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架系统及混凝土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64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臂架系统及混凝土泵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臂架系统,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节臂架、第二节臂架、第三节臂架、第四节臂架及第五节臂架,第一节臂架与转台的底部铰接,在折叠状态,第三节臂架及第二节臂架依次位于第一节臂架上方,第三节臂架通过侧弯结构将第四节臂架铰接于第二节臂架的一侧,所述臂架系统中至少最后一节臂架位于第三节臂架的下方。该种臂架系统,合理利用了第一节臂架及转台上方的空间和第三节臂架下方的空间,促使臂架总长更长,布料范围更广。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车。
【专利说明】臂架系统及混凝土泵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泵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臂架系统。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臂架系统的混凝土泵车。

【背景技术】
[0002]混凝土泵车的臂架通常为多节,且各节臂架之间通过销轴铰接能够折叠。混凝土泵车在工作时,通过固定于臂架上的输送管将混凝土输送到指定的位置,并且通过转台旋转及臂架展开、收拢来满足输送位置变化的需求。目前,混凝土泵车的臂架多采用Z型(或M型)、R型、RZ型等整体折叠方式。
[0003]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混凝土泵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混凝土泵车包括臂架系统、转台7、底盘和泵送系统,该臂架系统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节臂架1、第二节臂架2、第三节臂架3、第四节臂架4、第五节臂架5及第六节臂架6,整套臂架折叠时第一节臂架I处于最上方,第二节臂架2、第三节臂架3均处于第一节臂架I的下方,受空间限制第二节臂架2、第三节臂架3均比第一节臂架I短。在这种情况下,要增加臂架的长度就需要增加臂架的节数,但受到交通规则的限制,增加节数很容易使整车超高。同时这种折叠臂架的第三节臂架3布置在第一节臂架I和第二节臂架2中间,第四节臂架4、第五节臂架5及第六节臂架6全部布置在第三节臂架3的上方,第三节臂架3下方的空间没有利用上。
[0004]综上所述,如何改变现有臂架折叠方式,充分利用第一节臂架I及转台7上方的空间来布置第二、三节臂架,在保证第二节臂架2、第三节臂架3可以设计的更长的同时,使第三节臂架3下方的空间也可以用来布置臂架,实现臂架总长更长,布料范围更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臂架系统,合理利用了第一节臂架及转台上方的空间和第三节臂架下方的空间,促使臂架总长更长,布料范围更广。
[0006]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臂架系统,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节臂架、第二节臂架、第三节臂架、第四节臂架及第五节臂架,第一节臂架与转台的底部铰接,在折叠状态,第三节臂架及第二节臂架依次位于第一节臂架上方,第三节臂架通过侧弯结构将第四节臂架铰接于第二节臂架的一侧,所述臂架系统中至少最后一节臂架位于第三节臂架的下方。
[0007]进一步地,第四节臂架为折弯臂架,在折叠状态,第四节臂架与第五节臂架的铰接点位于第三节臂架的下方,或第五节臂架为折弯臂架,第五节臂架与第四节臂架的铰接点位于第三节臂架的上方,第五节臂架的末端延伸至第三节臂架的下方。
[0008]进一步地,所述臂架系统还包括与第五节臂架铰接的第六节臂架,在折叠状态,第六节臂架置于第三节臂架的下方,或第六节臂架的末端延伸至第三节臂架的下方。
[0009]进一步地,在折叠状态,第五节臂架与第六节臂架置于一条直线上,或第四节臂架、第五节臂架与第六节臂架从上至下呈反“Z”型折叠,或第五节臂架与第六节臂架呈钝角布置,或第六节臂架置于第三节臂架和第五节臂架之间。
[0010]进一步地,在折叠状态,第五节臂架与第四节臂架的铰接点置于第三节臂架的上方,且第五节臂架与第四节臂架置于一条直线上。
[0011 ] 进一步地,所述臂架系统还包括与第六节臂架铰接的第七节臂架,在折叠状态,第七节臂架与第六节臂架的铰接点位于第三节臂架的下方。
[0012]进一步地,第四节臂架为折弯臂架,在折叠状态,第五节臂架与第六节臂架的铰接点置于第三节臂架的下方,且第五节臂架与第六节臂架置于一条直线上;第七节臂架置于第六节臂架的下方或置于第三节臂架和第六节臂架之间。
[0013]进一步地,第六节臂架与第七节臂架呈钝角布置,或第七节臂架置于第三节臂架和第六节臂架之间,或第七节臂架置于第六节臂架下方,或第七节臂架与第六节臂架置于同一直线上。
[0014]进一步地,第四节臂架或第五节臂架或第六节臂架为折弯臂架。
[0015]进一步地,所述臂架系统还包括与第七节臂架铰接的第八节臂架,在折叠状态,第八节臂架置于第三节臂架的下方、第七节臂架的上方。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臂架、第三节臂架、第四节臂架及第五节臂架的折叠方向相同。
[0017]相较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中的臂架系统,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节臂架布置在第二、三节臂架的下方,进而充分利用第一节臂架及转台上方的空间来布置第二、三节臂架,使第二、三节臂架可以设计的更长,同时第三节臂架下方的空间也得以利用,可以布置更多的臂架,使臂架总长更长,布料范围更广。
