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梁板用构造柱孔的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76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预制梁板用构造柱孔的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为了解决现有在梁板上打构造柱孔洞时所存在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梁板用构造柱孔的组合件,由底座、衬板、长杆、套管、顶板和箍圈组成;在底座的顶部设有定位柱;在衬板上开有供定位柱穿过的通孔,衬板穿过定位柱后盖在底座上;在顶板的底部设有顶板定位圆管,定位柱与顶板定位圆管相互对应;在定位柱与顶板定位圆管之间设有长杆;每个长杆上均套有套管,套管上端设有箍圈;在顶板的顶部设有吊钩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产品的长杆与凝固的混凝土块之间不易相互粘结,在多次使用后仅更换长杆外的套管即可保持长杆杆身的光滑并可反复使用。
【专利说明】预制梁板用构造柱孔的组合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预制梁板用构造柱孔的组合件。
【背景技术】
[0002]构造柱,是布置在建筑物的砌体内并与梁板相连接,为建筑物提供更加有益的抗震性能的结构件。随着高层建筑物的大量建设,构造柱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构造柱与梁板之间通过植筋(即通过钢筋将两者连接在一起)相互连接在一起,成为固定的整体。但是,现有的构造柱与梁板间的植筋方法是在构成梁板的混凝土浇筑并凝固后,采用对梁板钻孔的方式进行植筋的,需要对梁板进行定点定位、钻孔、清除钻孔上的浮尘、对钻孔注入胶体、向钻孔锚入钢筋、钢筋校正、固化保护等工艺步骤后才能完成,随后还要经过施工方的自检和移交项目验收两道工序后才能进入构造柱的施工。存在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精度差、周期长、耗时耗力等不足,此外,由于在施工中需要对梁板进行钻孔,一则该钻孔不容易定位,且在打孔的过程中难以确保所打的孔与梁板顶面始终垂直,影响后道工序的结构强度;二则,由于钻孔而附带的高频震动会引起梁板内应力分布的不均和梁板结构与强度的劣化,极易在梁板开孔区域产生辐射状的细小裂纹,并严重影响梁板乃至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强度与抗震性。为了消除上述影响,又要增加额外的结构与工艺,浪费施工时间并导致建筑成本的上升。
[0003]如果在制作梁板时,实现留好构造柱孔洞,则能较好克服由上述钻孔、清除、注胶、矫正及固化保护等工艺所带来的繁琐与不便捷。现有的尝试是在制作梁板时将涂有润滑剂的模具放在梁板制作槽中,再倾倒混凝土,待混凝土硬化后再把制作梁板定位孔的模具拆除。该方案存在的不足是:在倾倒混凝土料浆时,容易把制作梁板定位孔的模具上的润滑油冲掉,使得凝固了的混凝土与制作梁板定位孔的模具粘附在一起,难以铲除。另外,该方法所使用的模具的使用次数有限,往往使用过几次后,将模具自成型的混凝土梁板上拆卸下来时,一则模具上会残留混凝土,二则模具杆身上会产生粗糙挂痕,均使得后续再使用模具时,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原有的残留混凝土或杆身挂痕之间紧密连接,难以在梁板定型后将模具拆除。
