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模体系中阴角模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893208阅读:9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模体系中阴角模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木模体系中阴角模的固定装置,包括直角钢,直角钢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侧边,在直角钢的两个侧边上设置有多组对拉孔。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由于阴角的两个边模均受到直角钢的固定成型,因此,不会发生爆模的问题,同时也保持了90°的形态,成型后,直角钢处的阴角较为标准,符合设计需要,相对于传统木模系统而言,减少了浇筑过程中爆模的次数和机率,提高了阴角的成型质量,减少了后期打磨的工作,缩短了修复的期限。
【专利说明】一种木模体系中阴角模的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的固定工具,具体是指一种木模体系中阴角模的固
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民用建筑:指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所说的“民用建筑”,是指住宅、旅馆、招待所、商店、大专院校教学楼和办公、科研、医疗用房等,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这里说的“民用建筑”是区别于“军事建筑”和生产性工业建筑而言。民用建筑通常具有结构多,拐角多的特点,在拐角处通常都有阴角。阴角是建筑业名词,指墙面上凹进去的墙角,又叫内角,如房间内房屋的四角,与之对应的是阳角,是指墙面上突出来的墙角。
[0003]目前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木模板的使用已经基本上取代了钢模板的使用,钢模板的使用有利于成型,但是其重量较大,已被逐渐取代,在木模板体系中,对于阴角通常采用对拉螺杆来固定架管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模具的固定,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阴角处,由于距离狭小,架管不能位于阴角处,即阴角处的模板在浇筑过程中容易爆模,造成混凝土畸形,阴角成型效果差,为后续带来了很多的清除工作,费时费力还耽误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模体系中阴角模的固定装置,解决目前的木模体系中阴角成型差、后续工序多的问题,达到一次成型、高效成型的目的。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木模体系中阴角模的固定装置,包括直角钢,直角钢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侧边,在直角钢的两个侧边上设置有多组对拉孔。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目前的木模系统中阴角处得不到拉结造成的阴角成型差而设置的,根据阴角模的结构特点,本实用新采用直角钢作为阴角成型的主体,通过在直角钢的两个侧边上设置多组对拉孔,使用时,以直角钢的两边作为阴角两个模板的固定面,将对拉螺杆穿过木模板、直角钢,然后固定,使得直角钢与模板紧密连接,且木模板之间间隙足够小,就可以完成阴角模的固定,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由于阴角的两个边模均受到直角钢的固定成型,因此,不会发生爆模的问题,同时也保持了 90°的形态,成型后,直角钢处的阴角较为标准,符合设计需要,相对于传统木模系统而言,减少了浇筑过程中爆模的次数和机率,提高了阴角的成型质量,减少了后期打磨的工作,缩短了修复的期限。
[0007]所述的对拉孔包括一个大圆孔,在大圆孔的上方设置有小圆孔,大圆孔与小圆孔连通,其连通处的宽度与小圆孔直径相同。进一步讲,为了便于对拉孔与拉结螺杆的配合,降低对拉螺杆插入对拉孔的难度,提高对拉螺杆的穿过效率,采用两个圆孔并连通的方式,包括一个大圆孔、一个小圆孔,以及中部与小圆孔直径相同的通道,大圆孔与小圆孔通过通道连通,使用时,将对拉螺杆穿过大圆孔,其穿过的难度较小更加容易穿入,提高了穿过的效率,穿入后,再将对拉螺杆沿通道移动进入到末端的小圆孔内,此时利用螺帽与对拉螺杆配合就可以将其固定,利用大圆孔降低穿入的困难度,然后利用通道移动到末端的小圆孔内,从而完成对拉螺杆的拉结,提高了效率。
[0008]所述的一组对拉孔包括两个对拉孔,其分别位于直角钢的两边,且两个对拉孔处于不同的位置,呈交错分布。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申请人:发现每组对拉孔中两个对拉孔的位置会影响到支模的效率:如果两个对拉孔考得很近,在对拉螺杆的连接时,先安装的对拉螺杆会对另一个对拉螺杆的安装造成阻碍,如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申请人:将一组对拉孔的两个孔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交错分布,就解决了距离太近而引起的安装困难的问题,同时,交错分布的对拉孔可以使得整个直角钢受力较为均匀,更加有利于阴角的成型。