[0018]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车,包括转台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臂架系统,所述第一节臂架铰接于转台的底部。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臂架和第三节臂架部分延伸至所述混凝土泵车的驾驶室的上方。
[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上述臂架系统的混凝土泵车,其技术效果与上述臂架系统的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0022]图1为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泵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臂架系统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中第三节臂架的俯视图;
[0025]图4为图2中第四节臂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臂架系统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5中第五节臂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再一种臂架系统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再一种臂架系统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再一种臂架系统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再一种臂架系统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再一种臂架系统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再一种臂架系统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再一种臂架系统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再一种臂架系统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5为图2所示一种臂架系统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6为图7所示一种臂架系统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7为图11所示一种臂架系统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8为图14所示一种臂架系统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
【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
[0041]I第一节臂架2第二节臂架3第三节臂架
[0042]4第四节臂架5第五节臂架6第六节臂架
[0043]7 转台
[0044]图2至图18
【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
[0045]I第一节臂架2第二节臂架3第三节臂架
[0046]4第四节臂架5第五节臂架6第六节臂架
[0047]7第七节臂架8第八节臂架9转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4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49]为便于理解,特对如下词语进行阐释:
[0050]正折臂架:相邻的两节臂架在折叠状态下,两节臂架的底板与底板相对;
[0051]反折臂架:相邻的两节臂架在折叠状态下,两节臂架的顶板与顶板相对;
[0052]底板与顶板:臂架完全水平展开时,每节臂架靠近地面的板为底板,而背离地面的板为顶板,具体地,以图2中的臂架向左水平打开时为参照。
[0053]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臂架系统,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节臂架
1、第二节臂架2、第三节臂架3、第四节臂架4及第五节臂架5,第一节臂架I与转台9的底部铰接,以充分利用第一节臂架I及转台9上方的空间,第二节臂架2、第三节臂架3、第四节臂架4及第五节臂架5的折叠方向相同,在折叠状态,第三节臂架3和第二节臂架2依次位于第一节臂架I的上方,即,第三节臂架3折叠在第二节臂架2和第一节臂架I之间,第三节臂架3为侧弯结构,第三节臂架3通过侧弯结构将第四节臂架4铰接于第二节臂架2的一侧,即,第四节臂架4与第二节臂架2 (或第一节臂架I)在两个不同的竖直平面上,第三节臂架3通过侧弯结构,从第二节臂架2所在的竖直平面延伸到第四节臂架4所在的竖直平面,同时,第三节臂架3置于第四节臂架4的下方、第五节臂架5的上方。图3为第三节臂架3为侧弯结构时的仰视图。
[0054]本实施例中第四节臂架4和第五节臂架5至少有一个为折弯臂架(折弯臂架在本申请中是指臂架主体结构在竖直平面内折弯),图4为第四节臂架4为折弯臂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五节臂架5为折弯臂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四节臂架4为折弯臂架时,在折叠状态,第四节臂架4与第五节臂架5的铰接点位于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如图6所示,第五节臂架5为折弯臂架时,第五节臂架5与第四节臂架4的铰接点位于第三节臂架3的上方,且第五节臂架5的末端延伸至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
