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调节外墙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0328发布日期:2020-09-25 18:25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伸缩调节外墙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伸缩调节外墙脚手架,属于建筑用脚手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施工随着土地资源的紧缺,大量多层、高层建筑出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外墙脚手架。外墙脚手架一般分为三种: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悬挑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爬升脚手架。悬挑式钢管脚手架取材方便,成本低。传统悬挑脚手架悬挑梁长度长,阴阳角排布不方便,施工操作困难。如果工字钢遇到剪力墙,必须在墙体模板上开洞,浇筑混凝土时有混凝土漏浆隐患,模板拆除不顺还会造成模板损失,如采用铝合金模板体系,必须提前设计好剪力墙上工字钢缺口位置,否则无法顺利预留工字钢洞口。工字钢拆除时,常规悬挑工字钢的使用,存在一个通病,在二次结构墙体施工时,砖墙如遇到工字钢则不能顺利砌筑,必须将工字钢包住,拆除工字钢后还需将墙体洞口修补起来,如修补不到位可造成漏水隐患;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悬挑梁脚手架在安装完成后就无法进行移动,实际使用中若出现需要调整悬挑梁脚手架与墙面距离的情况,则必须要拆除后重新安装,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方便拆装和可调节的可伸缩调节外墙脚手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伸缩调节外墙脚手架,包括脚手架本体、钢板、偶数个的槽钢和工字钢,所述槽钢固定于所述钢板上;所述工字钢的两侧槽内嵌设有两条槽钢,且槽钢的槽底与所述工字钢的脊板相贴合,使得所述槽钢与所述工字钢之间能够相互滑动;所述槽钢的槽底和工字钢的脊板上开设有两个相互贴合且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腰型孔,并通过螺栓和螺母穿过腰型孔将所述槽钢和工字钢进行固定;所述工字钢的顶板上与所述脚手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工字钢上端设置脚手架定位钢管。所述脚手架定位钢管设置于工字钢板顶板靠近两端处,所述脚手架本体立杆固定在脚手架定位钢管内,所述脚手架本体立杆底面与工字钢顶板接触。所述立杆通过与上下楼层上的横杆通连接件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脚手架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槽钢设置加强肋。

进一步地,所述脚手架本体的立杆底面与工字钢相接触,所述立杆与上下楼层上的横杆通过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脚手架设置有钢丝绳,钢丝绳一端与工字钢顶板上的远离槽钢的脚手架定位钢管连接,一端与上层楼板的结构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槽钢上的和工字钢上的腰形孔调节工字钢长度,使得在固定完成后也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调节脚手架与墙面的距离,适用范围,方便了施工。

2、通过所述槽钢固定于所述钢板上,并将钢板固定于悬挑梁上,使得本实用新型拆装方便,降低了施工成本;

3、在槽钢内增加槽强肋,槽钢的条形开孔削弱进行补强,使得其强度更好,承载能力更高。

4、使用脚手架定位钢管,避免立杆在定位钢筋上无规则的向各个方向的位移,减少脚手架立杆由于人工固定造成的偏差的问题,提高了立杆的安装精度,减少了脚手架搭设的初始缺陷,保证了脚手架整体的稳定性。

5、钢丝绳吊拉楼板结构梁,增加了悬挑脚手架的抗扭性能,减轻了对建筑物局部结构的影响,保证了建筑物结构整体的受力完整性,使脚手架结构更加稳定,实现了施工安全性、可操作性、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槽钢和工字钢安装完成后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槽钢和工字钢安装完成后的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钢板;2、槽钢;3、工字钢;4、腰形孔;5、定位钢管;6、加强肋;

