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墙柱与钢梁无焊接连接节点及隔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1171发布日期:2022-07-26 22:2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扶墙柱与钢梁无焊接连接节点及隔墙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扶墙柱与钢梁之间的连接节点,还涉及一种轻钢厂房中的隔墙。


背景技术:

2.轻钢厂房经常因前期建设时,未详细考虑厂房内房间的布置,而在厂房建成后,随着工艺布置出现增加房间的情况。增加房间使用的隔墙因厂房空旷、高大而需要设置扶墙柱,而且扶墙柱只能与钢梁相连。传统的附墙柱与钢梁相连有两种通常做法:一是直接将扶墙柱与钢梁下翼缘焊接。二是在钢梁上焊接连接板,然后连接板与扶墙柱相连。两种做法都需要临时对钢梁下翼缘进行焊接作业,缺点是:厂房建成后,钢梁已处于工作状态,因连接扶墙柱采用焊接,一来会使钢梁下翼缘因现场焊接温度高,产生应力集中,对钢梁的安全使用产生不利影响;二来厂房高大,现场焊接,对焊接工人的作业安全产生隐患;三是现场焊接高空作业复杂程度高,焊接质量也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扶墙柱与钢梁无焊接连接节点及隔墙机构,其目的是:实现扶墙柱与钢梁之间的无焊接方式连接。
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扶墙柱与钢梁无焊接连接节点,所述钢梁为工字钢,包括上下水平设置的翼板以及连接在上下翼板之间的竖直的腹板;所述无焊接节点包括用于与扶墙柱的顶部连接的水平的封口板,所述封口板上表面设有两个与腹板平行的连接板,两个连接板分别位于钢梁的两侧;
6.所述无焊接节点还包括两组与所述连接板一一对应的定位组件,两组定位组件相对于腹板对称设置;每组定位组件分别包括螺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螺杆由外向内穿过连接板上的通孔,内端与腹板的对应侧相接触;第一螺母位于所对应的连接板的外侧、第二螺母位于所对应的连接板的内侧,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与螺杆螺纹配合,以将螺杆固定在连接板上。
7.作为所述无焊接连接节点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其中之一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对应侧的连接板上。
8.作为所述无焊接连接节点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螺母与对应的连接板之间、以及第二螺母与对应的连接板之间分别设有垫片。
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隔墙机构,包括隔墙板和两组以上的扶墙柱,各扶墙柱上端分别与钢梁进行连接、下端分别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隔墙板的一侧与各扶墙柱分别贴合;所述扶墙柱的上端通过上述的无焊接连接节点与钢梁进行连接,所述隔墙板与所述腹板平行设置。
10.作为所述隔墙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墙板的顶部与封口板的底部相接。
11.作为所述隔墙机构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连接在相邻的扶墙柱之间的墙梁。
12.作为所述隔墙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墙梁为c型钢。
13.作为所述隔墙机构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扶墙柱之间设有两组以上的、上下排列的墙梁。
14.作为所述隔墙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墙板通过穿过自攻螺钉与所述墙梁进行连接。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装置采用双侧螺杆夹紧定位的方式实现了扶墙柱上端与钢梁之间的定位连接,既能满足扶墙柱与钢梁的连接可靠度,满足受力要求,又不需要对钢梁进行现场焊接;(2)封口板和连接板可以事先加工好并与扶墙柱组成一个成品部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在现场只需要使用工具完成螺杆的安装,即可完成扶墙柱上端与钢梁的连接,现场无需打孔和复杂的装配操作,施工简单,安全可靠;(3)螺杆通过两组螺母与连接板进行连接,可以有效防止螺杆松动;(4)封口板底面突出于扶墙柱的部分还可以与隔墙板接触配合,为隔墙板辅助定位,使隔墙安装更加方便,稳固性更好。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一中隔墙机构的上半部分与钢梁进行连接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a-a视图,图中省略了墙梁、隔墙板和自攻螺钉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19.实施例一
2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扶墙柱与钢梁无焊接连接节点及隔墙机构。
21.如图1和2,所述钢梁是轻钢厂房的一部分,为工字钢,包括上下水平设置的翼板以及连接在上下翼板之间的竖直的腹板1。
22.所述无焊接节点包括用于与扶墙柱7的顶部焊接连接的水平的方形封口板6,所述封口板6上表面通过焊接方式安装有两个与腹板1平行的连接板2,两个连接板2分别位于钢梁的两侧。
23.所述无焊接节点还包括两组与所述连接板2一一对应的定位组件,两组定位组件相对于腹板1对称设置。每组定位组件分别包括螺杆3、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5。所述螺杆3由外向内穿过连接板2上的通孔,内端与腹板1的对应侧相接触。第一螺母4位于所对应的连接板2的外侧、第二螺母5位于所对应的连接板2的内侧,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5分别与螺杆3螺纹配合,以将螺杆3固定在连接板2上。
24.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5都是活动的,第一螺母4与对应的连接板2之间、以及第二螺母5与对应的连接板2之间分别假设防松垫片。
25.连接板2、封口板6事先在车间加工好。根据安全要求计算螺杆3的规格,再根据螺杆3的直径使用三维钻孔机在连接板2上加工好通孔。出厂前,将连接板2、封口板6以及扶墙柱7焊接成一个产品部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到达现场后,将扶墙柱7立起,使连接板2位于钢梁的两侧,将扶墙柱7的下端与地面上的预埋件固定在一起。然后安装连接节点中两侧的
螺杆3:螺杆3依次穿过连接板2和第二螺母5,并安装第一螺母4,调整螺杆3的位置使其内端与腹板1接触,然后拧紧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5,将螺杆3固定在连接板2上。两侧的螺杆3均安装完毕后,通过夹紧的方式实现扶墙柱7与钢梁的定位连接。
26.然后完成整个隔墙的施工。
27.所述隔墙机构除了包括两组以上的上述扶墙柱7以及对应的连接节点之外,还包括隔墙板10。所述隔墙板10为两层彩钢板中间夹有玻璃丝棉的结构。所述隔墙板10的一侧与各扶墙柱7分别贴合,所述隔墙板10与所述腹板1平行设置。
28.由于隔墙板10与腹板1是平行的,因此,附墙柱7所受与隔墙10平面平行的力,可由两组螺杆3与钢梁1的腹板之间的摩擦力和墙板自身刚度共同承担,满足受力要求。
29.进一步的,所述隔墙板10的顶部可以与封口板6的底部突出的部分相接,便于隔墙板10的可靠定位。
30.进一步的,隔墙机构还包括连接在相邻的扶墙柱7之间的墙梁8。所述隔墙板10通过穿过自攻螺钉9与所述墙梁8进行连接。
31.一般的,相邻的扶墙柱7之间设有两组以上的、上下排列的墙梁8。优选的,所述墙梁8为c型钢。
32.隔墙板10的高度一般为3~8米,本实施例中,墙梁8为上下两组,间距是1.5米。
33.实施例二
3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螺母4或第二螺母5(二者其一)事先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对应侧的连接板2上,从而实现了螺杆3与连接板2的螺纹连接。安装时,将螺杆3顶到腹板1上之后,再拧紧另一活动的螺母,实现定位与紧固。


