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轻型拼装式组合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件,特别是轻型拼装式组合房。
现有的拼装组合式活动房多为简易轻质材料板块和金属骨架构成。其主要缺点在于1.耐用性差、质量差。2.由于其墙体及顶盖很薄,故防水性、保温性很差,常是夏天热而冬天冷。3.拼装组合费工费事。
而现有的混凝土浇铸用拼组房体一般是带有四边壁和顶盖的整体实心结构,其内部设置有钢筋,为了达到一定的保温性及强度要求,其墙体比较厚、因此,其重量很大,不仅运输吊装困难,而且,浪费材料,故其造价也较高。尤其不适合在路况不好的农村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由房体和外墙拼装成的重量轻、保温效果好、造价低、经久耐用的轻型拼装式组合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由一带有顶盖的整体式房体和与房体外围拼装组构的板块式外墙构成,房体的上下部设有承重圈梁,在房体外周间隔外凸有与房体等高的边柱,在房体外周设置有与其拼对连接的板块式外墙,外墙内壁设有与房体外凸边柱相对应的边框,边框和边柱的端部固定有与其内加强钢筋相固定的带孔连接板,带孔搭板置放在连接板上部并通过螺栓穿连在一起以使房体与外墙拼固在一起。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1.由于组合房是由内周的整体式房体和与房体外围相拼组连接的板块外墙两部分组成中空状,因此,在保证强度、降低重量前提下具有很好的保温性。
2.房体外周外凸的边柱和外墙内凸的边框两两相对应,不仅提高了拼组后房体的承重强度和稳定性,而且,为房体和外墙之间的拼连组合提供了方便。
3.房体和外墙拼组后所形成的空间,在房体墙壁厚度增加而重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而且,可作为管线布设通道使用。
4.由于组合房一分为二分为两部分,而且,其厚度大为减少,使用相同面积的房体重量比现有的整体浇铸房体重量减少1/2~1/3,这样,不仅便于运输吊装,使组拼时较为省力省时。
5.强度好、造价低、经久耐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揭去屋顶后的结构剖面图。
图2是
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
图1的B-B剖面图。
图4是
图1的D向视图。
图5是
图1的A部圈梁部位剖面放大图。
图6是
图1的C-C剖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
图1的D-D剖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房体用于串拼的另一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9是图8的E-E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组拼的立体效果图。
下面将组合附
图1~10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一带有屋盖3的整体浇铸式房体2,房体2的壁面上开设有一体成型的门窗预留孔洞23,其特征在于与房体2外部相拼连组合的是板块式外墙1,板块式外墙1与房体2拼对组合后其之间有一空腔4,在房体2的外周侧各壁面上设置有上下圈梁21和间隔的边柱22。参见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各板块式外墙1内侧内凸有间隔的纵向边框12和沿其上下边沿内凸的横向围框11,纵向边框12和横向围框11相连并使板块式外墙1呈框板状,房体2的外侧上下边沿部位设置有外凸的上下圈梁21,在房体2的外侧纵向间隔设置有外凸的边柱22,各边框12与各边柱22相对应并通过其顶端带有预留栓孔的预埋焊铁板5上部的搭铁6及插栓7将两者拼连在一起,围框11和圈梁21相拼对并均内设有预埋钢筋8和匝筋9,在外墙1的墙体内设有预埋的格网状钢丝10,在房体2的圈梁21的无边柱22部位间隔开设有沿圈梁21纵向贯通的拼连用螺栓孔24。参见
图1至图7板块式外墙1的水平截面形状呈凵形断面,房体2的侧壁的水平断面形状呈凵形或相接的多凵形断面,房体2的侧面壁的外表面形状呈矩形或多个矩形相接的凹框结构。参见
图1、图3和图4房体2的各壁面纵向上下边沿部位的横向外凸圈梁21的无边柱22处的部位开设有与上下房体相对应圈梁拼装的栓孔24,房体2的各壁面纵向上下边沿部位的横向外凸圈梁21的有边柱22部位均预留有插栓7插放的栓孔211,在与各边柱22相对应的外墙1的各纵向分布的边框12部位均预留有栓孔121,在边柱22和边框12端部焊固有带有孔眼的铁板5,铁板5的上部叠放有一将边柱22和边框12搭连起来的搭铁6,搭铁6上开设有与铁板5上孔眼相对应的插孔61,插栓7插放在各对应插孔61内并将房体2和板框式外墙1围拼连接在一起。参见