[0055]如图7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臂架系统,与上述臂架系统有别的是,还包括与第五节臂架5铰接的第六节臂架6,在折叠状态,第六节臂架6置于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或第六节臂架6的末端延伸至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
[0056]如图7所示,在此种实施例中,在折叠状态,第五节臂架5与第六节臂架6均置于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且第五节臂架5与第六节臂架6置于一条直线上。
[0057]如图8所示,在此种实施例中,在折叠状态,第五节臂架5与第六节臂架6均置于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两节臂架的顶板与顶板相对,臂架6反折布置在臂架5的下方,第四节臂架4、第五节臂架5与第六节臂架6从上至下呈反“Z”型折叠。
[0058]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和图8所示的上述两种实施例中,第四节臂架4优选为折弯臂架,具体结构参照图4。
[0059]如图9所示,在此种实施例中,在折叠状态,第五节臂架5与第六节臂架6均置于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第五节臂架5靠近转台9设置,其与第六节臂架6呈钝角布置。
[0060]需要说明的是,在臂架系统设置第六节臂架6时,第六节臂架6的设置位置除上述三种提及的实施例外,在其他实施例折叠状态时,第六节臂架6还可置于第三节臂架3和第五节臂架5之间。
[0061]如图10所示,在此种实施例中,在折叠状态,第五节臂架5置于第三节臂架3的上,第五节臂架5与第四节臂架4的铰接点置于第三节臂架3的上方,且其与第四节臂架4置于一条直线上,第六节臂架6置于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第六节臂架6优选为折弯臂架,具体结构参照图6。当然,也可以让第五节臂架5为折弯臂架,具体结构可参照图4中的第四节臂架。
[0062]在上述六节臂架的基础上,臂架系统还可包括与第六节臂架6铰接的第七节臂架7,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折叠状态,第七节臂架7置于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
[0063]图11即在图7的基础上,增设第七节臂架7。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1所示,在折叠状态时,第七节臂架7和第六节臂架6的底板与底板相对,故此,第七节臂架7和第六节臂架6为正折臂架,且相对于第六节臂架6而言,第七节臂架7正折置于第三节臂架3和第六节臂架6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七节臂架7并不仅限于置于第三节臂架3和第六节臂架6之间,其亦可置于第六节臂架6的下方。
[0064]图12即是结合图9和图10进行改进,此时,如图12所示,第五节臂架5置于第三节臂架3的上方,且其与第四节臂架4置于一条直线上;第六节臂架6靠近转台9置于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且其与第七节臂架7呈钝角布置。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第七节臂架7与第六节臂架6亦可置于同一直线上。
[0065]图13即在图10的基础上,增设第七节臂架7。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3所示,在折叠状态时,第七节臂架7和第六节臂架6的底板与底板相对,故此,第七节臂架7和第六节臂架6为正折臂架,且相对于第六节臂架6而言,第七节臂架7正折置于第三节臂架3和第六节臂架6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第七节臂架7亦可置于第六节臂架6下方。
[0066]如图14所示,臂架系统还包括与第七节臂架7铰接的第八节臂架8,在折叠状态时,第八节臂架8置于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第七节臂架7的上方,具体而言,且其正折置于第三节臂架3和第七节臂架7之间。该种实施例即在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增设第八节臂架8。
[0067]图15至图18为不同节数臂架系统的臂架展开时旋转方向的示意图。第一节臂架I相对于转台9至少可旋转90°,第二节臂架2相对于其与第一节臂架的铰接点至少可旋转180°,第三节臂架3相对于其与第二节臂架2的铰接点至少可旋转180°,第四节臂架4相对于其与第三节臂架3的铰接点至少可旋转240°。
[0068]如图15所示,在臂架系统为五节臂架时,第五节臂架5相对于其与第四节臂架4的铰接点至少可旋转180°。
[0069]如图16所示,在臂架系统为六节臂架时,第六节臂架6相对于其与第五节臂架5的铰接点至少可旋转110°。
[0070]如图17所示,在臂架系统为七节臂架时,第七节臂架7相对于其与第六节臂架6的铰接点至少可旋转180°。
[0071]如图18所示,在臂架系统为八节臂架时,第五节臂架5相对于其与第四节臂架4的铰接点至少可旋转110°,第六节臂架6相对于其与第五节臂架5的铰接点至少可旋转180°,第七节臂架7相对于其与第六节臂架6的铰接点至少可旋转110°,第八节臂架8相对于其与第七节臂架7的铰接点至少可旋转180°。
[007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给出了臂架节数为五、六、七、八节的情形,在其他实施例中,臂架系统的节数可为更多。