7、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3,一种可伸缩调节外墙脚手架,包括脚手架本体、钢板1、偶数个的槽钢2和工字钢3,所述槽钢2固定于所述钢板1上;所述工字钢3的两侧槽内嵌设有两条槽钢2,且槽钢2的槽底与所述工字钢3的脊板相贴合,使得所述槽钢2与所述工字钢3之间能够相互滑动;所述槽钢2的槽底和工字钢3的脊板上开设有两个相互贴合且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腰型孔4,并通过螺栓和螺母穿过腰型孔4将所述槽钢2和工字钢3进行固定;所述工字钢3的顶板上与所述脚手架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可伸缩调节外墙脚手架的工作过程为:通过不少于4个的锚栓将所述钢板将钢板1固定于所需修建的楼板上,从而将所述工字钢3和槽钢2固定于所述结构梁上;之后将螺栓插入槽钢1和工字钢3的重合的腰型孔4中,使其成为一个支撑用的钢梁底座,调节工字钢3伸出的距离,使工字钢3的距离符合需要搭建脚手架的水平距离;之后将脚手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工字钢3的顶板上,完成整体的安装。通过在工字钢3的脚手架定位管5上搭设立杆,使立杆固定在脚手架定位管5中,立杆底面与工字钢3相接触,所述立杆与上下楼层上的横杆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脚手架本体。当需要再次调整脚手架位置时,将槽钢2和工字钢3的腰型孔4中的螺栓旋松,通过调节工字钢3的位置,从而调整脚手架的位置;当工字钢3离楼层的距离符合需要搭设脚手架的离楼层的水平距离时,旋紧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工字钢上端设置脚手架定位钢管3。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脚手架定位钢3管设置于工字钢板1顶板靠近两端处,所述脚手架本体立杆固定在脚手架定位钢管3内,所述脚手架本体立杆底面与工字钢3顶板接触。所述立杆通过与上下楼层上的横杆通连接件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脚手架本体。避免立杆在定位钢筋上无规则的向各个方向的位移,减少脚手架立杆由于人工固定造成的偏差的问题,提高了立杆的安装精度,减少了脚手架搭设的初始缺陷,保证了脚手架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槽钢2内设置加强肋6。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槽钢2内增加加强肋6,对槽钢的条形开孔削弱进行补强,使得槽钢2强度更好,承载能力更高。

进一步地,脚手架本体的立杆底面与工字钢3相接触,所述立杆与上下楼层上的横杆通过连接件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立杆与横杆通过连接件连接,避免立杆在钢筋上无规则的向各个方向的位移,减少脚手架立杆由于人工固定造成的偏差的问题,提高了立杆的安装精度,减少了脚手架搭设的初始缺陷,保证了脚手架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脚手架设置有钢丝绳7,钢丝绳7一端与工字钢顶板上的远离槽钢的脚手架定位钢管3连接,一端与上层楼板的结构梁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钢丝绳7吊拉楼板结构梁,增加了悬挑脚手架的抗扭性能,减轻了对建筑物局部结构的影响,保证了建筑物结构整体的受力完整性,使脚手架结构更加稳定,实现了施工安全性、可操作性、提高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伸缩调节外墙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脚手架本体、钢板(1)、偶数个的槽钢(2)和工字钢(3),所述槽钢(2)固定于所述钢板(1)上;所述工字钢(3)的两侧槽内嵌设有两条槽钢(2),且槽钢(2)的槽底与所述工字钢(3)的脊板相贴合,使得所述槽钢(2)与所述工字钢(3)之间能够相互滑动;所述槽钢(2)的槽底和工字钢(3)的脊板上开设有两个相互贴合且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腰型孔(4),并通过螺栓和螺母穿过腰型孔将所述槽钢(2)和工字钢(3)进行固定;所述工字钢(3)的顶板上与所述脚手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3)上端设置脚手架定位钢管(5)。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2)内设置加强肋(6)。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脚手架本体的立杆底面与工字钢(3)相接触,所述立杆与上下楼层上的横杆通过连接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设置有钢丝绳(7),钢丝绳(7)一端与工字钢(3)顶板上脚手架定位钢管(5)连接,一端与上层楼板的结构梁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伸缩调节外墙脚手架,包括脚手架本体、钢板、偶数个的槽钢和工字钢,所述槽钢固定于所述钢板上;所述工字钢的两侧槽内嵌设有两条槽钢,且槽钢的槽底与所述工字钢的脊板相贴合,使得所述槽钢与所述工字钢之间能够相互滑动;所述槽钢的槽底和工字钢的脊板上开设有两个相互贴合且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腰型孔,并通过螺栓和螺母穿过腰型孔将所述槽钢和工字钢进行固定;所述工字钢的顶板上与所述脚手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拆装和可调节的可伸缩调节外墙脚手架。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赵培川;乔兴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7
技术公布日:2020.09.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