图1、图5至图7板块式外墙1与房体2的门窗预留孔23相对应处开设预留有与门窗预留孔13。参见
图1、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组拼连接方式简介如下本实用新型中的房体2和外墙1均可按实际需要设计成不同形状和面积的混凝土预制件,为保证其强度,承重性及吊运需要,基本体设有圈梁21和围框11,以使其满足周向连固强度,在其本体上设置的边柱22和边框12,不仅起到在增厚拼对后墙体厚度前提下,达到了不增加重量、而增加保温效果的目的,同时,也为房体与外墙的围拼及房体与房体间的串接建立了基点,因为,铁板5是与房体边柱22内预埋钢筋相焊固在一起的。参见图6当多层房体搭叠时,则可利用房体2周圈的圈梁21上的预留栓孔24及螺栓101将上下房体固定。上下房体固定后再将外墙1与同层房体进行组拼。参见图7和
图10拼组后所形成的空腔4内可作为管线敷设通道,也可向其内装各种填料,以达到密封及保温效果。
如需拆运,则可将插栓7和螺栓101松开并抽出,即可将上下层房体或房体及外墙分离,而进行二次搬建使用。
当多间房体串拼时,其中间房体的串拼两侧则无侧壁,而另两侧墙体结构完全与
图1所示相同,即也带屋盖3和外墙1,拼接方式也相同,此种情况下可建成具有较大开间面积的仓库、商店、饭馆等。参见图8和图9
权利要求1.轻型拼装式组合房,有一带有屋盖(3)的整体浇铸式房体(2),房体(2)的壁面上开设有一体成型的门窗预留孔洞(23),其特征在于与房体(2)外部相拼连组合的是板块式外墙(1),板块式外墙(1)与房体(2)拼对组合后其之间有一空腔(4),在房体(2)的外周侧各壁面上设置有上下圈梁(21)和间隔的边柱(2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拼装式组合房,其特征在于各板块式外墙(1)内侧内凸有间隔的纵向边框(12)和沿其上下边沿内凸的横向围框(11),纵向边框(12)和横向围框(11)相连并使板块式外墙(1)呈框板状,房体(2)的外侧上下边沿部位设置有外凸的上下圈梁(21),在房体(2)的外侧纵向间隔设置有外凸的边柱(22),各边框(12)与各边柱(22)相对应并通过其顶端带有预留栓孔的预埋焊铁板(5)上部的搭铁(6)及插栓(7)将两者拼连在一起,围框(11)和圈梁(21)相拼对并均内设有预埋钢筋(8)和匝筋(9),在外墙(1)的墙体内设有预埋的格网状钢丝(10),在房体(2)的圈梁(21)的无边柱(22)部位间隔开设有沿圈梁(21)纵向贯通的拼连用螺栓孔(24)。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轻型拼装式组合房,其特征在于板块式外墙(1)的水平截面形状呈凵形断面,房体(2)的侧壁的水平断面形状呈凵形或相接的多凵形断面,房体(2)的侧面壁的外表面形状呈矩形或多个矩形相接的凹框结构。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型拼装式组合房,其特征在于房体(2)的各壁面纵向上下边沿部位的横向外凸圈梁(21)的无边柱(22)处的部位开设有与上下房体相对应圈梁拼装的栓孔(24),房体(2)的各壁面纵向上下边沿部位的横向外凸圈梁(21)的有边柱(22)部位均预留有插栓(7)插放的栓孔(211),在与各边柱(22)相对应的外墙(1)的各纵向分布的边框(12)部位均预留有栓孔(121),在边柱(22)和边框(12)端部焊固有带有孔眼的铁板(5),铁板(5)的上部叠放有一将边柱(22)和边框(12)搭连起来的搭铁(6),搭铁(6)上开设有与铁板(5)上孔眼相对应的插孔(61),插栓(7)插放在各对应插孔(61)内并将房体(2)和板框式外墙(1)围拼连接在一起。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轻型拼装式组合房,其特征在于板块式外墙(1)与房体(2)的门窗预留孔(23)相对应处开设预留有与门窗预留孔(13)。
专利摘要轻型拼装式组合房,它由一带有顶盖的整体式房体和与房体外围拼装组构的板块式外墙构成,房体的上下部设有承重圈梁,在房体外周间隔外凸有与房体等高的边柱,在房体外周设置有与其拼对连接的板块式外墙,外墙内壁设有与房体外凸边柱相对应的边框,边框和边柱的端部固定有与其内加强钢筋相固定的带孔连接板,带孔搭板置放在连接板上部并通过螺栓穿连在一起以使房体与外墙拼固在一起。
文档编号E04B1/343GK2174513SQ93247689
公开日1994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22日
发明者张启予, 朱明述 申请人:张启予