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区域及其两侧的楼盖区域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883705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后浇带区域及其两侧的楼盖区域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后浇带两侧楼盖沉降开裂施工方法,采取以下步骤:1)定位放线;2)搭设立杆;3)搭设水平杆;4)搭设竖向剪刀撑;5)安装可调支托;6)安装钢管主楞;7)安装方木次楞;8)铺设梁板模板;9)绑扎钢筋;10)分隔后浇带;11)浇筑混凝土;12)搭设上层立杆支撑体系;13)拆除模板支撑体系。本发明按照实际工况确定后浇带支撑体系承担的荷载,并经科学设计验算后搭设支撑体系,确保了后浇带两侧楼盖的结构安全;将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设置为独立承载系统,通过混凝土浇筑时的施工荷载作用,使其处于预压应力状态,消除楼盖刚性变形;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符合节能环保与绿色施工要求。
【专利说明】后浇带区域及其两侧的楼盖区域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后浇带区域及其两侧的楼盖区域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建筑结构普遍向超长超大方向发展。为防止结构温度开裂,从基础到主体结构留设贯通全高度的温度后浇带已成为常规做法。但是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在一层楼盖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必然拆除楼盖模板支撑体系,仅保留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甚至整体拆除后再二次搭设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此种工况下,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的楼盖处于简支受力状态,当上层楼盖继续施工时,使传统做法按照一层施工荷载设计的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立杆实际承担了两层及其以上的施工荷载,因此时常使其产生压缩变形导致的楼盖沉降开裂现象,严重降低了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已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防止后浇带两侧楼盖沉降开裂,确保楼盖结构安全,绿色环保,且经济合理的后浇带区域及其两侧的楼盖区域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0004]本发明所述的后浇带区域及其两侧的楼盖区域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以下步骤:
[0005]I)定位放线:在基础筏板上根据纵、横间距为600?900mm的距离分别弹测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和楼盖区域支撑体系的立杆位置线;
[0006]2)搭设立杆: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立杆下铺设钢垫板,并同时将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和楼盖区域支撑体系的立杆准确就位;
[0007]3)搭设水平杆:按照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和楼盖区域支撑体系分别浇筑框架柱和搭设水平杆,并在两个区域边界线部位断开,然后采用短钢管跨越连接水平杆断开处,短钢管与水平杆之间采用扣件连接,并将水平杆与框架柱采用抱柱箍环抱连接;
[0008]4)搭设竖向剪刀撑:分别搭设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和楼盖区域支撑体系竖向剪刀撑,且各成体系,并使竖向剪刀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60° ;
[0009]5)安装可调支托:立杆上方插入直径30?36 mm的加劲式可调支托,形成轴心传力;
[0010]6)安装钢管主楞:在可调支托上放置钢管主楞,并使其居中后锁定位置;
[0011]7)安装方木次楞:在后浇带边缘以外的钢管主楞上放置方木次楞;
[0012]8)铺设梁板模板:在方木次楞上铺设12?15 mm厚竹胶合板梁模板和现浇板模板;
[0013]9)绑扎钢筋:后浇带与楼盖钢筋绑扎与验收;
[0014]10)分隔后浇带:在后浇带断面处的梁板上下纵向受力钢筋上绑扎孔径0.98?1.6 mm的密目钢丝网,并在其外侧插入12?15 mm厚度竹胶合板条,竹胶合板条的宽度与钢筋净距宽度相等,使后浇带边缘形成垂直施工缝;
[0015]11)浇筑混凝土:浇筑楼盖混凝土至后浇带边缘;
[0016]12)搭设上层立杆支撑体系:待楼盖混凝土达到1.2MPa后,采用与本层相同的方法,搭设上层后浇带和楼盖区域支撑体系,并使立杆上下层中心对齐;
[0017]13)拆除模板支撑体系:待楼盖混凝土强度达到c25?c40后,拆除楼盖区域支撑体系,保留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
[00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9]I)按照实际工况确定后浇带支撑体系承担的荷载,并经科学设计验算后搭设支撑体系,确保了后浇带两侧楼盖的结构安全。解决了由于传统的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与楼盖区域支撑体系相同,导致的立杆承载力不足等产生变形,致使后浇带两侧楼盖结构开裂,时常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严重降低了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又影响了施工进度和增加了施工成本的问题。
[0020]2)将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设置为独立承载系统,通过混凝土浇筑时的施工荷载作用,使其处于预压应力状态,消除楼盖刚性变形。解决了由于传统的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施工方法,是在拆除楼盖模板支撑体系前先二次补充其支撑体系,再整体拆除第一次搭设的支撑体系,使二次搭设的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很难与梁板顶紧,导致的后浇带两侧楼盖沉降变形的问题。
