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的框架梁,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框架梁延性的叠合箍筋与方法。
背景技术:
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大空间,广泛地应用于商场、住宅、厂房等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框架梁是框架结构关键的受力构件,可承受竖向的重力荷载,也与框架柱共同承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在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端部同时受到较大的弯矩、剪力和轴力的共同作用,受力情况复杂。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端部布置加密封闭箍筋来承受剪力,并与受力纵筋形成钢筋骨架约束混凝土。为了保证箍筋的有效作用,要求封闭箍筋在连接处要设置弯钩,并且弯钩也要具有一定的长度。然而在实际工程和试验中发现,即使满足要求,在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端部第一个箍筋也易于发生弯钩脱开而失去封闭箍筋的作用。此时,不仅框架梁的受剪承载力下降,而且由于失去了箍筋的有效约束作用,受力纵筋更容易被压屈成灯笼状,混凝土更容易被压碎,导致框架梁的承载力迅速下降。框架梁端部第一封闭箍筋的约束失效,不仅导致框架梁的承载力下降而易于破坏,而且达不到预期的抗震设计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结构简单、抗震效果好的提高框架梁延性的叠合箍筋与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提高框架梁延性的叠合箍筋,包括框架柱1、框架梁2,以及位于框架梁2端部的第一封闭箍筋8;在第一封闭箍筋8的邻侧,并列增加一个附加封闭箍筋7;
该附加封闭箍筋7的弯钩位置与第一封闭箍筋8的弯钩位置呈对角布置;并将两者绑扎叠合在一起,形成叠合箍筋结构;
该叠合箍筋结构放置在距离框架梁2端部40mm~50mm处。
所述第一封闭箍筋8和附加封闭箍筋7末端的弯钩角度≥135°,或者≥140°。
所述附加封闭箍筋7以及第一封闭箍筋8的弯钩平直段长度≥所采用的钢筋直径的10倍;或者附加封闭箍筋7以及第一封闭箍筋8的弯钩平直段长度≥75mm。
一种提高框架梁延性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先分别将第一封闭箍筋8与附加封闭箍筋7两末端进行弯折,折弯后的弯钩角度≥135°,弯折后平直段长度≥所采用的钢筋直径的10倍;
然后将附加封闭箍筋7的弯钩位置与第一封闭箍筋8的弯钩位置呈对角布置;并将两者绑扎叠合在一起,形成叠合箍筋结构,并放置在距离框架梁2端部50mm处,使两者共同作为第一个箍筋,进而提高框架梁的延性。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仅需紧挨着框架梁端部的第一封闭箍筋,放置一个附加封闭箍筋形成叠合箍筋即可,附加封闭箍筋放置的方向应使得与第一封闭箍筋的弯钩处于相对位置。施工工艺简单方便。框架梁端部的第一封闭箍筋变成了叠合箍筋后,而且附加封闭箍筋7的弯钩位置与第一封闭箍筋8的弯钩位置呈对角布置,并不会像单个箍筋一样在弯钩处形成薄弱位置。这样使得在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端部受力最大的第一个叠合箍筋的弯钩不易脱开,充分发挥了封闭箍筋对纵筋和混凝土的横向约束作用,提高了框架梁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高框架梁延性的叠合箍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第一封闭箍筋与附加封闭箍筋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框架柱1;框架梁2;楼板3;框架梁纵筋4;框架梁非加密区箍筋5;加密区箍筋6;附加封闭箍筋7;第一封闭箍筋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框架梁延性的叠合箍筋,包括框架柱1、框架梁2,以及位于框架梁2端部的第一封闭箍筋8;在第一封闭箍筋8的邻侧,并列增加一个附加封闭箍筋7;
该附加封闭箍筋7的弯钩位置与第一封闭箍筋8的弯钩位置呈对角布置;并将两者绑扎叠合在一起,形成叠合箍筋结构;
该叠合箍筋结构放置在距离框架梁2端部40mm~50mm处。
所述第一封闭箍筋8和附加封闭箍筋7末端的弯钩角度≥135°,或者≥140°。
所述附加封闭箍筋7以及第一封闭箍筋8的弯钩平直段长度≥所采用的钢筋直径的10倍;或者附加封闭箍筋7以及第一封闭箍筋8的弯钩平直段长度≥75mm。
本发明提高框架梁延性的方法,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先分别将第一封闭箍筋8与附加封闭箍筋7两末端进行弯折,折弯后的弯钩角度≥135°,弯折后平直段长度≥所采用的钢筋直径的10倍;
然后将附加封闭箍筋7的弯钩位置与第一封闭箍筋8的弯钩位置呈对角布置;并将两者绑扎叠合在一起,形成叠合箍筋结构,并放置在距离框架梁2端部50mm处,使两者共同作为第一个箍筋,进而提高框架梁的延性。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发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