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板拉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294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屋面板拉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屋面板拉模,是一种用以制作工业厂房屋面板及檐口板的模板。
现在制作混凝土屋面板,一般采用短线钢模蒸汽养护法和长线固定胎外模快脱法。短线钢模蒸汽养护法一次性投资大,生产时耗能多,产品成本高。而长线固定胎外模快脱法,是将内胎垒砌在工作台上,再与外模配合生产屋面板。这种方法进行生产投资少、能耗低,但生产效率低、产品次品率高、占用场地大,而且影响不同结构的产品的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长线浮胎拉模,使之具有生产成本低、成品率高、操作简便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
图1的A-A视图;图3为
图1的B-B视图;其中,1-后堵板,2-浮胎,3-侧模,4-固定杆,5-前堵板,6-侧模,7-侧板,8-垫块,9-楔子,10-横梁,11-屋面板。
本实用新型由浮胎〔2〕,两个侧模〔3〕、〔6〕及前后堵头组成。其中,浮胎〔2〕上表面及侧面的形状与需制作的屋面板底部的形状相对应。浮胎〔2〕用钢筋混凝土制成,两侧由钢筋混凝土边梁承受生产中放张回缩压力,为减轻重量,浮胎〔2〕底部留有空间。浮胎〔2〕为一独立的结构,不与地面或工作台制成一体。在浮胎〔2〕的四周,有由两根平行的侧模〔3〕、〔6〕及位于两侧模〔3〕、〔6〕的两端的前、后堵头组成的拉模框架。两侧模〔3〕、〔6〕各为一直杆,其相对的侧面下部沿其中心轴方向有与屋面板〔10〕侧面的凸台对应的凹槽。两侧模〔3〕、〔6〕前端的上表面上各有一垫块〔8〕,垫块〔8〕中部有与侧模〔3〕、〔6〕中心轴平行的孔,一固定杆〔4〕两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两垫块〔8〕上。本实用新型的前堵头包括一横梁〔10〕和与之固连的前堵板〔5〕。横梁〔10〕两端的上表面带有槽口向上的凹槽,各凹槽与侧模〔3〕〔6〕的中心线平行,并各有一楔子〔9〕通过凹槽穿入垫块〔8〕的孔中
前堵头固定。前堵板〔5〕的两端有与侧模〔3〕、〔6〕内侧的凹槽对应的突起,其外侧表面上带有竖直方向的加强筋。后堵后堵头为一[形板,它由后堵板〔1〕及通过螺钉与其两端固连并与其垂直的两侧板〔7〕组成,两侧板〔7〕不与后堵板〔5〕相接的一端分别绞接在两侧模〔3〕、〔6〕的外侧。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须首先将浮胎〔2〕放置好,并在浮胎〔2〕表面涂刷隔离剂,随即以浮胎〔2〕为基础放置并固定钢筋,然后将拉模就位,将配好的混凝土倒入模中制做屋面板。在一个屋面板制好后,掀起后堵头〔1〕即可将拉模拉至另一浮胎位置,继续生产。通过调整固定杆〔4〕和后堵板〔1〕改变两侧模之间的距离,并外加一个附助内胎,即可生产檐口板。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内胎为浮胎,在生产空心楼板时,可将浮胎堆放在生产场地以外,这样就解决了浮胎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杆〔4〕、垫块〔8〕、横梁〔10〕等可由槽钢制作,加之内胎〔2〕的下底中空,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具有重量轻、便于移动的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屋面板拉模,其特征是它由两个平行的侧模[3]、[6]及分别位于侧模[3]、[6]两端并与之固连的前堵头、后堵头组成;其中,后堵头为匚形板,其两端分别绞接在侧模[3]、[6]后端外侧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板拉模,其特征是所说的后堵头包括位于两侧模〔3〕、〔6〕后端头的后堵板〔1〕和位于两侧模〔3〕、〔6〕外侧并与后堵板〔1〕两端固连的侧板〔7〕组成,两侧模〔3〕、〔6〕的前端有一固定杆〔4〕,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模〔3〕、〔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屋面板拉模,其特征是位于两侧模〔3〕、〔6〕前端的前堵板,包括一两端分别架在两侧模〔3〕、〔6〕上,上表面带有凹槽的横梁〔10〕及其下方与其固连的前堵板〔5〕,横梁〔10〕外侧的两侧模〔3〕、〔6〕上各有一个楔孔,并各有一楔子〔9〕通过横梁〔10〕上的凹槽插入楔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屋面板拉模,其特征是由两侧模〔3〕、〔6〕及前堵头和后堵头构成的框架中有一浮胎〔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屋面板拉模,是一种用以制作工业厂房屋面板及檐口板的模板。它由两个平行的侧模及分别位于侧模两端并与之固连的前堵头、后堵头组成;其中,后堵头为形板,其两端分别铰接在侧模后端外侧的表面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和便于移动的特点。
文档编号B28B7/22GK2144048SQ92237468
公开日1993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21日
发明者王连起 申请人:王连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