技术特征:
1.一种扶墙柱与钢梁无焊接连接节点,所述钢梁为工字钢,包括上下水平设置的翼板以及连接在上下翼板之间的竖直的腹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焊接节点包括用于与扶墙柱(7)的顶部连接的水平的封口板(6),所述封口板(6)上表面设有两个与腹板(1)平行的连接板(2),两个连接板(2)分别位于钢梁的两侧;所述无焊接节点还包括两组与所述连接板(2)一一对应的定位组件,两组定位组件相对于腹板(1)对称设置;每组定位组件分别包括螺杆(3)、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5);所述螺杆(3)由外向内穿过连接板(2)上的通孔,内端与腹板(1)的对应侧相接触;第一螺母(4)位于所对应的连接板(2)的外侧、第二螺母(5)位于所对应的连接板(2)的内侧,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5)分别与螺杆(3)螺纹配合,以将螺杆(3)固定在连接板(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墙柱与钢梁无焊接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母(4)、第二螺母(5)其中之一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对应侧的连接板(2)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墙柱与钢梁无焊接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母(4)与对应的连接板(2)之间、以及第二螺母(5)与对应的连接板(2)之间分别设有垫片。4.一种隔墙机构,包括隔墙板(10)和两组以上的扶墙柱(7),各扶墙柱(7)上端分别与钢梁进行连接、下端分别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隔墙板(10)的一侧与各扶墙柱(7)分别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扶墙柱(7)的上端通过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无焊接连接节点与钢梁进行连接,所述隔墙板(10)与所述腹板(1)平行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板(10)的顶部与封口板(6)的底部相接。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相邻的扶墙柱(7)之间的墙梁(8)。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梁(8)为c型钢。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墙机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扶墙柱(7)之间设有两组以上的、上下排列的墙梁(8)。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板(10)通过穿过自攻螺钉(9)与所述墙梁(8)进行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扶墙柱与钢梁无焊接连接节点及隔墙机构。钢梁为工字钢,包括上下水平设置的翼板以及连接在上下翼板之间的竖直的腹板,无焊接节点包括用于与扶墙柱的顶部连接的水平的封口板,封口板上表面设有两个与腹板平行的连接板,两个连接板分别位于钢梁的两侧;无焊接节点还包括两组与连接板一一对应的定位组件,两组定位组件相对于腹板对称设置;每组定位组件分别包括螺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两侧的螺杆夹紧腹板实现定位。本实用新型采用双侧螺杆夹紧定位的方式实现了扶墙柱上端与钢梁之间的定位连接,既能满足扶墙柱与钢梁的连接可靠度,满足受力要求,又不需要对钢梁进行现场焊接,同时还具有施工方便等优点。点。点。


技术研发人员:牟永花 张琳琦 谭妍 陈琦 汤景富 梁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飞龙建筑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0
技术公布日:2022/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