[0004]此外,由于梁板属于大型的块体,内外温度相差大,表面的混凝土凝固后,内部的缓凝土还处于较高的温度、仍在缓慢的凝固过程中。且随着梁板厚度和环境温度的不同,凝固的时间长短不一。若提前将模具自梁板上拆除,不利于梁板以及构造柱孔洞的定型,且对梁板的质量及机械强度、韧性存在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5]为了解决现有在梁板上打构造柱孔洞时所存在的上述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加工梁板构造柱孔的工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预制梁板用构造柱孔的组合件,由底座1、衬板2、长杆3、套管4、顶板5和箍圈6组成;底座I为厚度在3cm至4cm之间、边长均为50cm的方形金属板,在底座I的顶部设有四根定位柱11 ;衬板2为厚度为0.2cm、、边长均为50cm的方形薄片;在衬板2上开有四个通孔,衬板2上通孔的位置与底座I上四个定位柱11的位置相对应;衬板2穿过定位柱11后盖在底座I的顶部;在顶板5的底部设有四根顶板定位圆管52,在顶板定位圆管52的侧壁上开有水平的贯穿孔;顶板5下部的四根顶板定位圆管52与底座I上部的四根定位柱11相对应;定位柱11与对应的顶板定位圆管52之间设有长杆3,所述长杆3为长度在40到120cm之间的圆杆,在长杆3接近顶端的侧壁上开有水平的贯穿孔,在长杆3的水平贯穿孔的下方设有一道环状凸台33,在长杆3的底面上设有竖直的插槽;长杆3的底端套在相邻的定位柱11上;长杆3的顶端插在顶板定位圆管52内;螺栓53自顶板定位圆管52上的贯穿孔及长杆3上的贯穿孔穿过,将长杆3的顶端与顶板定位圆管52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长杆3外套有一个套管4,所述套管4为油性纸或塑料的软管;套管4将连同环形凸台33在内的长杆3杆身包覆起来;在套管4的外壁上设有两个箍圈6,其中一个箍圈6位于环状凸台33的上方,另一个箍圈6位于环状凸台33的下方,即通过箍圈6和环状凸台33将套管4的上端与长杆3的上端固定在一起;在顶板5的顶部设有吊钩块51。
[0007]进一步说,在每个长杆3的杆身上均布有3个温度传感器7,在顶板5上设有温度检测器接口 8,通过电缆9将温度传感器7与温度检测器接口 8相连接,通过万用表插接在温度检测器接口 8上读出各温度传感器7的温度。
[0008]进一步说,在长杆3与套管4之间的缝隙内还填充有润滑油。
[0009]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0]1、本产品的长杆3与凝固的混凝土块之间不易相互粘结,在多次使用后仅更换长杆3外的套管4即可保持长杆3杆身的光滑并可反复使用。
[0011]2、本产品通过底座I上的定位柱11以及顶板5上的顶板定位圆管52共同确保长杆3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被浇筑混凝土时的料浆冲变形或移位;确保梁板构造柱孔的布局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设置的。
[0012]3、本产品的长杆3与套管4之间填充有润滑油,通过管套4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料浆直接把润滑油层冲走,放置长杆3直接与混凝土料浆接触乃至粘结在一起。
[0013]4、本产品的套管4材质为纸时,长杆3表面的润滑油将整个套管4润滑,增强套管4与混凝土料浆之间的隔离效果;本产品的套管4为塑料材质的薄壁管时,塑料本身即对混凝土料浆有良好的隔离效果。即便套管4与凝固的混凝土之间发生粘接,长杆3也可以与套管4断开连接,通过与吊钩块51相连接的起吊设施轻松地从混凝土梁板中拔出。
[0014]5、采用本产品后,能够节省工序,省略了传统施工中的钻孔工序、清除浮尘工序、注胶工序和固化保护工序,并能够简化向钻孔锚入钢筋这一工序的劳动强度,从整体上降低了工作强度并缩短了工期。
[0015]6、采用本产品后,将少了因高频冲击而导致的对梁板的潜在伤害,确保了梁板的机械强度。
[0016]7、本产品是在进行梁板加工时就进行梁板构造柱孔的布置的,定位精度高,开孔的深度不受钻机限制,且不会出现孔径大小不一、倾斜等人为误差缺陷。
[0017]8、本产品可拆卸成几个主要部件后进行搬运或储存,占用空间小,便于周转使用和维护,使用效率高、成本低廉,适合模块化使用与推广。【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0]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0021]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细节图。