[0009]在所述的直角钢的两个侧边之间还设置有加强块,加强块与对拉孔位于直角钢上不同的位置。 申请人:发现,直角钢在阴角模板的拆除过程中比较困难,由于其受到较大的拧紧力,而紧压在木模板上,难以取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申请人: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进一步改进,采用在直角钢的两个侧面之间设置加强块,用于加强直角钢两侧之间夹角的固定,同时可以用于拆除过程中,作为撬动的指点,利用架管等工具将直角钢拆除取下,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使得拆除时只拆除直角钢上一个侧边的对拉螺杆,而另一侧的安装在木模板上,如此,每次的拆除和安装都只有一侧需要安装、拆除,大大减少了工作量,间接的降低了成本。
[0010]所述的加强块为直角钢段,其与直角钢围合形成矩形空腔。采用一小段直角钢作为加强块,不仅便于取材和焊接,而且还有利于本固定装置的批量打包和堆放。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2]I本实用新型一种木模体系中阴角模的固定装置,以直角钢的两边作为阴角两个模板的固定面,将对拉螺杆穿过木模板、直角钢,然后固定,使得直角钢与模板紧密连接,且木模板之间间隙足够小,就可以完成阴角模的固定,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由于阴角的两个边模均受到直角钢的固定成型,因此,不会发生爆模的问题,同时也保持了 90°的形态,成型后,直角钢处的阴角较为标准,符合设计需要,相对于传统木模系统而言,减少了浇筑过程中爆模的次数和机率,提高了阴角的成型质量,减少了后期打磨的工作,缩短了修复的期限;
[0013]2本实用新型一种木模体系中阴角模的固定装置,将对拉螺杆穿过大圆孔,其穿过的难度较小更加容易穿入,提高了穿过的效率,穿入后,再将对拉螺杆沿通道移动进入到末端的小圆孔内,此时利用螺帽与对拉螺杆配合就可以将其固定,利用大圆孔降低穿入的困难度,然后利用通道移动到末端的小圆孔内,从而完成对拉螺杆的拉结,提高了效率;
[0014]3本实用新型一种木模体系中阴角模的固定装置,在直角钢的两个侧面之间设置加强块,用于加强直角钢两侧之间夹角的固定,同时可以用于拆除过程中,作为撬动的指点,利用架管等工具将直角钢拆除取下,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使得拆除时只拆除直角钢上一个侧边的对拉螺杆,而另一侧的安装在木模板上,如此,每次的拆除和安装都只有一侧需要安装、拆除,大大减少了工作量,间接的降低了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0018]1-直角钢,2-对拉孔,3-加强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木模体系中阴角模的固定装置,包括直角钢1,其长度为1.5米,在其两个侧面之间上焊接有三个加强块3,加强块3由一直角钢段制成,分布三直角钢I的两个端部和中部,离端部保持3_左右的距离,加强块3与直角钢I之间构成矩形空腔;在直角钢上分布有四组对拉孔2,每一组包括两个对拉孔2,两个对拉孔之间设置有5mm左右的间距,每个对拉孔2包括一个大圆孔、一个小圆孔,以及中部与小圆孔直径相同的通道,大圆孔与小圆孔通过通道连通。作为标准化的施工,可以将直角钢的长度设置为一系列的多个长度0.4米、0.8米、1.2米、1.5米、2米、2.5米等一系列的长度,根据其长度的不同,可以设置数量不同的对拉孔2、加强块3,以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
[002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木模体系中阴角模的固定装置,包括直角钢(1),直角钢(I)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侧边,其特征在于:在直角钢(I)的两个侧边上设置有多组对拉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模体系中阴角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拉孔(2)包括一个大圆孔,在大圆孔的上方设置有小圆孔,大圆孔与小圆孔连通,其连通处的宽度与小圆孔直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木模体系中阴角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对拉孔(2)包括两个对拉孔(2),其分别位于直角钢(I)的两边,且两个对拉孔处于不同的位置,呈交错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木模体系中阴角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直角钢(I)的两个侧边之间还设置有加强块(3),加强块(3)与对拉孔(2)位于直角钢(I)上不同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木模体系中阴角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块(3)为直角钢段,其与直角钢(I)围合形成矩形空腔。
【文档编号】E04G17/02GK203475836SQ201320628890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2日
【发明者】庞道真, 张正友, 王荣华, 罗元良, 吴争雷, 孙犁坷 申请人: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