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通风的丙纤丝束车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间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通风的丙纤丝束车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丙纤丝束的需求越来越大,丙纤丝束车间的生产线的增加,丙纤丝束车间不断扩大,本公司的丙纤丝束车间南北跨度66km,东西长度144. 71km, 5条线生产设备置身这么一个环境中,夏天室外温度最热天气温超过38°C,车间室内平均温度在42°C以上,车间室内格外闷热;冬天车间室内屋顶滴水,员工工作环境恶劣,对员工人体健康大大有害,钢结构房的使用周期也大大缩短,不能满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清洁生产的要求,目前普遍采用的开放式纺丝气楼,不能达到车间通风的效果,部分工厂采用安装轴流式风机,由于风的流向和轴平行,只能解决局部通风问题,对于丙纤丝束车间来说,车间大, 不能达到整个车间气流流通的效果,而且耗电量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的丙纤丝束车间结构,保证车间的通风,改善员工工作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通风的丙纤丝束车间结构,车间的屋顶纺丝气楼采用封闭式纺丝气楼,屋顶的一侧墙上安装风机,车间至少一侧墙的中部或者上部或者中部和上部都安装封闭式排窗,车间至少一侧墙的底部设置有新风进口。所述风机为负压涡流节能风机。所述新风进口设置在车间底部距离地面5(T80cm。所述新风进口为铝合金通气百叶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丙纤丝束车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将通常采用的开放式屋顶纺丝气楼改造为封闭屋顶气楼;在屋顶气楼一侧墙上安装负压涡流节能风机,在车间至少一侧墙的底部设置有新风进口 ;将车间墙上的排窗做成封闭式排窗,这样车间就形成了由车间两侧底部到车间屋顶的流通风道,负压涡流节能风机打开,车间内形成负压,外界新鲜空气通过车间底部的新风进口,进入车间,达到排出车间有害气体和热量的目的。丙纤丝束车间环境通风改造以后,夏天车间平均温度低于35°C,整体降低6-8°C ;冬天车间可保持干燥的环境,屋顶不滴水,无废弃物产生,有明显的减排效果,大大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益,提高了钢结构房的使用周期。负压涡流节能风机功率小,45000m3/h的风机一天仅耗20度电,能耗仅仅是相同能力风机的能耗1/15,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图I是丙纤丝束车间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屋顶纺丝气楼的放大图;[0013]图3是实施例I丙纤丝束车间平面结构图;其中I-车间,2-屋顶纺丝气楼,3-风机,4-封闭式排窗,5-新风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一种通风的丙纤丝束车间结构,丙纤丝束车间1,南北跨度66km,东西长度144. 71km,把原来开放式屋顶纺丝气楼改造为高2000m、宽2400m的封闭屋顶纺丝气楼2,在屋顶气楼南侧墙上安装25台负压涡流节能风机3,该风机吸程长、在屋顶局部可形成负压层,车间东西方向的两侧墙的中部和上部安装封闭式排窗4,仅起采光作用,安装位置及安装数量没有特殊限定,封闭式排窗可以防止新风不经车间现场形成风短路,影响排风效果;车间东西方向的两侧墙的底部安装铝合金通气百叶窗,作为新风进口 5,在东西方向的两侧 墙的底部各安装11个,共22个。负压涡流节能风机打开,车间内形成负压,外界新鲜空气通过车间底部的新风进口,进入车间,形成了车间东西两侧底部到车间屋顶的两个流通风道,达到排出车间有害气体和热量的目的。负压涡流节能风机功率小,45000m3/h的风机一天仅耗20度电,能耗仅仅是相同能力风机能耗的1/15,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通风的丙纤丝束车间结构,其特征在于车间(I)的屋顶纺丝气楼(2)采用封闭式纺丝气楼,屋顶的一侧墙上安装风机(3),车间至少一侧墙的中部或者上部或者中部和上部都安装封闭式排窗(4),车间至少一侧墙的底部设置有新风进口(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通风的丙纤丝束车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为负压涡流节能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通风的丙纤丝束车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口(5)设置在车间底部距离地面5(T80cm。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通风的丙纤丝束车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口(5)为铝合金通气百叶窗。
专利摘要一种通风的丙纤丝束车间结构,车间的屋顶纺丝气楼采用封闭式纺丝气楼,屋顶的一侧墙上安装风机,车间至少一侧墙的中部或者上部或者中部和上部都安装封闭式排窗,车间至少一侧墙的底部设置有铝合金通气百叶窗,作为新风进口,距离地面50~80cm。负压涡流节能风机打开,车间内形成负压,外界新鲜空气通过车间底部的新风进口,进入车间,达到排出车间有害气体和热量的目的。丙纤丝束车间环境通风改造以后,夏天车间平均温度低于35℃,整体降低6-8℃,大大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益,提高了钢结构房的使用周期。
文档编号E04B7/18GK202520019SQ201220119579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7日
发明者孙文泉, 郦海涛 申请人:大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