[0021]3)后浇带支撑体系构造简单,可操作性强,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便于保证施工质量,且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布置灵活,适应性强,且无焊接光气污染,回收利用率高达100%,符合节能环保与绿色施工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发明的后浇带区域与楼盖区域支撑体系平面布置图。
[0023]图2是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0024]图3是图1中B-B剖面示意图。
[0025]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图2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图3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楼盖区域支撑体系2、边界线3、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4、立杆5、竖向剪刀撑6、框架柱7、后浇带边缘8、钢筋9、楼盖混凝土 10、现浇板模板11、竹胶合板梁模板12、基础筏板13、钢垫板14、水平杆15、短钢管16、扣件17、可调支托18、方木次楞19、钢管主楞20、竹胶合板条21、密目钢丝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31]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后浇带区域及其两侧的楼盖区域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以下步骤:
[0032]I)定位放线:在基础筏板12上根据纵、横间距为600?900mm的距离分别弹测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3和楼盖区域支撑体系I的立杆4位置线;
[0033]2)搭设立杆: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3的立杆4下铺设钢垫板13,并同时将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3和楼盖区域支撑体系I的立杆4准确就位;
[0034]3)搭设水平杆:按照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3和楼盖区域支撑体系I分别浇筑框架柱6和搭设水平杆14,并在两个区域边界线2部位断开,然后采用短钢管15跨越连接水平杆14断开处,短钢管15与水平杆14之间采用扣件16连接,并将水平杆14与框架柱6采用抱柱箍环抱连接;
[0035]4)搭设竖向剪刀撑:分别搭设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3和楼盖区域支撑体系I竖向剪刀撑5,且各成体系,并使竖向剪刀撑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60° ;
[0036]5)安装可调支托:立杆4上方插入直径30?36 mm的加劲式可调支托17,形成轴心传力;
[0037]6)安装钢管主楞:在可调支托17上放置钢管主楞19,并使其居中后锁定位置;
[0038]7)安装方木次楞:在后浇带边缘7以外的钢管主楞19上放置方木次楞18 ;
[0039]8)铺设梁板模板:在方木次楞18上铺设12?15 mm厚竹胶合板梁模板11和现浇板模板10 ;
[0040]9)绑扎钢筋:后浇带楼盖钢筋8绑扎与验收;
[0041]10)分隔后浇带:在后浇带断面处的梁板上下纵向受力钢筋8上绑扎孔径0.98?1.6 mm的密目钢丝网21,并在其外侧插入12?15 mm厚度竹胶合板条20,竹胶合板条20的宽度与钢筋净距宽度相等,使后浇带边缘7形成垂直施工缝;
[0042]11)浇筑混凝土:浇筑楼盖混凝土 9至后浇带边缘7 ;
[0043]12)搭设上层立杆支撑体系:待楼盖混凝土 9达到1.2MPa后,采用与本层相同的方法,搭设上层后浇带和楼盖区域支撑体系,并使立杆4上下层中心对齐;
[0044]13)拆除模板支撑体系:待楼盖混凝土 9强度达到c25?c40后,拆除楼盖区域支撑体系1,保留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3。
【权利要求】
1.一种后浇带区域及其两侧的楼盖区域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以下步骤: 1)定位放线:在基础筏板(12)上根据纵、横间距为600?900mm的距离分别弹测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3)和楼盖区域支撑体系(I)的立杆(4)位置线; 2)搭设立杆: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3)立杆(4)下铺设钢垫板(13),并同时将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3)和楼盖区域支撑体系(I)的立杆(4)准确就位; 3)搭设水平杆:按照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3)和楼盖区域支撑体系(I)分别浇筑框架柱(6)和搭设水平杆(14),并在两个区域边界线(2)部位断开,然后采用短钢管(15)跨越连接水平杆(14)断开处,短钢管(15)与水平杆(14)之间采用扣件(16)连接,并将水平杆(14)与框架柱(6)米用抱柱箍环抱连接; 4)搭设竖向剪刀撑:分别搭设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3)和楼盖区域支撑体系(I)竖向剪刀撑(5),且各成体系,并使竖向剪刀撑(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60° ; 5)安装可调支托:立杆(4)上方插入直径30?36mm的加劲式可调支托(17),形成轴心传力; 6)安装钢管主楞:在可调支托(17)上放置钢管主楞(19),并使其居中后锁定位置; 7)安装方木次楞:在后浇带边缘(7)以外的钢管主楞(19)上放置方木次楞(18); 8)铺设梁板模板:在方木次楞(18)上铺设12?15mm厚竹胶合板梁模板(11)和现浇板模板(10); 9)绑扎钢筋:后浇带与楼盖钢筋(8)绑扎与验收; 10)分隔后浇带:在后浇带断面处的梁板上下纵向受力钢筋(8)上绑扎孔径0.98?1.6mm的密目钢丝网(21),并在其外侧插入12?15 mm厚度竹胶合板条(20),竹胶合板条(20)的宽度与钢筋净距宽度相等,使后浇带边缘(7)形成垂直施工缝; 11)浇筑混凝土:浇筑楼盖混凝土(9)至后浇带边缘(7); 12)搭设上层立杆支撑体系:待楼盖混凝土(9)达到1.2MPa后,采用与本层相同的方法,搭设上层后浇带和楼盖区域支撑体系,并使立杆(4)上下层中心对齐; 13)拆除模板支撑体系:待楼盖混凝土(9)强度达到c25?c40后,拆除楼盖区域支撑体系(I ),保留后浇带区域支撑体系(3)。
【文档编号】E04G11/48GK103556826SQ201310576928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8日
【发明者】贾华远, 周旋 申请人:山东万鑫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