[0022]图5为图3中C处的局部细节图。
[0023]图6为图1加装温度传感器后的简视图。
[0024]图中的序号为:底座1、衬板2、长杆3、套管4、顶板5、箍圈6、温度传感器7、温度检测器接口 8、电缆9、定位柱11、环状凸台33、吊钩块51、顶板定位圆管52、螺栓53。
[0025]具体的实施方式
[0026]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0027]实施例1
[0028]参见图1,预制梁板用构造柱孔的组合件,由底座1、衬板2、长杆3、套管4、顶板5和箍圈6组成。
[0029]参见图2和图5,底座I为厚度在3cm至4cm之间、边长均为50cm的方形金属板,在底座I的顶部设有四根定位柱11。
[0030]参见图1和图3,衬板2为厚度为0.2cm、边长均为50cm的方形薄片;参见图3和图5,在衬板2上开有四个通孔,衬板2上通孔的位置与底座I上四个定位柱11的位置相对应;衬板2穿过定位柱11后盖在底座I的顶部;在顶板5的底部设有四根顶板定位圆管52,在顶板定位圆管52的侧壁上开有水平的贯穿孔;顶板5下部的四根顶板定位圆管52与底座I上部的四根定位柱11相对应。
[0031]参见图1和图4,定位柱11与对应的顶板定位圆管52之间设有长杆3,所述长杆3为长度在40到120cm之间的圆杆,在长杆3接近顶端的侧壁上开有水平的贯穿孔,在长杆3的水平贯穿孔的下方设有一道环状凸台33,详见图4 ;在长杆3的底面上设有竖直的插槽,详见图5。
[0032]参见图3和图4,长杆3的底端套在相邻的定位柱11上;长杆3的顶端插在顶板定位圆管52内;螺栓53自顶板定位圆管52上的贯穿孔及长杆3上的贯穿孔穿过,将长杆3的顶端与顶板定位圆管52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长杆3外套有一个套管4,所述套管4为油性纸或塑料的软管;套管4将连同环形凸台33在内的长杆3杆身包覆起来;在套管4的外壁上设有两个箍圈6,其中一个箍圈6位于环状凸台33的上方,另一个箍圈6位于环状凸台33的下方,即通过箍圈6和环状凸台33将套管4的上端与长杆3的上端固定在一起,详见图4。
[0033]参见图1,在顶板5的顶部设有吊钩块51。
[0034]优选的方案是,在每个长杆3的杆身上均布有3个温度传感器7,在顶板5上设有温度检测器接口 8,通过电缆9将温度传感器7与温度检测器接口 8相连接,通过万用表插接在温度检测器接口 8上读出各温度传感器7的温度。
[0035]进一步说,在长杆3与套管4之间的缝隙内还填充有润滑油。
[0036]使用时,按如下步骤施工:
[0037]步骤一:用施工模板拼接用以浇铸梁板的梁板模板框架;在梁板模板框架中需要设置构造柱的位置摆放底座I ;将衬板2穿过定位柱11后盖在底座I的顶面上。将套管4分别套在长杆3的外壁上后,再将包覆有套管4的四根长杆3分别套在底座I的四个定位柱11上;随后,将顶板5下方的四个顶板定位圆管52套在对应长杆3的顶端,并用螺栓53将顶板定位圆管52与长杆3的顶端相互固定。
[0038]步骤二:将混凝土料浆填满梁板模板框架的腔体,并静置;直至混凝土料浆凝固成为混凝土梁板4 ;其中套管4的长度大于梁板模板框架的深度,即套管4到的顶端、螺栓53以及顶板5均位于待浇筑的梁板的上方。
[0039]步骤三:通过吊钩块51将顶板5连同长杆3自混凝土梁板上方拆除;将底座I自混凝土梁板的底部拆除。
[0040]实施例2
[0041]参见图6,预制梁板用构造柱孔的组合件,由底座1、衬板2、长杆3、套管4、顶板5和箍圈6组成。底座I为厚度在3cm至4cm之间、边长为30至80cm的矩形金属板,在底座