[0073]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第一节臂架I与转台9的底部铰接,第二节臂架2、第三节臂架3折叠在第一节臂架I的上方,以充分利用第一节臂架I及转台9上方的空间;第二节臂架2、第三节臂架3、第四节臂架4及第五节臂架5的折叠方向相同,便于第五节臂架5及后续臂架的折叠,通过将臂架系统的至少最后一节臂架设置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能够充分利用第三节臂架3下方的空间,使该臂架系统可以布置更多更长的臂架,增加了臂架系统的布料范围。
[0074]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混凝土泵车,包括转台及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的臂架系统,第一节臂架I铰接于转台9的底部。其技术效果与上述臂架系统的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75]进一步地,第二节臂架2和第三节臂架3部分延伸至混凝土泵车的驾驶室的上方,其使得第二节臂架2和第三节臂架3可以设计的更长,扩大了混凝土泵车的布料范围。当然,还可以将第四节臂架4或第五节臂架5部分延伸至混凝土泵车的驾驶室的上方,使臂架更长。
[007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臂架系统,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节臂架(I)、第二节臂架(2)、第三节臂架(3)、第四节臂架(4)及第五节臂架(5),其特征在于,第一节臂架(I)与转台(9)的底部铰接,在折叠状态,第三节臂架(3)及第二节臂架(2)依次位于第一节臂架(I)上方,第三节臂架(3)通过侧弯结构将第四节臂架(4)铰接于第二节臂架(2)的一侧,所述臂架系统中至少最后一节臂架位于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四节臂架(4)为折弯臂架,在折叠状态,第四节臂架(4)与第五节臂架(5)的铰接点位于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或第五节臂架(5)为折弯臂架,第五节臂架(5)与第四节臂架(4)的铰接点位于第三节臂架(3)的上方,第五节臂架(5)的末端延伸至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系统还包括与第五节臂架(5)铰接的第六节臂架(6),在折叠状态,第六节臂架(6)置于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或第六节臂架(6)的末端延伸至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折叠状态,第五节臂架(5)与第六节臂架(6)置于一条直线上,或第四节臂架(4)、第五节臂架(5)与第六节臂架(6)从上至下呈反“Z”型折叠,或第五节臂架(5)与第六节臂架(6)呈钝角布置,或第六节臂架(6)置于第三节臂架(3)和第五节臂架(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折叠状态,第五节臂架(5)与第四节臂架(4)的铰接点置于第三节臂架(3)的上方,且第五节臂架(5)与第四节臂架(4)置于一条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六节臂架(6)铰接的第七节臂架(7),在折叠状态,第七节臂架(7)与第六节臂架(6)的铰接点位于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四节臂架(4)为折弯臂架,在折叠状态,第五节臂架(5)与第六节臂架(6)的铰接点置于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且第五节臂架(5)与第六节臂架(6)置于一条直线上;第七节臂架(7)置于第六节臂架(6)的下方或置于第三节臂架(3)和第六节臂架(6)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六节臂架(6)与第七节臂架(7)呈钝角布置,或第七节臂架(7)置于第三节臂架(3)和第六节臂架(6)之间,或第七节臂架(7)置于第六节臂架(6)下方,或第七节臂架(7)与第六节臂架(6)置于同一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四节臂架(4)或第五节臂架(5)或第六节臂架(6)为折弯臂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系统还包括与第七节臂架(7)铰接的第八节臂架(8),在折叠状态,第八节臂架(8)置于第三节臂架(3)的下方、第七节臂架(7)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臂架(2)、第三节臂架(3)、第四节臂架(4)及第五节臂架(5)的折叠方向相同。
12.一种混凝土泵车,包括转台(9),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泵车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臂架系统,所述第一节臂架(I)铰接于转台(9)的底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混凝土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臂架(2)和第三节臂 架(3)部分延伸至所述混凝土泵车的驾驶室的上方。
【文档编号】E04G21/04GK204001764SQ201420358115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张竟, 熊剑波, 王凯 申请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