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式支架构造粘滞流体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745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门式支架构造粘滞流体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器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式支架构造粘滞流体阻尼器。
背景技术
消能减震技术是把结构的某些非承重构件设计成消能构件,或在结构的某些部位设置效能部件;在风或者小震时,结构处于弹性状态,消能构件或消能部件能增大结构的刚度;在罕遇地震时,消能构件或消能部件 产生较大的阻尼,消耗地震能量,从而减少主体结构的动力反应,避免建筑的主体结构产生破坏。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的主要消能部件有各种类型的安装在支撑上的摩擦阻尼器,软钢和合金阻尼器,铅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油性阻尼器等。目前公知的粘滞流体阻尼器通常还具有人字型或梯形结构的支架,在实际使用中阻尼器主体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与上层梁连接;支架下端与下层梁连接。当结构受到地震或风载荷时,由于结构变形,上层梁与支架(随下层梁运动)发生相对位移带动,连接两者的阻尼器主体工作,将动能转化成热能,从而减少并迅速衰减结构在地震或风载荷作用振动,实现减振耗能目的,保证建筑结构安全。但是这种构造在工程应用中存在明显的缺陷,由于支架为人字型或梯形,在支架安装完毕后,支架与地面之间形成三角形或者梯形的剩余空间,这样形状的剩余空间通常较难以利以设置门窗或其他设施设备,在工程建设里面,正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必须将其余的阻尼器构造或者门窗、其它设备移动到其他非最佳位置,将导致抗震设防成本提高甚至于影响建筑设计格局以及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合理的一种门式支架构造粘滞流体阻尼器。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种门式支架结构粘滞流体阻尼器,包括阻尼器主体、安装支座、支架;所述安装支座设置在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阻尼器主体的一端连接该安装支座;所述支架为“门”字形。可选的,所述阻尼器主体以及对应安装支座的数目为2。本实用新型将支架的形状设计成“门”字形,在支架的顶端设置安装支座,阻尼器主体通过该安装支座与支架相连接,阻尼器主体的另一端与梁相连接,由此构造的门式支架构造粘滞流体阻尼器具有剩余空间大,设计合理,便于后期改动的优点。为了增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增加了阻尼器主体以及对应安装支座的数目。

[001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提供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 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实施例I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门式支架结构粘滞流体阻尼器,它包括阻尼器主体110、安装支座121、支架120 ;安装支座121设置在支架120的顶端;阻尼器主体110的一端连接该安装支座121 ;其中的支架120为“门”字形。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中,本实施例设置在上梁140与下梁150之间的空间,在上梁140上安装有钢板131,在该钢板131处安装有安装支座111,本实施例的阻尼器主体110的另一端与该安装支座111相连接,本实施例的底部通过预先安装在下梁150内的钢板(132、133)相连接。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阻尼效果更好的门式支架结构粘滞流体阻尼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支架的顶端还安装有安装支座221、还包括有连接该安装支座221的阻尼器主体210。本实施例在实施的时候,在上梁上还会预先安装钢板231、以及对应的安装支座211,阻尼器主体的另一端连接该安装支座211。 本实施例有效利用了剩余空间,增加了阻尼器主体的数量,提高了阻尼效果。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
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门式支架结构粘滞流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器主体、安装支座、支架;所述安装支座设置在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阻尼器主体的一端连接该安装支座;所述支架为“门”字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门式支架结构粘滞流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主体以及对应安装支座的数目为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器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式支架构造粘滞流体阻尼器,包括阻尼器主体、安装支座、支架;所述安装支座设置在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阻尼器主体的一端连接该安装支座;所述支架为“门”字形。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剩余空间大,设计合理,便于后期改动。
文档编号E04B1/98GK202577651SQ20122020767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9日
发明者刘康安, 莫凡芒 申请人:南京丹普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