I的顶部设有四根定位柱11。衬板2为厚度为0.1至0.5cm、边长均为30至80cm的矩形薄片;参见图3和图5,在衬板2上开有四个通孔,衬板2上通孔的位置与底座I上四个定位柱11的位置相对应;衬板2穿过定位柱11后盖在底座I的顶部;在顶板5的底部设有四根顶板定位圆管52,在顶板定位圆管52的侧壁上开有水平的贯穿孔;顶板5下部的四根顶板定位圆管52与底座I上部的四根定位柱11相对应。定位柱11与对应的顶板定位圆管52之间设有长杆3,所述长杆3为长度在40至120cm之间的圆杆,在长杆3接近顶端的侧壁上开有水平的贯穿孔,在长杆3的水平贯穿孔的下方设有一道环状凸台33 ;在长杆3的底面上设有竖直的插槽。长杆3的底端套在相邻的定位柱11上;长杆3的顶端插在顶板定位圆管52内;螺栓53自顶板定位圆管52上的贯穿孔及长杆3上的贯穿孔穿过,将长杆3的顶端与顶板定位圆管52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长杆3外套有一个套管4,所述套管4为油性纸或塑料的软管;套管4将连同环形凸台33在内的长杆3杆身包覆起来;在套管4的外壁上设有两个箍圈6,其中一个箍圈6位于环状凸台33的上方,另一个箍圈6位于环状凸台33的下方,即通过箍圈6和环状凸台33将套管4的上端与长杆3的上端固定在一起。在顶板5的顶部设有吊钩块51。在每个长杆3的杆身上均布有I到7个温度传感器7,在顶板5上设有温度检测器接口 8,通过电缆9将温度传感器7与温度检测器接口 8相连接。使用是,通过万用表插接在温度检测器接口 8上读出各温度传感器7的温度。
【权利要求】
1.预制梁板用构造柱孔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由底座(I)、衬板(2)、长杆(3)、套管(4)、顶板(5)和箍圈(6)组成;底座(I)为厚度在3cm至4cm之间、边长均为50cm的方形金属板,在底座(I)的顶部设有四根定位柱(11);衬板(2)为厚度为0.2cm、边长均为50cm的方形薄片;在衬板(2)上开有四个通孔,衬板(2)上通孔的位置与底座(I)上四个定位柱(11)的位置相对应;衬板(2)穿过定位柱(11)后盖在底座(I)的顶部;在顶板(5)的底部设有四根顶板定位圆管(52),在顶板定位圆管(52)的侧壁上开有水平的贯穿孔;顶板(5)下部的四根顶板定位圆管(52)与底座(I)上部的四根定位柱(11)相对应;定位柱(11)与对应的顶板定位圆管(52)之间设有长杆(3),所述长杆(3)为长度在40到120cm之间的圆杆,在长杆(3)接近顶端的侧壁上开有水平的贯穿孔,在长杆(3)的水平贯穿孔的下方设有一道环状凸台(33),在长杆(3)的底面上设有竖直的插槽;长杆(3)的底端套在相邻的定位柱(11)上;长杆(3)的顶端插在顶板定位圆管(52)内;螺栓(53)自顶板定位圆管(52)上的贯穿孔及长杆(3)上的贯穿孔穿过,将长杆(3)的顶端与顶板定位圆管(52)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长杆(3)外套有一个套管(4),所述套管(4)为油性纸或塑料的软管;套管(4)将连同环形凸台(33)在内的长杆(3)杆身包覆起来;在套管(4)的外壁上设有两个箍圈(6),其中一个箍圈(6)位于环状凸台(33)的上方,另一个箍圈(6)位于环状凸台(33)的下方,即通过箍圈(6)和环状凸台(33)将套管(4)的上端与长杆(3)的上端固定在一起;在顶板(5)的顶部设有吊钩块(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板用构造柱孔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在每个长杆(3)的杆身上均布有3个温度传感器(7 ),在顶板(5 )上设有温度检测器接口( 8 ),通过电缆(9 )将温度传感器(7 )与温度检测器接口( 8 )相连接,通过万用表插接在温度检测器接口( 8 )上读出各温度传感器(7)的温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梁板用构造柱孔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长杆(3)与套管(4)之间的缝隙内还填充有润滑油。
【文档编号】E04G15/04GK203729582SQ201420116276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4日
【发明者】喻雯婷, 吴娟 申请人:喻雯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