件(E1-E9)由碳纤维加强。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建筑构件(E1-E9)设有布置在内部的拱形加强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块状、袋形的第一类型建筑构件是基础墙体构件(El ),所述基础墙体构件具有长度(1E1)、宽度(b)和高度(h),并且所述基础墙体构件至少在靠近两个端部表面(L、R)处设有连接活板(C1-C3X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提供另一个连接活板(C2),该另一个连接活板从所述上表面(B)延伸经过至少大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所述高度(h)的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7和1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建筑构件的连接活板(C2)布置在所述上表面(B)上并且基本上在所述两个端部表面(L、R)中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块状、袋形的第二类型建筑构件是填充墙体构件(E2 ),所述填充墙体构件具有的宽度(b )和高度(h)与所述基础墙体构件(El)的相同,但是所述填充墙体构件的长度(Ie2)基本上是所述基础墙体构件(El)的长度(Iei)的一半;-其中,靠近所述填充墙体构件(E2 )的一个端部表面布置连接活板(C1)。
21.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块状、袋形的第三类型建筑构件是第一角部构件(E3); -所述第一角部构件具有的宽度(b)和高度(h)与所述基础墙体构件(El)的相同,但是所述第一角部构件的长度(Ie3)基本上等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长度(Iei)的一半与所述宽度(b)的和; -其中,靠近所述第一角部构件(E3)的端部表面布置连接活板(C1);以及 -其中,在至少与所述第一角部构件(E3)的前表面(V)或后表面(A)的侧面的一部分靠近处布置连接活板(C3)。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角部构件(E3)设有另一个连接活板(C2); -其中,所述连接活板(C2)布置在所述上表面(B)上介于所述两个端部表面(L、R)之间,其中,该连接活板与第一端部表面(R)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宽度(b),并且该连接活板与另一个端部表面(L)之间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长度的一半;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活板(C2)从所述上表面(B)延伸经过至少大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高度(h)的距离。
23.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块状、袋形的第四类型建筑构件是第二角部构件(E4); -所述第二角部构件具有的宽度(b)和高度(h)与所述基础墙体构件(El)的相同,但是所述第二角部构件的长度(Ie4)基本上等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长度(Iei)的1. 5倍减去基础墙体构件(El)的宽度(b); -其中,至少在与两个端部表面(L、R)靠近处提供连接活板(C1、C3)。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角部构件(E4)设有另一个连接活板(C2); -其中,所述连接活板(C2)布置在所述上表面(B)上介于所述两个端部表面(L、R)之间,其中,该连接活板与第一端部表面(R)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长度(Iei)的一半,并且该连接活板与另一个端部表面(L)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长度(Iei)减去基础墙体构件(El)的宽度(b);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活板(C2)从所述上表面(B)延伸经过至少大于所述高度(h)的距离。
25.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块状、袋形的第五类型建筑构件是第三角部构件(E5); -所述第三角部构件具有的宽度(b)、高度(h)与所述基础墙体构件(El)的相同,并且其中,所述第三角部构件的长度(Ie5)也基本上等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长度(Iei); -其中,靠近所述第三角部构件(E5)的端部表面(R)布置连接活板(C1);并且 -其中,至少在与所述第三角部构件(E5)的前表面(V)或后表面(A)的侧面的一部分靠近处布置连接活板(C3)。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三角部构件(E5)设有另一个连接活板(C2);-其中,所述连接活板(C2)布置在所述上表面(B)上介于所述两个端部表面(L、R)之间,其中该连接活板与第一端部表面(L)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宽度(b),并且该连接活板与另一个端部表面(R)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长度(Iei)减去基础墙体构件(El)的宽度(b);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活板(C2)从所述上表面(B)延伸经过至少大于所述高度(h)的距离。
2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块状、袋形的第六类型建筑构件是基础调节框架构件(E6); -所述基础调节框架构件具有与基础墙体构件(El)相同的尺寸; -其中,仅靠近一个端部表面提供连接活板;并且 -其中,在所述基础调节框架构件(E6)的高度方向上在另一端部表面(L、R)中布置沟渠状凹部(S),所述凹部适于将调节框架接纳在其中。
2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块状、袋形的第七类型建筑构件是填充物调节框架构件(E7); -所述填充物调节框架构件具有与填充墙体构件(E2)相同的尺寸和结构;并且-其中,在所述填充物调节框架构件(E7)的高度方向上在与设有所述连接活板(C1)的端部表面(L、R)相对的端部表面中布置沟渠状凹部(S),所述凹部适于将调节框架接纳在其中。
2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27所述的系统,所述建筑构件具有的长-宽比为l:b=2:1。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块状、袋形的建筑构件是角部构件(ES、E9); -所述角部构件具有与基础墙体构件(EI)相同的宽度(b)、高度(h)和长度(I)。
-其中,靠近所述角部构件(ES、E9)的端部表面布置连接活板(C1);并且-其中,至少在与所述角部构件(E8、E9)的前表面(V)或后表面(A)的侧面的一部分靠近处布置连接活板(C3)。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 -其中,基本上在所述两个端部(L、R)中间在所述上表面(B)上另外布置连接活板(C2);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活板(C2)从所述上表面(B)延伸经过至少大于基础墙体构件(El)的高度(h)的距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建筑构件建造建筑物结构的方法,其中,建筑构件包括块状袋,该块状袋由填充材料填充并且具有上侧面、下侧面、前侧面、后侧面、右端部表面和左端部表面,并且其中,第一类型的块状、袋形建筑构件是基础墙体构件,该基础墙体构件设有至少靠近两个端部表面的连接活板;该方法包括至少以下步骤-将至少两个基础墙体构件彼此相邻地布置在地面上,其中,第一基础墙体构件的右端部表面与第二基础墙体构件的左端部表面放置成彼此靠近;-将第一基础墙体构件和第二基础墙体构件的相应连接活板放置成抵靠彼此,第一基础墙体构件和第二基础墙体构件靠近放置成紧靠在一起的端部表面;以及-将连接活板相互连接。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应用这种方法的建筑构件的系统。
文档编号E04B2/02GK103025977SQ201180029829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6日
发明者马尔隆·罗格·菲利普·克拉茨, 里卡尔杜斯·约瑟夫斯·约翰纳斯·玛丽亚·范奥斯特鲁姆 申请人:马尔隆·罗格·菲利普·克拉茨, 里卡尔杜斯·约瑟夫斯·约翰纳斯·玛丽亚·范 奥斯特鲁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